第一四八二章 硃紅色殿門

李藎忱的手中掌握着多少力量,即使是他們也只是知道一部分罷了。但是隻是這一部分就足夠讓人心驚膽戰,畢竟無論是侍衛親軍還是羽林騎,又或者白袍,哪一個是好惹的?

再加上對東南世家早就虎視眈眈的巴蜀、北方各家族,在自己很難成爲東南世家這樣的世家羣體之後,自然也不介意落井下石,大家要混的慘,那就都一樣。

你們東南世家還能抱團,我們其餘世家都不過一盤散沙,那到最後肯定還是你們東南世家佔據主導地位,這肯定不行,那大家就都變成一盤散沙,最好不過!

自從來到東南之後,李藎忱實際上就在佈局,尤其是在世家的鬥爭中佈局,他全力拉攏根基單薄並且沒有多少野心的巴蜀世家,讓巴蜀世家先儘量把持大漢的經濟。

同時再想辦法制造關隴世家之中的矛盾,最後導致關隴世家之中本來就因爲漢人的出身而顯得格格不入的弘農楊氏率先倒戈,緊接着有漢人血統的藍田於氏等家族也紛紛效仿,如此一來,強大的關隴世家也逐漸分裂,並且在這分裂的過程中還伴隨着宇文憲和楊堅之間的矛盾,更是讓關隴集團也變成了一盤散沙,很難再聚集起來。

最後李藎忱就是要對東南士族下手了,大漢的發展,可能離不開巴蜀世家、離不開關隴的這些家族,但是和東南世家的關係,卻越來越小。

無論是發展高新的科技還是發展經濟、教育等等,李藎忱都繞開了東南士族,借用其餘的力量,這也就導致曾經是南方王朝根基力量的東南士族,現在的地位反倒是逐漸變得無足輕重。

他們的力量雖然依然不容小覷,但是無疑他們正在逐漸失去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一旦失去了話語權、失去了對朝堂力量的掌控,那麼東南士族就只能屈居於田野之間,在之後,自然就是任人宰割······

只可惜三百年的獨霸東南,已經讓原本嗅覺應該最敏感的東南士族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能力,他們沉浸在三百年的權力延續之中,並且堅定的認爲不管李藎忱最終走到哪一步,最後還是要回來尋求東南士族的幫助和支持的,說到底大漢朝的根還在東南。

可是這一次李藎忱的動作才讓這些世家真的意識到,陛下是要殺他們而不是用他們,不過此時再慌了神可就來不及了。

顧野王頓住腳步,下意識的回頭看向深深宮宇。

雖然李藎忱並不在這裡,但是這個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多半輩子,也已經見慣了風雨的老人,還是感受到了從那硃紅色的大門裡瀰漫出來的殺意。

————————-

採石磯,這裡是當初的大漢水師運載陸師登陸的地方,漢軍從晉熙郡橫渡大江、強攻採石磯,最終突破南陳在建康府南的最後一道防線,而南陳宗室乃至於整個國家之中最後一個還有勇氣和膽量抵抗的豫章王陳叔英,就因爲戰敗自刎於此。

忠臣,不管是哪個朝代都不吝惜於鼓勵的,在後面朝代爲前朝所編著的史書裡面,即使是因爲抵抗自己而死的前朝臣子,也不吝惜於將他們放在《忠臣傳》中,比如文天祥這種讓天下人敬佩的存在,自然就有資格在《宋史》中佔據一席之地。

李藎忱當然也要“入鄉隨俗”,所以李藎忱當初將陳叔英厚葬在這裡,還收斂了不少他的親隨的屍骨陪葬。而和陳叔英的墳冢旁邊,則是漢軍將士的墳冢,這一戰漢軍的死傷也不少,李藎忱當然不可能記得敵人而忘記自家將士。

兩座墳冢靠在一起,恐怕生前曾經浴血廝殺的人們也沒有想到,死後自己會長眠在一方土地上。

而此時李藎忱在秘書監徐敞的陪同下走過兩座墳冢,採石磯頭,江風烈烈。

李藎忱並沒有選擇從燕子磯上岸,那邊並不適合水師大船停靠,再加上這幾日氣溫越來越低,若是拖得久了,說不定江面上就會結冰,所以還不如早早的轉換馬車,所以他還是選擇了採石磯上岸。

“建康府那邊這麼安靜麼?”看着迎上來的楊素和王昌,李藎忱有些好奇的問道。

楊素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自從《稅收法》開始推行以後,建康府內各個世家都沒有什麼動靜。”

“不過建康府那邊的世家多數都和朝中的幾個家族有聯繫,聽聞到了一些風聲也在情理之中。”李藎忱笑了一聲,“那其餘的世家呢,朕雖然不信所有的世家都有膽量站出來反對朕,但是總是會有那麼幾個不怕死的。”

徐敞急忙說道:“陛下所料不差,吳郡陸家就有動作。已經賦閒在家的陸瓊,這些天奔走頗爲頻繁,吳郡郡守不敢怠慢,已經上報,奏章想來陛下也看過。而湘州殷氏、會稽留氏等等也都開始聯絡相近之家族,恐有不臣之心,奏章臣已經帶來了,陛下此時便可過目。”

吳郡陸氏,這是真正一等一的江南大族,向上可以追溯到三國初年的陸績,族中人才輩出,包括名將陸遜、被譽爲“才如海”的陸機等等。而這些年陸氏因爲體型龐大,也逐漸分開,從軍和從文的家族之間聯繫逐漸淡薄,政治主張也開始發生變化。

從軍的陸氏,現在以陸子才爲主導,陸子才一開始就站在陳叔寶那邊,並且後來又跟着吳明徹積極支持李藎忱。而相反,從文的陸氏這邊,是以前陳的給事黃門侍郎陸瓊爲主導,陸瓊此人有才能也有野心,一心想要恢復陸氏的榮光,所以當初站到了陳叔陵那一邊。

陳叔陵失敗,東宮上臺之後,陸瓊被迫辭職還家,若不是因爲他出身陸家的身份,早就沒有性命了。

現在陸氏從文的這一脈一蹶不振,但是餘威還在,對吳郡以南地方的影響也還在,陸氏要是真的跳出來想要當出頭鳥,那麼其餘的家族未必就不會再按兵不動。更不要說不只是陸氏有這樣的心思,剛纔徐敞也說到了殷氏和留氏。

東南士族,分佈並不僅僅在江南,繼續向西和向南,也都是東南士族的地盤。

第九百三十二章 坐江山難第四百四十六章 主將之選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兒第三百零二章 來客第一四零八章 誤會,都是誤會第二三三一章 今後國策,內擴外縮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四六九章 對世家開刀第一四零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八九六章 叫罵第一千八十八章 吐谷渾來客第一六一九章 不可空談第五百七十七章 勝利第六百一十章 潤物細無聲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千二十九章 塹壕戰第二零四七章 征戰經年,終有今日第七百七十六章 是不是繞圈子第六百三十章 異動第二百一十三章 搶灘第八百七十章 各自的路第一二一九章 東宮的“女主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會面第五百四十四章 曹孝達的信第八百零六章 錯在哪裡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六八六章 打的就是精銳第一三八一章 楊素的八卦之心第一九六二章 興替第一千五十八章 給個“關公”拜第一四七二章 從南陽向洛陽第二零六八章 趁夜色,奮短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鉤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脅第一八一三章 開竅的薛延陀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起第二零三五章 還挺勻稱第一千五十三章 你說了算第七百九十一章 隆中第一五九七章 但願人長久第一五一四章 李詢聚將第八百二十三章 騙人的第二一零三章 親守此地共存亡第四百七十七章 李藎忱的野望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八六三章 破局之處仍在河東第九百四十二章 農耕事宜第二百九十六章 爭執第八百零三章 主動撤退?第二百七十七章 防備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樣的宮闈第一百六十三章 畫卷第一四一二章 騙不了我第二零九八章 今夜開門,迎入王師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場豪賭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孫第二二七九章 心服口服第七百七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一七二七章 整好以暇第二十六章 穿雲第二百三十五章 衝過去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千七十一章 鬱林動亂第一二三九章 如荒草瘋長第二三三零章 律法和沈君高第一六二三章 起邊釁第一七三零章 打斷了脊樑第一三四四章 大漢虎將第一千八十五章 讓他滾過來第一七九七章 激戰,兩城之間第六百七十四章 達成一致第一三二二章 楊堅真的值得嗎?第二二二三章 歡迎來到武威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二零九零章 浴血雁門第六百八十章 該信任誰?第二二五三章 寧靜的晨曦第一九七四章 甲騎對甲騎第二二六八章 內府擴張帶來的問題第三百七十三章 到底打誰第一九零二章 戰不勝則只能退第一七六六章 勢如破竹第五百一十二章 更爲艱難第二三四八章 老鄉?第一九四六章 打掃乾淨好請客第一五五七章 柺杖第三百一十六章 魚第一八零一章 一杯酒第二一三六章 大佬們的沉默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過分第兩千零五章 宇文貢想哭第二百五十二章 圍點打援第四十三章 太多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書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二八六章 不打不相識,以後是朋友第一八五七章 痛並快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