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五章 北與東

在世家同盟體系崩塌之後的主要利益是被李藎忱佔有,而對於已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家族能夠得到什麼,而不是整個關隴世家能夠得到什麼的北方家族們,跟在後面還是有機會可以喝湯的。

因此對於李藎忱來說,北方的政治環境實際上比南方更加好,一旦有如散沙一樣的北方世家都傾向於支持李藎忱,那麼李藎忱的教育體制建設實際上要比在南方更加輕鬆。

長安義學和在北周國子監基礎上組建的長安書院,將會在未來引領大漢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制度改革的浪潮。

當然了,南方李藎忱是不可能放棄的,在顧家、徐家、吳家、沈家等本地大世家的支持下,這種制度也會快速推行,如果真的有人想要表示自己的不滿和反對,那麼大漢的白袍和羽林騎也都不是吃素的。建康府畢竟到現在也依然是大漢的政治中樞和在南方的象徵,李藎忱絕對不允許建康府之中有人和自己唱反調。

而且從北向南推行這種制度,也算是李藎忱給了南方世家一定的接受時間,如果他們不接受的話,那就只有消失。

作爲徐陵的孫女,徐素已經很清楚陛下的野心在哪裡,也很清楚自己所做的是什麼,難怪陛下會讓沈婺華帶着後宮妃嬪們出面,因爲她們的身後,又代表着一個個世家的態度,不管沈家和徐家等等是否願意這樣做,當沈婺華和徐素出現的時候,大家就已經可以默認這就是徐家和沈家這些世家的想法了。

或許徐陵當初也不會想到,自己把孫女送入宮,是爲了徐家穩妥的未來,結果徐家就這樣反過來被李藎忱當槍使了。

“一屋之下的長安義學,朕不是無法負擔,”李藎忱微笑着說道,“至於接下來,就是全天下這一輩人,一起爲了下一輩人而承擔。”

徐素微微頷首。

而李藎忱徑直向前走去,他穿過曾經屬於隋王府的迴廊,看着大堂上那些結束了晨讀之後認真聽講的孩子,若有所思。

徐素站在李藎忱的身後,心中不由得感慨。

不知道在大漢和整個民族的延續上,自己是不是也做了些貢獻?

——————————————

當李藎忱站在曾經的隋王府規劃如何培養大漢的下一代人時,隋王府曾經的主人,正在五原城中看着垂頭喪氣的麾下文武。

說是文武兩班,實際上也有些擡舉了,站在楊堅左手邊的文官也就只剩下了骨儀一個人,而武將也就只有元諧和元浩等人。

山窮水盡,或許就是這等景象。

銀州之戰,不出意料,北周軍隊慘敗,而楊堅因爲先一步離開,總算還是逃出生天,而到了五原之後,他便下令元諧,若是進攻得手則繼續向前,若是進攻不利則抓緊回軍。

不久之後,楊堅就見到了元諧,看着頗爲狼狽的北周軍隊,楊堅甚至已經不用問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過至少元諧帶回來了三萬兵馬,比楊堅的僅以身免還算好一些。可是現在就算加上五原的北周軍隊,楊堅手下也就是將將四萬兵馬。

而漢軍至少十萬大軍正從銀州、靈武以及西北地郡三個方向向前夾攻,並且其中不乏裴子烈、韓擒虎和徐德言這種漢軍已經打出名聲的將領。

在列的,可有不少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

因此議事堂上也難免是愁雲慘淡的景象。

五原不比銀州,更難以比延州,這裡已經位於草原南側,設立城池的目的就是爲了鎮守河套,而河套同樣是廣闊的平原,以豐厚的糧食產出而不是易守難攻的地形聞名。

在這無險可守的曠野上和敵人決戰意味着什麼,大家心裡都清楚。

恐怕那時候就真的是秋風掃落葉一樣的景象了,北周軍隊將會不可避免的再一次一敗塗地。

“當務之急,就是我們到底應該是尋求北方和東方的幫助,還是要就此遠遁。”骨儀開口打破了議事堂上的沉默。

元諧等人的神情複雜。

就此遠遁他們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可是尋求北方和東方的幫助,指的是?

要知道北面草原上的突厥人已經被驅趕殆盡,而且楊堅和他們也不是無冤無仇,如果突厥人還在的話,他們恐怕更想要在大漢拿下五原的時候,自己趁機到河套地區來劫掠一番纔對。

至於東面?

難道是說宇文憲?

骨儀顯然也明白他們的疑惑,徑直說道:“事到如今,國運艱難,但是並非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北方草原上,突厥人雖然已經離開,但是還有鐵勒人在,他們也是草原上活躍的民族,而且和突厥人有仇恨,和我們卻是無冤無仇,突厥人走後,鐵勒人已經開始整合自己的力量,他們現在可不盼望着我們會進入草原。”

鐵勒人似乎一直以來都是草原上強者的附庸,當初柔然人稱霸草原的時候,鐵勒人跟着柔然人,後來突厥將柔然取而代之,鐵勒人自然而然又成爲了突厥的奴僕,現在突厥人也走了,北方的草原也終於輪到了被遺棄的鐵勒人當霸主。

現在的鐵勒人還是一盤散沙,不過他們之中的幾個大部落已經開始謀求聯合,其中比較強大的薛部和延陀部已經合二爲一,自稱“薛延陀”部,而另外一個同樣強大的部落——契苾部,也在嘗試着和薛延陀部建立聯繫,從而最終形成屬於鐵勒人的部落聯合。

在這個時候,鐵勒人最不願意見到的自然就是南方的中原王朝會干擾他們的統一進程,所以如果楊堅邀請他們南下一起阻擊大漢的話,鐵勒人未必不會同意,尤其是楊堅的手中還有四萬兵馬,戰力尚且可以保證,並且還有河套的大批糧食,這是鐵勒人眼饞的。

除了鐵勒人可以作爲依靠之外,東面的宇文憲也是一個選擇。

宇文憲雖然已經和李藎忱簽署了和約,但是這只是明面上的,面對李藎忱的威脅,宇文憲不可能聽之任之,也不可能真的相信憑藉這一紙合約就能夠維持雙方長期的和平,所以爲了能夠將這種明面上的和平延續下去,宇文憲自然就要在暗地裡做一些小動作。

第二三零三章 內府新的財政來源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靈武是底線第八百一十四章 請命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一百六十九章 各懷心思第二零一九章 大漢天威,無不拜服第二一五九章 橫渠四句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戰爭的目的第一七八三章 內城第一千零一章 落幕第一七四一章 糧食,從四方而來第一千四十五章 胭脂井與傳國璽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險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五百六十章 不佔便宜就是吃虧第四百三十九章 這是國戰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四九四章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第一八二二章 山東見聞第一一五六章 禍水西引第一九七七章 甲騎恐有千餘第二二七六章 最惡劣的思想第一六六五章 戰情如火第一一四四章 乃不知有漢第一七三七章 陛下春秋鼎盛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二二五七章 被迫參與的決戰第六百二十九章 佳人心思第一五五九章 比技術更重要的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滅亡第一二一六章 樞密院第二二四五章 牛刀小試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一四五四章 顧左右而言“他”第一千零二章 應變第八百三十八章 負隅頑抗第一八九五章 紈絝對紈絝第一一四七章 血夜第一九六一章 南北相通,華夏一體第三百一十二章 驚馬第二一八八章 默契的配合第一九七六章 巡營第一七五二章 被李藎忱噁心到了第二零五一章 陛下在幹什麼?第二千章 這有些反常啊?第一五八零章 南洋之虎第二百八十四章 江上第八百六十五章 自請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濟第一九一六章 大漢的戲劇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八五一章 馬,馬!第一七二五章 殺馬的你們拿來殺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招第一六六七章 朕與你們同在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師登場第二一三一章 龍門書院的新學生第一四二七章 秋後的螞蚱第一五八四章 就是知道的意思第一二五零章 戰爭的殘忍第一六二四章 意欲何爲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一七一五章 打臉,很疼的那種第五百九十五章 是否也在思念第三十章 談判第五百八十八章 不只是不滿第二零二三章 楊素打算拉一把第二零八三章 某亦同往第一七九一章 突然有動作的宇文招第一五六七章 戶部的小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變天(下)第二一六六章 安定城外,十里長亭第一七五零章 少年不知愁第一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八百八十章 於氏之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甘的尉遲順第二二八九章 先漢因何亡?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獸第三百八十八章 休養生息第一五七五章 戰爭服務於政治第一二五九章 矛與盾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惜抗旨第一二四零章 掂量掂量第四十四章 不留第一千二十二章 採石磯第一六四二章 臨陣,重甲士的威力第七百九十四章 亂戰第七百三十四章 悶熱第一九二九章 樂昌的家書第一八二一章 兩個混世小魔王第一七一六章 失控的戰場第一四二六章 樑睿之死第一六八九章 有結束,有開始第一三五八章 人老心老第一六九九章 騎兵的肉搏戰第一三六五章 喋血宮門第七百二十四章 走水第一一二五章 楊堅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