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一章 二十一條

大漢這邊負責主持談判的楊素和陳叔慎雖然不對付,但是口徑是完全一致的。

割地,賠款,稱臣!

割地,割什麼地?潼關以內,全部關中之地。

賠款,賠什麼款?河北半年賦稅。

稱臣,稱什麼臣?宇文憲奉大漢天子李藎忱爲帝,李藎忱封宇文憲爲王,宇文憲向大漢俯首稱臣。

宇文憲自然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的。他的條件也很簡單,同樣也不是大漢能答應的。

不割地,不賠款,大漢奉還大周皇帝宇文贇,雙方互爲兄弟之國。

要是楊素和陳叔慎答應了這樣的條款,那麼他們兩個回去之後就可以告老還鄉了,否則還有何面目見人?

不過有分歧歸分歧,在如今的局勢下,不談是不可能的,所以也只能咬着牙關談,努力爲自己這邊再爭取到一絲一毫的利益。

經過兩天的口水戰,雙方在充分交換了意見、表達了看法、理解了對方的立場之後,總算是有一點成績了。

大漢的割地、賠款和稱臣變成了割點地、賠點款和不稱臣。

所謂割點地,就是宇文憲向大漢移交華陰,但是保留潼關的控制權。所謂賠點款,就是宇文憲可以支付漢軍駐紮鴻門半個多月來的糧草軍餉,並且願意接受漢軍就鴻門之戰的死傷開出來的撫卹金。而不稱臣,就是很單純的字面意思,宇文憲不向也不可能接受向大漢俯首稱臣,不過在大漢提出的歲幣概念上,宇文憲倒也願意向大漢退讓。

歲幣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物,雖然這種概念最終誕生在總是要向外族低聲下氣的宋代,但是實際上在漢代對外和親的過程中就已經有給敵人貢獻錢幣的說法,只不過這種恥辱的事,大家也就是心知肚明罷了,很少有人拿出來張揚,自然更不會說給這種上貢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畢竟北周大軍主力還在,宇文憲多少都還有一戰之力,如果李藎忱不想和宇文憲拼個你死我活,那麼最好還是不要逼迫宇文憲越過底線,因爲那個時候宇文憲更有可能會選擇和李藎忱打個你死我活。

宇文憲能夠允許向李藎忱繳納歲幣以及割地,實際上就已經是非常大的退讓了,現在可不是李藎忱想打而宇文憲不想打,既然大家都不想打,那麼實際上大家是處於對等的位置上的,此時宇文憲願意讓步,李藎忱也不可能逼迫的太緊了。

因此最後楊素他們還是很容易和劉休徵達成了一致,並且最終請求李藎忱定奪。

“啓稟陛下,雙方和約總共二十條款。”楊素大步走到李藎忱身邊,將手中已經擬定好的條款交給李藎忱。

李藎忱之前就已經得到了楊素的報告,這個時候也就是走個形式翻看一下。

宇文憲承諾在十天之內調走華陰的大軍,向大漢和平交接華陰,同時承諾將大漢和北周共同計算好數目的錢財和糧食在半個月之內於華陰交接。

同時宇文憲答應每年給予大漢十萬錢的歲幣。歲幣的數目對於掌控着中原、山東和河北的宇文憲來說當然微不足道,而對於坐擁從江南到西北的天下的大漢來說,更是九牛一毛,但是這其中的象徵意義可是截然不同的,這代表着北周——如果現在宇文憲所代表的還能稱之爲北周的話,正式向李藎忱服軟。

或許宇文憲還看不了那麼遠,但是李藎忱卻很清楚歲幣在歷史上意味着什麼。

這是恥辱。

宋代雖然富裕,但是因爲年年歲幣而被多少後人戳脊梁骨?

實際上又有幾個人知道,宋朝用歲幣換來的雙方邊境榷場,每年的貿易順差可要遠遠大於歲幣的支出,也就是說宋朝用南方的貨物換來的利潤就已經足夠支付歲幣並且還有盈餘。

這些利潤只會服務於一代或者幾代人,但是向異族低頭的恥辱,卻會銘記幾百代甚至幾千代人。

李藎忱絕對不會損害自己這一代人的利益,但是也不會讓自己遺臭萬年。不過他倒是不介意把宇文憲的名聲弄臭。

五胡亂華以來,曾經被漢族壓着打的異族崛起,漢人轉而淪爲被奴役的階級,自從那之後,還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異族力量向漢人低頭服軟甚至還繳納歲幣,李藎忱應該很榮幸自己是第一個。

這也說明風水輪流轉,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而現在他們也將奪回三百年前丟回的土地,也奪回祖輩們丟掉的尊嚴。

除了這些明顯是宇文憲向大漢低頭的條款,也是雙方爭執最明顯的地方之外,其餘的倒是非常容易達成一致,最重要的還是大漢和北周之間將新開潼關、南陽等通商城鎮,這對於宇文憲來說也不能算是讓步,在雙方互相貿易交流的這麼長時間來,依靠向南方商人徵稅,實際上宇文憲的收入也不少,而且北方也的確需要依賴南方的茶葉、絲綢等物品。

一旦雙方斷絕了通商的渠道,這些南方貨物之中的必需品,價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到時候牟利的還是居中控制甚至於走私的南方商人,宇文憲當然也不會讓南方人這麼佔便宜。

除此之外,自然也就是雙方加強對軍隊的約束,沿着現在的戰線控制兩側駐軍數量,避免出現重兵雲集和軍事競賽。這也是現在的大漢和北周急需的,多年的戰爭讓大家都在竭澤而漁,百姓和朝廷都想着能夠喘口氣,因此儘可能的減少駐軍、避免衝突自然是大家都樂意看到的。

和平從來不是在朝堂上拍拍桌子就能實現的,既然想要和平,自然就要付諸行動。

對此李藎忱倒是並不在乎,以大漢軍隊現在的集結能力,也就是兩三天就能把大軍從內線拉到前線上去,再加上大漢第一線的重鎮,要麼就是諸如淮南的鐘離、樑郡這樣的軍事重鎮,要麼就是南陽、長安這樣的雄城深塹,所以用不到李藎忱擔心防線會一觸即潰。

深吸了一口氣,李藎忱提筆,又在上面加上了一條。

雙方以兄弟稱,爲兄弟之國。

這樣正好湊夠了二十一條。

條條款款,全部對大漢有利。

這也算是李藎忱的一點兒惡趣味。

第三百二十五章 溫泉第一六九零章 鄉兵,新兵第七十五章 隔閡第六百八十二章 登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衝中軍第四十一章 巧合第一二八八章 戰甕城第四百二十六章 遠方的來信第三百一十四章 水第二百一十四章 纏戰第二零二六章 韓果常善,難兄難弟第四百四十八章 巴蜀南與北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騎兵的突進第六百五十八章 獅子大開口第一二六五章 釜中游魚第一二四一章 又不是養成遊戲第一三七五章 長安城外第一五三二章 何謂漢人,何謂大漢第二百三十三章 帶她走第一百一十七章 熟人第一二一零章 行酒令第一八三零章 咱們得主動第一七三四章 移駕北上第一五三四章 憂患意識第一二九五章 叔父要小心此人第二一三二章 書院等級和女學第一二九六章 陛下不是之前的陛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接下來第一六四三章 貧富差距第一百八十五章 隱患第二零二四章 回馬灘頭,激戰不休第一一七一章 火藥第一五四三章 一身輕第三百三十四章 巧合第九百八十二章 事不可爲第五百三十八章 唯一的希望第一千六十六章 路上行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別後第五百九十四章 有志挽山河第九百零六章 明知道第一二六一章 梟雄末路第七百七十四章 是個聰明人第一九三三章 安民開墾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一五四一章 我們海軍就是要搶功勞第一七二零章 不能製造內部矛盾第兩千零一章 “如數”,“足額”第一五六九章 聖人第五十八章 夕陽(加第二更)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浴血黃沙第一三一二章 兩大都督第一三二八章 白鹿原上的風第九十八章 習武第四百九十一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二十七章 漁翁得利第二一一八章 陛下之壽三千霜第三百五十九章 戰如風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裡來的小蘿莉第一五二七章 戰盧容,火槍對炮灰第一五九六章 把天下收入囊中第二一五四章 務實的思想第二二一六章 角門第一六五七章 披甲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夢第一四五二章 王,也難做!第四百三十四章 晚來天欲雪第一六零三章 卿家一小步第四百七十九章 霜滿天第一千七十二章 功過分開第六百九十七章 合作愉快第八章 危機第二十一章 埋伏第一五二一章 林邑貴族的末日第一六零四章 彎路不可怕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第八百零八章 被包圍的陳智深第六百一十一章 時也,命也!第七百五十二章 看不穿第五百五十四章 願者上鉤第九百七十三章 先打哪個第一七七一章 尉遲老夫人的信第一二四二章 幾成把握第一七四七章 鐵骨錚錚宇文達第六百零六章 吏員第九百六十六章 激戰,狼尾灘!第一四九五章 皆是大漢天下第一七五八章 大漢需要更加穩定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三百四十四章 兵發第六百八十一章 入城第六百一十九章 獨木橋第一三零八章 軍心潰第一百零一章 遵命第一百四十三章 都是走後門的第一六五一章 不對等戰爭第一二八二章 眼前只有關中嗎?第一三一三章 有得漁翁之利者第五百二十六章 總有一天第一百四十四章 嫌疑第一百八十章 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