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貴在經常、重在認真、要在細節
如前所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不僅要有科學的制度,更離不開制度的嚴格執行。美國政策科學家艾利森認爲“在實現政策目標的過程中,方案的確定功能只佔10%,而其餘的90%取決於有效的執行”,因此,政策執行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政策目標和政策效果的實現。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不僅要有制度,更要有制度的切實有效執行。
第一,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貴在經常。自毛澤東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以來,我們每年都在學雷鋒,但是,在社會中卻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學雷鋒,學雷鋒,就是三月一陣風。當這一陣風颳過之後,學雷鋒也就告一段落了。這句話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現實,目前我們的很多工作缺乏長久性,往往是以運動的方式來開展工作,一個運動接着一個運動,時間久了,大家都變成了“運動員”,都知道我們的工作就像一陣風,風颳來的時候抓緊幹、努力幹,當風颳過以後,就可以休息、等待下一次風起的時候。“這麼多年,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癥結就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覆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自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制定以來,也就像三月的一陣風一樣,在當時一段時間內被學習、被遵守,過後的很長時間就有意無意地被遺忘了。我們還有一句話叫做 :習慣成自然。但是我們的不少制度或政策由於缺乏執行的長效機制,在人們還沒有形成習慣之前就被新的制度或者是新的運動取代了,導致人們總是在不斷適應新的東西、學習新的東西,於是也就不在意老的東西了,習慣也就自然難以養成了。對此,中央已有清醒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曾明確指出:“全黨改進作風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取得的成果還是初步的,基礎還不穩固。作風有所好轉,‘四風’問題有所收斂,但樹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壓態勢下取得的,僅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覺尚未完全形成……有的幹部留戀過去那種‘一張報紙一包煙,優哉遊哉過一天’的日子,希望教育實踐活動只是一陣風,風頭過了就可以我行我素了。”要想讓每一個黨員、幹部對“四風”問題真正由“他律”的“不敢”,轉變爲“自律”的“不想”,就離不開制度的長期堅持與執行,使之成爲每一個人的自覺習慣。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也同樣如此,要改變現在幹部的“運動員”思維,確保《準則》得到長期執行,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得到持久開展,就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長期堅持下去,並不斷總結經驗加以完善,只有這樣,黨風才能得到最終的改善。
第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重在認真。經常取決於制度,認真取決於態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取得成效,除要建立長效機制外,
還要依靠黨員幹部的態度,尤其是主要領導對待黨內政治生活的態度。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生動地說明態度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把英文的26個字母A、B、C、D……X、Y、Z,分別用1—26這26個數字表示的話,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那麼知識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是完美的呢?通過上面的轉換,我們發現知識(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並不完美,此外,還有我們常說的努力工作(Workhard)=23+15+18+11+8+1+18+4=98;好運(Luck)=12+21+3+11=47;錢(Money)=13+15+14+5+25=72;領 導能力(Leadership)=12+5+1+4+5+18+19+8+9+16=97,都不是100分,那麼,什麼是完美的100分呢?態度!態度纔是100分,態度(Attitude)=1+20+20+9+20+21+4=5=100。從這可以看出,真正能夠決定我們生活的不是知識、工作、好運、金錢和領導能力,而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有什麼樣的生活。
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是黨特有的加強自身建設的措施和手段,需要講政治、講原則、講規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隨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娛樂化、庸俗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除要有切實可行的制度和保障機制之外,要使這些制度和機制不走空、不流於形式,還需要制度的踐行者認真理解、領會制度的精神實質,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紮實、認真地按照制度的規定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按照《準則》的規定組織、開展黨內政治生活,這樣才能保證黨內政治生活的真正成效。如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由於中央高度重視,政治局常委親自帶頭,措施得力、工作認真,最終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在人民羣衆中重塑了黨員、幹部的形象。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活動總結大會中說,這次教育實踐活動“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規範黨內高層作風問題的制度,中央政治局帶頭圍繞落實八項規定進行對照檢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建立聯繫點並全程指導,深入聯繫點真誠談心,對工作進行具體幫助。各級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以向我看齊的姿態聽意見、擺問題、管自身、抓督查,發揮示範作用”。通過這些紮實認真的工作,打通了“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形成了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的良好導向,改作風改到羣衆心坎上。一大批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訪積案得到切實解決。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服務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整治,隨意執法、選擇性執法,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
亂辦事的現象大爲減少。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得到初步整頓,黨員、幹部服務羣衆的自覺性得以增強。廣大黨員、幹部從一系列部署要求中感受到了嚴肅,從敢於啃硬骨頭、破老大難的行動中體會到了認真,從改進作風的實際成效中看到了希望,在全黨全社會弘揚了正氣”。
第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在細節。十多年前汪中求著的一本書《細節決定成敗》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與熱議,該書不斷再版印刷,創造了中國出版界的一個傳奇。該書的出版,使得細節問題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人們開始關注和反思我們現實中存在和發生的問題,開始從細節的角度反思這些問題爲什麼會發生?是否可以避免發生?也開始關注個人如何從注重細節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要在細節就是管理者要從小事入手、從細微處下功夫,勿以善小而不爲,要知道很多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小事、從細節開始的,而很多的失敗也是由小事和細節引起的。周恩來總理雖貴爲大國總理,身居高位,卻非常注意細節、注意小事,他一貫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要儘可能考慮到事情的每一個細節,最反感“大概”、“可能”、“也許”的做法和言語。一次國務院在北京飯店舉辦涉外宴會,他問:“今晚的點心是什麼餡?”一位工作人員答道:“大概是三鮮餡吧。”周恩來馬上追問:“什麼叫大概?究竟是,還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對海鮮過敏,出了問題誰負責?”周恩來總理正是以他這種對工作一絲不苟的精神,不僅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戴,同樣受到了國際友人的尊敬。反之,在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戰中,中國之所以戰敗,除人所共知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鮮爲人知的細節。中日甲午海戰前,日本東京灣防衛司令官東鄉平八郎應邀到中國“定遠”艦參觀。在當時,清朝的軍艦無論在噸位,還是在數量上都勝於日本。戰前,中國位列世界第七大海軍強國,清王朝北洋水師號稱“東方無敵艦隊”,而日本海軍則僅能勉強位居第12位,於是就給人一種印象,以爲中日海戰,中方必勝無疑。可是當東鄉平八郎見到中國軍艦的炮塔上居然橫七豎八地晾着短褲、襪子時,就對同僚說:“其藐視武裝若此終不堪一擊也!”這些小事也成爲導致北洋水師覆滅的原因之一。
重視細節就是要重視小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在細節,需要從一點一滴抓起,從最簡單的黨員行爲規範抓起,使每一個黨員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能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什麼是黨員必須做的,進而讓這些行爲規範成爲每個黨員的自覺習慣。比如,各級紀檢監察部門在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時就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3.7萬起、4.9萬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4萬人。中央紀委對30起典型問題通報曝光。此外,我們還可以從講真話、言行一致入手,規範和培養黨員對黨忠誠的行爲習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