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尋訪小組除去對這些老革命進行訪談外,還有一項特別的任務,那就是有一個問卷調查,這個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就是圍繞着紅色旅遊這項工作進行的,如:您認爲三源有必要發展紅色旅遊嗎?有什麼好的建議?有建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必要嗎?您對那些廢棄的防空洞利用問題有何建議?等等,諸如此類的調查。
這份問卷調查不光是寄到這些老革命們的家裡,也在《三源報》上和電視上廣泛徵求意見。沒想到,這項工作,得到了居住在全國各地的老革命的廣泛支持和贊同,有的老革命還貢獻出珍藏了幾十年的一些珍貴的老照片、文字資料和實物等。對於那些居住在北京、從高層位置上下來的老革命,彭長宜都是親自登門拜訪,向他們徵求意見。
這裡,不得不說彭長宜有些假公濟私,他處心積慮,加快步伐地規劃紅色旅遊項目和修建革命歷史博物館項目的步伐,其中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私心,那就是想和京城的那些三源籍或者曾經在三源打過仗流過血的老革命們取得聯繫,搭上關係。鄔友福不就是靠這些關係起家和穩固地位的嗎?
記得部長曾經囑咐過他,說:“你如果想在三源幹大事,必須要有這樣一些力量的支持,那就是那些老革命們,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順風順水,沒有他們的支持你有可能寸步難行。鄔友福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這些關係,這些關係讓翟炳德對他都敬三分。”
彭長宜也感到了這一點,但是他不知道怎樣去靠近他們、接近他們,他先後想過好幾個方案,近在眼前的一個最快好的時機就是借春節這個機會去拜訪這些老革命,他在春節前的幾天裡,幾乎每天頭上班十分鐘都往鄔友福的辦公室跑,借商量工作上的事情爲名,觀察鄔友福是否進京,希望鄔友福能順便捎上自己,但是鄔友福不知是沒想到這層還是根本就不想帶他去,根本就沒打他的牌。
後來齊祥告訴他,拜訪北京那些老革命,鄔友福從來都是自己去,不叫任何人陪同,好幾年都是這麼過來的,有的時候葛兆國跟着他去,但也是有目的地拜訪那麼一兩個人,其它的關係都是鄔友福獨
門掌握。
但是,彭長宜很快就從收集整理一些革命文物中得到了靈感,找到了一個堂而皇之的契機,他首先讓有關部門向全縣發佈徵集歷史文物和民間傳說入手,然後又給各個尋訪戰爭時期的老戰士老革命們印發了問卷調查,這些調查的內容都是他親自起草和敲定的,這就爲拜訪那些老革命創造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
跟三源有關係的也是對三源貢獻最大的老革命是郄允才,也是鄔友福經常拜訪的原國家某部委一位高級領導,這位老領導給三源做了好多事,其實他還不是三源人,只是當年率領曾經率部隊在三源一帶開闢後方根據地,被國民黨反動派談起就色變的人物,後來成爲新中國後的三源第一任縣委書記,這位老領導的一段膾炙人口的戰鬥故事,早年曾經出現在京州省小學語文教材裡。
憑彭長宜的心氣,他很想第一個就去拜訪這位老革命。記得年前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在一個春節茶話會上,彭長宜就看見了在幾個老革命中,就有這位老領導的身影。據齊祥介紹,三源對這些老革命們一直念念不忘,他們不但是三源的寶貴資源,也是三源最強有力的靠山,他們的健康時刻牽掛着三源,明知道這些老革命都享受國家待遇,但三源還是培訓了一大批年輕的女孩子,去這些老革命家當保姆,照顧這些老革命的飲食起居,這些保姆的工資卻有縣裡統一開支。
十多年前,這位老領導的老伴兒病逝,派去他家的保姆不久後就給老領導做了填房,這也是“保姆公關”最典型的例子。
這位保姆的三親六戚也都得到了三源最好的照顧和安置,其中,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葛兆國,不僅被提拔爲土地局局長,他的弟弟葛建國還優先享有開發礦山的權力,三源縣國有企業煤炭廠改制後就變成股份制公司,這次出事的煤礦就是葛建國剛剛兼併不久的一個礦。儘管葛建國被判刑一年,但是,他沒有蹲過一天監獄,判刑後就被保外就醫了,原因肯定是得到了這位老領導的庇護,因爲做了老領導填房的這位保姆,就是葛兆國一位八竿子打不着的表妹。
但是,彭長宜沒有先去拜訪這位
老領導,理由是老領導的許多事蹟都被三源黨史辦反覆總結過了,而且各種資料保存完好,他不想再去錦上添花,也不想去和什麼人爭奪這些資源,他決定先去拜見另一位三源籍但卻不是在三源出生的老革命。
黨史辦的同志是從一篇有關三源黃土嶺阻擊戰的回憶錄中,搜尋到了這位老革命的足跡,這位老革命參加完黃土嶺阻擊戰後,又參加了遼瀋戰役,後隨部隊南下,曾任解放軍某部師長、軍區副政委等職,後來轉業到國家公安部。
彭長宜看了這篇回憶錄,裡面作者提到了他曾領導過的116師,並且時任師長,雖然只在文中出現了一次,但是“116”這幾個數字就鐫刻在他的腦海中,這個116師是個有着光榮革命傳統的部隊,出現過許多戰鬥英雄,這位老革命後來從116師師長的位置提拔到了軍區,在軍區任職。
彭長宜就想,他當年帶的那個116師,是不是老胡和樊文良所在的那個116師,恍惚中,彭長宜就想起了老胡那張老照片中坐在中間的那位老首長,當時怎麼看怎麼面熟,就是想不起來在哪兒見過,爲這事他琢磨了好長時間,他突然涌起一陣衝動,就想率先拜訪這位老革命,但是彭長宜知道,這只是他的突發奇想,部隊任何一個建制,都更新過無數個帶長的首長,番號爲116師的分屬各個兵種,世上不會有這麼巧的事。但是,三源無論是黨史辦還是政協的一些老幹部中,誰都沒有見過這個人,也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發表在有關雜誌上的這篇文章用的是“山子”的名字,顯然,這是個筆名。
本着挖掘整理紅色記憶的精神,彭長宜讓黨史辦立刻着手進行調查,務必找出這位老革命的居住地址,說不定,在三源大量的革命歷史中,這是一朵被雪藏許久的奇葩,或許會有着一段不可多得的革命傳奇。
人們往往對已經掌握了的東西不再新奇,對沒有掌握的充滿了好奇,彭長宜親自謀劃這次拜訪方案,並親自帶隊,前往。
政府辦主任齊祥、黨史辦主任馬森和電視臺一名攝像記者跟隨彭長宜前往北京,去拜訪這位名爲“山子”的老革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