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差不多到時間了,我們該去城隍廟找王大哥會合了。”
吃過了早飯,宋明把上路要帶的水和乾糧都收拾好,就準備帶着姜素素出門了。
夫妻倆跟羅氏又交代了幾句家裡的瑣事,前腳剛邁出院門,姜素素就覺得被什麼拽了一下,回頭看去,二娃子在她身後輕輕的拽了一下她的衣角。
姜素素疑惑的看向他。
“嬸嬸,我爹爹也和你們一起去嗎?”二娃子稚嫩的眉眼間露出淡淡的,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憂慮。
“是啊,你爹也和我們一塊去,你有什麼話想讓我幫忙告訴你爹爹嗎?”姜素素慈愛的摸了摸他的頭。
二娃子先是搖了搖頭,又咬着手指認真想了一會,“我那天聽到你和宋叔說,檀城可能不安全,我想讓阿爹小心點,早點回來。”
姜素素心裡涌上一股說不出的滋味,二娃子年紀才這麼小,卻懂事的讓人心疼,這幾天在宋家,他也沒有和尋常的孩子一般哭鬧着找爹孃。
“放心吧,嬸嬸一定會平平安安帶你爹回來接你的,嬸嬸和你拉鉤。”
姜素素衝着這個剛到她膝蓋高的小娃娃伸出了小拇指。
二娃子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姜素素拉過他稚嫩的小手,尾指相勾,拇指相連。
“這個呀是我們家鄉的一個手勢,意思就是嬸嬸跟你約定好,一定不會讓你爹爹有危險的,所以你就放心在家等着你爹回來接你,好不好。”
二娃子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又笑了,露出兩顆小虎牙,“爹爹說了,嬸嬸是他見過最厲害的女子,那二娃子也相信嬸嬸!”
說完了又蹦躂蹦躂跑進屋裡找小宇玩去了。
鼓樓鎮外,城隍廟。
“人都差不多齊了吧,就剩宋家兄弟和他媳婦沒到了。”
“再等等吧,大人,他們應該在來的路上了。”
“欸,那是他倆沒錯吧?”有流民眼尖,站在廟門口看到了宋明夫妻倆,遠遠的就跟他們招手,“宋兄弟,快過來,就差你倆了!”
宋明趕緊拉着姜素素快走了幾步。
www• ttka n• c o
“張大人,王大哥,不好意思,早上臨出門多交代了幾句話,耽擱了一會。”宋明有點不好意思的解釋道。
“不礙事的,人之常情,臨出門肯定放心不下家裡。”張侍郎笑着擺了擺手,“既然人都到齊了,那咱們就出發吧。”
“王莽,你帶着劉二,江程負責左邊這輛馬車。宋明,你帶着你媳婦和許前,負責右邊這輛馬車,其餘人跟我在後面坐最後一輛馬車。”張侍郎把這十幾個流民都安排好。
馬車是他以朝廷的名義跟驛站借的,三輛馬車,前兩輛都裝了滿滿的賑災糧草,最後一輛則裝了些賑災的衣物。
張侍郎本來考慮用府衙的兵跟車運送的,但他去了府衙之後發現裡面的兵這些年跟着縣令師爺作威作福,胡吃海塞慣了,一個個胖的跟豬似的,連遠路都走不了,更別說這些山路了。
身體素質反而比不上這些逃荒過來的難民,而且萬一在路上又碰到什麼危險,那些府衙的兵就等同於草包,根本排不上用場。
所以思慮再三,張侍郎還是決定維持原先的計劃,請這些流民幫他把糧食運往檀城,而且他們都是檀城逃過來的,對地形也非常熟悉。
憑藉着地形的優勢,隊伍行進的速度並不算慢,大約過了兩三個時辰,張侍郎下令原地休息一下。
“張大人,咱們要是不休息的話,能在天黑之前進山的,再往前五十里左右有條河,天黑了可能不太好過。”
“不打緊,大家都餓了,馬也需要喂些草,原地吃些東西,休息一會不礙事,而且姜姑娘肚子裡還有身孕,舟車勞頓已經很辛苦了,讓她也歇一歇吧。”
王莽還想說什麼,但自己的肚子也不爭氣的咕嚕叫了一聲。
姜素素聽到張侍郎的話,向他投去了一個感激的眼神,自己確實有些不太舒服,其實這肚子裡的寶寶已經算很老實了,但孕期一直坐着馬車還是讓她覺得有些頭暈犯惡心。
“去吧,把車裡的吃食分給大家。”
張侍郎吩咐人打開馬車裡的一個木箱,裡面裝的全是驛站的人準備的吃食,有白饃還有肉乾,因爲張侍郎的身份在這,所以準備的食物也算是非常好的了,又好吃又不易腐壞。
“還是跟着張大人好,還有肉吃。”江城咬了一口手裡的肉乾,又掰了一口塊白饃塞進嘴裡。
“是啊,我從沒見過張大人這麼沒有架子的官,他一個三品大員跟咱們一羣流民同吃同住,這以前我可想都沒想過。”
“是啊,要是能跟着大人進京就好了,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要是能讓我跟着大人,當個小兵我也樂意。”劉二有些憧憬的說道。
“你呀,你想的美,怎麼也得是莽哥和宋明哥那樣的,有勇有謀,才配跟着大人,咱們這樣的,不是給大人添亂嗎。”
劉二癟了癟嘴,沒有一點不服氣,看了看王莽和宋明的方向,半天憋出一句,“唉,你說的也對。”
休息了一刻鐘,大家都吃飽喝足了,張侍郎這才下令繼續上路。
比起疲憊飢餓的狀態趕路,休息過後的衆人確實幹勁十足,腳程都比之前快了很多。
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的時候,衆人就到了河邊,王莽下了馬車去河邊探了探,這些日子又漲水了,水位線明顯高了很多,已經沒過旁邊的小半個竹林了。
“大人,想過河我們得造幾個竹筏才行,這過了半月,河水又漲了。”
“又漲了,唉,看來,檀城那邊的水災不容樂觀啊,這樣我們更要抓緊過去了,吩咐下去,大家先去旁邊的竹林砍竹子,回來造筏,爭取天黑前過河。”張侍郎看着前方不遠處湍急的河水緊緊的蹙起了眉頭。
人多,砍起竹子來也不費事,十幾個流民沒一會就砍了三十幾條長竹回來,再用馬車上的麻繩把這些長竹十幾個爲一組,並排緊緊的纏起來,四角捆上四塊石頭用來固定平衡,三個簡易的竹筏就做好了。
“大人,竹筏已經造好了,可以過河了。”
這些流民一路從檀城水災最重的地方逃荒出來,遇到的河都是這麼過的,造竹筏對他們來說算是家常便飯了。
張侍郎仔細檢查了一下三個竹筏,看有沒有捆綁不牢固的地方,等上了河,萬一在河中間散了架,可就大事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