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專用飯票
年末的大街熙熙攘攘,再過不久就要新年了,街上也會冷清起來,所以人們趁着時機趕緊多備些年貨。街上人來人往,個個喜氣洋洋,好像紫禁城裡的陰雲壓根就沒影響到日常生活。
鏡落依舊是那身清朝人看來古怪得緊的打扮,壓了壓漁夫帽,聳了聳肩,側頭對隱身了的白端悄聲抱怨:“那個臭老爸,扔給我這麼多麻煩的委託,連錢都不給我!”
“現在你不是有了麼。”白端的嗓音輕柔如水,特別悅耳,“而且保成大人不也給你乾坤袋了嗎?”
“是啊~”一提起自家老爸鏡落就有些生悶氣,緊了緊大衣的領子,擡頭讀着匾額上的大字,“亨通錢莊,就是這個!”她心情忽的愉悅起來,哼着歌走進錢莊,把一張一千兩的銀票遞給掌櫃,“請幫我兌成碎銀子,多謝。”雖然和老爸總是鬥嘴,每次也多以失敗告終,但老爸對自己的教育的確不錯,至少,小孩子就是得懂禮貌纔是嘛。
那個掌櫃把銀票翻來覆去研究了半日,又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陪笑道:“姑娘稍等,在下這就去拿碎銀子。”
他沒有直接去拿銀子,而是轉到後面悄聲囑咐小廝,“趕緊去告訴九爺一聲,以前他給的那種銀票有人來兌了。”小廝得命,忙不迭地直往九阿哥府而去。
掌櫃去了半日纔回來,只取了五百兩銀錠給鏡落,但鏡落一見這麼多銀錠,驚訝地說:“一千兩有這麼多銀子?!”
掌櫃的嘴抽搐了下,陪笑道:“姑娘,一千兩可是個大數目,有些人家一輩子連這種二十兩的銀錠都沒見過哪。”心下籲口氣,好在沒告訴她這些只是五百兩而已。
“哦。”鏡落收起銀子,把這堆銀錠全部扔進乾坤袋。她還以爲一千兩和現代的一千塊錢差不多,看來受清穿文毒害太重,改天回去要好好惡補下明清經濟,免得被老爸嘲笑。她腦海中浮現出自家老爸賊笑着做痛心貌,說:“小鏡啊,爲父苦心教育你這麼多年,竟然連銀本位都分不清,實在是太令我失望了。”
……她一陣惡寒,收緊衣領,轉身要走,卻被白端的聲音止住了,“他只給你了五百兩銀子而已。”
什麼?!鏡落大怒,在鈔票這個問題上絕對不能馬虎!她回到臺前,冷冷地盯着掌櫃:“您是不是嫌我一個女孩子家帶着一千兩銀子太重,就扣下五百兩幫我減輕負擔?”
“呃……呵呵……”掌櫃原想以此拖延時間,好快點等九爺過來,九爺之前有過吩咐,凡是拿這個蓋章的銀票來兌換銀子的人,一定要留住。但是此刻這個看似年方二八的少女,身上散發出的冷冽氣勢使他不住地顫抖,忙推過另外五百兩銀子,一張臉哭不像哭,笑不像笑,“姑娘,都在這裡了。”
“嗯,多謝。”鏡落數清後,滿意地收好銀錠,臉上滿是笑容地哼着歌離開了錢莊。
她前腳剛走,後腳胤禟就趕了過來,結果斯人一去不復返,銀票還在空悠悠,他生氣地揪住掌櫃:“人呢?”
“爺饒命啊,那姑娘剛走。”掌櫃顫巍巍地把手指向外面,但此刻再追出去,已經沒有人影了。胤禟只好繼續盤問他,“那姑娘長什麼樣的?”
掌櫃因爲之前鏡落奇怪的裝束,記憶猶新:“戴着頂奇怪的黑色帽子,上面還有銀扣之類的東西。穿着件黑色的古怪披風,頭髮不短不長,就留到脖子根,還不停地自言自語些什麼。奴才只記得這麼些了啊,爺。”
胤禟聽完敘述,怎麼想象都不是十三弟媳,這怪模怪樣的打扮倒是和那兩個女子有些相象,只得揮手不再叫人追查,不了了之。
花開兩家,各表一枝,這廂鏡落渾然不知那張銀票攪出多大事來,逛了一圈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眼見日薄西山,這纔想到要找個地方住宿。她眯着眼瞅了瞅那邊的青樓,被白端啄了下腦袋,悻悻地掏出一本冊子,翻過寫着“清朝旅行必備手冊夏七顏著限量孤本”的封面,埋頭仔細查閱起來,“嗯,就是這裡,去雍親王城外的莊子,找一個叫方傑的人。”
打定了主意後,她拍拍白端,笑道:“現在人不多,你可以顯形了,你可沒這麼多靈力保持隱身吧。”白端琥珀色的眸子眨了眨,顯出身形來,兩人就着七顏畫的指使地圖往城外而去。
可惜七顏繪畫地圖的功底實在不怎麼樣,最後鏡落依靠辟邪附在後面標準地圖才跌跌撞撞找到了莊子,此時天色已經大暗。她試着扣了扣門,不多久,一個面貌清秀的青年開門出來,她禮貌地開口詢問:“勞駕問一下,是否有一位叫方傑的先生住在這裡?”
青年剛要開口,裡面母親的聲音響起:“小杰,是誰啊?”接着,一個穿着農家土布裙襖的中年女子也走了出來。
“你就是方傑?”鏡落打量着青年,在得到對方肯定的回答後,又對着那中年女子笑道,“我是夏七顏和沙羅的……”
“你是恩人的女兒麼?是夏姑娘的還是沙羅姑娘的?”婦人驚喜地叫起來,拉過方傑,“小杰,快給恩人的女兒磕頭!”
“不不不。”鏡落連忙擺手,一臉黑線,大媽您想象力太豐富了,不過我算是沙羅的孫女麼?她一陣惡寒,“我是她們的親戚,因爲到京城有事,所以特來尋宿。”
“啊呀~我說嘛,她們這麼年輕的女孩子哪會有這麼大的女兒啊。”婦人熱情地拉她進來,“來,你晚飯還沒吃吧,我這裡沒什麼準備,粗茶淡飯的,你今天就將就下,明日我在給你做頓好的。”
“呵呵,謝謝您。”她禮貌地道謝,是啊,這麼年輕的女孩子的確不會有這麼大的女兒,因爲是孫女啊。
鏡落算是綁定了這張長期省錢飯票,但心裡也知道小農戶人家生活不容易,硬是不讓大媽宰雞宰鴨,只說自己喜歡吃素,死命塞了不少碎銀子給她,引得大媽直說這孩子懂事,結果還是大魚大肉每日見桌。
唉,橫豎也是花自己銀子,她嘆口氣,心安理得地夾起一塊魚肉嚥下肚,清朝野生自然的魚蝦蔬菜味道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