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寧元年以來燕國諸事不順,先是中原遇到了百年難遇的旱災與蝗災,緊接着監察總署又爆出了自開府治事以來最大一樁貪腐Щщш..lā
誰知貪腐案件還在查證之中、災害還在治理之際,壩州都督邵玉娘又送來了緊急軍情。
自從去年衛朔公開對漠北柔然、敕勒宣戰後,頓時打破了北方大草原上之平靜。
漠北柔然、敕勒兩部胡族紛紛派遣騎兵南下侵擾。
當下便顯示出漠南掌握在燕國手中的好處來,漠北南下的胡族騎兵,若想侵擾燕國內陸的話,須先解決嚴陣以待的漠南諸胡。
然而雙方都是遊牧民族,對各自所擅長的戰略戰術十分熟悉,漠北柔然、敕勒很難在漠南諸胡手上討到便宜。
但是不管怎麼說漠南諸胡受到攻擊,都是對燕國的挑釁。壩州都督邵玉娘在接到漠南軍情後,她一邊整頓兵馬做好隨時北上的準備,另一邊則急忙向後方的樞密院示警。
接到壩州都督府急報,樞密院不敢怠慢,立即向衛朔進行彙報。
“大王,柔然敕勒南下入侵漠南,壩州都督府請求出兵北上干涉。”
衛朔拿着軍報看了一會兒不甚在意道:“柔然、敕勒不足爲慮,無需大動干戈,就算燕國滅了柔然敕勒又能怎樣?還不是無法掌控漠北?用不了幾年還會有新的胡族興起。”
“只要漠南還在燕國掌握之中,漠北柔然、敕勒興不起風浪。”
然參謀部尚書魯昌則提出了不同意見,“大王、漠南諸胡剛剛歸順燕國不久,若任由柔然、敕勒騷擾漠南,燕國不管不顧,長此以往難免讓漠南諸胡離心離德。”
“萬一漠南諸胡在柔然、敕勒挑撥下發動叛亂,燕國費盡心機構築的北方屏障將有可能全面喪失。在漠北、漠南諸胡聯合起來的瘋狂反撲下,北方安危將不得不寄託於陰山、長城防線。”
“然而陰山長城防線之前已被遺棄了數百年之久,自太興二年被燕國收復後,便不斷對其進行大規模整修,可距今不過才四年多時間,根本不敢說已修葺完善,其中還有不少隱患亟待解決。”
“如果再讓胡虜南下推進至陰山一線,那燕國北疆邊防壓力將倍增,成天光是想着防備胡虜偷襲已不容易,哪裡還有精力去整修長城防線?”
“因此,臣以爲當下還是應該出兵支援漠南,不能讓諸胡對燕國離心離德。”
魯昌的提醒讓衛朔意識到,漠南諸胡並未有想象中那麼安穩。漠南草原畢竟與中原中原隔離多年,幾乎從未有被中原王朝統治過,從很早的時候漠南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就長期處於獨立狀態。
直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擊破匈奴後,華夏纔在名義上對這片草原上取得統治權。但眼下距離漢武時代已過去太久,光是當年臣服大漢的匈奴都已滅亡,如今漠南諸胡對燕國究竟有多少歸屬感,衛朔也不敢抱太大希望。
正如魯昌所言如今漠南初定、民心未穩,真要放任柔然、敕勒入侵漠南不管,難保漠南諸胡在損失巨大的情況下,不會投到柔然、敕勒懷抱,屆時整個北疆形勢都將發生重大變化。
“原本我以爲要到秋季時漠北胡虜纔會南下打草谷,沒想到剛開春,柔然、敕勒便迫不及待南下,看來對方十分忌憚燕國啊。既如此北方戰事就交給壩州都督府處置,樞密院抓緊時間向壩州調集部分物資與援軍。”
“諾!”高瞻、溫嶠、魯昌、韓壽等樞密院高層紛紛躬身應是。
“諸位,眼下北方草原形勢大變,大家且說說,這會不會對周邊形勢產生什麼影響?”
高瞻摸着下巴斟酌道:“如今外部形勢對燕國來說再好不過,於東南而言,燕國與王敦隔淮河對峙。淮河天塹對南北雙方來說都是公平的,即便王敦知曉北方胡族南下,他也不可能派兵突破淮河北上。”
“更何況,在徐州之戰中,被王敦寄予厚望的羯胡騎兵被遼東鐵騎摧殘得七零八落,沒有騎兵部隊,王敦絕沒有膽子北上襲擊淮北。”
“再者,王敦與朝廷之間矛盾重重,北方形勢再有變化,王敦也不敢輕舉妄動。”
“最後燕國水師也不是吃素的,王敦若要趁火打劫,須先擊敗燕國水師防線。”
經過十多年發展,燕國上下幾乎是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水師,這支水師數年前便揚威於海上,實力上完全不下江東水師。
而且隨着燕軍進抵淮河沿岸,水師已派出由小型戰船組成的內河艦隊,專門用於長江、黃河上的巡邏、警戒。
“其次在東北方向上,形勢上對燕國而言或許有點兒不利。自去年主公提出領土交換的計劃後,高句麗尚未做出任何反應。難保美川王聽到北方有胡虜作亂後,拒絕主公提議,到時說不定還得與高句麗打上一仗。”
自從西安平大戰美川王僅以身免後,高句麗便熄了向遼東擴張的野心。十多年來,依靠着美川王、倉助利兩人精心經營,高句麗國力漸長,更是越過長白山、大同江南下攻取了不少三韓土地。
之前大晉與高句麗相安無事並非是因雙方關係有多好,而是因燕國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平定胡患上,而美川王則集中精力整頓內政。
但是高句麗與大晉之間存在領土糾紛,根本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若是單獨對抗燕國,高句麗必然沒有信心,但眼下北方柔然、敕勒作亂,誰知美川王會不會趁機謀取更大利益?
“高句麗應該沒膽子拒絕主公提議,去年我們與石勒大戰正酣,高句麗不也很老實?這就是小國的悲哀,除了依附大國而存外,別無出路。臣以爲,高句麗使者應該就在陸上,也許用不了多久,大王就將接到高句麗傳來的好消息。”
誰知高瞻話音剛落,卻見郭誦從外面匆匆走入,手中拿着兩份軍報突然玩笑道:“主公,眼下臣手中有兩份軍報,其中一喜一憂,不知您想先聽哪個?”
衛朔聞言一愣,再一想到最近似乎有點兒走黴運,便忍不住調侃道:“還是先聽好消息吧,正好可以沖沖黴運!”
郭誦滿臉喜色道:“稟大王,高句麗已同意交換領土之議,不日將舉國遷至三韓半島。”
衛朔總算聽了件好消息,頓時喜形於色,又一想到成漢,不由嘆道:“若是成漢也像高句麗這般識相就好了,原本成漢就有意頑抗,如今得知北方形勢有變,恐怕更不會放棄武力對抗。”
衛朔唯擔心北方形勢影響到對西南用兵,畢竟世事如棋局,下棋的人又不止衛朔一個,有其他的棋手不斷攪局,形勢不可能全按照遼東的想法發展。
果然就見郭誦又拿出一份軍報,苦笑道:“宋褘來報,據說大將軍王敦已決心遣夔安領兵入援成漢,看來遼東軍南下取成漢之戰將不會太輕鬆。”
“什麼?!”
聽了郭誦之言,心中剛剛因高句麗而涌起的喜悅之情,頓時消散的無影無蹤,衛朔一把抓過郭誦手中軍報,快速瀏覽起來。
現場衆人聽說夔安將入蜀地,亦不禁面色變得凝重起來。夔安手中可是有萬餘精銳胡騎,在北地或許不算什麼,但在江東、成漢卻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而王敦竟捨得讓其支援成漢,可見大將軍對成漢的重視程度。
這對志在收復成漢的燕國而言,算是壞的不能再壞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