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

不一會兒,朱雀門口擠滿了鑼鼓樂隊、車馬隨從。

鑼鼓隊除了敲鑼打鼓之外,還起着儀仗隊的作用,一個個身着華麗衣甲,手持槍戟棒槊,亦有高舉麾幢纛幡者。

若是陳佑仔細研究過唐朝儀衛制度,就能看出來,這南平王所用的,正是唐朝親王儀衛標準。

又等了半盞茶功夫,一聲高喊:“王上出巡!”頓時禮樂大作。

陳佑仔細看着朱雀門,之間先是涌出身着武弁、硃衣、革帶的清道六人,緊接着一項項鹵簿儀仗排列而出。這一營宮衛軍也兩人一組護衛在鹵簿兩旁。

南平王的車駕還未出現,儀仗卻已經向前行了十二三丈了。

終於,一陣肅穆之中,南平王車駕出現。

此車爲象輅,以象飾諸末,朱班輪,八鑾在衡,左建旗,旗上畫龍,一升一降。正是唐制王公車架的形制。

透過周圍垂下的赤色紗帷可以看到車駕內端坐着一名男子,身着金甲,巍然不動。雖然身影模糊,但看身高應該是十五六歲。

幼主繼位嗎?怪不得黃世俊這樣的高官早早就要準備後路。

這是陳佑看到南平王之後的第一個想法,隨即就移開目光仔細觀察隨侍在王駕之後的南平重臣。

兩個蒼老的文官和一個身着銀色盔甲的武官行在最前方,緊緊跟着王駕,這三人應該就是南平最頂尖的權臣。

再之後是中樞重臣,黃世俊作爲戶部尚書自然也在其中。

正巧黃世俊也將目光移到了這邊,看到陳佑在看他,微不可察地點點頭,便收回目光。

緊接着,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陸續騎馬乘車,那銀甲武官則來到馬西和陳佑面前:“東陽、將明,你二人跟着我。”

“謹遵大司馬之命!”馬西立刻一揖到底,陳佑也連忙跟在馬西后面行禮。

很顯然,大司馬便是南平國最高的軍職,而且這大司馬和馬、陳二人私交還不錯,否則不會如此親切地稱呼二人的字。

一行人浩浩蕩蕩朝南平城東門行去,馬西、陳佑騎着馬跟在大司馬後,可以說是最接近王駕的一批人。

至於那一營宮衛,則在周敞的指揮下疏通道路,排開路旁民衆,交替前行。

就這麼走了大約一炷香時間,才抵達城門樓下。此門守將亦是早早等候在城下,眼見王駕抵達,當即長揖不起:“臣,雲德將軍雨,恭迎王上!”

車駕內傳出一聲沙啞的公鴨嗓:“將軍請起。”“謝王上!”守將這才直起身來。

身穿金甲的南平王由兩名壯碩的宦官扶下車駕,這時陳佑纔看清這一國之主的面容:臉頰略胖,但臉色很差,眼窩也是有些凹陷。而且他眉角吊起,雙目神光黯淡,雖然看起來年齡不過十五六歲,但給人一種暮氣沉沉的感覺。

容不得他多思考,大司馬已經匯合那兩位文官一同圍到南平王周圍,從隱約聽到的交談中可以得知,那兩人的官職分別是大司徒和大司空。

到了這裡,自然有守城士兵護衛南平王,陳佑安排好周敞等人的休整之處,便跟馬西一起上了城牆。

剛轉出樓梯見了城外,陳佑就愣了一下。

常聽人說古代軍隊人數過萬,就算是鋪天蓋地,超過十萬,便可以用無邊無際來形容了。初聽之時,還覺得一萬餘人沒啥大不了的,但此時看向城外,那真的是鋪天蓋地。

陳佑不會看軍陣估算人數的本事,但見這城外黑壓壓的一片,也知道周軍至少也有數萬人。

擡眼看去,只見城下週軍主要穿着黃褐色軍服,最前方應該是負責先登的銳士,這些人看起來穿了皮甲。

且這周軍分成三大塊方陣,中軍有一大車高臺,也隨着軍陣緩緩移動。能看到高臺上站着數位文武官員,最中間一個身着赤紅摻黃色的盔甲,應該就是那領兵的周國皇子趙元昌。

再看左右兩翼。右翼一片騎兵來回奔馳,捲起的塵土漫天飛揚。左翼則全是步兵,長槍林立,寒光刺人。

數萬軍士鋪滿目之所及的所有地面,軍氣沖天。

旌旗獵獵、麾纛飄揚,一點一點向南平城移動,給城頭上的衆人帶來極大的壓迫感。

而且看周軍調動之間行止分明,遠處更是有一隊隊士兵或是列隊或是駐營。再看被一羣文官武將圍在中間的南平王愈發蒼白的臉色,陳佑的心沉到谷底,不能在這棵樹上吊死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或許是看到了城頭上突然多了一羣人,周軍漸漸停了下來,緊接着陣列裡走出一羣帶着盾牌卻沒拿武器的漢子。

站在陳佑這位置,能聽到大司空小聲地給南平王解釋:“那是軍中用來喊話的,王上要不移步城下?這些人一般喊的都不是什麼能入耳的話。”

看得出來這年輕的南平王雖然有些恐懼,但還沒忘了自己要維持王室尊嚴,強忍着心頭不安擺手道:“司馬不必多說,我再看看。”聲音中還帶着一絲顫抖,周圍臣僚聽後,有些人一臉讚賞,但也有些人露出一絲輕蔑。

果然,眼見即將走進城上弓箭射程,那些軍漢紛紛停下,對着城頭大聲喊道:“南平小兒高保遜聽着!我大周皇子、奉聖軍節度使趙元昌奉皇命討不臣!早早降了,還能得個善終!”

“噌!”南平王漲紅了臉,猛然拔出腰間寶劍,怒斥道:“賊子欺我太甚!”

瞬間一片“王上息怒”的聲音響起,直到城下再次傳來喊聲:“南平僞朝文武大臣!此時獻城投降,也能得個前程!豈不比爲南平小兒陪葬好得多!”

此言一出,城頭上靜了一剎那,氣氛有些詭異。原本還憤憤的高保遜瞪大眼睛朝兩旁臣子看去,握着劍柄的手更加用力。

這時候衆大臣紛紛反應過來,無論心裡是怎麼想的,一個個都指着城下大罵:“如此低劣的挑撥離間竟然還敢使出來!”“我等忠心豈是這些唵噆貨能體會的!”“誓與此城共存亡!”

更有將領請命道:“王上!臣請帶兵出戰以雪此辱!”

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屬何方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四)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三百九十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三十九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六十七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二)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九十九章別無他法唯分治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二)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九十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二)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踏踏實實解煩憂(一)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十)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二十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八)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