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

朝廷共識,董成林權衡之後選擇接受。

他甚至沒有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樣,跑到天子面前指斥奸臣當朝,將一切事務移交給新的御史大夫後,乾淨利落地離開洛陽。

在此之後,陳佑終於對愈演愈烈的攻訐風暴做出迴應。

他接連巡視法司諸部,多次重申對法司諸部門的支持。

同時令各部主貳官嚴查部門官員隨意彈劾他人的情況,以政事堂的名義頒發《恢復名譽格》,規定非御史者但凡彈劾他人,若被彈劾人查無實據,則彈劾人需公開悔過致歉。

同時還列出了幾種公開致歉的例子,比如到被彈劾者家門前高聲訴說緣由以請求諒解。

總之就是讓人丟臉。

雖然對那種臉皮厚或者不要臉的人來說沒什麼意義,但官場上明晃晃地展示自己不要臉,會叫人心生警惕與排斥。

如此,大部分官員不是矛盾激化到忍無可忍的程度,應該都不會隨意彈劾別人了。

陳佑也沒有特別偏袒御史,他同新任的御史大夫楊子任詳談之後,御史臺很快在考課標準增加一部分細則,規定某段時間內彈劾未查出實據超過一定次數,即貶斥或調離。

同時重申御史彈劾官員必須獲得中丞甚至大夫的許可。

雙管齊下,僅僅一天,彈章數量一下少了九成還多!

等到科舉放榜時,洛陽再次恢復平靜。

今年科舉,各科招錄人數超過七百,其中進士科佔了一多半。

有了這批新科官員的補充,因爲日本戰事而被耽擱幾個月無法調動升遷的基層官員們終於看到曙光。

同出身的考生還要參加吏部試,三甲以上考生將直接分配到中樞地方各處官衙。

有了這批人的補充,約三百餘位考課上等的八品九品官員得以升官,這些人或是填補本部門人員空缺,或是直接調到嶺南西海等地。

得益於此,新成立的教育監也以在三月結束前補充了足夠的人手。

教育監李昉在仔細研究了陳佑的指使後,給出一份名爲《試言教育發展》的條陳,認爲先行在軍隊中開展普遍的識字教育是當前情況下的最優選擇,提出一個“軍隊識字計劃”。

陳佑親自修改這份計劃後,批准教育監執行。

正如陳佑之前設想的,這份計劃不是教育監一個部門的事。

四月初的饑荒和戰事剛一平息,陳佑立刻召集吏部、戶部、選閱司、軍備司、教育監等有司官員。

政事堂議事廳內,陳佑、巴寧泰、魏仁浦三人坐在上首,五司諸官各依品級職事落座。

魏仁浦得到陳佑示意,輕咳一聲開口:“今次召集諸位,只爲一件事。

“李監提出的‘軍隊識字計劃’已獲批准,兩府決定,在接下來五年中,吏部、選閱司要配合教育監推行這個計劃。”

劉熙古、李崇矩出聲應下。

陳佑修改後的計劃被邸抄全文引用,只要關注邸抄的,全都瞭解計劃內容。

不論是誰,看到這個計劃之後,都會讚一聲大氣磅礴。

緊接着的問題就是:這要花多少錢?

魏仁浦現在就要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教育監。既然教育監給出的計劃是從河南禁軍開始,政事堂給你的準備期限也就只有一個月。”

魏仁浦神情嚴肅,盯着李昉。

“一個月內,準備好教導士卒識字所需教員、教材,以及具體教學計劃。

“現在是四月初七,到五月初七,你教育監必須讓河南一半禁軍開始識字。”

雖然近三分之二的禁軍全都在邊疆,但河南府身爲帝都所在,依然駐紮有三十萬禁軍。

扣除其中缺額,再扣除被臨時帶出去的數萬兵馬,河南禁軍也有二十萬。

一半就是十萬,按照每一百人配一名教員來算,教育監至少要招募一千名教員,才能滿足需求。

而今年科舉考生有近八千人。

因此李昉信心滿滿:“只要吏部能保證教員任教期滿後確授實職,教育監就能保證五月正式推進教學計劃!”

劉熙古當即迴應:“吏部這邊有問題。”

得到魏仁浦允許,劉熙古開始說自己部門面臨的困難:“天下七品職事本就不多,除非今後不再召開科舉,否則吏部絕然無法在五年後提供一千個七品實職。”

李崇矩插話道:“如果這些人願意參軍,禁軍也好,團練也好,七品校尉隨便挑,正好增加識字率。”

他這話一出,惹來一陣笑聲。

且不說那些書生的體格是否符合標準,單說人家有能力通過秋解,哪怕科舉沒中,也不可能跑去當一個大頭兵。

再說了,文官七品好一點能做一個百里侯,說出去是一縣之主,一地之尊;武官七品不過是旅都指揮使,孰優孰劣不必多說。

陳佑笑了笑,開口詢問道:“吏部能接受什麼品級?”

劉熙古顯然早有準備,聽到問題立刻回答:“五年八品,三年九品。至於是正是從,是上是下,得參加吏部試。”

說完,他又補充道:“科舉及第也不過是授官八品,甚至還不一定是實職,用五年時間換八品實職,有得是人願意。”

陳佑稍一思忖,不等李昉說話,直接拍板定下:“就照此施行。至於教育監內部,你願意破格提拔到七品,只要理由充分,吏部不會攔着。”

劉熙古率先應下:“教育監願意自己提供職缺,吏部這邊沒意見。”

畢竟有求於吏部,李昉也只得答應下來。

此事定下,魏仁浦才接着分配任務。

“吏部方纔已經說了,教員授職要做好,軍隊普遍識字之後,不能叫朝廷失了信譽。”

劉熙古躬身應下,魏仁浦轉向李崇矩:“選閱司這邊重在把關。剛開始就算了,等執行一段時間後,提拔將校要考慮下屬士卒識字率以及其本人識字水平。你同教育監商議一下,看看定一個怎樣的標準比較合適。”

李崇矩先是答應,後又問道:“若有類似党進者,當如何?”

“這就看你的標準是否合理了。”魏仁浦不急不緩地回答,“不能因爲識字率把優秀將校攔住,但也不能叫識字率完全成爲擺設。朝廷還是希望能多出幾個識字的党進。”

李崇矩聞言不由自主地咧咧嘴。

這種標準實在是太難確定了。

他轉向李昉,臉色十分真誠:“有勞李監幫襯一二。”

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二)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一百一十六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第六十二章留守監國風將起(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七章各有肚腸轉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四百二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五)第四百三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五)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戰事急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四百二十六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九)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錢口難開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六)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殺人當行何計(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一)第六百二十二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九)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五百九十三章 請以海軍試新制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四十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