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猶不慌

他還要解釋,趙鴻運用食指敲了敲桌子道:“開封府做得很好。”

只是說了這一句,趙鴻運再次閉口不言。

說話說到一半的荊王噎得難受,但看趙鴻運的樣子,他又不敢多言,只好訥訥不言。

好一會兒,趙鴻運才道:“前次宗正太常已爲秦、荊二王定下吉日。如今戰事已畢,便以太常少卿爲使,宗正少卿爲副,至二王妃府宅行冊命之事。”

定下的吉日是在閏七月二十二,還有十二天就到了。

好在這段時間宗正寺和太常寺一直在準備,倒也不至於慌亂,當即齊聲應下。

本來司天監選了兩個相隔差不多有半個月的吉日,是準備讓兩位親王分開納妃。沒想到趙鴻運只選了一個,這就是要兩場一起辦了。

至此皇帝歸來的第一次議事就這麼結束了。

然而變動纔剛剛開始。

九日當天,趙元昌就病倒了,高燒不退臥牀不醒。

官家得知之後遣御醫前往秦王府問診,得到的消息是:思慮過重,緊繃的心神一下鬆開,加上原本就在病中,此時病上加病,故而纔會如此嚴重。不操心事務的情況下,靜心修養一段時間就好了。

趙鴻運這才從王府家令童謠處得知秦王前段時間就病了,只是身負監國重任,一直硬撐着。

同時武德司也調查出了前幾天秦王府悄悄尋醫問藥的事情。

這樣一來,一個憂心君父、拖着病體操勞政務的孝子形象就立起來了!

有人可能要問了,秦王府是不是收買了那個御醫啊?

當然不是!

說到這裡不得不感嘆趙元昌心狠,爲了做戲做全套,他天天洗冷水澡,每天熬夜到很晚,早上又要早起,就這樣很順利的生病了。

要知道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抗生素,若是護理不當,一次普通的感冒都有可能轉化成肺炎,最終要了人命。

對於這種行爲,陳佑也只能表示佩服,然後好生配合。

好在御醫水平還算不錯,第二天趙元昌就好很多,總算是沒有生命危險。

趙鴻運也下詔撫慰,名貴藥材什麼的不要錢一般送到秦王府。

一時之間陳佑差點都以爲秦王經此一事地位就穩了。

只是帝王心難測。

十一日,趙鴻運詔令匡國軍節度使馮道入京。

這馮道何許人也?

歷史上的馮道在五代時期的聲望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爲元老,而喜爲之偁譽。

不過後人多認爲他沒有忠義廉恥之心,究其原因,無非是因其歷仕四朝十帝,而且還都是宰相三公這樣的高位。

當然,現在這個馮道可能沒機會侍奉四朝了。

晉出帝開運元年,也就是公元944年,當朝太尉、燕國公馮道第二次任匡國軍節度使、出鎮同州。

然後,第二年趙鴻運篡晉,馮道就這樣被丟在同州沒人管。

景瑞元年他就上書向趙鴻運稱臣了,然而趙鴻運只是讓他繼續當匡國軍節度使,至於太尉的職銜、燕國公的封爵是提都沒提。

之後也不是沒有人向趙鴻運建言說把馮道請回來,只是都沒被採納,於是這麼一個大人物就這麼被遺忘在同州。

現如今突然把這個重量級人物搬回來,整個汴京城都被驚動了,都在猜測馮公回來是要幹啥。

這其中,最不安的就要算蘇逢吉了。

畢竟以馮道的資歷,哪怕還沒對大周有什麼貢獻,回到京城來至少也得是一個宰相的位子才能安得下。

蘇逢吉剛剛纔被密集彈劾了一陣,之前的請罪又被冷處理。如果馮道拜相,他蘇逢吉是最合適被換掉的!

心中忐忑之下,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而是到處走動,想要把馮道再次推上三公高位。

別說他傻,若真的要競爭,他自問是爭不過馮道的。

幸好馮道本身資歷夠老,也是前朝的三公,故而他索性就把馮道往高處推。

哎,總不能堂堂三公來搶我一個次相的位子吧?算盤打的好,可惜世事不能盡如意。

十四日,戶部尚書田茂出爲同州刺史。

同日,兗州刺史王彥川調任戶部尚書,由兗州長史知州事。

十五日,將作監大匠貶爲一縣令,大匠之位空懸。

這下可好,因爲盜售案被彈劾的三人已經有兩個被貶官了。蘇逢吉驚慌之下連忙上書請辭。

其實他不是真的想辭官,只是想試探一下趙鴻運的心意。

誰知道這次他的請辭奏章遞上去之後,趙鴻運甚至沒按慣例來個三請三否,直接批示“準”。

之後下詔賜金撫慰,着領廬州刺史。

就這樣,史館相蘇逢吉還沒反應過來,就變成了前任宰相、廬州刺史蘇逢吉。

蘇逢吉罷相對不少人來說又是一個標誌性事件。至此,在外人看來,秦王趙元昌在政事堂的兩位支持者全部離任。而荊王趙元盛則正要同集賢相結爲姻親。

再加上趙元昌在官家回京後的第一次議事之時就被批評,這一增一減,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啊!

剛一得知此事,陳佑也顧不得趙元昌大病未愈,直接找到寢房商議此事可能引起的後果。

只是趙元昌看起來卻十分平靜,就好似被罷官的是一個毫無關係的小人物一般。

見陳佑突破童謠的阻攔闖了進來,坐在榻上翻書的趙元昌笑問道:“將明何故如此急切啊?”

陳佑一愣,隨即道:“大帥莫非不知蘇相公罷相之事?某正是爲此而來!”

聽到陳佑的話,趙元昌放下手中書冊,指了指凳子:“坐下說話,令歌,給將明上茶。”

“不用麻煩童家令了。”陳佑連忙擺手,坐到凳子上之後對趙元昌道:“以大帥之智,不會不知蘇相公罷相的意義。大帥如此平靜,莫非早有對策?”

趙元昌哈哈一笑:“知我者將明也!”

笑過之後,他臉色一肅,沉聲道:“前次你與德儉不還說蘇相公不可久恃嗎?當時便定計暫讓蘇相公受個教訓,只是那次官家並未有動作,現在不過是延後罷了。”

提到這個,陳佑也想起來了,當即點頭道:“想來大帥自那時起便有準備。”

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二百六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二)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三)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十章大周來客夜登門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三百三十六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七)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應當作何解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八十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三百八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六)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七百十六章 科舉艱難唯公平第七十八章未雨綢繆布耳目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亂之後諸事繁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時議治政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二)第二百八十五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九)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何日方能遂舊願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四百九章 大局動盪私心意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二十六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三)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四十一章論功行賞爭不休(一)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五十二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