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

都堂一處書廳,巴寧泰、竇少華、郭振坐在其中。

郭振如今是近衛司都指揮使、建雄軍節度使。

剿滅定難軍之後,位於晉州的建雄軍就從邊軍變成了內地兵馬,這次召集諸將議事,郭振就把兵馬交託給副手,自己回京參會。

他今天剛抵達洛陽,首先去見了天子和中書令,之後便來都堂見樞密使和集賢相。

當年太祖還在時,他們仨是侍衛親軍司的最高領導,如今一個成了樞密使,一個成了宰相,還有一個是近衛司法理上的最高指揮。

三個人關係說不上好,但也不是針鋒相對的那種,有些事情還是可以合作的。

尤其是竇少華的立場一直處於搖擺狀態,那邊有好處就往哪邊偏,這一次巴寧泰在都堂見郭振,也是他首先發出的邀請。

閒談一陣,竇少華終於說出了自己請這二位過來的原因:“我聽說殿前司簡宏彥拉上了盧孟達、蔣樹,聚集了一幫將校,想要趁着這次軍議鬧出點動靜來。”

巴寧泰毫不驚訝,身爲樞密使,要是連這點消息都不知道,不如早點請辭算了。

“盧孟達總不至於又和簡宏彥站一塊吧?莫非是江箬笠的指示?”

竇少華搖頭:“誰知道呢。盧孟達這頭腦,做出什麼都不意外。”

屋內一陣輕笑。

巴寧泰笑了一陣,看向郭振:“育德有什麼想法?”

郭振同竇少華對視一眼,隨即到:“我倒沒考慮什麼,只不過聽說兩府有裁撤內地節鎮的想法,特地回京來聽一聽具體情況。”

“的確是有這麼一說。“巴寧泰點頭,”這件事是江箬笠提出來的,我和陳將明都贊同。“

說着,他看向竇少華:“伯菁應該也知道,不知是什麼想法?”

“我自是同意的,上次陳將明同我說了之後,我覺得各地設置置制使司是一個好法子。”

竇少華說完自己的觀點,將話題重新轉到郭振身上:“只不過裁撤下來的節度使以及幕府官員該怎麼安排,這是個大問題。”

巴寧泰沉默了。

他明白竇少華的暗示。

也清楚,竇少華是看清了他已落入陳佑下風,這纔想藉着這次機會同他聯起手來。

郭振必然是要回洛陽的,只不過是繼續當近衛司的都指揮使,還是能更進一步稱爲參政,則是檢測兩人聯手的力量能否使陳佑做出更大的讓步。

成了固然是好,不成也不過是代表着他們還沒有硬剛陳佑的實力。

考慮清楚後,巴寧泰對郭振道:“育德肯定是要回京的,各地節度使要麼回京要麼調往他處。改制到現在,新成立的衙門一直叫着缺人,不愁沒辦法安置。節度使回京之後怎麼安排,咱們得商量商量,伯菁怎麼看?”

“是得在軍議之前討論好。“竇少華點頭,”我看育德也可以多和以前的同僚走動走動,這人緣,有時候也很重要。“

郭振笑道:“吃吃喝喝這事我熟,不曉得慶安兄和伯菁兄可能賞臉?”

“我們就算了。”竇少華沒有太多考慮,直接就拒絕了,“不適合直接過去。”

暫時不確定郭振能不能被陳佑認可,他不想直接站到陳佑對立面去。

當然要是巴寧泰死撐郭振,他還是會站出來支持,但看巴寧泰的態度,不像是會下死力氣的樣子。

政事堂陳佑書廳,報告完九月水災後續處置措施的孫宣懷剛剛離開,韓陶朱就進來了。

“山長,宣政殿已經佈置好了,最新一版《會議手冊》也修訂完畢,如果沒問題,明天就按照這個發下去。”

說話間,韓陶朱從將手中一本薄薄的冊子遞到陳佑桌上。

陳佑放下剛剛翻開的公文,把冊子拿過來仔細翻閱。

按照計劃,被他稱爲“軍事會議”的活動將在十一月壬寅朔朝會後舉行,預計將持續五天。

這五天時間不可能只是陳佑一個人說,所以就有了這個被他命名爲“會議手冊”的東西,告訴參會衆人要討論事項、怎麼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

這對大家來說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但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書之文字,看起來都會正式許多。

至少,大多數人的行爲和思維會被侷限在冊子裡的內容中。

會議手冊的內容不多,而且之前出過七八版,陳佑一遍遍看下來,早就對其中內容瞭然於胸。

不過片刻,他就看完了一整本手冊。

閉目仔細推敲後,他翻開一頁,指點着道:“議案這一塊要重新修改一下,三人以上署名方可提交,提交時間爲會議結束前兩天。”

“好。”韓陶朱點頭記下。

又權衡一陣,他接着道:“表決這一段全都刪了。“

一開始的版本規定了會議上商討的事項需要讓全體參會人員表決,後來一直修改,到目前這一版,已經改成了某些不涉及朝廷大政方針的事項可以讓全體參會人員表決。

不過陳佑仔細想了想,這樣一來反而容易叫人起心思,索性全部刪除,免得有人鬧騰。

畢竟,朝廷需要通過這一次會議削弱將領權力,那些將領不一定全都是“顧全大局“的人。若真得要考慮全體將領的意見,毫無疑問將領們希望武將掌握國家權力。

韓陶朱頓了頓,沒有立馬答應,而是開口詢問:“若是這樣,那種種事項該如何做出決定?“

輕敲桌面,陳佑稍一思忖後達到:“你補上一個,會議中商討事項的最終結果,由中樞符令傳達天下。”

“是!”韓陶朱不再有疑問。

又說了一些小問題,陳佑便埋頭處理公文。

只是這時候韓陶朱卻沒有立馬離開,而是站在原地,滿臉欲言又止的樣子。

好一會兒,陳佑擡起頭來看到韓陶朱還在,不免有些詫異:“怎麼,還有事?”

“是。”韓陶朱抿脣,隨即鼓起勇氣道,“學生得知,這幾日常有將校聚集宴飲,所談者卻是軍國政事,學生恐怕,恐怕此等人物會擾亂會議!”

“這樣麼。”

陳佑語氣輕鬆,甚至於神情間還有些欣慰。

畢竟,現在有人願意將私下的消息通報給韓陶朱,證明韓陶朱也漸漸有了自己的人情網絡。

沒有什麼比自己學生的成長更能讓一個老師開心。

“無妨。”陳佑如此道,他要再給韓陶朱上一課。

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三百七十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六)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四)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三)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一百六章受人所請議婚事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四十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三)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三百六十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六百九章 軍政盡操六人手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五百十一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五)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一百九章諸將逼宮圍太原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各有算計亂紛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四百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三)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七百十八章 一點星火落周山第748章 敢請長纓安軍心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說諸葛皆是忠臣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