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 夷狄畏威不懷德

蔣樹這番表現,着實叫陳佑驚訝。

他們這一批曾跟隨先帝征戰的文武官員,基本上都能保證對先帝的忠誠。

但先帝走後,這樣的忠誠並沒有全部轉移到新帝身上。大部分人想的都是:只要先帝子嗣坐在皇位上就成了,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對兩府宰相來說,又多了一個維持政權穩定的責任。

不論如何,陳佑也好,之前的王樸也罷,都不可能有蔣樹這般表現。

而趙德昭在經過一開始的無措後,對蔣樹更加親切,他甚至沒按照之前的陳佑的指點說話,而是憶一憶往昔,問一問生活。

蔣樹則是從頭到尾表現得十分恭順,說起話來叫人聽了只有一個“詳盡真實”的感覺。

很神奇。

至少幾年之前蔣樹還不會這麼做。

當然不能就此就認定他現在在演戲,只能說,人都會變。

陳佑靠在椅子上,心中暗自調整之前對蔣樹和治安寺的安排,沒有插入君臣二人的談話。

過了大約一刻鐘,趙德昭扭頭看向陳佑:“請陳師安排蔣卿就任治安卿一事。”

陳佑微微躬身:“官家發一道中旨即可。”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官家也可令中書擬旨,遣使宣讀。”

去年陳佑爲了防止治安寺被王樸控制,愣是推動把治安寺官員任免的權力交給皇帝。從那時起,只需一道中旨,便可任免治安卿,兩府宰相即便不樂意,也得認可。

現在王樸不在了,陳佑就又想着把治安卿的任免權力拿到中書來,是以有後面的建議。

讓中書附署詔命,只要這次開了頭,以後就能發展成爲常例。

趙德昭似乎沒有想到陳佑的用心,可能單純以爲陳佑願意給蔣樹撐腰,也可能什麼都沒想到,只是滿臉贊同地點頭:“那就交給中書擬旨吧。童內侍選一個人去治安寺宣旨。”

再無它事,陳佑同蔣樹一齊離開同明殿。

剛到殿外,蔣樹便朝陳佑行禮道:“平章提攜之恩,某不敢或忘!”

陳佑站定,扶住蔣樹的胳膊笑道:“季青何必如此?你我二人當年同在先帝帳下,先帝信你,我自要將你舉薦給官家。”

說着,他鬆手開蔣樹,朝同明殿方向雙手虛拱示意:“且用你乃是官家之意,季青得兩朝天子信重,又與某何干?”

提到先帝,蔣樹眼眶又紅了,他垂首沉悶道:“先帝之恩,實難報之,唯有盡心王事。”

頓了頓,繼續道:“然某非不知人情,日後平章有事,但遣一親隨傳話,某必盡力!”

陳佑笑笑,跳過這個話題不再多說,轉而一邊走着一邊和蔣樹說着治安寺的一些情況,提點他到任之後該怎麼做。

四月二十四日,帝御翰林院。

二十五日,中書令陳佑召百官集於同明殿,皇帝遣中書舍人韓熙載宣冊命以薛崇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日,令薛崇爲樞密副使,攝工部尚書。

大家都明白,這是陳佑在投桃報李。

當初薛崇是宰相之下第一個表態支持陳佑的。

大家也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薛崇且不說薛崇兼任的工部尚書遲早要放手,單是宋敏貞致仕,就會空出一個宰相的位置。

而薛崇原先的參政位置也空了下來,如果接替宋敏貞的人選是從參政裡面挑,則會有兩個參政的空位。

高層的一個變動,會使得底下很多人得到晉升機會。

當然,這只是官員們的猜測。

沒人能想到,兩府會增設一名參政專門在京外負責農事。

二十八日,薛崇拜相的第四天,陳佑召集宰相參政及有司主官在都堂議事。

諸人坐下,匆匆趕來的起居郎備好筆墨紙硯坐在桌案後。

見諸人朝他看來,陳佑解釋道:“今日乃是議西北軍事,官家會派一名內給事過來旁聽。”

過不多時,王繼恩一路小跑着來到門口:“見過諸位相公,繼恩受官家之命前來旁聽相公們議事。”

“王省丞且坐。”

陳佑擡手示意。

王繼恩立刻乖巧地坐下,小心翼翼不敢發出聲音。

陳佑這才掃視屋內諸人,將身前奏章推給身邊竇少華:“巴樞使奏稱已經擒殺定難叛軍賊酋李彝殷。”

只這一句話,就看出屋內諸人不同的態度了。

宋敏貞波瀾不驚,顯然陳佑收到奏章後立馬同他溝通過。

旁聽的王繼恩也一樣,畢竟他能過來,還是陳佑向趙德昭建議的。

薛崇、胡承約皺眉看着竇少華正在翻閱的奏章,顯然有些憂慮。竇少華、王彥川、趙普是面無表情,焦繼勳則是看一看奏章,又看一看陳佑。

只有李繼勳,聽到這話面露喜色。

奏章在圓桌上轉了一圈,遞到宋敏貞手中時,宋敏貞看都不看,直接推給陳佑。

陳佑左手按着奏章,開口道:“巴樞使給咱麼送來了一個好消息。不過也帶來幾個問題。”

他環視屋內諸人,語氣沉穩:“首先,銀夏宥綏四州如何處置;其次,北面與契丹的戰事如何處理;最後,奏章中提到的甘州回鶻如何應對。今天就議一議這三條。”

話音落下,胡承約立刻開口:“我來說一說第一條吧。”

得到陳佑點頭示意,他繼續道:“銀夏之地,首要任務是酬功。戰事停歇,諸部兵馬都等着戰後封賞,哪怕做不到立刻確定封賞內容,也要讓這十來萬將士知道,朝廷正在做這件事。”

這是應有之意。

衆人皆頷首,等着他繼續往下講。

“再就是銀夏之地的治理。要我看,鄜帥奏章裡說的諸州蕃部交互徵調就挺好,只是不應侷限在銀夏四州,而要擴大徵調範圍。”

把蕃部青壯抽走,倒是不怕留在當地的婦孺老弱鬧事,不過聚集在一塊的蕃軍也可能會出問題。

陳佑記下這個問題,準備待會討論。

胡承約接着道:“不過這只是一時之治,若要党項等蕃部不再反覆,當移風易俗,化夷爲夏。”

“胡詹事。”焦繼勳打斷他的話,“夷狄畏威而不懷德,化夷爲夏,何其難也!”

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百三十八章 我與賊臣不兩立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闢進身階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五百四十一章 陳將明舉賢不避仇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趙官家突訪書院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五)第七百十章 爲求生計拋臉面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八十九章心意定孤身渡江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四百五十三章 父子分別稚子哭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一)第十八章月下爭渡一線天(六)第四百二十四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九)第三百七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九)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一百四章終拜師庭院問對第六百十八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五)第一百一十四章欲建功再攻遂州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七十九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六)第四百二十二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四)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五百六十八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一)第五百九十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六百九十八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七)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四)第七百三十六章 如意未能如心意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