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

諸人散去,陳佑在政事堂的書廳已經佈置好,宋敏貞獨自一人回樞密院坐鎮,不出意外的話,最遲一個月後他就會請辭。

畢竟年紀大了,精力不濟。

陳佑把韓陶朱和張賢留在樞密院幫助宋敏貞。

宋敏貞他有自己的幕僚,不過畢竟要致仕了,致仕之前得把幕僚安排好。

不想在仕途上更進一步的,就留在身邊等到致仕再離開;還想在官場上發展的,就趁着這一個月安排到合適的職位上去。

三月二十一日朝會和都堂議事的效果立竿見影,洛陽城一下子平靜下來,雖然回不到十天前的局勢,但總體趨勢還算平穩。

二十二日,連夜製作完成的邸報開始往全國各府軍州運送分發。

也是在這一天,巴寧泰、石守信、潘美、詹勝元等人的聯名奏表送抵京城。

公文發出時陳佑還沒有成爲首相,但不礙事,巴寧泰等人在公文中說得是“伏惟陛下天威,臣等從中書之令”、“新下之土不敢自專,煩請中書委派官吏”這類表忠心的話語。

這一份奏表抵達政事堂沒多久,大概內容就傳播開來。

怎麼流傳出來的不必深究,總之這份奏表讓京中愈加穩定。

理論上這種奇特的穩定會一直持續到其他領兵大將的奏章抵京,不過總有許多意外。

二十三日,樞密院諜報司內間案淮南道的奏報送抵密院:濠州餓死數百人!

不僅僅是濠州一地,楚、泗等州都有饑荒,只不過濠州最嚴重。

陳佑收到奏報後,立刻找來大理寺卿李文淵。

十五日收到的奏報,陳佑批閱之後轉給王樸,王樸批示讓大理寺調查。沒想到大理寺的調查結果還沒出來,政事堂這邊就收到了濠州餓死人的消息。

“回稟相公,前往濠州調查的評事十八日才從洛陽出發,如今應該纔到濠州沒兩天。”

李文淵十分忐忑地說出這句話,微微低頭等待陳佑的評判。

他原本是王樸的親信,王樸猝然離世,那幾天着實有些混亂,原本準備第二天就派人前往濠州,結果因爲種種事項差點忘了。

直到十八日局面稍定纔想起來,連忙派了一名評事過去。

不過他運氣不錯,當時因爲不知道朝局會怎麼發展,他叮囑那評事過去不要深究,做出調查的姿態,但是先別查出什麼。

等中樞做主的人態度確定了,他再通知那評事調查結果該平安無事還是確有內情。

現在倒好,直接爆出濠州餓死人。從時間上看,大理寺派去的人根本來不及查出結果奏報京城,那麼他敷衍拖延的事情就不會被發現,而且也不用去試探陳佑的態度。

果然,陳佑聽完他的話,根本沒考慮大理寺的事情,他現在想的是濠州要怎麼辦。

不,不僅僅是濠州,還有周邊的幾個州。

諜報司的主力都放在邊境和駐紮重兵的幾處州府,像濠州這種普通州府,基本只在州治安排一個據點,不可能把人手撒到每一個縣城。

現在上奏濠州鍾離縣餓死了幾百人,那麼其它地方呢?

濠州的其它縣,或者泗州、楚州的某個縣,會不會也有人餓死,只是因爲數量少而沒被諜報司探知?

而且既然餓死了幾百人,證明饑民數量龐大。如何防止這些饑民爲了尋找糧食而變成流民,又是一個問題。

他現在最擔心的還是饑民飢不擇食,把還沒成熟的小麥都吃了,那必然會導致更長久的饑荒。

這不是饑民們沒有長遠目光,而是沒其它食物,不吃就得餓死,便是目光再長遠又能如何?

考慮一陣,陳佑終於出聲讓忐忑不已的李文淵離開。

李文淵離開沒多久,政事堂傳出命令:着戶部、太府寺立刻安排賑災事宜。

緊接着陳佑召集兩府宰相參政於都堂議事,戶部尚書、諜報司正、御史大夫、肅政大夫、大理寺卿、太府寺卿等列席。

衆人坐定,諜報司端木業首先通報情況。

所有人都是一臉嚴肅。

到目前還不知道究竟餓死了多少人,但諜報司確定已經超過兩百。

這還是兩三天前的數字,誰也不知道這幾天會不會有更多人餓死。

待端木業說完,陳佑開口道:“情況大家都瞭解了,我這邊不多說,就兩點。

第一,立刻安排賑災,來之前已經讓戶部和太府安排了,現在要確定賑災形式。還有就是前段時間,包括之後一段時間,糧草肯定要以戰事爲先,從那邊調集糧食、調集多少糧食用來賑災,都需要確定下來。”

諸人盡皆點頭。

陳佑接着往下說:“第二,中樞需要安排使者前往濠州監督。這次受災的不僅僅是濠州,雖然當前濠州最爲嚴重,但保不齊楚、壽、泗等州也有饑民,需要有人總攬全局。另外就是,要查清楚,淮南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爲什麼受災了不上奏中樞,尤其要注意,其它各州有沒有餓死人卻強行壓下的現象。”

他說完之後,宋敏貞第一個開口:“平章所言甚是持重,我以爲照此辦便可。”

竇少華連忙接過話頭:“安排使者過去倒沒什麼,但是現在就調查的話,會不會致使人心不穩?查是肯定要查,但等災情結束再來徹查比較好,免得影響到賑災。”

王彥川立刻附和:“我認爲竇相公的話有理。官心不穩則民不安,特殊時期,允許此等人戴罪立功或爲上策。”【1】

安靜了一陣,胡承約看一眼陳佑,出聲反駁道:“竇相公、王相公所言要避免影響賑災,承約以爲實乃大善。然則,承約認爲,相比於查處有過失的官員,留下他們負責賑災纔是對賑災最大的影響!”

說着,他語氣沉重道:“若是此等人爲了自己的官帽敢於壓下災情,視百姓生死若無睹,又如何能指望其人會盡心盡力賑災救民?”

薛崇、趙普立刻附議。

陳佑沒等其他人表態,再次開口:“德儉所言正是吾之慮也。災情如火,濠泗情況不明,往來通訊耗時頗久,故要派一使者總攬賑災,同時調查當地官員,拿下庸官、害官,以免這等人物破壞賑災事宜。”

第二百八十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四百二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誰料竟會遭背刺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十四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二十三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十)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二十八章議定諸事行忠義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七百二十五章 幸而黑白總分明第三百二十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五)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九)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朝堂微操總是遲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三百三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三)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六百三十二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九)第二百七十六章 兩姓永結秦晉好(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七)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743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三百九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一)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宮所學是何物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於所當行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五十九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六)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賊人陰謀亂長安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破城小寨諸事雜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