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

“許總管來得正好。”巴寧泰看着許竹林,“我等正在商討如何攻破儒林城。”

許竹林聽聞,面色稍動,但好歹有更重要的事情,便直接道:“軍略事宜巴相公自行判斷便是,某此來是接到京中急報,昭文館王相公薨了!”

屋內靜若無人。

巴寧泰呼吸變得紊亂起來,他握拳抿脣,轉身看向輿圖。

許竹林稍稍猶豫,繼續道:“說是王相公在十五這天在政事堂接見參政李繼勳和兵部李榖的時候猝然昏迷,送到家中終成不治。”

說到這裡,他舒了口氣,說出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段話:“陳相公稱喪儀哀榮同淄忠武公一致。另外就是……”

“陳將明?”

巴寧泰打斷他的話。

“是。”

“他接了王文伯的位置?”

“……”

許竹林不知道該如何迴應,最後只得說:“消息來時尚且沒有。”

安靜一陣,巴寧泰最終輕笑一聲:“呵!”

他如此表現,倒叫許竹林不知如何纔是。

旁邊的潘美聽到現在,大概知道許竹林是在幫陳佑向巴寧泰傳話。

雖不知內容,可顯然關係到當下兵事,以及日後朝政走向。

眼見得許竹林皺眉卡住,他忍不住出聲道:“總管可還有事要講?”

“啊,啊,對。”

許竹林回過神來,輕咳一聲道:“陳相公說在銀夏戰事結束、巴相公回京之前,政局不會有變化。同時還說宋相公有乞骸骨之願,在巴相公回京之前要挑選一個新的樞密副使主持密院事務,讓我幫忙問一問巴相公可有合適人選。”

聽到這話,李善文朝巴寧泰方向跨了一步,欲言又止。

正巧巴寧泰也轉身,兩人目光對上,李善文稍稍安心,他知道巴寧泰想明白其中關節了。

自從年初馬青去後,樞密院就是宋敏貞和陳佑主事,即便宋敏貞乞骸骨,陳佑也在,完全沒必要任命一個新的樞密副使來主持院務。

陳佑拿這個問題來問巴寧泰,就是表明他有接掌政事堂的心思,同時願意把樞密院交給巴寧泰,問巴寧泰支不支持這個決定。

巴寧泰沒有立刻回答,他擠出笑容:“有勞總管帶話,不過某現下有些疲憊,明日再給總管答覆如何?”

“不急不急!”許竹林連忙擺手,他的這一場戰功可還指望着巴寧泰呢!

幫陳佑帶話那是出於往日的情分,但要因此影響到這次銀夏之戰,他頭一個不願意!

將許竹林潘美等人請出去,屋內只剩下巴寧泰和李善文。

坐在椅子上,巴寧泰出聲問道:“訥言以爲我當如何?”

李善文不答反問:“相公欲以此戰而爲昭文乎?”

巴寧泰右手中指緩緩敲擊扶手,好一會兒才緩緩道:“今日之前尚無此想法。”

嗒嗒嗒的聲音停止。

他自嘲道:“聽聞王文伯病逝後,的確這麼想過。”

李善文面色不變,顯然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不需要過多考慮,巴寧泰話音剛落,他就再次詢問:“相公以爲,王相公執掌政事堂和陳相公執掌政事堂,哪一個更容易?”

敲擊聲重又響起。

好一會兒,巴寧泰才輕聲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說着,他深呼一口氣,語氣堅定起來:“擬一份公文吧,就以延慶石隰都總管的名義,向朝廷稟報當前戰況,明天我拿去讓許竹林他們署名。”

……

長陽侯府客廳,陳佑並一干幕僚坐在屋內,寂靜無聲。

陳佑想趁着這次機會拿到“首相”的名頭,這件事不需要討論。

需要討論的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拿到這個名頭,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相應的權力。

即,不大肆分權的情況下,如何讓絕大多數夠資格表態的文武官員認可。

陳佑問出了這個問題,所以屋子裡安靜下來。

汪弘洋、魏仁浦等人一個個皺着眉思考,想要找出一個好辦法來。

終於,魏仁浦開口了:“要我來說,直接讓官家下詔拜相公爲昭文相即可。之後可以邸報形式,想天下官員說一句‘蕭規曹隨’,即便有人不滿,也不會明面上顯露出來。”

他這話算是打開了一個思路,屋內諸人盡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

陳佑坐在主位上,也在認真考慮這個建議。

獲取權力沒有取巧的捷徑,如果不是因勢利導,那就只有實至名歸和衆望所歸兩種。

前者是實力足夠,大家不得不承認此人該有這個名頭;後者則是大家推出來劃分利益的領頭人,言行必須與“衆望”相符。

陳佑合上雙眼,靠着椅背靜靜思考。

天子已經十歲了,最多還有五年,就可能要爆發相權和君權的鬥爭。

如果他這次爲了首相的位置將手中權力分出去,之後再想收攏權力,一年是少不了的。如果再考慮到巴寧泰攜大勝之威回京,兩人爭權定會叫陳佑的攬權之路愈加忐忑。

如果不能在一年半以內收攏權力,年齡漸長的天子一定會成爲宰相們鬥爭的重要籌碼,最終成爲一個裁判勝負的超然角色。

一旦君臣都習慣了這一套,除非天子犯下當今社會難以忍受的錯誤,否則天子漸漸就能一言以定宰相去留。

所以不能靠分權來獲得諸人的支持。

那麼,陳佑現在的實力足夠壓制其他人麼?

宰相宋敏貞一定會支持他,巴寧泰態度暫時不明,參政薛崇和胡承約就算不支持也不會反對,參政趙普態度不明,需要陳佑親自去找他交流。

樞密院裡面,軍備司魏仁浦、諜報司端木業、庶務司樑關山一定會支持他,其他人不一定支持,但同樣不會旗幟鮮明的反對。

都堂內,扣除吏部尚書趙普和工部尚書薛崇,吏部侍郎劉熙古、戶部侍郎孫宣懷、守刑部尚書冉益謙會支持他,只有兵部尚書李榖和戶部尚書康自觀可能會反對。

諸如稅務監、治安寺、肅政司,真說起來也會支持,其餘的也就御史臺、太府寺、大理寺等幾處重要部門態度難以確定,極有可能會反對。

而京中將領,真找不出來同陳佑有舊怨的,反倒是侍衛司副都指揮使盧孟達、侍衛司都虞候蘇鳳羽、殿前司都虞候包牯牛有可能會支持他。

京外就更不必說,盧家兩個節鎮應該無須擔心,開封府、京兆府、登州、泰州、涇州等,也都可以放心。

而反對者,多半是竇少華、王彥川以及李繼勳三人所屬。其中李繼勳多年被按在樞密院出不了頭,無須過慮,剩下竇少華和王彥川,他們兩人的實力加起來能比得過陳佑麼?

這兩年陳佑一系在王樸的壓力下不進反退,尤其是京外軍州,縮水不少。

這還是馬青在時陳佑在樞密院沒有引起王樸太大的敵意。

竇少華、王彥川在政事堂直面王樸的壓力,還能剩下多少呢?

陳佑這麼想着,出言聲稱需“更衣”,離開客廳叫上劉河來到書房,仔細詢問竇、王二人情況。

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七百三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六)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二百一十九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五百八十六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三)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五十六章初見皇帝受問詢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六百二十八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五)第一章一夜天地換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三)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二百四十三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七百二十七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一百九十九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七十九章 心在戰事輕政爭第三百八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三百一章 勿論賢愚皆可用第二百九十七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三)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八十八章 苦陳之民欲揭竿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五)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四百三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世間多有無奈事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746章 片紙可當十萬錢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二)第四百七十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六)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五十五章皇宮大內初見聞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綻之處在一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六)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嚮往之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飛雪春已近(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十九章享樂之心起復消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