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一)

只這一句話,就叫胡承約放下心來,連忙道:“可以少喝一點。”

按照規定,在衙門裡辦公的時候,午飯都不準飲酒,更別說現在還是公務時間。

在胡承約面前行此等違規之事,雖然不大,可也屬於示好親近的姿態。

竇少華從抽屜裡取出一個巴掌大小的白瓷瓶子,拿出兩個徑不滿兩寸的白瓷杯,依次朝裡面注入酒水至八成滿,正好一瓶倒完。

胡承約連忙上前,不等他拿起酒杯,就聞到一股水果香甜的味道。

放下瓷瓶,端起酒杯,竇少華呵呵笑道:“公務之時不可飲酒,我就在果汁里加了點薛廣德從幽州帶回來的好酒,味道是淡了點,可平常喝着也能墊墊嘴。”

胡承約端起杯子同竇少華碰了一下,輕輕抿了一口。

可以確定的是,竇少華所謂的果汁一定是果酒,而且味道一點也不淡。

毫無準備地一口嚥下去,胡承約只感覺自己腦門子漲得慌,擡頭看竇少華坐回椅子上,捧着就被怡然自得地品着。

當下強笑道:“相公這酒味道可不淡啊!”

“也就嚐嚐滋味罷了。”

竇少華滿意地呼了口氣,擱下酒杯,正襟危坐看着胡承約,緩緩道:“德儉有意集賢殿?”

按照政事堂傳統,宰相一般是加昭文館、史館、集賢殿,竇少華的英華殿是纔出來的,說出去沒有前三個好聽。

現在史館相和集賢相都空着,竇少華自然想入史館。

胡承約聽到問話,露出謙遜的笑容:“相公說笑了,承約不敢妄想。”

“哈哈哈!還是要想一想的。”竇少華豪爽笑道,“德儉畢竟參知政事,同兩府宰相也沒什麼區別,我們要考慮的你也得考慮考慮!”

胡承約小意應對:“相公說得是,不過畢竟有相公們在,似承約這等憊懶之人,也能偷個閒。”

“想偷閒可不容易。”

竇少華說着,舉杯遙祝。

胡承約連忙舉起酒杯示意,有了準備後,再喝這酒,他就能好好品味了。畢竟只是果酒兌了白酒,口感要稍微柔和些。

等了一陣,竇少華終於談到胡承約掛念不已的話題:“德儉的來意某都曉得了。”

“那……”

“呵!”竇少華笑了一聲,“罷免一位顧命宰相是一件大事,王文伯、陳將明也不是絲毫未損。你且看着罷,聽說武德司查到了王松嶺頭上,他不動,你就不會動。”

“原來如此。”

胡承約好似鬆了口氣。

其實他本就明白,不過身後沒人畢竟心裡發慌,這才找到竇少華頭上來。

杯中還剩下一口酒水,胡承約雙手舉杯站起來:“我敬相公!”

言罷,一飲而盡。

竇少華面帶笑容地舉起酒杯,也直接喝乾。

這時候,胡承約似是酒勁上頭,臉上出現些紅暈,聲音也不由自主地提高:“承約那邊也尋了幾罈好酒,瞅個空子請相公前去品鑑。”

“好說好說。”竇少華乾脆應下,“德儉若是喜好飲酒,也可常來此處。”

“那感情好。”

胡承約臉上露出誠摯的笑容,答應之後再次一禮,便告辭離開。

洛陽貢院,劉熙古身穿緋袍端坐在高臺之上,目光掃視一排排的考棚。

方纔試題都已經發下去了。

進士科的題目共六個部分,一首詩、一篇賦、一篇論、五篇策,貼《論語》,以及《春秋》、《禮記》其中之一的墨義。策分時務和方略兩種,每次考試比例不同。

這次春闈,詩賦不必去管,貼經是上下文填空,墨義就是經文釋義。

以上四個部分基本上看不出來考生的政治傾向,重要的是那一篇論和五篇策。

本次進士科的論題是“趙鞅以鑄刑鼎”。

策的題目分別是“平定嶺南策”、“致聖王之治策”、“治戎夷之策”、“補國稅不足之策”、“治旱策”。

題目的詳細內容不在這裡複述,六道題目,分別考察考生對法律的態度、領兵在外會如何、對“聖王之治”有怎樣的期望、對化外治民的態度、對地方豪富的態度、主政一地的施政方向等。

不怕他們的文章漏洞百出,只要目標、手段傾向於陳佑這邊,就是以後數年十數年的培養對象。

畢竟科舉考試的及第標準是“文理通順”,在這基礎上再有些文采,便能得到上等評價。

本次春闈分甲乙丙三等,甲乙二等爲本科及第,乙等爲本科出身。

別誤會,這個本科是“本人報考的科目”的意思。

劉熙古的作用就是在排名次的時候,水平相同的情況下把傾向於陳佑這邊的排在前頭。

而“文理”與“文采”,這東西只要不是差距大到肉眼可見,基本上都是評判者自由心證。不然也不會有考生在考試之前推敲主考文風,以投其所好了。

五千人考試,水平相近者不知凡幾,劉熙古這有傾向性地排名,能讓陳佑這方後備軍多一二十人都算是少的。

待試卷稿紙全部分發完畢,一聲鳴囉,建隆三年春闈正式開始。

劉熙古看了一陣考棚間站崗的殿前司軍士,便收回目光一一掃視坐在他兩旁的副主考和站在臺下的一衆閱卷官。

貢院關門的時候他得知少了三四十名考生。

四十比五千,似乎不值一提,但來參加考試的考生不乏身患疾病的。出於對陳佑的信任,劉熙古願意相信這些沒來的考生都是因爲涉及舞弊被抓了。

那麼,等考試結束之後,眼前這些人應該也會少幾個吧!

心中這麼想着,劉熙古站起身來,沉聲道:“各自巡視去罷!”

書院,一塊空地上圍着數十人,有學生有教員,書院祭酒徐師進就站在人羣中央。

在他身邊,兩個十七八歲的學生正圍着一張木桌拼接器械。

他看着忙碌的兩名學生,還有周圍看熱鬧的學生,心中有些無奈。

按他的想法,身爲學生,你空閒時間不說自學吧,去騎馬練武學音樂,也好過做這些機巧之物。

可惜,陳佑鼓勵大家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開展各自亂七八糟的研究,甚至只要能說出道理,書院還會給予支持。

比如桌上的器具,既有學生自制的鏡筒、木架,也有書院提供的凸面鏡、反光鏡等。

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十三章 農事從來不簡單第六十章詔令監國是何意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十二章舉義反正須拿捏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一百九十八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四)第一百四十七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九十二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一)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一百三章江邊垂釣生妙計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五百三十六章 先北後南有風起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二)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治軍難收稅更難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五百二章 論立場章鵬施計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二百五十一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四百五十七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四)第四百七十六章 如臨深淵尋正途第三百十一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五)第744章 甘州風沙掩軍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二)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六百五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二)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二百四章 議政事初入行宮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五百十九章 處處算計無盡時第二百七十章 千年大計看將明(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一)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三百十八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五)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道不同各退一步第二百四十二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七)第一百一十七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一)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第七百六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三百九十六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