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七)

周嘉定六年四月,十七日庚申,周太傅、魯國公,馮公諱道,薨於洛陽私宅,享年七十有三。帝爲之輟朝三日,追贈太師,封瀛王,諡文懿。

在接下來幾天中,遠在廬州的陳佑接連接到發自洛陽的消息。

他的老師馮道真的辭世而去,根據京中傳來的消息,停靈之時官家兩至靈堂安撫馮氏諸人,更是連連下敕蔭封馮氏子弟。人臣哀榮莫有過於此者。

然而,馮道畢竟是不在了。

說來也怪,陳佑拜師七八年,同馮道朝夕相處的時間不多,按理說不可能有太深的感情,偏偏這次驟聞老師訃告,讓他升起一股失落感,一時間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來。

四月二十三,陳佑在節度府設靈位機電老師,心情激盪之下寫出一篇《祭師文》。

無獨有偶,趙元昌在京中也寫了一份祭文。只不過這份祭文是以詔書形式發出去的,刨除其中的哀悼悲傷之情,更多的是大氣典雅。相比之下陳佑的那篇短文若是忽略其中情感,讀起來就有些文采不足了。

回到眼前,陳佑這幾日心神不安,又處於春夏之際,祭禮後的第二天就病倒了。

他臥病在牀,在痊癒之前是不會見趙德昭的。

小孩子容易生病,自家兒子無所謂,偶爾生個小病還能增強免疫力。但是魏王就不一樣了,若是“被陳佑過了病氣”,怕是會叫官家怒火難消。

養病歸養病,藉着寫祭文發泄一通,陳佑終於能集中精力處理政務了。於是他雖然在病中,卻仍然控制着揚州大都督府轄下諸州佈局滅宋。

當然說是這麼說,實際上陳佑能做的就是用間與反間,最多在各州政務上插手,各州州兵也就算了,駐紮各地的禁軍他根本沒辦法調動。甚至於爲了避嫌,他都沒同那個在水軍的舊部寧強聯繫。

不過既然不是正式開戰,能不能調動大部兵馬無所謂,他準備試一試這個年代的經濟戰。

爲此,他先是寫信召集鍾家商行和陳家商行的負責人,之後又上疏請求三司和戶部協助。

前者目前還沒抵達廬州,後者亦未批覆,陳佑現在主要精力放在分析宋國經濟狀況上。

陳佑這裡在忙的時候,巢縣發生了一件小事——縣衙牢房塌了。

這天天降大雨,街面上幾乎沒有行人。

縣衙牢房內,幾名典獄圍坐在桌前,一個眉目機靈地典獄雙手合握無序搖擺,嘴中唸唸有詞。

其餘幾人緊張地盯着他的手,牢內白直此時也都放下自己的職責,圍在一旁觀看。

終於,那典獄雙手接近桌面,猛然一擲,六顆木製骰子在桌面上滴溜溜直打轉。

骰子剛一出現,“大”、“小”的呼喊聲便在房間內迴響,一時間竟然壓過了嘈雜的雨聲。

很快,骰子一顆接着一顆停止轉動,前五顆骰子加一起有十六點,是大是小,就看最後一顆了。

隨着最後一顆骰子越轉越慢,不論是壓了錢的還是沒壓錢的,都禁不住屏息凝神,死死盯着那顆骰子,等待揭曉最後的結果。

終於,一個微不可聞的“嗒”聲響起,兩點。

壓小的典獄呼了一聲贊,壓大的則唉聲嘆氣。

這一悲一喜的對比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有人喊着再來再來,新的一輪重又開始。

這裡賭得熱火朝天,最靠外的一間牢房內,一個蓬頭垢面的囚犯側靠在牆邊,手臂微微移動。

他是在挖牆。

被關進來之後他一直在找機會逃走,自從得到一個木塊,他已經挖了有一個月。雖然木塊不好用,雖然他只敢慢慢疏鬆牆根,但是這一個月下來,他有預感,今天會成功。

因爲今天大雨,而且,他已經挖到了溼土,這證明牆根已經被水浸透,只要再用點力,這牆就會塌掉。

功夫不負苦心人,哪怕環境如此嘈雜,他依然能聽到這間牢房發出的那不正常的聲音。

他知道,脫困就在眼前!

抓緊木塊站起來,深吸一口氣側着身子猛然撞向外牆,轟地一聲,牢房塌了,連帶着旁邊兩間都有些不穩。

“轟隆!”

正巧此時一道驚雷閃過,連綿的雷聲掩蓋住了牢房垮塌的聲音。

他撥開身上的泥塊,剛剛是主動衝出來的,也就撞牆的時候有些疼,不過沒有被屋頂砸到。

從泥水中爬起來,顧不得回頭,直接朝院牆跑去,只要翻過這堵牆,他就越獄成功了。

然而這個時候周圍牢房關着的囚犯都反應過來了,想逃走的立刻心有靈犀般一起撞牆,而那些“良民”回過神來之後馬上高聲呼喊:“牢房塌了!牢房塌了!”

正在興頭上的典獄們好一陣子才反應過來,一個個趕緊摟過自己的錢財,腳步彆扭地朝此處跑來:“叫什麼叫!皮癢了是不是!”

然後,一連串的垮塌聲響起,又有幾名囚犯藉助其中一間垮塌牽扯導致牢房不穩的契機果斷越獄。

有多少人跟着一起跑,那些典獄們又會是什麼反應,他都沒有管,而是費盡力氣翻過牆,隨便選了個方向快速離去。

這越獄逃犯名爲餘小林,原本住在城外一村子。家中有年邁父母、能幹活的妻子,以及一個十來歲的女兒、一個四五歲的兒子。

原本家裡雖然貧窮,但也還能過得下去,可是沒想到他那女兒惹禍了。

餘小林和妻子都不是那種長相俊俏的人,他們這種人結親,首選是能吃苦幹活的,樣貌什麼的永遠放在最後。

父母長得不出衆,他那女兒也就是清秀罷了,而且由於平常吃得少,皮膚有些發黃,臉頰更是瘦削,怎麼都不能說是美貌。

然而,偏偏這樣一個女孩,竟然被當地大戶家裡的兒子看上了!

看上也就罷了,餘小林也有心讓女兒嫁好一點的同時改善一下家裡的條件。可是他沒想到,十歲的女兒,會被大戶的兒子禍害了。

十歲,加之營養不良,一個女孩就這麼死了,被隨便套上衣服的屍體連同幾百枚銅錢一起送回餘家。

這畢竟是他的親生女兒,哪怕之前有利用女兒婚事換好處的想法,但他也希望自己孩子能獲得更好的生活。沒想到轉眼間天人兩隔,而且女兒還死得如此屈辱。

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二百四十章 內亂未平外面起(五)第二百九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五)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聲是利器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與空氣鬥智勇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六百四十八章 初次議定清田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變國事動(三)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十)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兩國皆賺無人虧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五百六十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二十五章商議軍機或可用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九章城頭觀兵反意堅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二十三章小意應對新同僚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四十四章冊命封王秦最貴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六百二十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七)第十九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七)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六百五十六章 決斷之重一肩擔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三百四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八)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六百八十一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五)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八十四章蜀地一亂三國動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七百四十一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四十六章法不長遠心意躁第二十九章受人之託忠其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三百三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當頭亂接踵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一百二十二章廣植羽翼乃正道第二百二十六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一)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四百九十八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十)第四百三十六章 爲尋錢糧出新策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