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

“那你也不能讓那些御史亂摻和啊。”陳佑搖搖頭,“內間房和武德司已經在查這後面是否有人在推波助瀾,德儉你可曾聽到什麼風聲?”

御史臺專司監察百僚,再加上向來有風聞奏事的慣例,若是有朝爭,十次有八次都是先從御史彈糾開始,是以陳佑有此一問。

胡承約帶着些無奈,兩手一攤:“將明你也不是不知道,這次純粹是個意外,就連一開始挑起此事的都只是禮部的人,御史臺完全是之後才捲進去的。”

正說着,宋敏貞推門進屋。

宋敏貞現在是尚書省左司郎中,依然兼着弘文館學士。左司郎中是從五品上的職事,一般來說,到了這一步,放出京去做不了那等軍政皆在手中的刺史,權知州事的知州還是可以做一做的。

只不過他今年已經五十七了,比江夏青還要年老。

都是熟人,打了個招呼後宋敏貞隨便在一個位置上坐下。

“方正先生,官家可曾同你說過什麼?”

“官家自有主意,倒是不曾說過此事。”宋敏貞神情平靜,“不過我家三郎已經三天沒歸家了。”

宋家三郎就是在武德司做一個主事。不到三年時間就能成爲武德司這個小地方的主事,除了他自己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宋敏貞深受趙元昌信重。

武德司在忙,陳佑是知道的。

現在是董成林主管內間房,內間房同武德司常有配合,陳佑就是從董成林那裡問到的。

“魯公那裡怎麼說?”問話的是胡承約。

“馮師說不必操心。”陳佑臉色有些微妙,“這件事實際上不關臣子的事情,主要看官家怎麼想,官家要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沒必要想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

“馮太保這事穩重之言。然則主憂臣辱,我等不能坐視。”

宋敏貞根本沒考慮過這個選項,胡承約也是一樣。

他們是普通人眼裡的天子近臣,但天子近臣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如果不能爲皇帝分憂,這聖眷來得快,去得更快。說不得哪件事辦得不如意,就會被遠遠打發出去,再無翻身之機。

陳佑也知道這個道理,否則聽了老師的話之後他就不會到這裡來同他們商議了。

一時間沒什麼好的建議,加之人沒到齊,三人便隨意閒聊,互相交換消息。

很快就到了飯點,趙普帶着兩個端着飯菜的僕役走了進來。

“甘定邦今日輪值,沒辦法過來。”

聽了這話,除了胡承約稍有惋惜外,陳佑和宋敏貞都沒什麼表示——甘靖宇同他倆的關係並不親近。

陳佑等人聚在一處商議對策時,趙元昌單獨召來江夏青。

“最近朝堂有些亂,江相公作何想法?”

不等江夏青坐下,趙元昌直接就這麼問,直叫江夏青冷汗直冒。

好不容易熬走了馮道和劉明,他這個昭文相終於能夠執政事筆成爲真正的首相,這段時間正帶着政事堂衆人同樞密院爭權。

官家突然問出這麼一句話,分明是在質疑他這個首相的能力。

連朝堂都無法控制的首相,要來有何用?

“好叫官家知曉,朝堂生亂,皆是臣之過。”

不管怎樣,先認錯。

“臣私以爲官家聖君在位,當爲政以仁、治吏以寬,哪知一時疏忽之下,這寬仁倒叫一些人膽大妄爲擾亂朝政。實是臣寬仁太過,以致規矩鬆弛、綱紀頹廢,方纔有此亂象,皆臣之過也。”

之後找理由。但這個理由卻是先誇了趙元昌,再說自己是好心辦了錯事,現在已經認識到錯誤了。

“臣以爲,恩威皆自上出。官家之恩,臣民皆受,如今卻到了施威之時。唯有施以雷霆手段方可顯官家之仁。”

最後說解決方法。既然惹出了事,就要想法子解決。只會產生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被當做問題解決掉。

果然,聽了這一番話,趙元昌臉色稍霽:“坐下說話。”

“謝官家。”

江夏青端正坐好,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纔是重點。

“該如何施以雷霆手段,相公且爲某仔細分說。”趙元昌上半身微微前傾,目光認真地看向江夏青。

“喏。”

江夏青深吸一口氣,略一沉吟後開口道:“如今百官所爭者,不過兩件事。一爲二王三恪,一爲龔明之。”

龔明之就是那個說了蠢話被貶蜀地的官員。

見趙元昌沒有反應,江夏青暗自嘆了口氣,繼續道:“二王三恪之事好辦,官家儘可以一言以定,此非是大事,只要有了定論,想來就不會有人再去討論。”

這件事,說起來中樞這些人都有過錯。但凡在討論的一開始有人重視一點,直接奏請趙元昌裁定,就不會鬧出後面的事情。

只可惜當時大家的目光都放在兩府爭權上面,這件十分重要的小事就沒多少人在意了。

“江相公所言有理。”趙元昌點點頭,沒等江夏青松口氣,又問道:“不知江相公以爲當以何人爲二王后?”

江夏青嘴脣微微抖動,放在膝蓋上的雙手不由抓緊衣襬。

“好叫官家知曉,臣以爲當以隋唐兩季立二王后。”

“哦?”

江夏青早就防着趙元昌問到這件事,除了自己私下裡權衡,還同幕僚仔細商議,理由早就想好:“唐至周曆經三代。先說樑,乃是那朱全忠弒殺唐皇篡位自立。後唐之主非是李唐族裔,詐稱李唐,乃是僭僞。而晉則是引外族入中原,若非幽州軍民奮起反抗,則幽燕之地盡沒。我朝太祖一朝起兵驅逐石晉、北拒契丹,至官家即位,漸復唐時故土,故我朝當上承隋唐,立二王之後。”

趙元昌沉默半晌,吩咐道:“令薛居正擬旨,尋隋唐後裔立爲二王后。”

唐皇后裔還算好找,當初朱溫所殺基本上是近支,唐代綿延兩百餘載,還能找到不少遠支,但隋皇后裔就有些困難了。

不過這都是底下人需要考慮的。

“第二件事當如何?”

“今年冬,當考課京師官吏!”江夏青恭敬地說出了自己的方法。

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二)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一)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五百二十七章 兩府生變宰相換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五)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風雨來襲水龍吟第五十章突如其來召回京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二百八十六章 至洛陽如何施爲(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二)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六)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四百七十五章 寧行仁城頭質問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八)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四百四十二章 久別重逢父子情第七百二十八章 生民所仰當慎行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二)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七百十四章 心思各異選大將第一百九十四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五)第四百三十九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翁婿議政定官途第五百八十四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 (一)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驟然生變應對急(二)第三百十九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爲安諸軍分新餅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二十一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九)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內情接踵至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七十七章 遼事暫令朝爭落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七)第六百十五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九十八章仿若漢末漢中反第四百一十七章 關內之地亂將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四)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淺水亦有亂流涌第七百十二章 我自請纓爲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恥在心中第六十四章戰事不順布閒棋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一百三十九章 勾心鬥角汴京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六百四十四章 遇事誰可擔重任第二百八十一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二)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儀鎮內議投周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十一章 潑天大功接不接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