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七)

十二月五日,陳佑才被嘉獎賜金銀布帛就收到一個不算太好的消息:李明卿任樞密副使。

離任之前李明卿單獨奏對,推薦了他認爲合適的接班人選,可惜沒被採納,接掌吏部的是開封府尹溫仁福,參政如故。

李明卿推薦的歸德節度使薛崇兼任開封府尹,安州刺史楚羨忠調任宋州刺史,右金吾衛大將軍高行周任安州刺史,節制歸德軍。

與溫仁福不同,新任開封府尹薛崇沒能參知政事,而是由中書舍人周敬思任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中樞的調整告一段落,北面馮暉同遼軍對峙數日之後,雙方十分默契的退兵——這個默契是用數百上千士兵的命換來的。

燕國這一次並沒有滅國,雖然一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後來又有周國落井下石,但他們硬是守住了居庸關一線。

居庸關東南就是幽州城,因此停戰之後,駐守幽、檀等州的遼軍西邊是佔了居庸關的燕軍,南邊是威逼涿州的周軍,權衡之下不得不放棄幽州退回塞外,幽州城重又回到燕國手中。

只不過北邊的古北口——因爲唐時這裡是北口守捉,所以現在稱爲古北口——仍然在遼國手中,燕國雖拿回幽州,但都城卻遷到了雲州。

所謂雲州,其實就是雲中,“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那個雲中,後來又叫大同,白登山就在它北部。

總之,除去丟掉的幾處關隘外,燕國這一次損失看起來不是很大。只要不去想那幾處關隘不知道何時會變成一把直入腹心的利刃,就能繼續心安理得地苟全下去。

北邊戰事結束,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事馮暉罷成德節度、河北都監,冊爲北平縣開國公。太原節度使、河陽都監焦繼勳調任成德節度使、河北都監。

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主持軍事巴寧泰接替焦繼勳節度太原,都虞候郭振任副都指揮使主持軍事。侍衛親軍內部又有好些人或調或遷,其中潘美從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虞候變成了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虞候。

隨着馮暉入京,議論對沈國用兵的消息終於擴散到尚書卿監一級。

說終於也不太準確,之前通過各方面傳出來的消息,大家都有了猜測,現在只不過是證實了這個猜測罷了。

嘉定二年似乎就這麼平平淡淡過完了。

然而並沒有。

十二月二十六日,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平章軍國事、建德縣公劉公諱明卒於汴梁私宅,帝爲之輟朝三日。

二十九日,下詔追冊劉明爲池國公,贈少保,諡忠敏。

陳佑收到消息之後唏噓不已,真要說起來,這是趙元昌即位之後,第二位在任上的去世的宰相。

感慨完了,就要回信給馮道安慰一番。沒辦法,劉明也比馮道小几歲,卻同孫啓祥一般走在他前頭,便是馮道再怎麼長樂,這時候也不免心有慼慼。

有人歡喜有人愁,時間走到了嘉定三年。

進入嘉定三年之後,一切彷彿進入了快車道。

書院在年後開始了第一次正式招生,河南府本地人,加上慕名而來士子,書院這一次總共招了,嗯,一百六十多人。

隨着新學員的進入,聽陳佑講課的學生比例一下子下降許多。比例下降不代表人數下降,不過這也意味着書院裡終於在明面上出現了不認同陳佑思想的團體。

對此,陳佑是樂見其成的。

有對比才有傷害,不是,有對比才有優劣。

自己教導出來的學生,只要秉持着實事求是和通過實踐來檢驗理論的態度,爭論起來就不存在爭不過的情況。

嗯,只看到部分事實被誤導的情況除外。不過當對手用完整的事實來駁斥部分事實的時候,不也表明了他對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的認同嗎?

書院的情況總體向好,武學院卻不容樂觀。

雖然朝堂上還沒對動兵與否做出最後決定,但趙元昌已經派人來催促陳佑了,核心思想就是這一屆武學院幾十個人需要在接下來的攻沈戰爭中派上用場,這也從側面表明,戰爭一定會爆發。

對於官家的要求,陳佑也好,蘇鳳羽也好,便是蔣樹,都清楚與其說是要這些人派上用場,不如說是一次畢業考覈。

有出色表現的,只要沒有半途夭折,出將入相不在話下;普普通通中規中矩的,或許也能成爲鎮守邊疆或者參謀中樞的重臣;而那些表現不好的,這輩子再起來的機會幾乎沒有。

只是,就像武學院設立的目標是廣撒網重點捕撈,很可能出了數百個庸才纔能有一個天才,這第一期的成果並不合人意。

在陳佑等人的評估中,出色的學員沒有,普普通通的學員倒有那麼十來個,真上了戰場,不知道有幾個能活着完成任務。

對了,他們的評估沒算上民政部分,陳佑現在沒有條件去檢測他們從政的能力。也就是說,到了最後或許有幾人足以擔當領兵將領,但合格的知兵文臣很可能一個都沒有。

不管怎樣,即便是趕鴨子上架,這些人也得在二月中旬出發前往江陵,他們將直接獲得職事,或守一縣城、或帶兵進攻。

沈國如今四分五裂,內耗嚴重,正適合用來考覈武學院這些人。若是對付遼國或者宋國,估計趙元昌就不敢放他們出來了。

陳佑自己對軍事也不是很熟練,但他知道怎麼去突擊應付,於是這些人原本的“輕鬆”生活沒有了。民政、經典之類的先放下,每天八個時辰接受蘇鳳羽和蔣樹輪流的填鴨教育。

一月十六日望朝會上,正式下詔以洛陽爲國都,汴梁爲東京。

二十日,突如其來的,樞密副使馬青卸任殿前司都指揮使之職,殿前司都指揮使出缺。

二十三日,確定南征沈國,周帝趙元昌意欲親征。

就在同一天,一名風塵僕僕的行腳商人找到龐中和的住處,聲稱有急信要親自遞交給陳佑陳詹事,想要面見陳佑。

當天下午,這人被從後門帶進了洛陽陳府,陳佑在書房等着他。

第二百六十章 爲民服務不求誇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四)第三百四十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五)第七百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六)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造化弄人御史苦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七)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一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十五章瞿塘雄關佇江頭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君臣交手政局變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四百二十七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書院之內真理存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三百五十三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一百五章冬至祭祖獨愴然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一百五十八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七)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三)第六百八十六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三)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二百一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一)第三十三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二)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十一章歸州之行當謹慎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三)第六百二十五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二)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八十二章攻蜀時機在此時第三百五十四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一)第一百九十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一)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三十七章 項上人頭吾必取(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五百八十五章 無人可得順心意(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四)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六百五十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九)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一)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三)第七十一章同乘御駕非監國第一百八十四章 爲尊者諱爭道義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六)第六百七十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一)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三百四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四)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一)第五百五十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三)第四百五十六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三)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心易變豈可猜第二百九十五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一)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四章此身何所存(二)第六百九十七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二章君子報仇不怕晚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