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八,全師雄敗於雒縣,僅有百餘人逃往東邊龍泉山。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已經攻入劍州的劉承澤立刻加快速度。
吳柳樹已經被劉承澤擒住,王世安也死在他的兵鋒之下。
四名賊首獨破其二,完全能配得上他都總管的身份。
是的,全師雄只是四名賊首之一,而不是原本聲威赫赫的興蜀大王。
也因此,雖然對陳佑“搶功”的行爲有些不喜,但全師雄被陳佑擊敗並沒有讓劉承澤到氣急敗壞的程度。
反正陳佑也只是副手,即便兩人並沒有什麼戰略上的配合,但陳佑的功勞,一定有一部分要算在劉承澤頭上。
沒辦法,誰讓這次主持平亂的是劉承澤呢?
就像無論是顧猛、寧強,還是李克榕,他們的戰績都歸屬在陳佑立下的功勞內。
而那個隻身逃亡,至今沒有消息的劉正嵐,兵敗之責陳佑也得擔起來。最多就是將兵敗都歸咎於劉正嵐擅自行動,然後陳佑自己被訓誡一番。
嗯,若是陳佑的計劃出錯導致錦官府被圍困,劉承澤必然也是同樣的操作。
回到錦官府,沒有辜負陳佑的那一番淡定表現,陳使君驟聞捷報而平靜如故的事成了坊間流傳的一個逸聞。
這都是範紹溫傳出去的,當然了,他的本意不是爲了說陳佑多麼多麼鎮定,畢竟以他的心思,還想不到要在這方面爲陳佑吹捧。
但是他一聽有人說起雒縣大捷,就忍不住說自己當時就在旁邊,親眼看到使君拆開捷報云云,末了還不忘加一句:使君贊某農宣之功,言某若考中,必有大用!
對他來說,重點就是那最後一句,但別人的注意力可都在陳佑當時的表現上,那等有心之人自然就聯想到東晉謝安身上。
這拍馬屁的功夫,從古至今傳承不斷。
對這種事情,陳佑是樂見其成,反正謝安名聲不錯,能和這種挽天傾的風流宰相聯繫到一起,對陳佑只有好處沒有害處。
別誤會,風流宰相出自王儉的評價:江左風流宰相,惟有謝安。指的是灑脫放逸、風雅瀟灑,而非花哨輕浮。
《南齊書》記載,王儉領吏部的時候,“作解散髻,斜插幘簪,朝野慕之,相與放效。儉常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唯有謝安。’蓋自比也。”
人家是用來誇自己的,自然不是什麼壞詞。
扯遠了,搜捕全師雄的命令已經發了出去,這事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五月初十,錦官府試報名結束。
出乎陳佑預料,哪怕在蜀地生亂的情況下,依然有近千士子來到錦官府。
這其中固然有考中直接授官,以及前三入京的誘惑,但也與此次開律科、算科有關。
其實報律、算兩科的士子中,真正研習律令、算術的很少,絕大部分都是自覺經義策論不行,但又想賭一把的人來報名。
陳佑現在要考慮試題、試卷、考官、考場等一系列問題,漢州的事情也只能盡一點綿薄之力,不可太過逾越。
就在陳佑爲了府試而費心的時候,朝堂上也在爭論不休。
所爲者,便是空出來利、劍、綿、漢四州刺史、知州,以及西川制置使劉正嵐的處置方案。
劉正嵐在五月十一那天灰頭土臉地回到了錦官府,同陳佑見了一面後,立刻回宅閉門謝客,上書請罪。
這時候,陳佑那西川行營都監和權知錦官府身份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能夠單獨上書請功,不必等着劉承澤。
於是經過一番博弈之後,劉正嵐免職,調回汴京;永平軍節度副使李克榕調任西川制置使、兼西川行營副都監。
利州制置使詹勝元攝利州刺史,其餘三州主官皆有人選。
順便一提,漢州的新知州是劉承澤的堂弟劉康,原先是興元節度行軍司馬。
顧猛、寧強這些將校也各有封賞,像顧猛終於跨入將軍行列,被授了從五品下的遊擊將軍,比老上司孫山玉還高。
而寧強則又是另一番際遇了,陳佑原本保舉他入黨從柯的雄威軍,好生培養一番說不得又是一名大將。結果敕命下來,他成了錦官府雙流縣的縣令!
雙流縣的縣令在三月底的糧亂中犧牲,不過他的犧牲給自己的兒子換來了蔭補,對其家庭來說,也算是死得其所。就是不知道他的家人是想要這個蔭補還是更想要他這個人。
雙流縣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軍管後,便歸於府衙直接管轄之下,只是遲早都要有縣令的。多了一個傾向於自己的縣令,對陳佑來說不是一件壞事。
但他對寧強的期望原本是統兵大將啊!現在變成了文臣,這算個什麼事啊?
即便馮道的信中有說可能會推動文武輪轉,不再將文臣武將對立起來,可那是再高層,陳佑不覺得一個小小的縣令以後還有帶兵的機會。
腹誹歸腹誹,京中有了決定,就得執行,在離府試還有一天的時候,收到敕命的陳佑派人前去召回寧強。
是的,收到敕命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十八下午了。
陳佑自己也就是升了一階,而且正式從武轉文,從壯武將軍變成正議大夫。
嗯,官階這東西,在這時候也就只剩下榮譽作用了。
就像陳佑,無論是壯武將軍還是正議大夫,都是正四品的散官,但這不妨礙他當從三品的知府,而且一切待遇都按照三品官來。
除了散官,剩下的也就是賜了五十兩黃金、一些綢緞布帛、奴僕雜役之類的。
你沒看錯,就是五十兩黃金,朝廷就是這麼的摳。
這時候雖然金銀已經逐漸進入流通領域,但基本都用在大宗交易上和軍費開支上。
遠的如唐憲宗元和十二年二月,以內庫絹布六十九萬段匹、銀五千兩,付度支供軍;近的有唐莊宗同光四年三月,西川輦運金銀四十萬至闕,分給將士有差。
即便分到將士手中十有八九是兌換的銅錢、糧帛之類的,可這支出的金銀不是假的。
這年頭收的稅基本上就是實物和銅錢,朝廷手裡的金銀不說少,但絕對不多,扣除種種支出,能用來賞賜的自然就少了。
也因此無論是皇帝賞賜,還是外官上貢,使用的黃金都是以十兩爲一個單位,通常就是五十兩和一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