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

這話問出,王樸沉默了。

不是他無話可說,而是在這種事情上,只能用陽謀,堂堂正正的來。

要知道國內有數十藩鎮,外面還有強敵虎視眈眈。

中樞若是行陰謀,即便一時能除去一二隱患,也必定會逼反其餘本就心中不安分的人。說不得最後會全國大亂,甚至引入外敵!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便是如此了。

歷史上後漢就是被隱帝劉承祐這麼玩沒了的。

這時候的王樸自然不可能知道這件事,但也明白這個道理。

問題就在於,堂堂正正的陽謀,說到最後都得是真刀真槍的比一番,真理永遠在武力投射範圍之內。

王樸不能保證自己提出的一些法子不會激反某些節度使,也不能保證朝廷軍隊一定能順利平叛,因此只能沉默。

只是官家出言詢問,必須給出一個答案。

一番思慮,王樸緩緩道:“方鎮之所恃,無非兩點,一爲錢糧,一爲兵將。”

趙元昌只是點頭不語。

這都是老生常談了,別說藩鎮,就是一國,所能依仗的也不過就是“錢糧足、兵將精”罷了。

“若需削藩,則需制其錢糧、削其兵將。先帝令各州稅賦上輸國庫,便是制錢糧;如今官家抽調外軍建殿前司,便是削兵將,正合其計。”

這話有拍馬屁的嫌疑,但趙元昌也只是面色稍動,繼續凝神聽下去。

果然,王樸開始轉折了!

“只是,如今有數州攔截稅收,不聽調令,難保不會有人依樣學樣。”

趙元昌面色凝重,點頭沉聲道:“文伯先生所言的確可慮,只是一來此等軍州皆在邊疆,一旦動兵,則損耗巨大,路上也會耽擱,平白給了賊人準備時間;二來如今蜀地正亂,也不適合再起戰事。”

“此等難處,臣亦知之。”

王樸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道:“此中難處,臣亦知之。故而現如今當整訓親軍,以備來時撫遠伐近。”

抿了抿嘴脣,接着說:“臣嘗觀輿圖,現今之重地,一爲河北,一爲關西。河北之地如臂使指,雖有北敵爲害,卻無需憂慮將帥不諧。關西之地則不然,節度方鎮之數遠甚於關東,然中樞居於汴京,軍勢難抵關西。”

說着,他頓了頓,深吸一口氣之後鄭重道:“由此,臣請遷都河南府!”

遷都!

這兩個字如同驚雷,讓趙元昌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停息了一瞬間。

確實,翻開地圖就能看到,現如今周國境內,人煙稠密之處基本上就是沿着河渭一路東去,貫穿關西與河北。

在這一條線上,京兆府、河南府、大名府,三府近乎將此線等分爲四段,河南府洛陽城正好就是中點所在。

汴京就在河南府和大名府中間,當初趙鴻運之所以定都汴京,無非是其勢力主要在開封。而且當時太原未下,定都汴京能對河北兵事做出及時反應。

至於說漕運、經濟,那得等拿下江南之後纔會成爲影響因素,真要說起來,洛陽在這方面甚至比汴京條件好。

《宋史·列傳三十三》中侯贇一條就記載:先是,朝廷歲仰關中谷麥以給用,贇掌其事歷三十年,國用無闕。

現在太原已經拿下,北燕背後有契丹牽制,再加上鎮壓關西藩鎮的考量,若真要選的話,洛陽的確比開封合適。

問題在於,遷都洛陽之後,河北兵馬必然要有更大的自主權,該如何避免河北重又出現強力藩鎮?

好一會兒,他才緩過神來,緩緩吐氣:“遷都啊!”

趙元昌目光幽幽:“此事,且先放下。”

王樸也知道,遷都這種事不是說出來就能辦好的,因此頷首應下。

殿內靜了一陣,趙元昌這纔想起自己一開始的目的,索性就直接開口了:“若是將帥可入政事堂,先生以爲可行否?”

王樸一愣,隨即低頭仔細考量。

趙元昌眼中含着期待地看着王樸。

他即位五個多月了,政令下了不少,但卻沒有一國策性質的政令,如果這件事能成功,那將是他即位以來的第一道國策,是足以傳之後世的祖宗成法!

不管是誰,都會想留下一些流傳千秋的事蹟,趙元昌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過了多久,王樸終於擡起頭來:“陛下。”

話音未落,趙元昌肅容端坐,這既是對王樸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皇帝身份的尊重。

“臣斗膽試言,將帥主政,利弊皆有。利者在於安撫將帥,中樞掌控諸軍州更爲嚴密;弊者在於將帥攜軍勢而來,焉知其不會藉手下軍兵擅權亂政?”

趙元昌聽了,原本就嚴肅的面容更加凝重。

若是陳佑在此,就能明白,這涉及到“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的問題。

現在亂世還沒結束,王樸這樣的文人對這個問題尤爲敏感。

當然了,之前馮道三人只將注意力放在權力分配上,不代表他們沒想到這一點,而是對自己,對朝堂中樞有信心。

畢竟侍衛親軍戰力不俗,現在又有馬青組建殿前司,理論上能夠鎮壓絕大多數動亂。

因此只是擔心武將爭權,而沒考慮武將亂政的可能性。

而王樸身處樞密院,接觸的多了,自然就多了些警惕。

真要說起來,還是毛同志說得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槍被指揮也好,槍指揮政權也好,兩者並非二元對立,而是一而二、二而一,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

你一箇中央政權,沒有強力兵馬,誰還認你是中央?

反過來,你也有兵,我也有兵,你要是沒有一箇中央的名分,我爲什麼要聽你的?

拿到現在來,朝堂中樞有大義名分,手裡也有親軍強兵,不說掌控全國,至少能穩定局面。

王樸擔心的是,一旦外藩入京主政,外有兵馬,內有名位,不說造反吧,就算是任人唯親、打壓異己,敢不敢將此人撤職查辦?辦了之後會不會導致地方不穩?不穩了有沒有能力迅速解決?

誰知道這些將領入京之後會不會按照官場規矩來?

王樸覺得,這件事一定要仔細權衡。

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欲往西京諸事重(三)第六百十七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四)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五百三十八章 空穴來風必有因第六十五章套路從來得人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三)第一百一十章時運所至晉陽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罷相方始亂迷離(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五)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七百十五章 天子欲改朝堂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四百三十七章 坐京兆放眼天下(一)第三百五十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七)第一百五十四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三)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二百八十七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一)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一十章 各取所需抉擇異(一)第十三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一)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四)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六百七十一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一)第六百八十四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八)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九十六章治民撫兵制度齊第一百一十三章攻石鏡首戰得勝第二百五十九章 百足之蟲難盡滅第二百六十六章 別離是爲再相逢(三)第一百一章觀衙堂心有所感第三百五十九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六)第五百五十五章 天子非無舐犢情(八)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慾惹戰端起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二百五十五章 初開府試網英才(五)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災情之下有奇人第三章此身何所存(一)第一百四十章 蜀地四分無藩鎮第五百三十章 師友侍讀何人佳第六十六章置之死地而後生(一)第三百三十四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九)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敵佔先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五)第七百五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一)第九十章長平故計死士出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雞肋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八)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六)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三)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四百九十六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八)第七十六章甘爲細作可信否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二)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擔重任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九)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八十三章 枕頭之風威力大第二百八十八章 事事皆起更當穩(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三)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滿滿爲己謀第六百八十八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五)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八)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三)第九十三章渾不要臉會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