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

走進府衙,正好遇到匆匆朝大門去的鐘安裕。

“使君!”看到陳佑,鍾安裕一怔,立刻行禮,“張博士帶人在偏廳等候。”

鍾家這段時間利用自家商隊替府衙購買農具耕牛,陳佑也就投桃報李,徵辟鍾安裕爲府衙錄事。

現如今鍾安裕沒有具體職事,如龐中和一般幫陳佑處理一些文書雜務。

聽了鍾安裕的話,陳佑嗯了一聲,腳下不停地朝偏廳而去,鍾安裕也連忙轉身跟上。

步入偏廳,目光一掃,便將廳內情形納入眼底。

偏廳內六七人分坐兩旁,經學博士張採石坐在左首,其餘幾人皆是士子衣着,面相上看去在三十四十歲。

估計是聽到陳佑的腳步聲,此時諸人皆是扭頭朝門口看來。

待陳佑行到廳中,幾人才反應過來,連忙起身行禮:“參見使君。”

一直走到上首主位,陳佑才轉身,擡起雙手虛壓:“免禮,諸君且坐。”

諸人皆落座,就連鍾安裕也是坐在下首,只有張採石還站着:“使君,請容我介紹諸位先生。”

陳佑點頭,張採石左手伸向他對面的那文士:“這位是李華宇李先生,尤善《三禮》。”

《三禮》是三部禮書的合稱,分別是《禮記》、《周禮》、《儀禮》,在唐官學中,《禮記》爲大經,其餘兩經爲中經。

李華宇再次起身行禮,陳佑也只得回禮。

“這位是黃賢黃先生,善《春秋》,通曉三傳。”

《春秋》分爲本經和《左氏》、《公羊》、《穀梁》三傳。由於三傳屬於註釋讀本,對同一件事的解讀角度不同,所以大部分學習春秋的學者都會在通讀三傳之後選擇其中一部精研。

這黃賢通曉三傳,也不知是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這位是徐師進徐先生,善《論語》、《毛詩》。”

所謂《毛詩》,指的是西漢時毛亨與毛萇輯錄註釋的《詩》,也就是現在所流傳的《詩經》。

“胡德佑胡先生,善《老子》,亦通《尚書》、《周易》。”

“韓寅韜韓先生,治律學。”

陳佑終於聽到一個感興趣的了,當即笑問道:“不知韓先生可知《景瑞刑律統類》?”

《景瑞刑律統類》,是景瑞二年頒佈的律法,主要是根據唐《開元律》和《大中刑律統類》修訂而成。

韓寅韜起身道:“回稟使君,在下尚在學習《景瑞刑統》,不過本朝刑統與唐律相近,如今已學了七八成。”

按照唐朝國子監的規定,治律學需要學習《律》、《令》、《格》、《式》和《法例》共五種。

《律》和《法例》還好,總體來說一脈相承,數十年都不一定變動一次,問題在於其它三種。

《格》、《式》幾乎是每一任皇帝都會改一次,《令》則是皇帝頒行天下的法令,遇到那種勤快的皇帝,很可能一年多好幾條。

活到老學到老,對於律學生來說,那是一種生活常態。

而且現在可不比以後,各種法律條文分門別類,可以專研一類,現在律學生是全部都得掌握並能熟練運用。

《唐六典》是這麼規定的:以《律》、《令》爲專業,《格》、《式》、《法例》亦兼習之。

韓寅韜已經快四十歲了,當年先是學王蜀律令,還沒學成,王蜀被後唐攻滅,又得學習後唐律令。學了八九年,孟知祥自立,建立孟蜀,好的,重新學孟蜀律令。十多年之後,周滅孟蜀,於是拋下蜀國的律令,來學習周國的。

他的法律生涯,就是一個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

陳佑雖不是很熟悉法律,但也知道頻繁建國滅國會給律學生的學習造成怎樣的困難,是以對韓寅韜的專業水平有些不放心。

考慮了一下,對鍾安裕道:“鍾錄事,你去將羅司法請來,讓他帶上刑統。”

鍾安裕答應一聲快步離去,陳佑重新看向韓寅韜:“刑律之事不可輕忽,稍後某欲考校一番先生,不知韓先生意下如何?”

韓寅韜拱手道:“但憑使君吩咐。”

陳佑點點頭,示意張採石繼續介紹。

在韓寅韜之後,就只剩最後一人了:“這位是賈義賈先生,治算學。”

這個時期的數學家需要學習的算術書還挺多的,流傳世間的共有《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綴術》、《緝古》、《五經》等十部算書。

當初李淳風就受命註釋十部算經,後來這十部書被列爲國子監算學科目。

陳佑自己也就是個高中水平,在應用上面同這個時代中上游的一些數學家差不多,問明賈義學習過《九章算術》等七部算經之後,也就沒有出言考校。

待張採石坐下,陳佑看着衆人道:“想來張博士已經告知諸位某欲建一座書院,正要延請教授。”

幾人皆點頭,只不過都是讀書人,誰也沒有先開口。

陳佑輕輕一笑,接着道:“這書院暫定設立經、書、律、算四院,不知諸位先生可願擔任書院教授?”

沉默了一瞬,幾人對視一陣,一時間沒人開口說話。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法曹參軍事羅彥贇來了,他身後還跟着兩個懷抱書冊的僕役。

“使君。”

“羅司法。”陳佑笑着起身,張採石等人也連忙站起來,紛紛朝羅彥贇拱手。

“某尋了一個律學先生,還需羅司法幫忙考校一番。”陳佑笑着指了指韓寅韜。

“韓寅韜參見羅參軍。”韓寅韜見羅彥贇看過來,連忙再次躬身。

他是學法律的,說不得以後就會歸到韓寅韜手下,此時自然得恭敬一些。

羅彥贇點頭道:“既然使君吩咐,某必當盡心。”

廳內諸人重新坐下,這次是羅彥贇坐在左首,張採石坐在他對面。

僕役將手中書冊擺到羅彥贇座位旁的桌几上,羅彥贇隨手抽出一本,翻到中間一頁,看了一眼韓寅韜,問道:“諸應調發雜物,供給軍事者,若先言上而不待報者,其刑幾何?”

意思是,要調發雜物用作軍事,先上報卻不等待批示的,該怎麼處罰。

第五百四十二章 識大局治安創收第二百二章 下車伊始危機藏(二)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五十一章險鑄大錯自爲之第六百十六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三)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十)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二百四十一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六)第六百四章 各有安排待時變(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片瓦尺土不可棄(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五)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二百五十八章 放榜鬧事爲哪般(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七百四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驟起爭端餘韻響(四)第六百一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一)第一百五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六章雙狐鬥法尋後路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八章 不懼生死爲築城第五百四十五章 縱獸於林起羅網第四十五章滅國之功尚不足?第745章 大人虎變曰文炳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計在教育(一)第三十五章快馬兼程赴歸州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十二章 無需畏懼艱難事第五十二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四)第六十一章偶遇窮兒思親友第一百八十八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勢如破竹徵淮南第六百十四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一)第四百二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一)第三百二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一)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三十章 戰鬥已起押何方(三)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十三章快馬頻至事愈急(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三百一十章 新知府有新氣象(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一百五十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四)第七十七章如此行事意何爲第一百五十六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二十二章從此天高任鳥飛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第一百八十六章 欲改樞院爲立足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第五百三十一章 內舉賢德不避親第四百二十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三)第十七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五)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六)第五百五十九章 新舊之交穩爲重(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九十七章使者方至軍中亂第六百八十九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六)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二百五十章 謝公安石與君同(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四)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內亂未平外亂起(二)第六百四十九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一)第七十四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一)第五十七章百年之後誰顧命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一)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雨中攻城變故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一)第三十二章說朝局雙龍爭王(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一)第三百六 空辯不若實爲證(二)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七百十九章 開闢新路爲後學第三百二十九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四)第一百八十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三)第一百七十五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四)第一百四十八章 龍虎齊動風捲雲(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