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當立殿前兩相制

不到一盞茶時間,陳佑出了楊邠的書廳。

臨時想出來的那個法子雖有後患,但畢竟地處邊疆,用來換取在汴京的利益正合適。

接下來陳佑要做的就是說服趙元昌,然後由楊邠安排人上奏此事。

不過也不知楊邠是真的只在乎爭權奪利,還是不想讓陳佑接觸太多樞密院的事情,只口不談四面外敵之事,着實讓陳佑有些鬱悶。

陳佑在僕役的帶領下很快就到了吳巒書廳之外,趕緊凝神靜氣,整理一番衣着才輕輕敲門。

當天下午,陳佑坐到了簡賢講武殿內。

此時殿內除了君臣二人之外,就只有一旁的起居郎和侍立一旁的小宦官。

看到坐在簾後的起居郎時,陳佑突然想起來貌似現在已經開始編纂先帝實錄了,領頭的就是史館大學士朱慶堯。

當然了,他只是個掛名的,主要幹活的還是史館和翰林院那些人。

想到這個,陳佑不免就想到《唐書》。

他來到這個時間段之後最先翻看的書籍就是那一堆《唐書》。

他手上的那份《唐書》乃是晉人編的,原本已經快編寫完成,偏偏趙鴻運奪位建立周國,政局動盪之下,那些編者未防止此書佚散,只得草草付印。

趙鴻運帝位穩固之後,也下令發行此書。雖此書刻印較少,但憑藉當初陳元朗的地位,倒也得了一套存在家中。

就是這麼一套書,讓陳佑度過了最迷茫最危險的時候。

不過他現在想到這個可不是爲了緬懷過去,而是他想起來這部《唐書》據說錯漏頗多,所以後來宋仁宗時期又編纂了一部《唐書》,之後纔有的新舊唐書。

在陳佑經歷的這個時代,這《唐書》經歷了改朝換代,想來應該像清史稿一般來不及修訂吧?既然如此,是不是應該建議重修唐書?

沒等陳佑理清思緒,就聽趙元昌道:“如此一來,豈非是飲鴆止渴?”【1】

原來陳佑坐下之後已經將他的想法仔細說出,趙元昌仔細思量之後方有此言。

趙元昌登基之後原本就對那些軍頭有意見,陳佑卻建議他在蜀地設立一羣新的軍頭,着實讓他心頭不喜。

對此,陳佑也不驚訝,他早有預料,也想好了說辭,此時不緊不慢地將昨日跟楊邠商討時的一干理由說出來。

眼見趙元昌還是皺着眉頭不說話,想了想又道:“好叫官家知曉,蜀地各州設置防禦使,一來是爲了預防制置使一家獨大,二來蜀地兵力不足以分配各州,除了當地徵兵之外,還可將開封親軍調入蜀地補充。”

“調親軍入蜀?這豈不是......”話說到一半,趙元昌臉皮一動,突然頓住不說。

看情形是想到了什麼。

陳佑也不着急,心知趙元昌是明白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最好別去挑明,而是讓英明神武的領導自己說出口。

好一會兒,趙元昌臉上露出笑容,看向陳佑道:“陳卿既入樞密院,可是有所思量?”

臉上帶着笑,但“陳卿”二字一出口,這氣氛一下子正式起來

陳佑當即肅容道:“陛下明鑑,樞密都承旨臣陳佑欲請設立殿前司,以侍衛大內殿前,爲王前驅!”

“殿前司啊!”

趙元昌似是頗爲感慨,不過陳佑這番話在他預料之中,當即道:“如今侍衛親軍兵員充足,何以另設一軍?”

目的當然是防着侍衛親軍了!

可惜這種話不能直接說出口,陳佑只能用其它的理由:“回稟陛下,如今四邊不靖,國內不安,而侍衛親軍一干將校精兵強將,正當鎮邊疆平內亂。如此,皇城守衛難免空虛,故當設新軍以護衛皇城。同時也不必竇、巴、郭等諸將軍日夜留守京城,我軍外戰當再添三員將帥!”

最後一句話又是陳佑建議給竇少華三人的好處了:如果願意的話,可以出鎮京外。

“此議可行。”趙元昌最終點頭,“你回去抽空遞一份奏章上來。”

“喏!”

此事結束,陳佑便自行告退。

不像從前還是秦王的時候,現在的趙元昌好些事都不怎麼知會陳佑趙普等人了。

對此陳佑早有思想準備,畢竟身份不同,所思所想也就有了變化。他現在要做的不是議論天下局勢,而是做好趙元昌安排下來的任務。

當然,該知曉的該思考的都不能放鬆,一旦趙元昌問起來,必須得言之有物,如此方可得到信重。

殿前司這事不是一時半會能確定的,趙元昌都讓陳佑“抽空”遞奏章了,也就是說現在還不合適。

不過這事會先放風,好讓這次趙元昌在侍衛親軍插人阻力更小。

果然,第二天陳佑剛剛散衙回到家宅,就有好些個人來變着法子打聽此事。

這些人都是隻聽到一些風聲的,像劉明楊邠這等人能當面詢問官家趙元昌,而其他人就只能得到不知道轉了多少手的消息。

能到陳佑這裡來打探消息的,無不是前幾天同他談話的那些人,從這些人的口中,陳佑也得知爲何這麼多人討論殿前司了。

無它,流傳的消息中說殿前司極有可能要高出侍衛親軍半截,而且將校以侍衛親軍爲主。這就意味着,侍衛親軍這一撥人,一旦被選入殿前司,升官那是妥妥的。

不用說,這肯定是趙元昌示意傳出來的,至於是不是真的這麼打算,陳佑也不清楚。

十一日,荊王趙元盛被護送入京。

同日,下詔封盧璟爲寶應縣開國伯、崔承霖爲高郵縣開國伯,而鎮寧軍由於國喪期間擅動刀兵,節度使瞿以震罰俸一年、金五十,除節度使號,遷鎮寧軍節度留後。

澶州歸屬沒說,留給三個軍自己去扯皮。但是荊王入京,空出的一個廣晉府,也很讓人心動啊!

當即又是一場爭鬥。

只是這就不關陳佑的事情了,他全副身心都放在侍衛親軍之上了。

十五日,敕令蜀地各州設立防禦使。這防禦使同制置使一般只管軍事不管民政,按制轄兩軍,一軍正兵、一軍鄉兵。

同時又重申各制置使司轄下的正兵必要之時要聽從制置使調遣。

如此一來,原來制置使統率的諸軍被分置到各州,又有防禦使相制,這權力一下就小很多。

至於防禦使,詔令自各軍都指揮使提拔,於是順理成章的,有一些軍就換了人。

十七日,敕令侍衛親軍調兵入蜀,填補各州防禦使空缺。

十九日,拖了半個月的侍衛親軍各級將校遷補名單終於出爐,潘美、楊光義等人赫然在列。而且潘美補了一個步軍副都虞候的缺,是這一輪入京的趙元昌親信中官職最高的一人。

這一日,陳佑帶着一衆家兵出城,他要接一個人。

第八十一章路途漫漫欲拜師(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九)第六百五十九章 爾等當爲好工具第二百九十九章 真理堂中談爲政(二)第五百四章 信使接踵論教王第五十四章心急火燎急入京第六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四)第四百五章 富平縣內有善人第四百七章 好惡皆爲門戶計第三十八章手腕強硬治歸州(一)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七十九章即將離京奇事多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五百四十七章 舊日情誼存幾許第三百四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三)第七百十七章 漢皇終究屈賈誼第四百八章 鮮血淋漓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於一(五)第三百九十一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七)第六百八十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二)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棗交相加第三百七十四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第四百八十五章 使者一言亂心緒第四百一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蕩該如何第四百三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二)第五百十二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六)第六百九十六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三百三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平波起浪第一風(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接連不斷問對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五百二十九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聞南國事(三)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一)第四十三章爭權奪利心思重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後虎當何如(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正人君子不坑人(二)第五百二十章 一令兩難算計空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舊人只聽新人笑第一百四十二章 守蜀地躺着中槍第六百七十四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爲模範爭最優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一)第七百七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手準備終定音(一)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十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只談風月元宵至第三百七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五)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捨我其誰第一百三十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七)第三百五章 空辯不若實爲證(一)第一百章消息不斷時機逝第五百六十三章 天下兵馬誰爲主(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亂起變生殺意濃(一)第一百二章馮道再試尋暖靴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七十二章帝王問詢意難測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陽(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五)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變第三百三十一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六)第六百九十五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一)第一百五十七章 寒冬將至晚星稀(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八)第四百四十三章 直言敢諫贊明君第五百十六章 褒貶盡皆爲雕琢第五百十四章 戰雖止諸事仍雜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裡刀光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禮畢詔書頻出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四百九十二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窮且益堅志不墜(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幾多歡喜幾多愁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六百四十七章 農商仍需費心力第六百九十四章 乘舟東去拓海疆(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銀夏戰事可定矣(三)第三百十五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故友初至論道德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險全臣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