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獻民獻疆蜀國亡

孟昶端坐車上,障幔拉起,看着抹淚的子民,聽着兩邊的哭聲,只覺得心裡堵得慌。

當了十四年皇帝,現在突然要成爲亡國之君,換成誰都得心裡難受。

好在現在城頭站滿了周軍,各處交通要道也都有周軍巡視。蜀人雖哭,但也沒有什麼過激的舉動,一行人就這麼平平安安地出了南城門。

南門之外是嚴陣以待的周軍軍陣,大軍統帥、荊南大都督、秦王趙元昌就在軍中。

出了城門之後,孟昶自然不能再在車上了。

拎起綢布包,被宦官扶着下了車,站到門前空地上。

等他站好,諸臣按照之前的官職依次站在他身後,蜀都城中的其他大小官員也都一個個從城門內走出,站到自己的位子上。

按道理,孟昶獻降,皇室中人也該一齊到場。不過他的三個弟弟最大也才二十一歲,兒子們更是在十歲以下,在不確定周國態度的情況下,他實在是不忍心將他們置於危險之下。

昨晚確定要降之後,就讓三個弟弟帶着老母妻子尋了一處民宅住下。臨行前一再囑託:若是降了之後,自己還能爲座上賓,那麼就能出來;若是自己淪爲階下囚,就悄悄找個地方做個富家翁。

諸臣站定,鼓樂齊作。

直到這時,周軍軍陣才動了起來。

一早挑選出來兩隊騎兵自軍陣兩翼奔出,這數百騎快速衝到距孟昶十餘步之處才勒馬立住,一時間嘶鳴陣陣。

戰馬直到距離孟昶四五步才完全停下,帶起的風吹起他鬢角的散發,使其不得不眯起眼睛。

眼前這些高大的騎兵,彷彿前一刻才從戰場上殺人歸來,之前的高速衝擊,加上剛剛停下時的令行禁止,讓包括孟昶在內的蜀國君臣面色煞白。

這就是示之以威了。

領頭馬軍校尉見了眼前衆人的表現,心知自己的任務圓滿完成,自矜一笑,舉手一揮,當先撥馬向一旁行去。

身後諸騎立刻兩兩相對、分列兩旁,起到一個標兵的作用。

騎兵站定之後,軍陣之中鼓聲響起,中軍緩緩前移。

咚!咚!咚!

這一聲聲鼓點,隨着周軍的移動,彷彿敲在孟昶心上。只見其臉色越來越難看,在二月的暖風下,鬢角額頭甚至開始滲出汗珠。

終於,半柱香之後,中軍離孟昶不到五十步。

鼓樂停息,軍陣分開,身着赤黃兩色交雜甲冑的趙元昌撥馬而出,親衛蔣樹跟在他身後兩三步。一時間只有細碎的馬蹄聲和旗纛翻飛的聲音響起。

只見其面容肅穆,緩緩來到距孟昶十步處,居高臨下看着跟他差不多大的孟昶,眼中神采莫名。

在他目光的逼視下,孟昶低頭躲避,隨即反應過來,深吸一口氣,咬牙解開綢布包。

只見布包內乃是一枚兩寸見方的玉璽,正是蜀國的傳國璽!

別誤會,這不是秦始皇刻的那一枚,而是孟知祥建國之後自己找人刻的,代表蜀國傳承。

孟昶高舉玉璽,低着頭向前走了三步,緩緩拜倒在地。

在他身後託着戶籍名冊的李昊和手捧地圖的石頵一同拜倒,再之後衆臣民也紛紛拜倒在地。

頓了一陣,孟昶終於朗聲道:“臣生自並門,長於蜀土,幸以先臣之基構,得從幼歲以纂承......”

這是李昊連夜寫好的降表。

趙元昌一動不動地聽着孟昶大聲背誦。

“......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籍。但念臣中外骨肉二百餘人,高堂有親,七十非遠,弱齡侍奉,只在庭闈......竊念劉禪有安樂之封,叔寶有長城之號,皆因歸款,蓋獲全生......見今保全府庫,巡遏軍城,不使毀傷,將期臨照。臣昶謹率文武見任官望闕上表歸命。”

誦讀完最後一句,以孟昶爲首,蜀國君臣再次拜下。

此時,趙元昌才翻身下馬,接過孟昶手中玉璽,沉聲道:“孤將告君之言於陛下。”

這意思就是說:我答應你投降了,你的請求我會告訴皇帝的。

孟昶再次拜下道:“謝秦王。”

趙元昌連忙將手中玉璽交給身後的蔣樹,伸手扶起孟昶:“孟公快快請起!”

將孟昶扶起來之後,他露出溫和的笑容道:“孟公明曉大義,獻土投降,想來官家必不吝王公之爵、萬金之祿,你我二人到時同殿爲臣,我卻受不得你這一拜。”

見其這番做派,孟昶、李昊等人皆是鬆了口氣。

孟昶也擠出一絲笑容道:“秦王客氣了。”

“哈哈!”趙元昌暢快一笑,拍了拍孟昶的胳膊,“還當收拾行裝,早日覲見陛下才好受賞封爵啊!”

聽了這話,孟昶心頭一跳,面色變苦,這就是急着要把他送到汴京去了。

只是降都降了,有此一事也是常理,故而只是輕輕點頭道:“但憑秦王安排便是。”

趙元昌點點頭,掃了一眼後方諸臣,突然道:“孟公可暫歸宮中收拾行裝,今日午後便出發罷。”

說着,他看向後方衆人道:“諸位賢臣也一併隨孟公至汴京覲見如何?”

雖是問句,但卻不容反駁,諸臣嘴中發苦,但也只好應下。

“季青,你安排人護送諸位賢臣歸家收拾行裝。”

“是!”蔣樹應下,轉身就支使一騎兵去通知秦王親衛。

而趙元昌,則拉起孟昶的胳膊笑道:“某便隨孟公一遊蜀都!”

言罷,令騎兵讓出一匹馬,扶孟昶上馬,他自己也自翻身上馬,兩人並騎前行。

諸蜀臣連忙讓開一條道路。

周軍騎兵在前開道,步軍持械擎旗加快腳步跟在後方。

這倒不是趙元昌心血來潮,而是藉此機會在蜀都百姓面前誇耀武力,以震懾庶民。

景瑞四年戊申二月乙卯二十五乙巳,蜀後主孟昶獻民獻疆土,奉璽投降,周荊南大都督、秦王趙元昌受降。是日,周軍入蜀都,後蜀亡。

當天下午,蜀國君臣在周軍的護送下乘船出蜀。

與此同時,還沒趕到羅江的李繼勳撥馬來到路邊,皺眉看向剛從巴西方向迎到此處的三名騎兵:“何事如此着急?”

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二)第十五章月下爭渡一線天(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將往淮南保皇子第六百章 稅務事涉千萬家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八十一章 今日青鋒且開刃(八)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師北疆變第七百二十一章 誰可妄自言忠義(二)第二百三章 春耕爲重議農事第七百二章 天子何以順汝心(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六百三十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七)第六百九十一章 一元始建新風至第六百六章 看江山誰主沉浮(一)第五百章 局勢有變使者來(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蟬聞風動(一)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煙平(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此戰須有終結日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心浮動議改制(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國紛亂戰愈急(十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一)第五百六章 同甘苦戰前動員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五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二)第一百八十三章 議定幽燕相公換第五百十八章 池靜亦有暗流涌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一百七十九章 陳將明初入樞府(二)第四百六章 陳將明訴苦求助第二百二十四章 諸事推行隱者來(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爲重第五百六十六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八)第六十九章誰人心思能如意第五百四十四章 內外兼修望紫宸第二百八十二章 潛行入洛見下官(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前狼後虎當如何(二)第六百二章 國政定於言語間(二)第六百四十三章 賑災當以何爲先第兩百章 將離京先定婚事(二)第七十章積勞成疾爲哪般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新皇登基諸事忙(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真真假假繞雲霧第四百八十九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一)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一百二十章士兵委員可行否?第七十五章雙王大婚宴平樂(二)第一百二十一章當有同志共前行第一百四十一章 未知陛下欲亂國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戰定江南(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七百十一章 順勢而爲埋荊棘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巔峰小嬰孩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風源自湘潭起(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風起時動微末第六百十九章 羅網漸起如何破(六)第五百七十一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六)第六百九十章 一時之法亦須重第七百八章 敢爲天下挑重擔(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於王事舉賢良第四百六十五章 初爲廬帥風波起(十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三)第五十九章轉遍東京聞兵訊第五百六十九章 風雲操於何人手(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談授官書院生頹(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戰雲騰空刀光閃(三)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變國生事(一)第五百二十二章 君臣情誼值幾何(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兒女相約爲親家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軍爭誰能如願(八)第二百四十七章 強幹弱枝議遷都(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官家降臣當如何第四百四十六章 閒談軍政論優劣(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下車作威庖丁舞(十八)第七百一章 明志立旗且隨風第六百八十七章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第六百九十九章 亂雲遮蔽洛陽城(五)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國政教天子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五)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盡病木待新春(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總比困難多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二)第二百七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馬初與伯樂見(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四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和掩戰意(二)第六百二十九章 延慶征塵卷銀夏(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名利相誘推物理(二)六百七十六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六)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緩蘊風雷(四)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別樣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胥吏亦可當國事第一百一十九章一頓操作猛如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