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

對於我自己,少林寺是非常神秘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就常常想去探個究竟。

我對少林寺的概念有三點,武術,和尚,以及存在前兩個因素的寺院。儘管我並沒有去過,但關於少**術的電影和電視劇看過的還真不少,但那畢竟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的少林寺來得更爲直觀。

在當今人們熱衷於趁着假日出遊的熱潮,我也加入到假日旅遊的大軍,出門趕熱鬧,路上擁堵景點看人流吃飯挨宰一點都不覺得難爲情。似乎這已經成爲常態,因爲大家都是出去享受這樣的感覺。所以,所以還沒到少林寺,就已經開始堵車,一直堵到進停車場,一個小時,車就象烏龜一樣地向前移動。

少林寺終於到了,其實少林寺的神秘莫過於山門上那常常在電影電視裡見過的既不飄逸也不豐滿而是勁柔的“少林寺” 三個字。這三個字一點都不張揚,非花拳秀腿,非氣勢凌人,也非大張大合,而是靜謐沉息,不顯山露水,如臨危不懼的智者,卻滿含着絕世的功夫。不知和“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譽有沒有聯繫?

是不是在少林寺就應該有和尚大耍功夫,譬如十八羅漢陣,少林棍,少林拳也得來一套才能顯示少林功夫名不虛傳。唉,遊人太多了,練功房壓根就沒有看到,和尚到是有一大羣,在後院練習穿僧服,鬧鬧哄哄地象是作秀,還有幾個攝影師在拍照。和尚是見到了,少林寺也看到了,就是沒有見功夫,不免遺憾。想想假日裡少林寺的遊人已經擁擠得根本欣賞不到幾千年的名剎的風采,僅僅是那些廟宇和千年的柏樹銀杏樹和碑石。傳說的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發生在少林寺

去看塔林,那些紀念圓寂高僧的磚塔布滿了一面斜坡,不計其數,有的已經損毀。少林寺幾千年的歷史,果然名不虛傳,從圓寂高僧的塔林就可見一斑。

遊記散文:傳說中的少林寺

少林寺裡不練武術了,山下卻有培育少**術的學校。少林寺現在只是供遊人觀賞的勝地,這並不妨礙少林功夫的傳承。在古代,少林寺教出了多少武功高手不知道,但開國上將許世友和中將錢均就是在少林寺學過少林拳,而現在的影視名星王寶強和釋小龍也是師從少林寺功成名就,那些曾經在少林寺短期深造鍍金的明星也不少,我想大概有無數從少林寺學過武術的人成了許多大款的保鏢也不可知。少林寺因爲李連杰的真功夫電影揚名四海,李連杰也因爲少林寺電影繼而走向世界。從這點說,今天的少林寺不是出功夫,而是出明星,因爲要能打,會打。

看着數不清的遊人,他們一定與我一樣懷着同樣的心情來看少林寺,看看這個譽爲天下第一武術名剎,天下第一祖庭是什麼樣子?可以讓一些人成名的寺院是一個什麼樣的寶地?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因此練武成名利即隨名而到,參禪的是要悟道,習武的是要強身,在舊時代武也可以自我保護。顯然少林寺的過去主旨是以武術大要,只有高僧既有深的禪法和武領的修爲,於塵世瞭然無他。而今天的武術成就則包含了非常的功利,在少林寺,武術的意義是複雜的,多樣的。不過話說回來,真的練好的少林功夫,對於防範壞人一定有好處!所以少林功夫是有積極的意義。

去少林寺遊賞,十月的季節顯然不太合適,幾千年的民族文化幾個小時穿透不了,非得三天二日地去仔細研磨,看那些建築,看那些碑帖,走一走少林寺院的地磚,聽一聽穿過塔林的風,也許是會悟出些什麼理論。

終於看到了少林寺,但對於我仍然是神秘的,不在於拳腳身形的閃展騰挪,也不在於刀槍棍棒的出神入化,在於什麼?非我輩一朝一夕不可解悟。

僅僅地,我只看到了山門上“少林寺”三個字而已。

到達嵩山,第一個感覺就是武校多。一進入登封市靠近太室山南麓的那條小街,隔着不遠便是一處武校。又走出幾公里,進入少林寺管轄區以後,首先看到的是塔溝武校。有些邊角角的空闊地上,武校的學生們在練着武術套路。在一個特大的廣場上,我們看到上千的學生在練武。當我們朝少林寺的方向走時,山坡上有數面彩旗,彩旗下方是一宣傳佈,那宣傳佈上寫着“少林塔溝教育集一團一連續七年參加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五千二百名學員參加了北京29屆奧運會和殘奧會。”我和老七不由得驚訝,武術學校都成立了集一團一。參加奧運會表演的就五千二百多名武校學生。這肯定是好中選好,優中選優。那麼這個集一團一有多少學生呢?不得而知。看起來全國的習武學生可能多數是送到這裡來。我們站在了塔溝武校的練習場,看了一會兒,只見上千名學生步伐整齊,那一招一式還滿是那麼回事。

另一邊的學生則是散練,看着學生們練武,我想,嵩山武校之多,可能來源於前二十多年的電一影《少林寺》的動力。那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被電一影演繹的淋一漓盡致。少林寺也因這部電一影大大的出了名。這就給武術教育家們提一供了大辦武校的商機,他們辦起武校來。武校給一些願意練武的孩子們提一供了機會。因而,嵩山的武校應運而生,生源更是不愁。

看了一會學生的練武,我和老七去少林寺武館看武術表演,因爲通票包含一着武術表演,所以說是必看節目。從少林寺售票處的大理石牌坊一直往西走,走有兩公里多,來到了武館門前。只見一個院子裡兩側是建築,中間的是武館。那武館兩層樓的兩側各是拐彎的樓梯,我看後頓時明白,原來這是分進出口。兩層樓的後邊,建有三個突起建築。被兩層樓一襯托,顯得很美!在左右樓梯的的中間牆壁上,鑲嵌着一長方紅底的水泥框,裡邊寫的是“少林寺武術館”。兩層樓的上邊佇立着“少林寺演武廳”幾個大字。

我和老七上了臺階,進入了表演廳,此時已經開始表演。只見臺下大半圓形的看臺上已經座無虛席,我和老七隻有擠到臺前的木板地上席地而坐看起表演來。十餘名武僧正在表演着他們的拿手絕活。一個小僧打猴拳。他抓腮,擠眼,跳躥,把猴的習性和武術巧妙的結合起來,贏得了一陣陣掌聲。

在武僧們的表演過程中,我細細的打量起這表演廳的形狀來。這是一個幾十公分高的舞臺,舞臺的裡側設置了一個廟宇,上寫少林寺,廟宇中坐着一佛。演員上下場就順着佛的兩邊走。臺下除了舞臺佔據的地方,可以說都是看臺。大約能撐下四五百名觀衆。

一個梳着小分頭,穿着白衣服的青年手拿麥克風主持這場武術表演。隨着他那雄厚的聲音,我的眼睛又回到了舞臺上。此時,一個小和尚正拿出了兩杆扎一槍一,紮在了咽喉部,一用力,那兩杆扎一槍一的一槍一杆彎了下來。正在此時,一個小和尚拿着一塊方玻璃和一支女人做衣服用的針,走到觀衆席前讓大家看。我一看,果然是真玻璃、真針。然後這小和尚上臺,將玻璃遞給了兩個小和尚,兩個小和尚將這塊玻璃橫在了中間,玻璃的這邊是一個小和尚手拿一管兒,把那針放在管兒中,玻璃的另一邊一個小和尚拿着一個氣球。只見這小和尚對着玻璃那邊的氣球,猛地一吹,氣球應聲而破。那個小和尚又接過那塊玻璃,到臺下給觀衆看,玻璃上有一個眼兒。相繼,又表演了往頭上磕鋼板,鋼板應聲而斷幾節。一個小和尚打另一個小和尚,木棍一斷幾節。總之,武僧的表演,引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正在人們看的興濃之時,那梳着小分頭的年輕人,宣佈表演結束。最後出來一個老和尚,與武僧一起與遊客照相。有願意照的可以上臺,我和老七不願意照相。於是,離開了武館。

走到了少林寺武館的院子裡,回頭再看那少林寺武術館幾個大字,心中涌現了一種自豪感。這就是我們的國粹。從十三棍僧救唐王開始,少林功夫就名揚天下。並獨成一派。少**功秘笈被金庸用在了作品裡。寫的活靈活現。可是,那時少**僧僅有百名之多。而今天,參加奧運會的就五千多名。而嵩山武校的學生們就有幾萬之衆。少**術、中國武術,發揚光大了。中國的武術走向世界,將無人能敵。

遊少林是我多年夙願,這次有幸親臨其境,心情格外地好。一路行來首先看到上萬學武人,生龍活虎,對打苦練。一路行來聆聽了介紹,據說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爲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創建,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爲“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裡是少**術的發源地,少**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還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2000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首批認定爲我國目前最高級----4A級旅遊區。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遊景點。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爲七進建築。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築,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徵着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爲“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後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雲堂舊址,現爲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着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裡迴廊一週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裡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築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築於1928年被石友三燒燬。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爲“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衆生的善惡行爲,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築,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8年被軍閥石友三燒燬。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供奉的爲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爲過去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爲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牆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牆後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於這裡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爲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築爲鍾、鼓二樓,東南爲鐘樓,西南爲鼓樓,原建築毀於1928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築。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鐘樓前這塊碑刻爲《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圖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東側的殿宇是緊那羅殿,重建於1982年,內塑的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特有的護法神。這裡展示了緊那羅王的報身、法身、應身三種不同的形象。

大雄寶殿西側與緊那羅殿相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閣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8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爲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遊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爲元代鑄造,此鍾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後,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並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後,見神光站在雪地裡,就問他:“你站在雪地裡幹什麼?”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鉢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爲傳法的憑證,併爲其取名爲“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鉢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於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爲禪家所傳誦。同時,爲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爲“立雪亭”。

達摩亭東側的爲文殊殿,殿內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後一座建築,又名毗盧閣,殿高20餘米,面積300餘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是明代繪製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牆壁上是清中晚期繪製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爲答辯長老,北側的爲道明和尚,殿內南北兩面牆壁繪製的是“十殿閻君”,西面牆壁繪製的是“二十四孝圖”。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佈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林現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餘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餘爲清塔和宋代不詳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存古塔羣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羣,這裡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量、威望高低、經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後)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長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雕刻、書法、藝術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寶藏。

中午了肚皮確餓了,進入了佛門辦的湯麪館,貴得驚人,湯麪要35元一碗,三碗要105元,簡直在宰人,沒辦法肚子填飽要緊挨了他們一刀,佛門大發慈悲到哪裡去了?遊興大減,勉強迤邐而行,下午我們繼續到初祖庵參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