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

這次到四平講課充滿了奇遇——去程因爲高速公路塞車導致誤機,飛奔到登機口途中居然顛斷了雙肩背的揹帶扣(想想大夏天Bra帶斷裂還要狂奔的女孩子的尷尬吧),飛到長春再轉到四平已經是次日凌晨了;回程則晚點四個小時起飛、中途經停青島又延誤了八個小時!

但總算有機會遊覽這個英雄的城市,不虛此行!

四平目前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340萬,歷史很長,春秋戰國時歸燕國管轄,近現代則以解放戰爭期間在此發生的四次戰役而著稱,統計表明在這些戰鬥中,國共雙方投入的兵力佔到整個東北的一半(國軍包括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解放軍則主要是林彪部隊的老底子:八路軍115師,可見雙方的重視程度)。四次血戰下來,共產黨方面犧牲近兩萬,佔整個東北解放戰爭期間犧牲的五分之二,包括師長1人、團級幹部72人、營級幹部183人。1992年重修烈士陵園移骨時,突然天降大雨,特地趕來的洪學智老將軍觸景生情、潸然淚下!

四平之所以成爲國共爭奪的焦點,是因爲四平處於東北地區的中心,是交通樞紐(兩條鐵路在這裡垂直交叉,四平西北向到齊齊哈爾、東北向到長春哈爾濱、東南向到通化、西南向到瀋陽錦州然後進關),此外四平地區是東北重要的糧食產地,而且四平和長春之間都是平原、無險可守,四平丟失就是長春丟失、就是哈爾濱被威脅、甚至就是共產黨只能打游擊甚至退到蘇聯朝鮮、然後東北的國民黨主力就可以倚靠東北工業基地進關作戰,戰局就會出現重大改變。當時國民黨軍隊被美國海空力量從西南運到東北、沿渤海登陸,進攻方向剛好是東北向、四平自然是攻防爭奪的焦點,因此四平的得失關係到整個東北戰局,甚至有戰史研究認爲四平之戰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是國民黨在整個解放戰爭中唯一勝機!

四次四平之戰概況:

一戰四平:四平解放戰。1946年3月15日戰鬥打響,3月17日結束;背景是1946年1月蘇軍回國,四平移交給國民黨**,國民黨黨政人員進駐四平、網羅了一幫前日僞人員和土匪維持局面,等待國軍大部隊到來(國軍遠在西南,進入東北是日本投降後的三個月了、共產黨軍隊則是8月就開赴東北,加上抗聯的老底子、輕鬆控制東北的絕大部分,那些捧國軍抗日的人醒醒),解放軍(當時叫東北民主聯軍)輕鬆拿下四平;

二戰四平:四平保衛戰,1946年4月18日戰鬥打響,5月18日結束;背景是大量國軍開始進入東北,國共雙方要劃分勢力範圍、變大邊談、美國從中調停拉偏架,爲了在談判桌上有底氣,雙方拼命爭奪四平,毛主席指示將四平化作馬德里(馬德里之戰發生在十年前的西班牙內戰、是當時人們心目中的典型城市攻防戰),惡戰三十天後,解放軍撤出四平、一口氣退到松花江北、哈爾濱都幾乎要丟了,潰散、逃兵自不用說,甚至林彪的行李都裝上馬車要繼續跑路了,好在國軍強弩之末、無力再進,蔣介石也要向美國爸爸表演和平誠意,於是國軍的追擊在距離哈爾濱100公里處停止,解放軍終於獲得了喘息之機;

三戰四平:四平攻堅戰。1947年6月11日戰鬥打響,6月30日結束;陳明仁此戰表現突出(此人殺日軍、打解放軍的戰績遠遠高於張靈甫,而果粉們目前拼命舔張靈甫,無非是張被擊斃、陳起義投共而已。果粉的價值觀是啥,由此可知)。戰鬥中解放軍突入城區後繼乏力,主動撤出戰鬥。雖然未達到解放四平的目的,但由此積累的城市攻堅戰經驗讓錦州、天津等地的戰鬥變得更加容易。國軍的戰鬥也頗有亮點——在爭奪橫跨鐵路的天橋時,國軍灑下大量黃豆,解放軍站立不穩、被大量殺傷,還真是撒豆成兵;

四戰四平:四平收復戰。1948年3月4日開始外圍戰鬥,3月12日開始總攻,3月13日結束,四平解放,總攻耗時23小時,和之前的戰鬥判若雲泥。這場戰鬥發生在一戰四平整整兩年後,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國軍也不復剛剛進入東北的威風,失敗是必然的了。這場戰鬥是解放軍冬季攻勢的收尾、也是遼瀋戰役的前哨戰!

前前後後四次四平之戰,對東北戰局影響深遠、對全國戰局也頗有影響,加之其中有解放軍戰史上罕見的失敗(其實這是因爲解放軍對自己要求嚴格,放在別的軍隊、尤其是國軍那裡,充其量是個轉進、搞不好還是個勝仗),所以小小的四平很有看頭。

這次從深圳經長春到四平,下了火車已經是深夜,只能看到昏黃的火車站牌子,一看地圖,酒店步行可到,乾脆走過去,結果高德地圖居然標錯了方向,繞了一大圈纔到,順便好好走走東北的夜路——1994年畢業後曾經在瀋陽出長差,對東北很有感情!

到四平少不了看戰役紀念館,客戶領導很客氣,擔心我下課後來不及,特地打電話請紀念館留工作人員等我,所以這次可算是享受了一把VIP待遇。

四平戰役紀念館坐落在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和英雄廣場是一體的,旁邊還有一座日式二層小樓,是當年的指揮所——

以下是展廳入口和毛主席指示化四平爲馬德里的著名電報——

以下是紀念館對四次戰役的介紹展板主體——

兵民乃勝利之本,以下展品反映了支前和參軍立功的場景——

部分烈士英容和東北解放紀念章——

展現激烈戰鬥的全景油畫。視角是城南向城北,畫中央烈火濃煙旁邊就是那座著名的撒豆成兵的天橋——

油畫中的戰鬥細節描述,看方位是火車站東南方向——

出得館來,天色漸晚,廣場上慢慢熱鬧起來,秧歌、旱冰、廣場舞、交誼舞、二人轉、唱戲吊嗓、兒童遊戲、遛狗玩鷹……反正該有的都有。華燈初上,人約黃昏,旁邊是寂靜的戰役紀念館,此情此景,當然想起那句似乎是程式化的語言: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雖顯老舊、但平實之中見深情。烈士們安息!

從英雄廣場朝火車站走,幾百米後就是烈士紀念塔,白天從火車站出來,第一眼就能看到,因此成爲四平的地標。

紀念碑題詞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門口楹聯爲“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個設計很好,很適合四平!

第二天下課後到長春、飛回深圳。

白天的一些街景隨拍——

這是四平新的地標,位於四平東站(高鐵站),似乎有世博會中國館的影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軍歌中唱道“四戰四平街,威名全國揚,四戰四平街,威名全國揚,我們越打越硬,越戰越堅強,跟着英明的毛主席,嘿!勇猛地向前進!”這首軍歌我唱了近50年,十一前夕,終於來到了四平。中國有兩座英雄城,一座是南昌,一座是四平。

四平爲吉林省第三大城市,位於東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東遼河下游,遼寧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三省區的交界處。

四平是東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京哈、平齊、四梅鐵路以及哈大高速鐵路在市區交匯,京哈、集通、大廣、長深、長營、鐵朝(京四)高速公路以及102、303國道在市區穿越,四平火車站是全國十八大編組車站之一。

四平成爲一座“英雄城”是由於解放戰爭的四平四次作戰(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當時,國共雙方累計投入兵力達94萬餘人次,總計作戰時間長達63天。四平每次作戰的得失都直接或間接地關係着國共雙方在東北的全局性戰略得失,因此,雙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將,鼎力相奪,攻守進退,互有勝負。四平幾易其手。東北民主聯軍在四平之戰中,以總計傷亡4萬餘人的代價共殲滅國民黨軍6萬8千餘人,最終掌控了戰略要地四平。

據說三戰四平後,四平街屍臭令人作嘔,國民黨中央社派來採訪勝利的記者團來後,中午吃飯因爲全城的屍臭而無人能下嚥,倒是不少人在拼命乾嘔,記者團當天便返回了,四平爲此落下血城屍城之名。四戰四平街,東北民主聯軍(東北人民解放軍)用鮮血與生命書寫了輝煌歷史,使其成爲關東大地的歷史名篇。

***(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是四戰四平的絕對主力,特別是在1947年6月三戰四平、1948年2月四戰四平中,林彪均命1縱(***前身)司令員李天佑、政委萬毅負責攻城指揮,且用1縱(***前身)擔負主要突擊任務,爲解放四平立下了不朽功績。

1995年我國播出的電視連續劇《喋血四平》,反映瞭解放戰爭中最慘烈和悲壯的篇章!是繼三大戰役後的又一部戰爭力作,驚心動魄的四戰四平,以其慘烈和悲壯在人們心中激起久久的迴響;震驚中外的四戰四平,以其特殊的戰略意義,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冊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篇章。

2009年,爲慶祝建國60週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和電影頻道聯合拍攝《李天佑血戰四平》公映。李天佑曾任38軍第一任軍長,該片通過衆多平凡英雄們的犧牲與奉獻,展示了我軍將士敢打敢拼,勇敢無畏、能打大仗、硬仗的優良作風,再現了戰爭中人性閃光的瞬間,反映出共和國開創者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集體主義情懷。

四平戰役紀念館

來到四平,主要是爲了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紀念館前的英雄廣場

英雄廣場賦

英雄廣場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英雄廣場的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