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楚王啓

“壽春外郭被秦將趙佗攻破?”

“大王向秦人請降?”

“楚宮已落入秦軍之手,大王和公子王孫,滿朝公卿貴臣,盡數爲秦人所擄,被押送北行?”

當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通過快馬從西邊傳到淮陰城時。

整個淮陰城內的上萬居民,以及城外的近十萬楚軍,盡數陷入混亂和驚慌中。

“大王降秦,我楚國亡了!”

“荊楚已亡,吾等何從?”

“秦軍即將東向,吾等又該如何辦啊?”

不僅是楚人平民和軍中士卒在恐慌,就連作爲領導者的公子啓和項燕等人,也被這些消息驚得面色蒼白,目露駭然。

因爲壽春淪陷的速度,比他們預計的要快的太多。

這些秦人使者一路向東行來,所經之處,宣示着楚王負芻的最後一道詔令。

就算趙佗最後能僥倖逃生回秦,也定然會和李信一樣被這場大敗擊垮,因爲罪責而被秦王奪爵懲罰,不說直接被打入冷宮,也是前程黯淡。

在項燕的咆哮下,景同、屈茂等楚將高呼應和。

“趙佗此子,竟如此厲害乎!”

“今日,我就要告訴二三子,我楚國未亡!”

“他負芻莫非是一頭豬嗎!”

它給了諸多想要降秦卻猶豫不決,心有顧忌的楚人,一個投降的名義和臺階。

他明明有得到趙佗的機會。

公子啓神色震驚,他的腦海裡浮現出那個站在李信身側,一臉淡淡笑容的少年。

如今這些人卻見四處都在傳播楚國已亡,大王命令他們投降的消息,原本滿胸的愛國激情瞬時被壓了下去,一雙雙眼睛中,出現了迷茫之色。

當熊啓在淮陰稱王的消息,傳到壽春城外的秦軍大營時。

“爾等,欲隨吾乎!”

“壽春乃是天下雄城,吾弟更有數萬大軍,怎麼會被趙佗那兩三萬人攻破外城?”

在王翦的怒吼聲中。

也不再是公子啓。

短暫沉默後,是一陣山呼海嘯的吶喊。

“今暴秦凌楚,國家有傾覆之危。庸主負芻,爲全性命,賣社稷於秦人,此等行徑,乃叛我先祖基業也!熊啓不才,值此危難之際,願挺身而出,率領爾等共抗暴秦,驅逐秦人,復我楚國之土,全我荊楚社稷!”

“楚有新王,吾等絕不投降!”

在公子啓感嘆之時,其他幾位楚將卻是將怒氣發在了楚王負芻的身上。

這是楚王負芻爲討好秦人所下的詔令,命令那些還在抵抗的楚國城邑向秦軍開門投降,讓拿着劍戟準備反抗的楚人義士放下武器,乖乖去當秦國的順民。

沒錯,負芻降了,咱們還有新的楚王!

“叛賊熊啓,竟敢稱王!”

你堂堂楚王,怎麼能投降的這麼快!

就連項燕聽聞這消息時也是愣了半晌。

而是肩負着無數楚人希望,要帶着着楚人驅逐秦軍,恢復楚國故土的君王。

“負芻弒君篡位,本是亂臣兇徒,不該爲王!如今他降秦獻郢,更是我楚人的恥辱!吾等安能因他投降,便認爲荊楚已亡!”

我投降,那也是投的名正言順,是無可指責的。

所以他在李信伐楚時,並沒有將趙佗放在心上。

正如項燕所擔心的一樣,對楚人來說,接下來的形勢變得越發嚴峻起來。

他可是預計壽春城能在秦軍面前支撐兩三個月的,哪知道不到一月就收到了壽春城破,楚王投降的消息,這完全打亂了他的計劃。

你看咱們大王都降了秦,還下詔讓吾等不要反抗秦軍。所以吾等降秦之舉,乃是奉王詔而行,也是順天命所爲。

在這樣的情況下,項燕站了出來。

“此子並非秦人,若是他能爲我所用不知該有多好。”

楚王啓!

……

他不再是昌平君。

聚集在此的楚人在迷茫之後,終於再次找到了他們效忠的目標。

緊隨壽春城破,楚王降秦的消息後,是來自秦軍的使者。

這位滿頭白髮的楚國令尹,站在淮陰城頭,對着人心惶惶的楚人們發出憤怒的咆哮。

熊啓向着城下的楚人子民開口。

陣陣高呼聲中,那些原本處於迷茫中的楚人義士頓時清醒了過來,他們胸中將要熄滅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燒起來,眼中綻放出希望的光芒。

五日後。

他站在城牆上,聽着傳入耳中的陣陣歡呼聲,感受到身體中的血液在燃燒。

“不穀無德,荊楚多罪,今爲秦虜,亦是天命。楚之城邑,當盡數歸秦,以尊不穀之令,順天意而爲……”

“吾熊啓,羋姓熊氏,帝高陽之苗裔,祝融之子孫!”

楚有新王,則楚國未亡!

這一刻。

當公子啓聽聞趙佗的種種事蹟,特別是泗水大勝的時候,他在感嘆之餘,心中不由生出一抹惋惜。

景同和屈茂等楚將怒罵連連,將所有的怨氣全都撒到了向秦軍投降的負芻身上,因爲這事情真的太出人意料了。

但在今天,他穿戴着王者之服,面色因激動而漲紅。

當傳到淮陰時,甚至引起聚集在此的楚國大軍的慌亂。

在實際情況中,這道詔令有着非常巨大的意義。

在陣陣高呼聲中,穿戴好楚王服飾的公子啓一步一步走上城牆。

那樣的話,他就能將趙佗帶到陳郢好好調教,把那個少年變成他公子啓的人。

反而是那些舉着反秦旗幟的人,實則纔是背棄大王之命的逆賊。

但還有一部分,卻是真正的心懷荊楚的義士,他們胸懷愛國之意,聽聞項燕和公子啓在此招兵聚糧,紛紛來投。

“新王登位,將奉祀楚國社稷,帶領吾等荊楚壯士與秦人決一死戰,抗衡到底!”

如果早知道趙佗這麼能打仗,是個名將種子。他當時就該不顧臉皮,直接從秦王政手中將其討要過來,以他當時的地位,只要找一些藉口,相信秦王政是不會拒絕的。

他們向着那城頭上的王者,發出效命的誓言!

楚人,缺少一個領袖。

所以他們聚在此處舉起抗秦大旗,真的還有意義嗎?

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隨着楚王負芻的投降,抗秦的人心已經開始潰散。

讓趙佗爲楚國服務,這樣一來,如今該頭疼的就該是那些秦人了。

這是楚王的命令。

這一刻,淮陰城外,呼聲震天。

公子啓認爲在他的參與下,李信伐楚必定慘敗。屆時趙佗在敗軍中,有身死被俘之危。

“大王萬勝,吾等願爲大王效死!”

壽春被秦軍攻破,大王向秦人投降,還下令讓他們不要反抗。

他四十餘歲,面色白皙,姿容謙遜,一直都以翩翩君子的形象示人。

頓時引起一片軒然大波。

“我軍尚未齊整,各地封君也未傳來回應,負芻便已投降,形勢對我不利啊!”

“今日,負芻雖降,但吾等楚人,自有新王!”

“吾等願隨大王,共抗秦人!”

屯聚在淮陰城外的近十萬楚軍,有一部分是被強徵脅迫來的平民,這些人整日想的只是活命吃飯,對於楚國並無忠心可言。

熊啓高昂着頭顱,身軀站的筆直,他的眼中閃爍着激動的光芒。

趙佗跟着王翦伐燕回來時,他公子啓那會兒還是秦國的昌平君,位居秦國右丞相之職,手中有很大的權利。

此等詔令通過秦軍使者,和沿途接詔城邑的楚人四處傳播,影響非常之大。

“曾經有一個得到趙佗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珍惜,如今想來,卻是悔之晚矣。”

他知道趙佗很有能力,故而在陳郢時,公子啓站在那高高的城牆上,看着趙佗出城的背影,嘴裡說出“既然無法收羅,那就毀掉”的話。

到了如今,他更聽聞趙佗大破十萬齊軍,逼殺項渠,甚至還攻破壽春外城。公子啓心中的那股惋惜、遺憾之情越發強烈,甚至還生出了絲絲悔恨之心。

“那可是壽春城啊,城高牆固,城中更有精兵青壯數萬之多,他怎麼能連一個月都撐不到,就被趙佗用兩三萬人打破外郭!負芻狗彘,何其無能!”

哪知道此子在那場大戰中,雖然沒有改變李信慘敗的下場。卻另闢蹊徑,不僅躲開大敗的恥辱,更打出了一場讓世人驚訝的大勝,成爲秦人心中的英雄。

“荊楚立國八百年,歷代先君篳路藍縷,方能開拓荊楚之地萬里山河!哪怕歷經磨難,吾等荊楚之人也從未屈服!”

在那陣陣呼聲中。

楚有新王,則楚國不亡!

裨將軍趙佗,卻是雙目放光。

楚王啓!

將是他的目標。

趙佗在心中低語。

“熊啓,你是我的了!”

《史記·王翦列傳》:(王翦)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爲荊王,反秦於淮南。

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198章 李戶將第106章 兄妹第306章 齊之虛實第171章 治兵第432章 示弱激軍第291章 義與不義第684章 質問第409章 李斯善意第209章 蒙武第128章 蒙毅第772章 處刑第125章 劍履上殿第194章 投壺第167章 地勢第263章 覆軍殺將第796章 志向第696章 外孫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730章 滅甌第144章 各懷心思第50章 首級第785章 散盟第760章 羽弟第84章 破城第87章 大膽想法第815章 刺佗(上)第366章 秦楚決戰第442章 齊有精銳第361章 四面楚歌第817章 刺佗(下)第199章 爭心第465章 簞食壺漿第468章 烹了酈生第451章 城濮舊地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388章 獻捷咸陽第698章 太子第501章 通西南夷第468章 烹了酈生第73章 迴應第68章 善後第496章 同姓不婚第589章 頭曼求婚第23章 圖窮匕見第151章 陳平第97章 爵制第228章 車騎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543章 兵力對比第353章 趙佗高論第842章 託孤第180章 襲戰第14章 舞陽死第490章 改變皇帝第252章 符離第698章 太子第42章 訓練第134章 東行第635章 武功無德第270章 驚聞大勝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572章 大興土木第779章 陣戰第701章 張蒼第185章 伏兵第787章 詛咒第153章 突襲戶牖第229章 喜報第189章 寧陵君第150章 計功第689章 遷令第65章 夜襲第96章 秦風第744章 文脈第30章 生當封侯,死當廟食第321章 睢水罵戰第729章 馮無擇第754章 定閩第173章 勵士第353章 趙佗高論第240章 淮陽反第4章 荊軻第629章 朝有奸佞第740章 後手第238章 倉皇之犬第316章 四方之謀第520章 六國城第804章 前奏第543章 兵力對比第394章 趙佗推磨第282章 將門第445章 滅齊之策第540章 橫槊用間第67章 燕人第354章 宿命之敵第491章 公子胡亥第192章 樑崩第161章 屠睢第528章 皇帝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