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鹿鳴

第22章 鹿鳴

咸陽宮,大鐘轟鳴,一連九響。

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爲這次的燕使朝拜,早早就準備好了一整套的禮樂流程。

太樂丞一聲令下,三百名身穿絳衣的樂官們立馬叮叮咚咚的敲了起來。

先是一排排編鐘發出聲音,緊接着鼓、笙、琴、瑟等樂器也開始奏響,共同演奏出悅耳動人的古老曲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

曲聲悠揚,充滿了歡快和樂之意,正是被稱作《小雅》之始的《鹿鳴》。

此詩本是周天子宴會羣臣賓客時所作的樂歌,如今在秦王接見燕國使臣時使用,是爲了顯示其懷柔之意。

只要你誠心歸附,我便將你當做賓客接待,好吃好喝招待你。

但如果伱要負隅頑抗,與我爲敵,那下次演奏的便不是這《鹿鳴》之音,而是《無衣》、《采芑(qǐ)》、《出車》之類。

此曲,既是懷柔燕國,更是演奏給魏、楚、齊三國所聽。

趙佗的心思全然不在悠揚樂歌中,他雖面色從容,但此刻即將見到那位“千古一帝”,心情豈會沒有起伏。

“燕使覲見!”

“燕使覲見……”

負責接待賓客的司儀大臣和傳聲的侍從發出一波波聲浪。

昌平君亦微笑指引。

荊軻整了整衣衫,在殿門前脫下鞋履。

趙佗也跟着脫鞋,腳上只留潔白的足衣。

所有人入殿都必須脫下鞋履,所以腳部的衛生很重要,若是在這種重大場合,出現什麼奇怪的味道,那可是極其要命的。

荊軻面不改色,懷抱盛裝了樊於期首級的銅匣邁入殿中。

趙佗則捧着捲起來的督亢地圖,跟在其後。

咸陽宮的正殿宏偉壯麗,足有上百米的進深,裡面金裝銀飾,珠玉鑲嵌,自有一番華麗氣象。

特別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用以支撐宮殿穹頂的大柱,不僅數量有上百根之多,而且根根粗壯,起碼要兩人才能環抱。

“怪不得荊軻會失敗,給我一根這樣的柱子,我也不懼任何刺客。”

趙佗心中嘀咕,腦袋裡冒出兩人繞柱轉圈的場景,心情放鬆不少。

這時候,隨着樂曲演奏完畢,殿上的謁者高喊道:“趨”!

荊軻和趙佗立馬小步向前,向殿中快走。

按照禮儀,與地位尊貴者見面時,必須要趨,也就是邁開腳小步快走,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若是走的慢了,那就是不敬,是不講禮。

所以“入朝不趨”常常和“劍履上殿”相聯繫,是隻有頂級權臣才能擁有的待遇。

自從呂不韋死後,秦國似乎就沒聽過有人享受過此等殊榮。

趙佗低着頭,捧着地圖跟着荊軻快步進入殿中深處,同時他用眼角的餘光掃視站在大殿兩側的秦國臣子。

站在殿內靠前位置的大多數都是些中老年人。

趙佗估摸着,歷史上有名的尉繚、姚賈、馮去疾、王綰等人肯定在裡面,只是趙佗分不清誰是誰,他唯一認識的也就是昌平君、蒙裕、李斯了。

“殿內的武將很少啊,怪不得歷史上荊軻刺秦近乎成功。”

趙佗若有所思,如今的秦國對外征戰頻頻。

秦王政十七年滅韓,十八年王翦楊端和攻趙、十九年王翦滅趙。

今年上將軍王翦更帶着辛勝、李信、楊端和、羌瘣等一干大將屯軍中山,隨時可能渡過易水伐燕。其子王賁亦率軍防備楚、魏。

可以說秦國的武將大部分都在外面征戰,殿上武人自然稀缺。

文臣雖多,終歸少了些武勇血氣,面對刺客突襲,全都慌了神,這才被荊軻找了個空當,一顯身手。

不對。

趙佗眼睛微眯,他看到一羣老臣中站了兩個青年,他們雖穿着文臣服飾,但身材壯碩,目中泛着精光,一看就是血勇銳士。

似乎是感應到趙佗的目光,其中一人竟露出淡淡的笑容。

不等趙佗深思,贊禮者已呼道:“燕國使者荊軻、高佗,拜見大王。”

“外臣荊軻,拜見大王。”

“外臣高佗,拜見大王。”

趙佗跟着荊軻行拜見之禮,他頭顱低垂,做出恭敬之態。

但眼光不停上瞥,想要看一看那位千古一帝到底是個什麼模樣。

秦王跪坐於帝榻上,身姿端正,腰部挺的筆直,身上負着一柄劍,但被身體和銅案所擋,看不清具體的長度。

他的身上穿着莊重的繡有日月星辰的王服,頭上冠冕垂下細細的珠旈,擋住他大半容貌,以趙佗的角度,只能看到他頜下長長的髭鬚。

突然,這位王者似有所感,珠旈後,那雙明亮銳利的眼睛看了過來。

四目相對。

趙佗連忙低下腦袋,避開那威嚴的雙眸。

在這種莊嚴肅穆的大殿上,任誰也不敢直視王者的眼睛。

好在拜見完畢,趙佗起身,雖不敢直視,但目光還是將秦王珠旈後的面容看了個大概。

面無表情,不怒自威!

趙佗不自覺的想起剛入咸陽時,所見的美麗少女。

他忍不住腹誹:“這長得不太像啊,看來容貌是隨母親了。”

就在趙佗胡思亂想間,荊軻已開口道:“外臣燕國上卿荊軻,奉燕王之命出使秦國,今獻上逆賊樊於期首級,以及督亢之地地圖,還請大王勘驗。”

帝榻之上,秦王肅然開口:“燕國既知天時,願臣服於秦,獻人獻地,寡人心中甚慰。賜使者座。”

謁者亦宣示“請燕使入座”。

荊軻捧着銅匣,趙佗持着地圖,按照指引落座。

如同荊軻所料,他們兩人的位置在最前列,與右丞相昌平君相對,光是這座位的安排,就可看出秦國朝野對燕國使臣的重視。

但這恰好爲荊軻提供了最好的機會!

只要圖窮匕見,荊軻就近刺殺,趙佗亦掀案而起,只需三步就能奔至秦王身側。

屆時,秦國諸臣定會震驚當場,來不及做出反應。

血濺三步,天下縞素!

入座禮節完畢,秦國重臣無人開口,皆將目光放在荊軻和趙佗身上,等待王命宣示。

很快,謁者高宣:

“燕國進獻叛臣首級。”

感謝書友酒醒何處的打賞,謝謝啦!

(本章完)

第434章 燕王落馬第825章 變故第430章 左骨都侯第457章 勇追窮寇第795章 二代第117章 橫之義第103章 封賞第135章 大梁第206章 秦楚宣戰第301章 上將軍愛我第633章 鳥盡弓藏第353章 趙佗高論第734章 痛惜第538章 月氏使者第454章 司馬殺招第464章 田氏兄弟第320章 楚將染病第249章 蘄邑第806章 刺樊第322章 東楚出兵第151章 陳平第546章 秦軍出塞第46章 北上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101章 虎符第182章 寬宏第413章 趙佗伐代第528章 皇帝交心第234章 壽春城第453章 秦軍有餅第34章 入伍第18章 咸陽第536章 皆爲利益第235章 草木皆兵第424章 兩王同車第586章 月渡大河第548章 武剛車陣第292章 滅楚之策第35章 袍澤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150章 計功第183章 魏咎第97章 爵制第522章 新的目標第184章 商亳第297章 足球運動第272章 李斯之怨第187章 救援第631章 皇帝賜藥第411章 秦王震怒第809章 斬首第704章 貔貅第270章 驚聞大勝第77章 散鬱第367章 城濮兵術第694章 李氏第478章 三王入朝第730章 滅甌第615章 皇帝之慾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405章 徙民之策第581章 烤了酈生第618章 捷報頻傳第443章 秦軍雲集第319章 項渠之謀第452章 古之軍禮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552章 大秦鐵騎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416章 族弟趙說第835章 二世第378章 月圓之夜第280章 謠傳楚都第689章 遷令第567章 俯首乞降第650章 帝國危機第36章 豈曰無衣第511章 書同文字第646章 胡亥之親第214章 李信策第605章 戰爭斬獲第435章 不留活口第573章 秦宮決策第547章 獵手獵物第738章 惡化第516章 信口雌黃第437章 迷惑齊國第657章 徐巿獻獸第758章 賜子爵第428章 贈送陳餘第521章 百越難徵第406章 欺以其方第117章 橫之義第340章 秦亦有神第14章 舞陽死第379章 越王降第196章 驕心第346章 計毀趙佗第475章 悉定齊地第112章 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