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劍門的千位勇士見太子丹負傷墮馬,忙一起過來相救,太子丹坐上馬車血流不止,昏迷不醒,衆人無不大驚。徐福一面給太子丹止血施救,一面叫人策馬向北而逃。
至午後燕軍已逃回易城臨水鎮,太子丹悠悠醒來問道:“此是何地?樑尚雄大軍可否到來,秦軍是不是退回易水以西?”
衆將一起跪下,柴哲哭道:“此番與秦軍交戰臨水以北,我軍中了王翦大軍的埋伏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呀?”
太子丹氣的口吐鮮血,徐福馬上爲其運功療傷,過了許久太子丹才平穩氣息,徐福道:“太子傷重,雖然已無性命之憂,但失血過多,還需休息靜養,軍中之事可待太子康復之後再議。”
太子丹不理徐福勸慰依舊忍痛再問:“代王嘉是不是也未發一兵一卒?”
江海天嘆道:“連大王都不敢派兵增援,何況是那些趙國人,代王嘉眼見秦軍兵進臨水,早就嚇得守城不出,還敢派兵助我大燕。”
太子丹此刻沒有發怒,只是長嘆,忽又問道:“我軍還剩多少兵馬?”
衆人不敢如實回答,面面相覷,忽聽門口進來一人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大燕國只要有太子殿下在,就不會滅亡,臨水一役,我軍幾乎全軍覆沒,所剩兵力不過兩萬,加上城中一萬守將,總共不過三萬而已,但是隻要太子殿下安然無事,他日我大燕定會東山再起,打敗西秦。”
“原來是蕭老英雄,蕭老英雄能從易城到臨水來看本宮,看來秦軍並未乘勝追擊兵臨城下?”
蕭正楠道:“殿下敬請放心,我軍雖然慘敗,秦軍何嘗不是傷亡過半,據探兵報道,此番戰役秦軍傷亡不下八萬,而且秦軍中可沒有徐醫官這種醫道高手。”
太子丹道:“如此說來,秦軍近期當不會攻城,他們定會在趙國境內大量徵兵。”
蕭正楠道:“只可惜秦趙多年交戰,趙國的青壯年已所剩無幾,徵那些老弱病殘又有何用?”
太子丹怒道:“莫說秦王能不能徵到多少兵,單憑他們目前兵力,也遠勝於我,而你們卻不知招募新兵。”
蕭正楠抱拳道:“殿下有所不知,我大燕臣民一聽到秦國犯我邊界,不等我們前去招募,已經從薊都到易城自發組織多路新兵,如今新兵已分派易城,下都,臨水三鎮,據末將看來這些新兵雖然不會劍術武功,但卻人多勢衆至少也有五萬之衆,而且陸陸續續還有新兵到來。”
太子丹一聽大喜,頓時精神抖擻,說道:“此番兵敗臨水並不是秦將王翦如何高明,若不是秦軍的弓弩強勁,我大燕勇士不至於如此慘敗。”
江海天道:“秦軍若不是仗着有強弓弩在手,我軍定能大敗秦軍,直叫贏政王翦人頭落地。”
韓通近前道:“秦人弓弩內設機簧,搭箭既快射程又遠,以一當十也不在話下,就算我軍的戰馬再快也快不過他們的弓弩,當年我們趙國何嘗不是在此吃了大虧。”
太子丹道:“不管敵方用什麼神兵利器,他們能造,我們爲何不能效仿,夏侯亭聽令,本宮命你即刻傳令舉國所有工匠,立即日夜趕工仿製秦人弓弩,定要在秦軍攻城之前給他們來個出其不意。”
夏侯亭得令下去,太子丹又道:“韓將軍聽令,本宮命你再次出使代城,務必勸說代王嘉出兵增援易城。”
太子丹見韓通沉默不語問道:“臨水一戰,秦軍雖然大勝我軍,然所剩兵力也只有十萬左右,燕代此番如果能夠聯手,正是擊退秦軍的最好時機,韓將軍本是趙國的大將,又追隨武安君李牧多年,此番再次出使代城,定能勸動代王嘉出兵,還望韓將軍不辭勞苦,前往代城。”
韓通嘆道:“微臣遵命就是。”說完轉身而去。太子丹繼續說道:“大敵當前,我大燕舉國臣民上下一心,各地百姓紛紛組織勇軍前來易城,可是城中糧草已所剩無多,我二弟押送的糧草仍然杳無音信,若不是本宮身受重傷定當親自前往薊都催促,蕭老英雄本是公子召的授業恩師,此番唯有請蕭老英雄前往薊都,催促公子召儘快押送糧草到易城。”
蕭正楠道:“殿下放心,蕭某此番回到薊都,不僅要催促公子召,還要問問大王爲何遲遲不讓樑尚雄發兵易城。”
太子道:“有勞蕭老英雄了。”蕭正楠領命而去,太子丹又發令:“易城守將柴哲聽令,本宮命你派工匠五百分別把易城,下都,臨水三鎮的城門用大石封城,城上備好滾木礌石,三班將士輪流把守。”柴哲應諾,得令而去。太子丹又下令道:“江門主,本宮就命你隨本宮一同返回易城,本宮要親自問候那些新加入的愛國鄉勇。”
徐福勸道:“殿下身受箭傷不宜奔波勞碌,殿下雖然心掛易城,但至少也要等三日之後方可前去。”江海天等人也都紛紛勸導,太子丹才點頭默許。
冷風加勁,攜來片片雪花,北國寒冬已悄然而至。不知不覺,離臨水之戰又過了十天,秦王政凝望易城三鎮,沉思良久才轉身向王翦問道:“不知將軍近日徵兵可有見效”
王翦答道:“承蒙我王威武,才短短十日已徵集到五萬士兵,以我們現在兵力不日便可以攻下易城。”
李信卻不以爲然說道:“趙國境內的年輕壯士要不北上投效代王嘉去了,要不就投靠燕太子丹去了,你徵來的那些兵都是些老弱病殘又有什麼用?”
王翦笑道:“李將軍別看這些老弱病殘的趙國百姓,到了本座軍中就是能兵強將,他們不但能打仗,還要敢爲先鋒。”
秦王政大悟笑道:“將軍好計謀,看來我等今日便可以發兵易城。”
李信道:“據末將探知,燕國的蕭正楠已在十日前,前往薊都請求燕王喜派兵增援易城,還有原趙國大將韓通也在十日前,前往代城請求代王嘉發兵易城,王上今日就兵臨易城,恐怕凶多吉少。”
秦王政怒道:“孤王聽說你先前不顧辛勝將軍勸阻,執意發兵百樹林,雖然兵敗而歸,可也算是勇氣可嘉,到如今卻是前怕狼後怕虎,你這是被燕軍打怕了嗎?”
李信忙跪下請罪,秦王政甩手說道:“燕王喜膽小弱懦,他若有心讓樑尚雄增援易城,樑尚雄早已雄據易水城頭,爲何此刻還在薊都駐兵不前,太子丹越是報告易城吃緊,燕王更是不敢發兵。”
王翦附和道:“不錯,那姬喜老兒定是一聽到我王御駕親征,便嚇得魂飛魄散,故而把十萬遼東大軍扎住薊都作爲護軍,只要燕王喜不增援易城,代王嘉就更不敢開城出兵易城。”
李信仍然跪着說道:“就算燕王不肯派兵增援易城,但是燕國百姓自發組織的勇軍也不下五萬之衆,這可是不爭事實。”
王翦道:“我軍不也同樣在邯鄲一帶徵得五萬士兵。”
李信道:“哼,你徵的那些廢物,除了只會浪費軍中糧食又有什麼用。”
王翦大怒“大膽李信,居然敢擾我軍心,本座徵收這些老弱兵自有用處,你見過本座養過那些無用之兵嗎?倒是你,臨水一戰本座讓你率兵五萬,做爲先鋒,你不敢前往,結果辛勝將軍成功誘敵深入臨水以北,如今本座再次讓你帶領那些新兵打先鋒頭陣,攻下易城臨水鎮,不知你敢不敢領命?”
李信忽然扯開衣襟露出多處箭傷,說道“王將軍,你道末將是貪生怕死之輩麼,末將雖然降爲虎牙將,但仍然肩負大王的安危之責,此一時彼一時,如今大王親臨前線沙場,大將軍冒險一戰,可曾想到過大王的安危。”
王翦心中豁然明白原來李信只是在擔憂秦王安危,忙扶起李信道:“原來李將軍只是擔君之安危,看來本座倒是誤解了你,只是我軍兵臨臨水,若是無功而返,定會漲了他國的志氣,今日若是連一個小小的燕國都拿不下,將來又何以攻下強楚,我王何以統一天下!”
李信嘆道:“都怪末將當時一時氣盛,請求大王下旨讓末將發兵北燕,如今箭在弦上卻是進退兩難,末將願領精兵一萬去攻打臨水鎮,若是末將兵敗城下,還望大將軍以大王的安危爲重,回兵咸陽。”
王翦道:“本座再分你兩萬新兵,將軍此戰目的只是投石問路,以刺探燕軍主力軍駐紮何處,一旦燕軍在臨水鎮實力太強,將軍立即率兵退回。”
李信氣道:“你給我兩萬弱兵又有什麼用,還不如分回我一萬舊部人馬。”
王翦道:“本座準你就是,將軍謹記此行目的。”李信不再言語,頭也不回走向三軍之中點齊兩萬舊部人馬,向臨水鎮進發。
大雪紛飛,寒徹筋骨,太子丹忍着傷痛,站在臨水城頭,目視前方敵營絲毫不敢怠懈,時而又回望通往薊都的官道,心中期盼遼東援軍早日到來,焦急萬分,不免長吁短嘆。忽見遠處一小隊人馬疾馳而來,不過多久,太子丹已看清來者是前往代城的使將韓通。
韓通下的馬來,直奔城頭。太子丹見韓通渾身溼透,氣喘噓噓,滿臉氣憤,正要彙報,太子丹已知韓通定是無功而返,忙道:看來這次代王嘉仍然死守國門,不敢出兵,將軍辛苦了,如今只希望蕭老英雄能從薊都搬來救兵。”韓通不語,唯有唉聲嘆氣。
至午後太子丹仍在城頭來回踱步,心中一會在想援兵何時能到,一會又在想秦軍將會是先攻易城,還是臨水,或是下都。心道:兩軍交戰勝敗只在一念之中,秦將王翦多半以爲易城是易城三鎮之重鎮,我將會派重兵把守易城鎮,而臨水最爲薄弱,他們便趁機進兵臨水,我雖然與衆將商議派重兵把守臨水,到此刻卻不知此決斷是對是錯。
太子丹正思慮間,見蕭正楠快馬奔來,太子丹心知遼東大軍是否到來有關軍中士氣,忙下城頭把蕭正楠拉到密室問話。
蕭正楠氣道:“老臣一路查探,途中並未遇見二公子和遼東大軍,便一路直奔薊城上都,原來不僅遼東大軍就連薊都守城士兵都早已離去,據城中百姓言道,大王聽得秦王親征,早已嚇得六神無主,急令樑尚雄將軍護主回師遼東,薊都內連百姓也都去了大半,二公子更是不知所蹤。”
太子丹氣得拔劍劈開一張坐椅嚷道:“大燕兒女本多是英勇之士,奈何有此弱懦的無能之主,不亡國纔怪!”
蕭正楠盛怒之下也一手拍桌:“易城尚未失守,昏王居然嚇得先丟下薊都,何不乾脆下令全國向秦王跪地稱臣罷了!”
太子丹靜思良久,心中再無策略,蕭正楠見太子丹氣的發愣不語,胸口起伏澎湃,也不敢多言,待太子丹氣息平緩後才道:“太子殿下才是我大燕國的命脈,此刻易城危在旦夕,不如殿下趁此離去,老臣派人護你回往遼東。”
太子丹揮劍指向蕭正楠:“敵我尚未開戰,何以本太子要棄城而逃,若是易城不保,薊都也將淪陷,大燕國只剩下遼東荒蠻之地,豈不是名存實亡,本宮就算灑盡最後一滴熱血也要死守易城,捍衛我大燕!”
蕭正楠撲通跪下意欲再勸,太子丹甩袖離去,又上臨水城頭,見城頭守兵雲集,搭弓上箭對準城下秦兵。
原來秦兵已經策馬奔來,蹄踐污水,殺聲赫赫,少許已經兵臨城下。太子丹見來兵只有兩萬左右,兩千騎兵率先奔到城下,爲首的大將正是秦中郎將李信。太子丹心道:“區區兩萬秦兵就想攻下我臨水鎮,未免太小看我大燕。”
李信正要開口勸降,太子丹便已令弓箭手放箭。李信揮刀抵擋,見燕軍所用的弓弩正是秦弓弩。秦弓弩,搭箭快射程遠,又精準無誤,且一弦多發,秦軍征戰列國少有對手,憑得就是強弩在手,如今燕軍也有秦弓弩在手,又居高臨下,兩軍交戰優劣分明,才須臾之間,秦軍奔在前面的兩千騎兵已傷亡過半,李信雖有衆軍掩護也還是難免中了一箭。
衆人見李信中箭,紛紛護着李信轉頭逃去。太子丹站在城頭哈哈大笑。
秦王政見李信負傷回來心中驚駭,忙爲李信傳來醫官,李信忍痛彙報了戰情。王翦雖然知道李信此行必敗,但卻未想到纔不過半個時辰便大敗而回,心中駭然,說道:“百樹林一役和臨水一戰燕兵可有我大秦弓弩?”
李信回道:“百樹林之戰若是燕軍有我秦弓弩,我大軍早已全軍覆沒,臨水之戰就算有大將軍親自統率,誰勝誰負也未可知。”
王翦嘆道:“太子丹果真深得民心,得四方高人相助,燕軍中臥虎藏龍,看來本座今日真的遇上對手了。”
站在一旁的辛勝一直都沒有作聲,見王翦愁眉緊鎖這才道:“我大秦弓弩,內設機簧,安裝巧妙,燕軍縱然得高人指點,又豈能在此短短几天便可以打造數萬弓弩,以末將看來,燕軍的弓弩只是仿製出殼表而已,那些派上用場的弓弩,只是上次百樹林戰役中李將軍部衆丟落的弓弩。”
秦王政大悟:“齊楚趙魏秦都各有自制的弓弩,但是他們的弓弩最遠不過三百步,而我秦弓弩最遠射程可達五百步之外,又豈是燕軍可比。”
王翦也道:“我王所言甚是,臣料燕軍新造的弓弩雖然外形與我秦弓弩一般無二,但射程依然不會超過三百步,此番燕太子把重兵扎住臨水,可見易城空虛,我軍當可趁機攻打易城。”
秦王政道:“大將軍用兵如神,百戰百勝,孤王此番定要親臨陣前觀望,一來壯我三軍士氣,二來可一睹大將軍之神功風采。”
李信忙勸阻道:“末將本是大王的近身護衛統領,身負大王的安危職責,大王若是親臨戰場,直叫末將心驚膽戰,誠惶誠恐,還望大王依然坐鎮營中,不可以親臨戰場以身犯險。”
秦王政哈哈大笑:“孤王心攬天下,志得四方,就這種場面豈能嚇到孤王,易城一戰若本王不能親臨戰場,又何以令天下臣服。”
王翦道:“李將軍雖然受傷卻無大礙,將軍可以伴王身側,大王若有毫髮之損本座唯你是問,李爾將軍可代兄職,將李將軍的騎隊兵改換成銅車鐵馬隊,驅使新徵的趙國新兵攻打前陣,辛勝將軍調齊所有盾手,編成盾牆大軍緩步壓後,弓箭手及撞城隊緊隨其後,本座率刀劍手位列最後清剿所有燕軍。”
衆人得令後按部就班,各自出兵,李信見王翦將全軍兵馬分爲四隊,安然有序,攻守相助,又把新徵的趙國新兵做爲前陣,令燕軍投鼠忌器,心下不禁佩服王翦的行陣布兵之略,信心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