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皇長孫

天上有天國,人間有天朝。

自從聖後證了人皇道果,整個趙國就急速擴張起來,短短五十年,已然吞併整個元洲,混一宇內,治下生民何止億兆。

本來如此大的國度,絕非人力可以統御,偏偏聖後天縱之姿,於各州各府重建神明體系,州有城隍,村有土地,神權和皇權下鄉,真正做到了至極的統治。

聖後得人道,行天道,神聖至高。她修爲早已抵達大羅之境,故而縱國事繁雜,亦被她聰明睿斷,將整個國家平穩運行下去。

故而朝中大臣,哪怕坐到了宰相的位置,但聖後一句話,便可以令其罷官。真正可謂朕即天下,家國一身。

當然若換了其他人當人皇,若無她這般強悍的元神,理清國事家事天下事,便不得不依靠官吏。不過她也不是每件事都親力親爲,只是重要事情聖明獨斷,其餘事便是官吏和她所封神祇交叉辦理。

即便如此,她依舊是古往今來權力最大的統治者。

隨着天朝壯大,萬國來朝,她對人道的統御愈發得心應手,漸漸感應到虛空中有莫名的劫數即將降臨,同時魔界亦是她另外一個心腹大患。

魔界成形不過五十年,可裡面的魔帝秉承魔道,爲天道厭棄,不入三界六道,徘徊世間之外,偏偏實力與日俱增飛漲,且有一個叫做彼列的魔神暗中阻擾女帝去早早根除這個大患,導致今日,魔界已然尾大不掉。

兼之魔界生靈悍勇,最近更有一些魔民從魔界出來,爲禍世間,引起了聖後的警惕。

五十年時光,不足以讓她蕩平佛道,內患尚未平定,虛空劫數時刻都可能降臨,讓她日子不像外表那樣風光。

在趕走張若虛後,聖後其實也有些後悔。畢竟此人可以算是她跟青玄溝通的橋樑,但她又決不能容許自己的一切都拿來成就那個小子。

驅走張若虛這個凡人宰相,正是她矛盾心態的體現。

畢竟若是狠絕一點,直接殺了便是。

不過既然魔界漸漸爲禍人間,她就讓陳金蟬去解決這件事。他做得好,自是好事,做不好,也損了他的英明。

陳金蟬本來該姓趙,爲皇長孫。

可聖後既然下詔令誅殺太子一家,便不許這個來歷不明的遺腹子姓趙,斷絕他的法理。爲他將來得國,製造阻礙。

雖然民間猶自承認這個皇長孫,但名義上皇室是不認的。

即便如此,陳金蟬在神都亦久有賢名。

何況他的老師,更是天下讀書人的領袖盧守義。而作爲弟子,陳金蟬更清楚盧守義可謂行走在世間的聖人,比擬諸子。

聖後的詔令很快到了陳金蟬那裡,他接過旨意,便去盧守義的家裡。

盧守義的居處,十分簡潔,既無萬卷書,也無萬貫財。孑然一人,沒有奴僕。他曾在講學時說過: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葉者有絲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盧守義自詡爲不食者。

陳金蟬開門見山道:“陛下命我討伐魔界流散的魔民,還西荒清寧,可是又不給我神兵天將,這當如何?”

盧守義道:“驅除魔民,還百姓安寧,是一件好事麼?”

陳金蟬道:“自然是好事。”

盧守義又道:“你應該做麼?”

陳金蟬道:“義不容辭。”

盧守義微笑道:“那你何必來問我。”

陳金蟬遲疑道:“我是覺得此事麻煩,還想求教老師。”

“做什麼事都會有困難,但真去做,那就世上無難事了,重點在於有心二字。你若要建不朽之功,今後就少來問我。若是隻求長生自在,那很簡單,我帶你回青霞山。”盧守義注視着面前已經有了五十歲的弟子。

他隨着自己讀書明理,自有食氣神明的辦法,故而不見老。舉止翩然,心有正義,符合盧守義對他的期望,但這還不夠。

盧守義想陳金蟬走出自己的道,不求到達沈煉那地步,也希望他成爲青玄道宗第二齣色的傳人。

爲此,他沒有追隨張若虛離開神都,償還前生的師徒之情。

陳金蟬心道:“我雖然跟隨老師懂了許多,可是不擅長刀兵征伐,更不精於神通道術,那魔民個個兇悍,僅憑自己,怎麼能將他們都收拾了,還百姓安寧。可是老師像是要我自己找辦法,看來也只有靠自己了。”

他不是個畏難的人,卻有權變。若是老師願意相助,自然最好,若是不能,再想其他辦法。

陳金蟬向老師告辭,沒走多遠,就聽到有人叫他。

“皇長孫,請留步。”說話的人是女道姑,手上提着一朵荷花,露水盈盈,卻不滴落。

他認得這個女子,旁人都稱她爲何仙姑,連陛下都召見過她,跟她談論仙道的事。

只是不知爲何,這位仙姑突然來找他。

他頓住腳步,朝着何仙姑作揖。

何仙姑慌忙避開,似是不願受他的禮。

陳金蟬只道何仙姑認他這個天家長孫,故而不肯受禮,心下有些好感,問道:“仙姑,喚我留步,有什麼事?”

何仙姑道:“我聽說陛下令皇長孫去解決魔民作亂的事,心想你不擅長征伐之事,恐有麻煩,故而特來相助。”

陳金蟬道:“多謝仙姑了,不知仙姑如何助我?”

何仙姑微笑道:“我這裡有一卷天書,上面有撒豆成兵的法門,亦有呼風喚雨的手段,足以平皇長孫的憂慮。”

說完之後,何仙姑取出一卷竹帛,上面道氣氤氳,一看就是神物。

陳金蟬接過,入手便覺得極是沉重。

他道:“這卷天書,是否出自玄女宮?”

何仙姑訝然道:“皇長孫如何得知。”

陳金蟬道:“老師對我談過世間的道門仙宗,更說過其中各自的長處。撒豆成兵和呼風喚雨雖然別家都有,但以玄女宮的最爲高明,我還想到以前太子妃也是姓何,跟仙姑同姓,也是出自玄女宮,不知跟仙姑是否有關係?”

何仙姑道:“太子妃確實是我的遠親,但我的修行之路跟玄女宮沒多大關係。”

第60章 即墨峰上羽化臺,王母初會阿羅訶第28章 東海缺少白玉牀,龍王請來清河王第163章 不朽的神人屍體第69章 斬三尸第91章 石佛口第24章 應龍第44章 流水何來第72章 他已來到演唱會,一手張開落日弓第249章 天工造物本無心第51章 修行第15章 青玄屹立萬年第87章 奈何橋第170章 一切由來第18章 府衙外的少年第76章 呼風喚雨第200章 三盞燈第13章 至此入仙流第118章 追襲第16章 投我木瓜,難以爲報第182章 每到秋來紅葉飛第176章 天雷法第35章 因菩薩心腸,故霹靂手段第200章 三盞燈第80章 太清道解第150章 紫玲和青霄第21章 此劍可爲靈引第120章 世尊地藏第27章 不堪一擊第180章 請寶貝轉身第101章 斷臂而法第70章 故人第17章 五通第250章 選擇第184章 山河社稷圖第179章 太一第164章 忽憶前言第133章 空桑第240章 清水道君第106章 無生第210章 金雞嶺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63章 白蓮滅生第32章 雲泥之別第104章 胸中不平事,唯劍消之第53章 晉野第32章 冰魄玄光第239章 我劍出時天地衰第51章 寶會第245章 師兄你不能出去第156章 殺生觀二三事第125章 道茫茫而無知乎第88章 蓮子第28章 棄第160章 風雷第253章 世人皆望沈青霞第62章 恐怖的智能第167章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第135章 強梁者不得其死第102章 鬥法第11章 斬首第186章 天河劍種第177章 錯認第103章 我本是魔,魔亦是道第76章 女媧煉石補天處第140章 俗情第71章 四禪八定第44章 人總是會變成自己曾經最厭惡的樣子第19章 奇怪的木魚聲第194章 逆天改命第90章 幽雀第162章 神來之刀第153章 風伯第72章 長生咒第164章 忽憶前言第102章 今夕何夕,又見沈君第104章 既登彼岸舍舟楫第63章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大陣第37章 回首向來處第87章 戰第47章 雲自無心水自閒第18章 來客第134章 頑石點頭第218章 邪神第101章 禪主法顯第97章 往來自如第184章 山河社稷圖第8章 便做英雄也枉然第57章 難在自性第195章 決戰第145章 無何有之鄉第200章 三盞燈第31章 假如佛法不存,又當如何第1章 誰主沉浮第95章 名字第10章 燭九陰第57章 天意第47章 九嶷山下何家女第104章 一盞蓮花狀的燈第174章 魁漓大王第210章 神劍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