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就在前幾日,杜閔還是不信這個邪的。
自西王急信傳來,應允出兵夾擊椎名,杜閔便放心大膽將主力人馬抽調回寒州邊境,自閏六月二十七日起,杜閔只是以戰艦於別水之上拖延,只待與倭人朝廷交涉完畢,交割完銀兩,便有倭人朝廷的旨意將椎名召回。押送銀兩與倭人交易的差事交給黑水大營參將秦毅處置,而倭人朝廷的戰船因椎名上岸掠地,與中原激戰,恐東王扣押報復,連忙起碇回國,後在杜閔再三交涉之下,才搶在海上風浪之前,至閏六月二十九日到達黑州沿海。
閏六月三十日,杜閔自東王府邸出發,快馬直馳少湖,繞過與椎名糾纏的戰場,於通水關以西碼頭登乘戰船,統帥水師人馬共兩萬,直撲少湖西面水域。
這一日東風飆然,少湖浪高,正是夏季少湖漁民生計最蕭條的時刻,放眼望去,湖面上白汪汪的似無邊際,沒有零星半點生氣。雲層後的陽光還是很灼烈,有時透出來,水面明亮的一大片,照得湖水碧綠,圈套似的在前方召喚人揚帆前往。
頭頂上倏然陰影掠過,是一小片烏雲駕風飛卷西去。杜閔擡頭看了看,雪白的主帆正吃足了風,將這座高大如城的主帥戰艦直催驅前。
這隻掣浪艦是杜閔海戰時心愛的旗艦,船頭飾以鷹首,沖天飛昂;船尾雕刻鳳尾,張揚高聳。此艦共設樓三層,圍以護板,外扎黑州四零特產粗壯茅竹,密密麻麻樹立,堅固猶如城垣。兩道帆桅現都升帆,在這惡劣天氣裡,反令原本回翔不便的鉅艦駕風飄行煙波湖面之上。
原本湖戰並不需如此大動干戈,然而眼前的對手分明就是洪王精幹水師,常年於多湖中搜剿匪患,更擅在湖泊結寨,僅以洪王水師在少湖中匆匆草建的水寨而論,隱蔽於湖西羣礁之中,五尺厚的城寨扎於水下,只在湖水低落時露出水面,五月入駐少湖之後均是雨水充沛時節,難怪以東王細作的利眼也未有絲毫察覺。
杜家從來爲朝廷訓演水師,幾代經營之下,戍海黑州親王的水軍可謂雄霸中原東南,如今有人在眼皮底下班門弄斧,竟無半點戒備在先,杜閔甚至覺得頗受戲弄。召掣浪艦以克復通水關爲名,從海岸直調少湖,即爲在洪州水師面前顯示東王戰艦黑雲壓城般的威勢,多少有些找回體面的用意。
杜閔輕拂掣浪艦船舷,黑油油的舷木似乎還留有海浪新鮮的氣味,勾起他無垠碧波中徜徉的快意——他還是喜歡遠離中土的大海——從前爲了躲避親王府中兄弟手足的排擠傾軋,一年裡倒有七八個月在海上領兵操練,登於高聳的露臺,他竟會忘卻自己的肉體凡胎,在海天一色裡分不清置身所在。
杜閔被自己沉迷的遐想嚇了一跳——那種無根無常決非自己所喜——由此東南西北各去百里,乃至千里,山川如畫,纔是自己想取的。
“前面怎麼樣了?”他清了清嗓子,問身邊副將道。
十隻東王水師哨船披了烏篷,扮做漁船模樣,已在二十里之外搜索湖面多時,這種天氣下,除非是斷了炊,漁民決不會輕易冒險出來在半丈高的大浪裡掙命,因此,湖面上能看到的船,十有八九便是洪王水師的哨船。
“搜到兩隻哨船,已截下了。”
“剜去他們的耳目在先。”杜閔定計道,“一旦發現洪軍哨船,必當截斷其退路,包圍剿滅,不可容他們向水寨示警。我船五十隻,掩入洪軍水寨門前水道上,向其水城內施射火箭,迫其升高水門,再以炮轟,我軍便可長驅直入水寨之內了。”
衆將大讚杜閔布兵之妙,紛紛領命去了。杜閔自領戰船三十隻壓後,散成新月陣型,只待戰事一起便予以包抄。
天氣果然越發陰沉得厲害,申正時分,周遭已是暗綽綽瞧不清船影,風更是狂了,稍小一點的槳船飄蕩得幾乎站不住人,被大風直吹向西面羣島前寬闊水道。眼前兩座小小孤島之間,已有洪州水師的戰船迎風艱難使來,在島內結陣,先將一通箭射了過來,立時被大風阻了阻,未及近得東王水師戰船,便落水如雨。
風颳得箭鼓也散漫起來,杜閔身披鎧甲,立於露臺,耳中只有烈風呼嘯,竟沒有聽到半點鼓聲,只見腳下五十隻黑壓壓烏雲般戰船,毫無徵兆地噴出一片火雨,借風勢更是飄飛得遠,頃刻橫掃洪州水師陣列,洪舟大半延燃,向後退卻不止。
“這是誘我軍入圍,不可輕動。”杜閔命道,“由他水門起碇。”
傳令的副將就想將旗打下去,杜閔道:“這就日暮,恐軍前看不清楚,這便舉火吧。”
“是。”
東王水師將官正待命追敵,見帥艦上火炬舉過,知道杜閔不急於深入,眼睜睜看着洪舟退入小島環繞之中。
一時水面白浪激涌,水怪吐出獠牙一般,一座猙獰水城自水底涌出,衝在最前的十幾只東王槳船被攔腰斬斷,圍在堰中,片刻功夫便被水城擋得看不見了。
“哼。”杜閔冷笑,“命前方讓出水道。樓船開炮。”
掣浪艦與兩隻樓船鼓風向前,這場水戰的吶喊廝殺一直掩蓋在颶風中,象是蓄力許久之後突然迸發出來的,就是這一聲山湖同撼的炮鳴。洪州水師苦心扎築的水寨城牆頓時灰飛煙滅,竹木崩飛,夾在風中漫天飄散。東王水師十數只蒼船更在城牆上潑以桐油,一支火箭,便將湖水燃得盡赤。
沙船旋即自水城缺口殺入,與洪州水師交纏一處,矢石交下,柴火亂投。洪州水師秘密潛入少湖,未曾攜帶火炮重船,早東王水師重兵攻擊,勢不能支,殊死血戰下,自水寨內奪路而出。
杜閔掣浪艦吃水將近十尺,唯恐膠淺而不敢掠近戰場,便領了三十隻沙船在外掩擊,這當口卻因高大,百多士卒倚船舷俯瞰攻敵,洪州小船近身即遭其犁沉,又難於仰攻,自是束手無策。而東王兩隻樓船仗行動迅即,輾轉水面之上,自女牆後施射火箭利弩,更是見者披靡。
“不受降。”杜閔對副將道。
這囑咐在那副將看來有些多餘了——洪州士卒早養成了不可一世的傲氣,即便戰敗,也是有條不紊層層退卻,並無一舟一人慌亂投降。
叢叢烈火在小島之內的水面安詳自在地焚燒,通明半夜之後,便被暴雨澆熄。島外的風浪已不容戰船安穩停泊,杜閔所乘掣浪艦與兩隻樓船在底艙實以泥沙,不懼輕飄,此時都在島外落帆下碇,其餘小船便在洪州水軍原來的巢穴中暫時棲身。東王士卒大雨中在各島上肅清殘敵,洪州人血戰不止,杜閔如此掩殺肆虐,也被洪州人將戰事拖到次日黎明。
清點戰果後,副將來稟:“敵船擊沉者二十一,俘獲者十五……”
“都是些小船,不必提他了。”杜閔道,“單說人吧。”
“是。水戰死傷敵軍共有兩千人,島上另有兩千五百敵軍,俱被擊斃或趕入水中沉溺。”
“我軍呢?”
“沙船被焚者二,重創者一,槳船、蒼船共損十一,水戰死傷六百人,陸戰處處遭伏,死傷一千二百人。”
“那可不算大勝了。”杜閔的臉色有些難看。“可曾搜檢到黑州的失銀?”
“十數島翻個底朝天,不曾搜出銀兩來。”
杜閔握緊了腰間的佩刀,臉色更是陰沉。
那副將不免勸解道:“以臣看來能將其一網打盡,總算一喜。”
“哼。”杜閔冷笑,“此處所屯有五千敵軍,人人驍勇善戰,埋伏在別水數月,無人察覺。既疑他劫走銀兩,此處又搜不到,可見是讓人分散出去,那着夥人散佈黑州的又不知更有多少。此戰下來,這等結果,你說我當喜當憂?”
那副將張口結舌,一時說不出話來。
“王爺。”杜閔的親隨稟道,“湖面上來了一隻自家的小船。”
“這種時候?”杜閔一怔。
這天的黎明被狂風暴雨吹打得黯淡,那小船被戲弄在浪尖上,幾是一路翻滾行來。
杜閔扶着船舷,驚道:“這麼不要命的過來,難道出什麼大事了?”
掣浪艦上水手都跑在船舷邊上,待那小船駛近,拋了纜繩、鉤杆出來,助那小船靠穩。
那船上一員東王家將頂着雨仰面大叫:“急事要稟王爺,給繩梯下來。”
他伸手抄住掣浪艦上拋來的繩梯,揉身攀上船舷,見杜閔已對面走來,單膝點地稟道:“王爺,那五十萬……”
“過來說話。”杜閔才聽了個開頭便大驚,卻還能自持,避開衆人,將那家將叫入船艙道,“銀兩如何了?”
“非但銀兩全部丟失,護送銀兩的人馬也去向不明。”那家將道,“臣出來之前已得知消息,押送銀兩的參將秦毅早將家眷送離黑州,定是監守自盜,攜銀兩出逃了。”
杜閔急問:“倭人船上怎麼說?”
“尚未得到倭人船上半點消息。”
“起碇,回黑州去。”杜閔豁然起身,對外大聲命道。
秦毅在黑水爲將已逾二十載,爲人謹慎仔細,有時更顯得過於戰戰兢兢,杜桓父子一直覺得此將沒有過人的膽色,行事唯唯遵命,多年來逐步升遷,只算得上四平八穩。以杜閔看來,借他膽量,秦毅這種人既不敢也無心耍什麼花樣,將銀兩託付於他,最是穩妥。不料他吃了什麼熊心豹膽,不懼東王緝捕追殺,犯下滔天大案潛逃。
——難道是有人在幕後指使撐腰?
杜閔方寸尚未大亂,先想到了這一層。
“若當真是秦毅監守自盜,他能將家眷銀兩藏匿何處?”杜閔問身邊的大將道,“前幾日他在王府裡對我道:盜銀的人決非普通的強盜,這些天半點消息不透,沒有一個人在外亂走,定是軍紀嚴整的一路正經人馬。說起來,對他也是一樣。我東王府雄踞黑州,他竟敢在黑州指染我府中巨銀,決非他自己財迷了心竅,不顧死活,一定是早盤算安排了家眷、銀兩的退路,我看第一次海岸失銀,定也是秦毅與賊寇勾結,通風報信在先。不管秦毅究竟是哪邊的人,受誰的指使犯下這等大案,他說的倒確實有理,看來咱們的對手來頭不小啊。”
“難道是洪王?”大將中有人道。
杜閔搖頭,“洪王駐軍水寨的地點,還是秦毅對我親口揭穿。這裡交戰的,確實洪州水師無疑。他挑唆我們與洪王水師火拼在先,令洪州水師死傷近五千,便決非洪州人。恐怕我們這裡與洪州水師鷸蚌相爭,還有一股勢力正在旁邊看着哈哈笑呢。”
這句話說得在場大將都是後脊上凜凜然一陣寒意,面面相覷半晌,都不敢再往深處去想。
杜閔冷笑道:“怎麼?你們覺得是朝廷暗中作祟?”
“這個……”衆將都覺不好回話,支支吾吾地道。
杜閔道:“這又如何?東王與朝廷暗鬥了這麼些年,就算是朝廷從中作梗又待如何?我們這棋已將第一步走了出去,此時欲罷不能,反正都要與他們鬥個你死我活,不如就此開始吧。”
杜閔說這話時豪氣干雲,衆將就算心裡嘀咕,也不免由衷地叫一聲好來。
大船一路顛簸趕回別水,杜閔改換陸路飛馳回府,尚未解胄,家將來報:“王爺,倭人接應銀兩的船找到了。”
“找到了?”杜閔奇道,“怎麼說?”
“銀兩遭劫,卻不見倭人船上消息,黑水大營中派了小船十隻,在海面上尋找倭人船隻,卻見海中浮屍上百,倭人的船已被焚燼,昨夜開始颳風,將這些殘骸吹得岸上都是。”
杜閔正在解罩甲的手愣在半空,額頭上的細汗正被滿腔無名怒火蒸騰得不見,屋內人們噤若寒蟬,眼見他臉色由青轉白,都等着他大發雷霆。
杜閔卻突然迸出一陣狂笑,額角上的青筋也隨之迸了出來,看來異常癲狂。
內臣中有人連忙上前,賠笑道:“王爺,息怒……”
杜閔抽回手來,就是一記嘴巴。
“怒?我何怒之有?”他臉色頓時寒下來,倒比適才看來冷靜了些,“都滾出去。”
衆人如蒙大赦,低着頭匆匆奔散,那家將也待出去,被杜閔叫住。
“將海岸邊上的屍骸掩埋了。不得走漏半點消息。”杜閔道,“會知倭人在黑州的使者,質問他爲何來交接銀兩的倭船不曾直接回國,反奔了通水關去?難道倭人朝廷竟與椎名沆瀣一氣掠我城池不算,連區區五十萬兩白銀也要費盡心機,巧取豪奪?無信無義,不可與之共謀。倘若椎名三日內不撤兵,那東王水師不但要掃平上岸的倭寇,更要發兵渡海,平了倭國全境。”
那家將打了個寒噤,道:“是。”
杜閔揮手將他驅出,房中不刻便只剩了杜閔一個人,他這才發現自己的手正在不住顫抖,更覺懊喪,將甲冑解下,狠狠摔在地上。
連日來諸事不順,固然令他覺得惱怒,然而他卻知道,此時此刻,心中的驚恐遠勝於憤怒懊惱。原來是蟄伏多年的洪古巨獸,趁自己一無所覺,一直不停的噬食自己的血肉,就待自己欲振翅飛脫時,這怪物便勃然露出了獠牙利爪。連秦毅這樣庸庸碌碌爲將二十年的人,也突然露出猙獰本色,在自己背後插了一刀,那身邊還有多少人又是盤根錯節與那暗中的勢力糾纏在一處,這顆毒瘤滋生的蠱毒恐怕早浸透了黑州各條血脈經絡。
自記事起,只要明確了敵手,杜閔便能逐一擊敗,逐一打倒,逐一置其於死地,可任憑他此生遭遇交手過的對手無數,卻無一使他如此恐懼。東王兵多將廣,此番竟無可施力之處。這樣的對手遠遠旁觀冷笑,又似乎無處不在,就如一張黑色的大網,籠罩牽制自己每一個舉動。
杜閔身坐王廷之內,卻恐這雕樑畫棟將成牢籠,他不由暗歎,縱然中原皇帝內憂外患,正是自己劃江而治,開朝創代的大好時機,可先機已失,處處受制於人,就算這次敗得體無完膚,杜閔也不會覺得奇怪,他知道現在心裡剩下的只是一點不服氣,哪怕僥倖,也要將渾身解數用盡方罷。
因而次日傳來西王退兵,轉回龍門的消息,杜閔只是冷冷一笑,並無半點震驚。在東王羣臣看來,小東王杜閔似乎預料到了大勢已去,已無爭勝的信念,更覺惶惑氣餒。
七月初一段秉兵出川遒三州,得三州城內百姓焚香開城相迎,兵不血刃佔領城池,使得已決定支援杜閔的白東樓慌忙將兵馬調回龍門境內,夾擊椎名壽康、令西王兵馬乘機挺進中原的策略即告落空。杜閔迅速將秘密挺進寒州各要道的人馬調回通水關,與椎名壽康決戰。
聞得此信,分守東海道參將陸巡才鬆了口氣。
“命前方人馬就地休整一刻。”陸巡合上軍報,命道,“行軍就不必如此着急了。”
他手下游擊將軍徐志信道:“將軍,取道黑水,抄斷東王大軍後路,本是事不宜遲,爲何此時不進反駐?”
陸巡道:“東王退兵反撲通水關,看來決心料理了椎名,纔會再做打算。”
“正好!”徐志信叫道,“杜閔將兵馬南移,咱們寒州人馬殺入黑州,斬得他杜閔小兒的首級,豈不是一勞永逸?”
“真正也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少年郎。”陸巡不由微笑,“杜家是先皇欽封的親王,這時全心全意調兵圍剿倭寇,盡職盡責,你憑什麼要斬他的首級?”
“杜家狼子野心,將軍不也是憂慮已久?”徐志信道,“末將先前侍奉巢州良涌親王,在巢州就聽說他杜家父子不太平。若將軍沒有爲朝廷除此一患的意思,我家小王爺怎會命我追隨將軍立功?”
“你說杜家狼子野心,如今杜閔的兵馬可曾出得黑州,可曾進犯寒江,可曾佔得寒州寸土?他手握重兵,沒有倨傲犯上之心,已是朝廷大幸,照你這麼說,非要在皇上親征北伐的當口,將他逼反了,纔算是爲朝廷除害麼?”陸巡道,“我帶兵進黑州,是得人通報消息,事出緊急,已是揹着楊總兵行事,一旦前鋒與黑州兵馬交惡,致中原內戰,無論在皇上面前,還是在百姓面前,都沒有面目自處。”
“行,將軍這麼說,我也無可奈何,反正杜家父子害死巢州老王爺,這個仇遲早要報的。”徐志信大咧咧笑道,“這人馬已按將軍之命停駐了,這便要返回東海道大營麼?”
“既出來了,何必着急回去?”陸巡淡淡道,“黑州人既然顧不上那些要道,咱們便幫着守守吧。”
陸巡分守東海道一部人馬五千,擦着東王屬地黑州邊境,悄悄部署寒州至黑州的陸上要道,此處北面環山,南望少湖,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陸巡命人紮營,漫不經心地盤查起道上行人來。
由此經過的商旅百姓對橫空出世的朝廷大軍自然抱怨不迭,不兩日,鎮守寒州副總兵官楊立和便命人執手令召陸巡迴寒州問話。
“沒有我的親筆手令,絕對不可自此退兵。”陸巡臨行前對徐志信道,“哪怕是楊總兵親至。”
“標下謹遵將令,將軍放心。”徐志信送他緩緩出了轅門,道,“將軍此去,也當保重。”
陸巡一笑,“無妨。”
他身邊只帶了兩名小校,孤零零徑直前往寒州,日暮未至城門,卻有寒州布政使蔡思齊家的小廝出城候了多時,上前躬身道:“陸將軍,我家老爺已在府中爲將軍備酒接風。”
“正合我意。”陸巡下馬笑道,“蔡大人費心了。有勞這位小哥代爲回稟,陸某驛館更衣,便即前往府上。”
那小廝道:“我家老爺言道:驛館粗簡,萬請陸將軍下榻弊府,方便聯席夜話,商議國事。”
陸巡點頭,“蔡大人果然周到,恭敬不如從命,陸某這便打擾府上。”
那小廝恭恭敬敬前引,陪着陸巡向布政使司去。蔡思齊親自接了出來,挽着陸巡的手,親熱入內。
陸巡一直頗覺蹊蹺,待到了無人處,纔開口詢問正事,“大人,這麼着急要下官過府,難道什麼事緊急?”
“因陸兄布兵在黑寒兩州要道,楊力和就要下軍令拿陸兄呢。”蔡思齊道,“兄今夜入住驛館,只怕不得脫身。”
陸巡微微一笑,搖頭道:“若說楊總兵與東王勾結,要我撤出要道,讓給東王進兵,卻也牽強。回來一路上,下官便在想,以楊總兵爲人,在外省爲官,圖的不過財色……”
“陸兄說的是。”蔡思齊大笑,“楊力和一介愚將,什麼進兵要道,就是對他明說了,也不過對牛彈琴。”蔡思齊從來對楊力和不怎麼待見,更不怕在陸巡面前取笑他,道,“若東王舉事,他倒不定是第一個嚇破膽的人。”
陸巡“哦”了一聲,“這裡面定是有個我不知道的緣故了。”
蔡思齊道:“這幾日才知道,東王早給了楊力和一個大大的甜頭。早先東王就有一撥人馬自東海往內地販賣私鹽,不但替杜家繞過朝廷斂財,更在各州勘察朝廷軍備。自黑州向中原各條要道的守備命官,都已受杜家賄賂,故而這些人在各條道上都通行無阻。寒州方面,自然少不了打通楊力和了。自楊力和在副總兵任上,便從東王私鹽買賣裡拿了無窮的好處,他這一年多來,做的唯一一件正經事便是替東王鹽商保住黑寒之間的通路。杜閔兵馬南下前,曾遣專使會知楊力和,言道陸兄已然察覺他受賄牟私,參與私鹽買賣,若兄入駐黑寒要道,定是要拿住證據把柄,向朝廷彈劾楊力和。如此一來,楊力和的前程性命便都交待在陸兄手上,他怎能不狗急跳牆地爲難陸兄?”
這些消息固然極爲機密,但陸巡素來知道蔡思齊神通廣大,也不覺驚訝,只是道:“原來如此。”
蔡思齊道:“中原氣數正在萬分要緊的關頭,東南這一面,只有陸兄是皇上託以重任的人,陸兄此時更要小心了。”
“多承大人指點。”陸巡抱了抱拳。
這時兩人已漸漸進了布政使衙門的後花園,原先董裡州在任,搜刮民脂民膏無數,自然窮奢極侈,將這座園子建得玲瓏剔透,移步易景,時時飛花濺水,處處垂柳拂溪,一副神仙境界的悠然清雅。
然這蔡思齊卻是個本性慵懶,不愛顧慮小節的人。早先董裡州的家產充公,朝廷將這園子一併交給蔡思齊督管,只這一件事便讓他怨聲載道,他又嫌這園子修葺維護太過花費,竟將園門一鎖了事。
如今園中青石小徑間青苔叢生,原來的奇花異草更只得委屈在雜草堆裡。雖然園子佈局之精巧,佔地之開闊仍令人歎爲觀止,但畢竟今非昔比,一片衰敗景象,連陸巡這樣的武將看了,也不禁可惜。
“陸兄想來也是第一回進這園子。”蔡思齊笑道,“定是不免要怨我糟蹋了好景象。可惜我是個窮官,哪裡有這些銀子扔在此處打水漂。”
陸巡笑道:“大人公務繁忙,就算有些閒錢勉強將其整葺,又有什麼閒情在這裡享受?如此看來,有些冤枉錢還是省下來的好。”
“兄此言深得我心。”蔡思齊大笑。
“園內現住着什麼人麼?”
“也就這十幾天有人住着。”蔡思齊道,“這便要給陸兄引見。”
他領着陸巡走到園子深處一幢孤零零精緻雅墅前,輕輕叩了叩門。
應門的是個相貌清雅的少年,臉上微微的笑容,迎面便道:“蔡大人回來了,這位想必就是陸將軍。奴婢給兩位大人請安了。”
少年的語聲不免嬌柔得過分,陸巡一怔之下便即恍然,連忙拱手回禮,問道:“這位上差是……”
“這是太后御前的康健公公。”蔡思齊道,“此番是帶着懿旨來的。”
難怪不過二十歲上下的年紀,卻覺十分世故,連眉宇間也是年輕人少有的憔悴。
陸巡依禮問太后聖安,未及內去,門裡又四平八穩踱出一個五十歲上下的長者,雖然未着官服,卻端着不小的架子。
康健忙低眉順眼地對他躬身道:“吳大人。”
蔡思齊在這人面前也頓時收斂了些,對陸巡道:“陸兄在九門提督衙門任職時,恐怕也見過都御史吳大人。”
“正是的。”陸巡道,“都御史錚錚風骨,鐵面無私,下官晚輩仰慕許久了。”
他欣然行禮下去,那都御史吳再予面露微笑,將陸巡攙起來道:“老朽在京就聽聞陸將軍治軍嚴明,行事磊落,不愧是皇上鍾愛的大將。”
陸巡倒想起這次京中欽差南下寒州的由頭,不免是爲於步之一案,不知何故,同爲都察院都御史的苗賀齡卻不曾奉旨南下。自從前在京裡的傳聞知道,吳再予無論如何也只能算作直臣,更因爲先前彈劾得寵的大太監辟邪,觸怒皇帝,已被冷落了些時候,雖然官職上沒有貶黜,但漸漸的,也算不上什麼重臣了。
賓主寒暄內去,康健小心翼翼服侍衆人在後,陸巡不經意回頭,卻見他的目光若有所思地遊曳在自己左右。陸巡領悟得甚快,原來此番要緊的人物並非威名冠於神州的都御史,而是這深宮中一介年輕的賤役。可見自皇帝北伐後,在京中做主的太后對於步之一案沒有絲毫興趣,此次遣內侍前來,竟是傳來密旨授意將矛頭直指東王了麼?
奉茶者是吳再予和康健南下的隨從,四十多歲的模樣,託着茶盞穩穩當當地過來,笑道:“兩位大人用茶。”
陸巡見他身穿粗布衣裳,卻難得一付鬍鬚煞是威風,接過茶來,不由向他手腕上瞟了一眼。那隨從手腳甚是麻利,不容陸巡細看,已恭恭敬敬行了禮,退出門外。
因吳再予在座,衆人說話不免小心翼翼,開場的閒聊便要說到這位欽差御史的來意,自然不能不提於步之。難得蔡思齊這樣的人也坐臥不寧起來,在椅子上欠了欠身。
“是晚輩管束不力,以至轄內命官任上失蹤。”
吳再予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教訓人的機會,乾咳了一聲,便要開口,康健卻笑嘻嘻接過話頭道:“蔡大人的悔過之意,連奴婢也聽得明白,奴婢回京之後,必然如實稟奏太后主子,蔡大人只管聽候太后垂問吧。”
吳再予臉色沉了沉,竟忍住了沒有說話。
陸巡跟着蔡思齊鬆了口氣,道:“兩位欽差前來,是爲查實於步之一案,如今可有了些眉目了麼?”
康健道:“剛開始倒也查出了些蛛絲馬跡。不過前幾日太后追加了道旨意,奴婢看來煞是難辦,至今仍和吳大人商議未定,出京時候說是要辦的案子,反而擱下了。”
“下官興許不當問,卻不知是什麼旨意,讓兩位欽差如此作難?”陸巡道,“若下官有半點能幫得上忙的,萬請兩位欽差告知。”
蔡思齊微笑道:“想來兩位上差不會客氣。康健公公近日便要南下黑州,前往杜王府頒旨。恐怕還是要寒州第一大將護送下寒江呢。”
“噢。”陸巡道,“下官知道了。定是杜老王爺病故,朝廷要晉封世子爺,承繼爵位了。”
“正是。”吳在予也道。
“不過,”蔡思齊嘆了口氣,“這些天寒州內也不算太平,陸將軍隨兩位欽差南下,若寒州這邊稍有變故,晚輩卻也爲難得緊。”
康健道:“蔡大人過慮了。現成楊總兵在,怎麼不是獨當一面的大將?”
他笑容盈盈,似乎不知深淺的話脫口而出,蔡思齊怔了怔,笑道:“這個……”
陸巡卻暗吃一驚,太后心腹內侍一句話就把禍水引至楊力和身上,難道京中已定下了主張?
一邊的吳再予沉吟半晌,道:“老朽入寒州已逾半月,楊力和的爲人倒是聽說了些。若說是一鎮之重,卻不怎麼稱職啊。鎮守寒州的官兵甚少操演,皇上親征的這個要緊時候,寒州要害官道上,也未見官兵把守,是爲何故?”
蔡思齊苦笑道:“吳大人明察秋毫。”
康健笑道:“到底是吳大人多年御史的慧眼。奴婢先前只聽說這位楊總兵喜歡些錢財,和黑州的私鹽買賣有些瓜葛,想不到帶兵打仗也是不行麼?”
此時言多必失,蔡思齊和陸巡不免閉緊了嘴。
吳再予已勃然大怒,道:“當朝命官勾結奸商匪患販賣私鹽,這還了得了?此次就算察不了於步之,也先要辦了這楊力和。”
“吳大人明鑑。”康健順理成章地接口讚道。
蔡思齊和陸巡互視一眼,蔡思齊心中疑惑漸漸開朗,按捺不下,賠笑道:“吳大人有鋤奸之心,怎奈是楊力和皇上親授節鉞的鎮守大將,除了他,誰能在此多事之秋一統寒州兵馬?”
康健笑着對吳再予道:“蔡大人這句話正說到點子上。奴婢記着老大人這一路過來,倒是對踞州幾員大將頗有讚譽,奴婢不是很懂這些個正經事,不過想起來,既是老大人讚譽過的,這幾位大將總比楊力和強些。”
蔡思齊乾咳了幾聲,掩去冷笑,道:“小公公總在太后跟前服侍,見識過人。不過呢,楊總兵戎馬生涯這些年,又是皇上欽命的總兵,總有他過人之處。”
眼見康健的臉色跟着白了一白,連蔡思齊自己都覺着說這番話的時候確有些心虛,楊力和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怕唯有皇帝一個人知道了。
“那就明日裡去楊總兵官邸看個究竟罷。”吳再予最後道。
陸巡隨蔡思齊退出花園,忽而仰面嘆了口氣。
“陸兄這是做什麼?”蔡思齊訝然,“就算那兩位上差想要楊力和的項上人頭,陸兄也不至於感傷起來吧?”
陸巡道:“非是下官傷感,只是楊力和縱容包庇東王私底下的勾當,就算罪已致死,卻也不能交待在太后和吳再予手裡。”
蔡思齊不住頷首,道:“陸兄此言有理。還請陸兄內宅細談。”
兩人在蔡思齊書房落座,小廝便來上茶,陸巡盯着閒雜人等看了一眼,蔡思齊便知其意,嗽了一聲道:“你們都退下。”
陸巡待人走遠了,才道:“大人,前年下官隨大人與楊總兵外放寒州之際,朝野非議頗多,大人還記得麼?”
“就是你我的緣故。”蔡思齊道,“當時朝廷中覺着你我二人太過年輕,唯恐不成事的老臣不算少數。”
“正是的。”陸巡道,“地方大吏的任免是皇上聖德所現……”
蔡思齊嘆了一聲,“陸兄所言極是。我們這一撥寒州官員,是皇上的全力主張,前一陣鬧於步之,那是成親王託我薦的人,已是官司纏身,這一陣又鬧楊力和,要是讓太后和御史查出事來,你我脫不了干係,皇上在羣臣面前也下不來臺啊。”
陸巡悄悄鬆了口氣,覺着蔡思齊是個極明白的人,因而將話說得更通透,“大人,踞州屯兵和將領自慶熹頭上,便是太后把持的班底,要是此番楊力和獲罪,將踞州大將弄進寒州來,恐非皇上所望。”
蔡思齊慢慢道:“寒州是東南方向的門戶,兵家必爭之地,連洪王都悄悄在此駐有重兵,更何況太后呢。以我之見,那位小公公在出京的時候定已攜有太后懿旨,要有所舉動的話,也就是舉手之勞而已。”
陸巡道:“今日見吳御史和那小公公身邊的隨從,體格健壯,相貌堂堂,看雙手雙腕,都是平日用慣了強弓重槍的樣子。下官不免憂慮,難道是踞州的大將跟隨南下了麼?”
蔡思齊想了想,道:“陸兄提點之下,我才覺得蹊蹺。他的模樣,我也記得清楚,這便着人去問。不過,若他當真是踞州的大將,又何必今日在陸兄利眼之下露面,反討了個嫌疑?”
陸巡苦笑道:“大人此問下官難以作答,難道是他想摸清寒州官員的底細,特地跑出來看看?”
“也未可知。”蔡思齊皺眉,沉吟半晌,才道,“陸兄,寒州軍務之爭迫在眉睫,若你我沒有勝算,不妨急請皇上的旨意。”
陸巡道:“不錯,請皇上旨意是一定的了。下官這裡還有件要緊事物,也請大人看看。”
蔡思齊收起摺扇,容色一整,“陸兄請。”
陸巡起身,解開胸前罩甲的衣釦,從內取出一個貼身收着的錦囊。蔡思齊透了口氣,“原來是一道錦囊妙計。”
陸巡笑道:“卻也說不上。”他將錦囊打開,裡面還是層油布,再打開油布,纔是明黃緞子。“大人請看。”
陸巡將明黃緞子恭恭敬敬置於案上,蔡思齊撩起袍角,認真叩了頭,才展開細看。
“原來如此。”蔡思齊將皇帝兩年前便親筆寫就的旨意放還案上,眼看自己的手指已不住顫抖,勉強笑道,“我雖一直敬佩陸兄的才智情操,卻不知皇上對陸兄厚愛至斯,早在陸兄出京之前便將大計託付。”
陸巡將皇帝旨意收拾回錦囊中,重新貼身放好,對蔡思齊道:“皇上交給下官的,只是一州軍力,而寒州二十七郡的民生大計都仰仗大人,與黑州東王的周旋也是大人一人支撐大局,此中孰輕孰重,不言而喻,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呵呵。”蔡思齊想了一會兒,不由笑了起來,“細細想來,皇上的聖意我也明白了八九分:東王猶如洪水,你我不啻於支撐朝廷的細木新柱,那洪水要處心積慮沖垮我們,只怕早已得逞,倒不如讓楊力和這樣的朽木在前擋上一擋……”
“大人此言甚妙。”陸巡見他片刻便不再介意皇帝旨意中的意思,不禁佩服他心胸豁達。
蔡思齊道:“我便如皇上手中明晃晃的利劍,而兄臺可謂是皇上身後那鞘中的寶器了。”
“不敢當。”陸巡認真道,“皇上鞘中的寶器另有其人,大人過譽了。”
“這倒是。”蔡思齊若有所思,語聲沉了一沉。
“看來楊力和已成衆矢之的,難逃生天。難的是,這人就算當斬,卻也一定要落在皇上手中。如今雖有這道旨意傍身,卻沒有合適的把柄治他的罪,加之那兩位一個位高卻不明聖意,一個又是太后身邊的人,看來是我們落了下風。”
蔡思齊想了想,道:“要給楊力和找條罪名,並不難。當務之急,是想個辦法應對太后的這位欽差,束縛他的手腳,不讓他這麼快便動手就是了。”
說完這話,兩人卻不禁面面相覷,康健懿旨在身,又可隨便走動,難道真要撕破臉將他軟禁在花園中麼?
(第二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