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小懲
縣衙的衙役不是第一次見徐青,以前是看在李典史和縣尊的賞識面子上,略有奉承,對於郭家兩兄弟爲徐青鞍前馬後,有的衙役,心下甚至有些不恥。真以爲吳知縣離開之後,李典史這個位置能坐穩?
現在衙役們,心態著實不一樣了。直隸府的小三元,又才十四歲,不出意外,將來肯定是能中舉的。
所以他們只覺得徐三元舉手擡足間,隱隱有一層金光籠罩,散發著莫名的貴氣。
有號稱能望氣老吏遠遠見到徐青來縣衙,忍不住道:“此子,貴不可言,是何人也?”
旁邊的衙丁翻了白眼。
連他們都知曉,人家徐三元被大宗師讚許爲“天下士”,你個衙門的老油條能不曉得,能認不出來?
都是衙門裡的牛頭馬面、黑白無常,裝什麼神!
老吏見沒人奉承他的相術,大嘆世道人心不古,連個給老人家捧場的人都沒有。
好在街坊鄰居多是沒見識的,他回去潤色一下,就說自己在衙門見過徐三元,當時就說“此子,貴不可言。”
人家果然也是童生試的小三元,更被大宗師讚許爲“天下士”。
哪怕有人反駁,他也不怕。
就問,他哪句話是假的?
這些衙丁到底見識短淺,不懂得自己的深意。
名人的熱度,只要蹭好了,一樣能吃飽!
…
…
徐青等通傳之後,徑自去內堂見了吳知縣。
吳知縣哈哈大笑:“咱們的三元公子來了,上好茶。”
徐青:“老恩師,你還是叫我名字吧。我這三個案首,還不是老恩師給的。”
吳知縣微笑道:“咱們師生情誼深厚,沒必要如此客套。”
以前他還將徐青當做有潛力的晚輩,現在不一樣了。其一是徐青只要不早夭,遲早能中舉。
有舉人功名,身份跟官員幾乎等同了。
其二,徐青能拒絕誘惑啊。
雖然說,千里當官只爲財。但能拒絕錢財誘惑,往往能走得更遠。
吳知縣也貪財,但他貪財的目標是爲了進步,爲了在更廣闊的舞臺給天下蒼生謀福祉。
他有錯嗎?
他不過是爲了更好的爲天地立心,爲生命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地開太平。
他錯哪了?
要錯,錯的也是這世道!
在他看來,徐青也是有大志向,才能拒絕誘惑。
以前,他見識過徐青的機警,現在見過徐青能經受住錢財考驗,將來又是官場中人,這種人縱然一時不順,終究會實現自己的抱負。
結識豪傑於微末,才能享受人家奮鬥的成果。
吳知縣現在的態度,隱隱有將徐青當同黨的意思了。
這也是爲什麼,有些布衣豪傑,明明什麼都沒有,卻有人死心塌地跟隨的原因。
就是爲了入原始股!
徐青見吳知縣的態度,推讓一番,然後默認了。
先喝了茶。
果然是好茶。
吳知縣開口:“徐若木的事,錢師爺都跟我說了。還好你反應快,否則這次連我都要受累。”
原本吳知縣以爲徐鄉紳的請託無非是正常的走關係,等錢師爺回來,將事情理了一遍,吳知縣才後知後覺。
沒辦法,他原本是徐老太爺的門生,這種看似合理的請求,本就不好拒絕,心裡也沒想太深。其實就是思維盲區。
再老奸巨猾的人,都可能出現錯判。
人畢竟是沒法擁有全方位視角的,所見有限。故而格局大的人,見的角度多一些,往往能人所不能。
徐青:“敢問老恩師,接下來當如何?”
吳知縣:“我本徐家門生,有些事就算知曉了,也不好做什麼。”
徐青頓時瞭然,看來吳知縣肯定傾向於變法派的。這其實是吳知縣天然的立場決定的。
因爲一個三甲進士,如果不支持變法派,這輩子做到正四品也就到頭了。
畢竟守舊派都喜歡論資排輩,講究來歷出身。
伱一個三甲同進士,混到人家一甲二甲裡面,人家理你纔怪。
徐家背後肯定是有人的,這次利用上吳知縣,如果成功誘惑了徐青,連帶吳知縣都要被變法派恨上。
吳知縣不惱怒怎麼可能。
阻人仕途,等於修士阻道之仇!
限於身份,吳知縣不好報復,言語自然是暗示,讓徐青想個辦法。
徐青微笑:“徐老爺和老恩師是世交,依我看,他遠來是客,老父母該留下來好好招待纔是。”
吳知縣眼睛一亮:“如何招待?”
徐青:“學生以爲,正常熱情地招待即可,就是有些隱憂。”
“什麼隱憂?”
“徐老爺離家久了,會不會家裡出麻煩?比如,聽說大宗師正有意在鬆州府清查學籍,徐老爺不在的話,不知道家裡會不會出什麼亂子。”
吳知縣頓時明白了徐青的意思。
這招叫釜底抽薪。
徐鄉紳若是長期不回去,徐家沒了主心骨,肯定要出亂子,屆時大宗師要清查學籍就容易許多。
而且他作爲徐家過世老太爺的門生,熱情招待世交,旁人挑不出理。
但大家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周提學順利辦成自己的事,肯定能知道吳知縣的好。
吳知縣道:“我等士大夫在廟堂憂君憂民是理所應當,但處江湖之遠,自當無心俗務,悠然林下,陶冶情操。若是醉心俗事,終歸是太過下乘。何況大家族,自有管事之人。得虧你提醒,否則我這地主之誼不能得盡,終歸不美。”
щщщ .ttκan .co
徐青:“眼下時間不久,徐老爺肯定還沒走出清水縣。”
吳知縣:“那就派人去追,你有什麼推薦的人?”
徐青知曉這是吳知縣讓他找可靠的自己人,徐青:“巡捕房的班頭郭壯,素來忠勇,當能完成老恩師的囑託。”
吳知縣:“才只是班頭嗎,正好捕頭之位空著。既然此人忠勇,就讓他補上捕頭的空缺。”
吳知縣知曉,這名義上是請徐鄉紳回來,實際上是將人軟禁。
對方是舉人。
一般的衙役未必敢強請。
所以自然要給些好處,人家才肯賣命。
隨後吳知縣吩咐錢師爺,去找郭壯,令其去追回徐鄉紳。事後,再補上任命文書。
徐青則是事了拂身,從容灑然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