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扶蘇帶軍

大將軍蒙恬領軍出發之後,扶蘇便來到章臺宮,召丞相馮去疾、太子子嬰前來,要交代兩人一些事。

自己也要帶軍出發,如今扶蘇平定胡亥、趙高叛亂之後,改易《秦律》,施行仁政,大秦關中民衆對其頗爲擁戴,上郡、九原和河套平原地區,本就是扶蘇慢慢經營起來的,所以這一帶扶蘇的威望更高。

如今整個秦國,在扶蘇撥亂反正之後,漸漸步入正軌,不僅國力,就是扶蘇的聲望也蒸蒸日上,秦王之位愈加鞏固,這也是扶蘇敢於親征的原因,不然,如果自己出去,咸陽生變,那真是抱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現在秦廷上下,都是扶蘇親信之人,這些人都誓死效忠扶蘇,軍權又牢牢捏在自己手中,沒有人可以對其造成威脅,扶蘇便希望通過此次親征,提升更高的聲望,爲自己接下來的一系列政治打算,打下民心基礎。

“陛下召臣有事?”馮去疾本在處理政務,接到扶蘇的詔令立刻趕過來。

扶蘇還未開口,馮去疾前腳剛到,子嬰也急匆匆趕到,子嬰個子已經長開,眼看要及冠,也越來越有大國之公子的氣質。

“君父,召子嬰來有何吩咐?哦,丞相也在這裡。”子嬰看到扶蘇便問道,又看到了丞相馮去疾也站在那裡,便行了一禮。

“朕今日便要帶軍出征,所以還是有些事要交代一下,還望丞相多加勞心。”對馮去疾說道。

“陛下不必如此,這是臣的本分。”馮去疾對扶蘇行禮說道。

“朕即位之後,秦國雖然在你我君臣治理之下,由病入膏肓,漸漸好轉,但是如今關中之地,往日被先帝遷徙而來的六國後裔、地方豪族等人見山東六國死灰復燃,必然心中有所計較,蠢蠢欲動,朕此次出征,正好看看何人在朕不在的時候敢冒頭,丞相多加留意。”

“臣謹記,臣不會輕易打草驚蛇,誰敢危害我大秦,臣必讓其自食惡果!”馮去疾此時再沒有往日溫雅的丞相之氣,而是盡顯一代秦相的霸氣,如今秦國剛剛步入正軌,這位事秦頗久的丞相,絕不容忍有人想從中作梗。

扶蘇點了點頭,轉頭對子嬰說道:“朕不在這些時日,你要跟丞相好好學習治國之道,跟太子傅學習舉止言行,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淫慢則不能勵,險躁則不能冶性,這些你要謹記。”

扶蘇說完,馮去疾微微點頭,自己如今這個皇帝,不但賢明愛人,而且才學淵博。

子嬰不敢怠慢,答道:“君父所言,子嬰謹記,不敢忘卻!”

扶蘇又與兩人交代了一些重要的事之後,便前往渭水大營。

————————

“陛下來了,陰山鐵騎已經校點完畢,都尉李晉、鄭統兩人已經在整頓軍列,我們隨時可以出發。”趙基遠遠看到扶蘇一隊騎兵過來,便來到營門等待。

如今天氣已經深秋,關中之地已經寒冷,扶蘇看到在秋風中站立的趙基,立刻脫下自己的大氅,就要不容置疑的給趙基披上。

“先生何必來營門等朕,在大帳中待着便是,秋風寒冷,莫要感染寒氣,要保重身體。”扶蘇給趙基披上之後,有些不悅的說道。

趙基知道扶蘇並非是責怪自己,而是擔憂自己,也看出來扶蘇剛纔脫掉大氅給自己披上,是真的擔憂,並非是爲了拉攏人心,趙基緊咬牙關,心中感動。

“臣無事,倒是陛下一冷一熱會染上風寒,還是陛下披上。”趙基說着,就要解下大氅給扶蘇披上,扶蘇一扯趙基,不容他拉下。

“朕不冷,少時先帝沒少讓寡人習練武藝,軍師體弱,咱們還是儘快入大營。”扶蘇拉着趙基向大營走去,親衛看着被大王如此對待的趙基,不敢再小覷此人。

扶蘇召兩都尉李晉、鄭統來了之後,擬定好行軍計劃,便大軍開拔,渡過渭水北上,霜矛雪甲寒如水,萬馬齊奔,煙塵四起,黑壓壓的兩萬騎兵,陣勢滔天,氣勢懾人,在扶蘇帶領之下,浩浩湯湯向九原方向馳奔而去。

扶蘇在前面騎馬奔馳着,趙基隨同在左,右邊是兩位都尉,趙基左側是驍勇的壯士青,扶蘇看着後面奔騰的浩大隊伍,不由得脫口而出:

“黃沙百戰穿黑甲,不破敵軍終不還。”

趙基笑了笑,但是馬速飛快,笑的很勉強,青嗓門大,喊道:“陛下的詩當真是豪邁,讓我現在熱血沸騰啊!”

聽到青的話,扶蘇連同兩個都尉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你個大老粗,還懂詩?”扶蘇大笑道。

青聽到扶蘇的話,不僅沒有氣反而開心,自己自從北上河套,又遇扶蘇徵兵,後成爲扶蘇親兵,愈發知道自己這個網上面色堅毅之下那顆豪爽的心,早已心中暗暗立誓,爲扶蘇效死。

“跟陛下比,青自然是小粟米對大山了,青學過一些字,這次跟王上進咸陽後,可是閒暇之時沒少讀書咧!如今雖不會作詩,但是也知道王上這詩,絲毫不比那楚國屈子差!”

青大嗓門喊道。

“詩你沒學會,溜鬚拍馬倒是精進了不少。”扶蘇盯着青大聲說道。

青直咧嘴笑,扶蘇騎馬靠近軍師趙基說道:“軍師,你覺得我們此次出征,勝算幾何?畢竟關中被胡亥折騰的元氣大傷,寡人是不是着急了?”

趙基想了想說道:“我軍強於敵軍裝備精良,兵卒都是精銳;敵軍強於我軍在於士氣,如今項籍聯軍盡歸項籍統管,項籍勇猛,其兵卒亦悍不畏死,我軍與其勝負各半。”

扶蘇眉頭微皺,趙基看到之後,對扶蘇說道:“陛下也不必擔心,關中阻山河四塞,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加上田地肥美,民衆殷富,沃野千里,蓄積多饒,這是我們最大的倚仗,中原之地雖然也富庶務無比,但是現在四分五裂,時間一久其必然生變,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關中北段黃河自上而下,於風陵渡折變東流,東段山河連成連成天險,桃林塞谷深道險,外有崤山之屏,內有函谷之障,進退自如。

是以孝公時期,秦國羸弱,山東六國亦不能湮滅秦國,而秦強大以後,便可以彈壓列國。如今關中四塞皆在我們手中,這場戰爭我們有退路,敵方沒有,所以此時出兵正是時機。”

“軍師不虧能在大勢之中捕捉到謹細的戰機,哈哈,聽軍師說完,朕心中再無陰霾。”扶蘇聽完趙基的分析,不由得豁然開朗,確實是出兵的時機。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爭辯第三十四章 章邯進攻第二十二章 項籍名羽第二十三章 秦始皇病第八十章 斷後之卒第四十二章 項楚動向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二十章 建軍準備第一百八十二章 扶蘇遇刺第六十七章 秦軍披靡第六十四章 攻打洛陽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省六部第一百三十四章 韓信爲難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六十章 大軍開拔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時動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劍聖入秦第一百七十四章 儒法之爭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二百章 大結局第三十九章 洛水佳人第二章 與蒙毅談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一百七十章 封賞諸將第二十三章 秦始皇病第一百四十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七章 細議吳芮第一百五十四章 韓信出軍第七十章 蒙恬出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憐章邯第一百五十五章 韓信首戰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十九章 槐木對弈第八章 刮目相看第二章 與蒙毅談第一百零九章 大秦銳士第四十三章 路遇張良第八十五章 陳平心志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查出底細第一百三十二章 力排衆議第四十章 咸陽恐慌第二百章 大結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曠大決戰第一百九十七章 韓信滅齊第一百四十四章 賢德皇后第八十七章 劉季復起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一百九十四章 王葭產子第七十八章 鐵騎風采第一百七十八章 虞姬烏騅第八十四章 十勝十敗第七十四章 開赴孟津第一百八十二章 扶蘇遇刺第五十一章 鉅鹿開戰第七十二章 韓信獻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可憐章邯第四十三章 路遇張良第一百八十一章 龍且險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扶蘇指婚第一百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六十八章 蒙恬之備第六十七章 秦軍披靡第八十二章 細議項羽第一百二十八章 何爲仁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夜召丞相第五十八章 謀議行軍第四章 御史大夫第一百八十七章 劉邦慌神第二十四章 始皇帝死第六章 北赴上郡第一百二十章 誅殺奸佞第二十一章 始皇東巡第一百零二章 吳芮出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劍聖入秦第二十八章 風雲涌動第七十四章 開赴孟津第十一章 屯墾戍邊第一百八十章 出使西域第五十二章 章邯投降第六十三章 一觸即發第二十六章 歷史轉折第三十八章 陳勝身死第一百五十一章 聲望大震第十三章 匈奴來犯第一百五十八章 扶蘇求賢第八十八章 劉季南下第九十六章 韓信之喜第四十章 咸陽恐慌第十五章 羣臣皆驚第一百四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三十四章 章邯進攻第五十八章 謀議行軍第四十二章 項楚動向第八十六章 嶺南任囂第十四章 與皇帝書第一百七十四章 儒法之爭第一百九十八章 曠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