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勢正在一步步的惡化,楊銳終究不是上帝,無法用上帝之手撥動歷史走向。起初,他認爲自己不光能控制東亞,對德國也能施加影響,卻不想德國這邊因爲英國的刻意放縱也變得無能爲力,這也許是中法走近的代價——上次法蘭西銀行故意整垮維也納信貸銀行,最終使英鎊退出金本位一事,大概是被英國人視爲中法之間的一次合作。
基於此,逐步給德國鬆綁就被提上日程,而一旦英德海軍條約簽訂,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限武條款就形同虛設,唯有條約上德國失去的那些領土還未回來,可這僅僅是暫時。在復仇主義驅使下,奪回南面的洛林、阿爾薩斯,西面的西普魯士、上西里西亞根本就是順理成章,但南面涉及到法國、西面涉及到捷克和波蘭,戰爭根本無法避免。
“父親,麗姐姐來了。”顧維鈞走後,楊銳在沉思,但半個小時後麗貝卡就來了。
“嗯。”楊銳揮手,他知道麗貝卡回來的,卻沒想到來的這麼快,
“叔父,赫爾曼他……”甫一見面,麗貝卡就爲自己的丈夫致歉,但這卻不是楊銳想聽的。
“他是德國總理,也是國社黨領袖,自然要在公共場合如此表態。”楊銳毫不動氣、神情和藹,“孩子怎麼樣了?漢斯、魯道夫,還有安佳……”楊銳唸叨着三個孩子的名字,並拿出了三份備好的禮物。整個德國都在鼓勵生育,身爲總理的戈林生了三個,據說還要生第四個。“漢斯應該有十六歲了吧?他應該在方便的時候回一次中國,他是既定的爵位繼承人,必須去一次禮部。”
“是,叔父。”感染於楊銳遞交禮物時的和藹。麗貝卡心中充滿暖意。
“這是封地的情況簡報還有收支情況。”楊銳再從楊無名那邊拿出一本冊子,“長春到延邊再到朝鮮清津的鐵路通了,這些年封地的收益都不錯。你可要有不少了私房錢了。”
“是,叔父。”麗貝卡來是爲了緩和緊張關係。另一個目的是想說服楊銳支持德國,並與法國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想一見面說的都是家事。她安靜的聽楊銳嘮叨完,最後纔到:“叔父,如果……如果歐洲真的發生戰爭,那麼您還有中國……”
“歐洲必須保持和平。歐洲一亂、整個世界就亂了。”楊銳知道她來是說這個的,本不想答,但又不得不答。“中日都是凡爾賽合約的簽字國。就像這一次出兵東非一樣,中日必定會盡自己所能維護世界和平以及國際聯盟的聲譽,我們不能讓人把國際聯盟視爲擺設。欣慰的是,並不只有我們抱有這樣的想法,即使是蘇俄,他們也派出了一個師前往東非。”
中日艦隊在斯基馬尤登陸後不久,國內的空軍就從波斯的霍拉姆沙赫爾出發,由海路趕往東非,同時,聽聞中日站住腳的其他國家便自備乾糧蜂擁而至。其中實力最強的是蘇聯,最積極的是希臘,這些國家派出的總兵力超過四萬人。
“可這並不能帶來實質上的利益啊。”麗貝卡也知道出兵東非是中日的敲山震虎之舉。能出兵東非那自然能出兵法國,因此,此舉讓國社黨內部輿論紛紛,之前看到英法如此軟弱,戈林已開始籌劃進軍萊茵非軍事區了,但中日的高調作態讓他暫時打消了這個想法
——因爲缺少可靠的補給和增援,在意屬索馬里的意大利陸軍根本無法抵禦國際聯盟軍十萬軍隊的進攻,他們此時已退入阿比西尼亞境內,準備橫穿阿比西尼亞返回北部的意屬厄立特里亞。戰爭打到這一步。即意味着意大利吞併阿比西尼亞的失敗,如果此時德國違反凡爾賽條約進軍萊茵非軍事區。這十萬國際聯盟軍說不定就會移師法國。
德國真的做好戰爭準備了嗎?顯然沒有。一旦德軍進軍萊茵非軍事區失敗,那國社黨的處境就會和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類似。不但面臨倒臺危機,還有人身安全危機。
www★ тTk án★ ¢ ○
“不管亞洲還是歐洲,都要和平,這不光是中日朝三國的希望,也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希望。”楊銳道,“上一次凡爾賽和約中的那些陷阱註定會引爆戰爭,如果德國執意要不通過談判拿回失去的東西,結果將是第二次毀滅。”
“叔父,到底是因爲和平還是因爲毀滅?”麗貝卡的問題只指楊銳話語的核心:到底是因爲需要和平,所以德國不能強硬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還是因爲德國會再一次毀滅所以阻止戰爭。站在楊銳的角度,前者是利己,而後者則是利他。
“兩者都是。”見麗貝卡把問題問到了底,楊銳也不再保留。他道,“經濟危機最撐不下去、同時一旦開戰就會引起世界戰爭的國家只有兩個:一是德國、二是美國。至於蘇俄,獨特的政治體制讓她極度善於忍耐,經濟再糟糕,也無非是多餓死些烏克蘭農民罷了,斯大林可不必顧慮民意,對他來說,那些都是小資產階級份子,應除之而後快。
現在全世界就看你們和美國誰先發動戰爭了。如果是美國那還好,當然,遭殃的是中國和日本,畢竟對德國好的未必對我們也好;如果是德國,那可以肯定,即便我們不出兵歐洲,美國軍隊也會像上一次戰爭那樣橫渡大洋、登陸英法。對此時仍處於大蕭條中的美國而言,戰爭是最好的經濟拉動劑,而戰後的歐洲需要重建、民衆需要商品,這足以讓美國走出大蕭條,繁榮幾十年了。你們真的要以德意志自我毀滅爲代價以無私的拯救美利堅?”
“不,赫爾曼他只是想重鑄德意志的榮耀。”麗貝卡道,但神色卻開始顯得凝重。
“不管以什麼理由,以當下的輿論和德國的情況,開戰就是不義,不義就要征討。征討就會毀滅,而其他國家則能從這種征討中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歐洲一片廢墟對亞洲是好事、對美洲也是好事。你可以告訴赫爾曼還他那些同黨。不信可以試試。”楊銳道。
談話到此結束。回到家時麗貝卡卻見戈林正在等着,他看見麗貝卡神色不予。當即問道:“親愛的,他怎麼說的?他否決了進攻俄國的計劃嗎?”
“沒有說到這些。”麗貝卡推開他:“他說現在就看我們和美國誰先開戰了,如果是我們,那不管是以什麼理由,‘開戰就是不義,不義就要征討,征討就是毀滅。’我不認爲進攻俄國是一件好事,要進攻俄國。就要吞併波蘭或者捷克,而按照條約,英法將會對我們宣戰。爲了免除後顧之憂、防止兩線作戰,我們又要先打敗法國和英國,最少要把法國打敗……”
“不,不,我們將聯合波蘭一起向俄國進攻。”戈林說道。
“真的嗎?你確定?”麗貝卡看着自己的丈夫。
“這是其中一種可能,但那要在我們收復萊茵地區以後。”戈林道,他轉而想起楊銳在墓地的講演,以及之前去中國時他所表達的那些觀點。心中越來越覺得他和波蘭外長貝克上校一樣都是冥頑不化的古董——後者表示不願和德國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似乎這會使波蘭成爲德國的附庸,他還真以爲波蘭是東歐最強大的國家!
“赫爾曼……”戈林擰着眉毛時。麗貝卡靠向了他,“我覺得叔父說的未必沒有道理。一旦歐洲發生戰爭,美國人就會跨洋而來,他們迫切需要一場戰爭來挽救國內經濟。”
“可他們又能獲得什麼?”戈林知道美國的形式也不好,政府靠赤字財政養活了一大批人,但他難以相信美國人會在如此糟糕的形勢下派兵前往歐洲。
“不,他們並不要獲得什麼,他們只要用轟炸機把整個歐洲毀滅。”麗貝卡說後又補充道,“這是無名的觀點。他說這是叔父說的,經濟利益比領土利益更重要。我想。也許我們應該再等一段時間,這並需要太久。只要中美之間開戰就行。”
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再想到倫敦海軍談判失敗後國際局勢的變動,戈林不相信的道:“他爲什麼寧願與美國開戰也不願和我們一起進攻俄國,難道真的是爲了德意志?”
“這點我找不到答案。”麗貝卡道,“但顯然,如果我們挑起戰爭,結果將是所有國家像上次那樣對我們宣戰,包括美國在內。中國和日本肯定也會出兵,就像這次針對意大利一樣。”
戈林本來還有些鬥志,但一說到意大利,他目光裡卻全是無奈——就在剛剛,他收到了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墨索里尼是他還有國社黨學習的榜樣,雖然他驕傲得不屑與德國合作,但戈林還是希望他能看在清英法的真面目和意大利本身的虛弱後,最終與德國密切合作,可沒想到這麼一個‘革命導師’,就這麼死了。
戈林收到墨索里尼死亡的消息,比他晚半天,從瑞士來的楊度也帶來這個消息。
“真是自殺?”楊銳聽完這個消息笑了笑,他很明白,墨索里尼是他和楊度弄死的。
“說是自殺,可誰知道呢?”楊度道,“現在意大利一片混亂,據說利比亞總督伊塔諾·巴爾博將接替他的位置。”
“這不可能!”楊銳把膝上的報紙扔到了一邊,“他出事時巴爾博不在羅馬,那就說明自殺的事情他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那就不是他在操縱這次自殺,他回去就是死。”
“真的?”楊度問的有些狐疑,但又有些相信。楊銳對國際局勢的判斷,向來精準。
“如果是戈林自殺,我會相信那是真自殺,但意大利,我不相信。如果戈林自殺然後他的接班人前往柏林接任,我相信他會成爲德國的下一個統治者,但意大利,我不相信。”楊銳道,他看着楊度不解的目光,再道:“意大利的政治環境比德國差的多,甚至連法國都不如。好了,不說意大利了,他註定要亂上一段時間,這就夠了,還是說說別的吧。”
意大利只是插曲,雖然他本質上是歐洲爆發戰爭的導火索——英法的綏靖政策最開始的對象是意大利而不是德國,正是有意大利這個榜樣在,希特勒才亦步亦趨的步墨索里尼的後塵。
“情況和我們之前推斷的不一樣。”楊度一開口就是壞消息。“意大利兵敗東非最高興的其實是法國,最擔心的是英國。現在有消息說英國正和德國接觸,兩國很快會簽訂軍事條約,這就等於是給德國解脫了凡爾賽施加的束縛。”
“有這個後果理所應當。”楊銳思考着,“但由英國出面解脫而不是德國自己解脫,這已經是一個好結果了。最怕的就是戈林對英法無所畏懼,任性妄爲,那纔是災難。”
“另外英國正催促我們儘快退兵。”楊度再道。“他們斷定受此打擊,意大利很快就會從非洲在撤軍,國際聯盟十萬部隊聚集於東非已無必要。”
“他們這是害怕我們會常駐吧。”楊銳笑道。索馬里雖然沒有什麼資源,可一旦中日獲得那裡,對英國來說,整個印度洋就變的很不安全,印度也存在失去的可能,難怪英國要着急。“那我們的條件他們答應嗎?”
“基本上同意。只是美國人會信嗎?他們對國聯從一開始就是反對的。”楊度道。“上個月在倫敦,他們極力並譴責我們在縱容日本,並認定東亞將會是一個戰爭策略地。”
“他們信不信沒關係,但旁觀者如果相信,最少我們能在戰時賣出不少債券。”楊銳道。進入地中海以後,他忽然覺得歐洲纔是世界的中心。要想在太平洋戰爭中獲勝,中國應該借用這裡的資源,發售戰爭債券是其中之一。
“哎!就像牆忽然塌了一樣,此時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就住在懸崖邊上。”楊度想着從倫敦談判失敗到現在的這段日子發生的事,由衷的感慨一句。他雖然有所準備,卻沒有想到戰爭離中國如此之近。“可嘆國內諸公,還在渾渾噩噩、看不清國際大勢啊。”
“國內……”被他一說,楊銳倒想起國內那些逗逼嘴炮黨了。國民黨極力吹鼓解散同盟、重新談判;國家社會黨則認爲除了他們,誰也沒辦法在臨近戰爭的關頭扭轉大勢,而那些頂着復興會帽子的士紳代表,左看不是,右看也不是,三天兩頭質詢總理穆湘玥和外交尚書王正廷,幾乎是惶惶不可終日。不過唯一的好處就是之前反對出兵東非的,現在全部表示維護世界和平是國際聯盟每個成員國應盡的義務,楊皙子有治國大才云云……
與中國對比,日本政壇則平靜多了,但東京卻不出意料的爆發了大遊行,遊行之人全都身着和服,高喊着‘尊皇攘夷’。他們在日比谷公園焚燒西裝,更攔下途經或沿途看見的美國造汽車,不但訓斥車主爲非國民,還施加毆打——某福特小貨車司機田中建利被人用u型鋼鎖重擊頭部,致使顱骨被砸穿,當即倒地昏迷。
“皙子啊,也別太悲觀,咱們應該對他們多些信心纔是。”楊銳出言道:“畢竟是從滿清過來的人,心裡還記着庚子時洋槍洋炮的可怕,而美國又是諸強中最強大的一個,害怕也是正常的,待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正在從軍的兒子、孫子當家做主時,就不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