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起錨迎戰

對於香港島方面的求援,新加坡方面的回電卻是,說增援艦隊尚未集結完畢,從印度以及緬甸地區抽調的兩個師增援兵力尚未抵達新加坡,因此暫時無法增援。

增援艦隊抵達香港最早也要到四月十五號。

而這個時間自然是讓香港島上的英軍滿意的,別說四月十二號了,就算是這個三月下旬他們都無法堅持下去,他們極力要求新加坡方面立即增援,不求一萬兩萬人的增援,哪怕只有一兩千人的增援也是好的。

如此也是讓東印度艦隊方面非常難做,他們自己倒是希望儘早增援,但是現在他們手裡的戰艦不足,而且陸軍方面的兵力也沒到啊,這怎麼增援啊!

“再等下去的話,香港島就要徹底失守了,到時候,恐怕國內就要對我們有很大的意見了!”李斯特少將放下了香港發過來的電文,面帶憂色道。

旁邊的約翰上校卻是道:“但是我們的艦隊還沒有到齊,陸軍的兵力也還在集結,這樣怎麼增援?”

李斯特沉思着,半天后道:“根據赫克託號的速度來看,他們應該在後天就能夠抵達新加坡了,這樣一來,我們手中就擁有了三艘中國人絕對無法抗衡的主力戰艦了,到時候再加上一些木甲戰艦也足夠收拾中國人了!”

李斯特少將乃是今年剛到任的東印度艦隊司令,和龐大的英國本土或者地中海艦隊相比,他手中的東印度艦隊擁有的戰艦數量卻並不算多!

英國人的海軍戰略一直都是側重於本土海峽艦隊以及地中海艦隊,其他分艦隊都是後孃養的。除非局勢緊張,不然的話平常時候根本就不會派遣主力艦前往印度洋或者亞洲。

1864年的時候。英國人一度因爲中華帝國大力發展鐵甲艦,從而調遣了兩艘萬噸鐵甲艦到印度洋。不過這兩艘鉅艦中很快就是被重新調回了本土,因爲那個時候,英國和帝國簽訂了關於緬甸的諒解協議,基本上解決了緬甸問題,短時間內英國和帝國的衝突不大。

加上這個時候法國人正在大規模建設海軍,試圖挑戰英國人在英吉利海峽的霸主地位,拿破崙三世提出了造船計劃草案,計劃要建設二十艘戰列艦,其中十一艘是大型的鐵甲艦。此舉讓英國受到了極大的刺激。

鑑於這些年法國人給英國人帶來的海軍擴張壓力,所以緬甸局勢平靜之後,英國人就是重新把兩艘萬噸鉅艦調回了海峽艦隊。

當然了,東印度艦隊也不可能沒有主力鐵甲艦,所以就是把地中海艦隊的抵抗號抽調到了東印度,併成爲東印度艦隊的新旗艦,匯同一艘舊式木製戰艦改裝,簡單加掛了鍛鐵裝甲的一艘三千多噸的戰艦,一起承擔了東印度艦隊的主力艦重任。

今年年初因爲夏威夷局勢緊張。英國人擔心亞洲會爆發海上衝突,所以再一次派遣戰艦增援東印度艦隊,這裡頭就有一艘新鐵甲艦,即赫克託號。

這艘赫克託號算得上是抵抗號的後續型號。後者的排水量要比前者多了六百多噸,抵抗號只有六千一百多噸,而赫克託號則是擁有六千七百多噸。

等赫克託號抵達後。李斯特少將手上就能夠有兩艘主力鐵甲艦,一艘改裝來的半吊子鐵甲艦。擁有三艘主力艦了。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東印度艦隊只有這些船隻了。哪怕是號稱要全面鐵甲化的中華帝國海軍,現在都還有多艘木製戰艦呢,更何況是家大業大,有着衆多舊式戰艦存貨的英國皇家海軍,他們的各類木製戰艦數量多的到超過其他國家海軍的戰艦總數,即便是在東印度艦隊裡,還有十多艘各種等級的木製戰艦呢。

而這種木製戰艦並不是說和之前中國艦隊裡的小噸位炮艦,而是真正的遠洋戰艦,五級戰艦到三級戰艦都有,同時還有若干快速巡洋艦。

若干現在如果已經不是進入了鐵甲艦時代的話,那麼僅僅是這些木製戰艦,就足以對抗當代其他國家的任何一支艦隊。

但是這年頭的木製戰艦其戰略價值已經是快速下降,從1860年左右開始,短短的五六年時間裡,這些木製戰艦就已經是被鐵甲艦挑落下馬,失去了主力艦的地位。

從美國內戰以及夏威夷海戰來說,這年頭的木製風帆戰艦已經是徹底失去了戰略價值,已經無法充當海戰核心的角色了,頂多就是湊個數打打雜而已。

美國內戰裡,南方聯邦的也是有着一艘好幾千噸的風帆木製戰列艦的,可是這艘木製戰艦在戰爭裡,其重用別說無法和訂購自中國的華盛頓號遠洋鐵甲艦相提並論了,就算是美國北方海軍自造的那些千噸左右的近海鐵甲艦也能夠隨便欺負它。

空有噸位和勉強過得去的火力,但是卻只能被個頭小好幾圈的鐵甲艦欺負。

由此可見,短短五六年時間裡,木製戰艦,尤其是那些大噸位的木製風帆戰列艦,基本上已經失去了戰略價值。

這也是爲什麼世界各國海軍,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又或者是新興的中華帝國、美國等國海軍,都是一股腦的投身到了鐵甲艦中來。

第二天晚間,赫克託號順利抵達新加坡港,經過一番短暫的休整後,第三天,即三月二十八號,李斯特少將就是正式率領艦隊離開新加坡,然後進入了海洋深處。

李斯特少將刷領艦隊出港,這個消息在當天中午就是送到了林達標的案頭上!

隨後林達標緊急召開戰術會議,這一次新加坡那邊是傳來了準確的情報,英國人的增援艦隊擁有超過十五艘戰艦,另外還有若干運輸艦。運煤船等輔助船隻。

其中爲首的是兩艘超過六千噸的大型鐵甲艦,雖然新加坡那邊的人沒有準確觀察大船型以及船名等。但是從其他公開渠道獲知的消息來分析,帝國海軍已經是判定其中一艘爲東印度艦隊的旗艦抵抗號。至於另外一艘,不外乎是抵抗號的姐妹間又或者是赫克託號,爲啥?

因爲英國人財大氣粗,相對於不上不小的六七千噸的大型鐵甲艦,他們更喜歡九千噸以上,甚至一萬噸的大型鐵甲艦。目前爲止,英國人服役的九千噸以上的鐵甲艦數量都已經有六艘之多了,但是六千噸級別的鐵甲艦卻是隻有三艘而已。

英國人一共也就只有三艘現役的六千噸級的鐵甲艦,因此並不能猜測出來東印度艦隊的那兩艘是那兩艘!

除了這兩艘主力鐵甲艦外。情報人員還彙報東印度艦隊裡還有另外一艘約三千噸的鐵甲艦,另外有千噸以下的鐵甲炮艦至少四艘。

其次則是噸位不等的木製戰艦十艘左右,其噸位大的有超過兩千噸,小的也有七八百噸!

總體而言,這一次英國人的來襲的艦隊在總數遠不如1858年的時候英法艦隊總數。

要知道當時的英法艦隊總數可是超過了兩百多艘啊,戰艦就有好幾十艘之多。

不過當時英法艦隊之所以這麼多,是因爲他們還搭載了兩三萬人的陸軍,而現在,英海軍是輕裝上陣。並沒有搭載多少陸軍士兵。

由此可以看成,這一次英國人是純粹爲了摧毀中國海軍的海上力量而來,此外就是對香港島進行小規模的補給以及增援,幫助香港島上的英軍防守。

然而英國人的艦隊數量少了。不代表他們的實力弱了,別的不說,光光是那兩艘六千多噸的鐵甲艦。就如同兩座大山一樣壓在帝國海軍的將領心頭上。

一旦開戰的話,自家的這些小噸位的鐵甲艦能夠和敵艦的大噸位鐵甲艦相抗衡嗎?

而且自家戰艦數量這麼少。到時候能夠應對嗎?人家英國人的那十多艘木製戰艦也不是拉出來看戲的,而是用來打仗的。儘管到時候發揮的作用可能會小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數量多啊。

儘管很多人對此戰有所顧慮,但是戰爭已經到來,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退縮的可能性。

次日黎明時分,帝國海軍的聯合艦隊第一分艦隊、第二分艦隊從廣州的長洲軍港起錨,隨後順流而下離開廣州朝着珠江口駛去。

下午時分,他們和第三分艦隊匯合於香港海域匯合,並在此地展開了最後一次全艦隊的大規模聯合演習。

各艦艦長等高級軍官登上了旗艦炎帝號,並參加了由聯合艦隊參謀組舉行的戰術會議,會議裡,林同書這個年輕個人充當了艦隊的實際指揮着,給三支分艦隊安排了詳細的作戰任務。

當然了,這些命令不可能是他直接下達的,他並沒有這個權利,這規模命令是由第一艦隊司令,同時也是這支臨時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司令沈同登海軍中將下達的。

沈同登,嚴格上說起來,他比林同書更早前往英國留學,不過他並沒有直接進入英國的海軍軍校學習,而是直接作爲觀察武官登上英國的軍艦學習,這樣的他固然更早回國,但是到底是沒能和林同書那樣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

不過他晉升的非常快速,作爲海軍內的堅定的鐵甲派,他歷任諸多要職,一度擔任了御前海軍武官,何謂御前海軍武官?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海軍顧問,當皇帝有什麼事涉及到海軍事務的時候,這個御前海軍武官就負責向皇帝解答各種疑問。

這個御前海軍武官的任職經歷,讓他是平步青雲,深受林哲的重視,1865年宋啓南卸任第一艦隊司令,轉任海軍作戰部部長,他沈同登則是接替宋啓南擔任第一艦隊司令,並順利晉升爲海軍中將。

如此的沈同登在海軍裡的現役高級將官裡,乃是排位前五的高級將官了。

不過即便這樣,他在這一場即將發生的海戰裡,也只能充當傀儡的角色,命令雖然都是他發出去的,但實際上這些命令都是由聯合艦隊參謀組裡的那些年輕參謀們制定的,和他的這個艦隊司令半點關係都沒有。

這一場即將爆發的海戰,帝國皇家海軍聯合艦隊的實際指揮官,只是一個年僅二十六歲的海軍中校!。

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528章 衝突升級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11章 山陰陳家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99章 撤軍和追擊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43章 慘勝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62章 破城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7章 長興初戰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308章 勝了嗎?第25章 廣德激戰第173章 馮寶才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647章 皇子所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14章 快速發展的1865年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41章 三衝敵陣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2章 破城第36章 追擊第21章 謊報和擴軍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556章 全球海軍的變革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85章 大婚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341章 辦學難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95章 現代文明推廣運動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67章 協防上海第82章 組建水師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298章 進犯上海第75章 出兵松江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579章 寧朝動亂第4章 擴張護院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107章 城破殉國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18章 黎明危機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348章 對策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14章 方德嬪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82章 組建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