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帝國炮兵

^_^烏臺省布拉鎮,已經平靜了數年的布拉鎮再一次熱鬧了起來,那些在此地屯墾的人看街面上來來往往的大隊部隊,不少人都是回想起了三年前的情景(清末梟雄670章)。有)?意)?思)?書)?院)

當年第七十旅發動攻勢的時候,也是和這般熱鬧。

只是普通的人還不知道,這一次的攻勢和三年前是無法比較,因爲三年前的攻勢頂多算是第三十五師一個師的行動而已,主攻的部隊就只有第七十旅。

然而這一次的行動,卻是尼布楚方向和圖恰克方向同時行動,前期投入的兵力就至少有四個步兵師以及四個騎兵旅以及若干獨立部隊。

而且更多的部隊還在動員中,若干戰事持久的話,參戰的兵力有可能超過十萬人甚至十五萬人。

對於這些戰略佈局,尋常人自然是不知道,就算是蘇晉瑥,他也只是知道第十二軍已經是開始動員,這場戰役有可能是數萬人的戰役,但是他也不知道尼布楚那邊還會爆發規模更大的戰鬥(清末梟雄670章)。

在帝國的這架戰爭機器中,每個人只是負責其中一面或者其中一個點,除了少數真正的上層將領外,實際上目前很少人知道帝國將會發動多大規模的戰鬥。

九月十五號,就當俄土戰爭打的最激烈的時候,林哲正式批准了作戰命令,隨着作戰命令的正式批准,通過電報被傳遞到了各地邊疆的駐軍將領手中。

中亞地區的駐軍則是按照命令保持最高的戰備狀態,不過他們的任務並不是說發動進攻,而是防備俄國人進攻,因爲中亞這一方向的帝國兵力是相當的不足,距離的遙遠導致帝國在中亞方向,比在西伯利亞地區更難維持大量的兵力,因此實力不足的情況下,保持戰略防守也就成爲了最佳選擇。

然而在西伯利亞方向,準確的說是在貝爾加湖以東地區,帝國的多支部隊卻是同時發起了進攻。

最先發動攻勢的乃是位於布拉鎮上的駐軍,蘇晉瑥率領的部隊作爲全軍之前鋒,繞過了圖恰克等俄軍的主要據點,以騎兵爲核心,直奔貝爾加湖畔而去,他們的任務非常簡單,那就是掐斷貝爾加湖東西兩側俄軍之聯繫。

而這也是蘇晉瑥麾下的部隊都是以騎兵爲主的原因,因爲只有騎兵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穿插上百公里,同時還能夠保持機動性,隨時打擊試圖跨越這一地區的俄軍。

不過蘇晉瑥的部隊因爲以騎兵爲主,所以是極度缺乏攻堅能力的,因爲他們並沒有搭理沿途俄軍據點,而是選擇繞行。

至於這些俄軍的據點,尤其是圖恰克這些俄軍駐紮重兵的城鎮,則是交由第三十五師的主力部隊解決。

如果說最先出擊的乃是蘇晉瑥的騎兵,那麼最先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卻是尼布楚方向的第五軍。

林哲簽署作戰命令的第二天,已經是早早做好準備的第五軍所屬的兩個師,即第十三師、第十四師已經是針對尼布楚的外圍據點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配合這兩個步兵師作戰的還有一個騎兵旅以及一個炮兵旅。

這個炮兵旅和尋常的野戰炮兵不太一樣,因爲他們配屬的火炮多以重炮爲主,擁有兩個重型炮兵團、一個攻城炮營。

轄有三十多門的一百二十毫米加農炮、十多門的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此外還擁有十多門超大口徑的臼炮。

目前帝國陸軍的炮兵部隊,通常分爲團屬炮兵,裝備小口徑的輕型火炮,早年是以四磅炮爲主,後期則是換裝了七十毫米口徑的輕型榴彈炮,射程和威力不咋地,但是勝在體積矮小、重量更是隻有一百多公斤而已,機動性比普通的山炮更加優良。

這種被稱之爲‘十六年式步兵炮’的輕型榴彈炮,比較類似於後世日`軍的92步兵炮,不過性能上自然是無法比較的,只能說外形類型。

基本上主力部隊裡,每個步兵團都會配屬四門這種火炮,以作爲步兵團的直屬火炮支援火力。

再上一層,則是師屬炮兵團的火炮了。

帝國陸軍的編制是非常典型的一師兩旅四團制‘方形師’,像第三十五師這種常年駐紮邊境的一線部隊,和平時期一個師的兵力都是保持在一萬八千人以上,而這一次發動攻勢之前,又是緊急配屬了大量輔助人員,主要是輜重、工程等非戰鬥人員,如此也就導致了第三十五師在參加這場戰役的時候,其總兵力已經是超過了兩萬人。

這也是爲什麼帝國的各師師長都是陸軍中將銜的原因。

這種兩旅四團制自從六十年代帝國率先採用後,基本已經蔓延到了全球各地,德國、俄軍、法國等傳統陸軍強國更是先後嘗試使用,而帝國周邊的幾個弱國小國,自然是緊跟帝國的步伐,興許他們的戰鬥力或者武器裝備跟不上,但是編制一般都是緊跟帝國陸軍的步伐。

這一個師人數那麼多,這配屬的炮兵團裡的火炮也不能少,一個師屬炮兵團,其團長通常位最資深的炮兵上校,擁有三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轄有三個炮兵連,每個炮兵連轄有六門火炮。

這四個炮兵營裡,常規步兵部隊一般配屬兩個營的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一個營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區部署的部隊,比如在南方山區部署的部隊,則是有可能只保持一個營的野戰炮,兩個營的過山炮。

整個師屬炮兵團,擁有的火炮達到了五十四門火炮。

除了步兵外,騎兵也會擁有直屬的騎兵炮部隊,通常是騎兵旅這種編制的騎兵會配屬一個騎兵炮營,不過這種騎兵炮營雖然號稱是騎兵炮兵,但實際上裝備的多是以十五年式山炮爲主。

在師旅以上,則是更多的獨立炮兵部隊,這些獨立炮兵部隊普遍以獨立炮兵團存在、炮兵旅存在。按照作戰性質的不同,以獨立炮兵團爲例子,分有野戰炮兵團、重型炮兵團、攻城炮兵團等,野戰炮兵團一般配屬可以跟上步兵機動的火炮,比如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一百毫米野戰炮、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等。

重型炮兵團就不太一樣了,他們配屬的多是大口徑火炮,包括一百二十毫米加農炮、一百五十毫米的加農炮等。

攻城炮兵,則是配屬大口徑臼炮爲主,口徑最小的也得是兩百毫米,目前帝國陸軍使用的主力臼炮,乃是兩百毫米、兩百八十毫米這兩種爲主,雖然精度不咋地,但是威力絕對是槓槓的,不比主力艦對岸轟擊的效果差。

用來拆城是再好用不過了。

不過除了野戰炮兵團外,後面的重型炮兵團和攻城炮兵團,都是機動能力相當堪憂,要想用的話非常麻煩,除非是有長期的準備時間,不然的話不等他們上場,戰爭就已經結束了。

因此,帝國陸軍的大量獨立炮兵,還是以野戰炮兵爲主。

獨立炮兵和師旅炮兵綜合起來算的話,裝備的火炮主要以七十毫米、七十五毫米、一百毫米這三個口徑的火炮最多。

至於超過這個口徑的火炮,尤其是新一代服役的鋼製後裝線膛炮,那數量都是比較少的。

這也是當代各國陸軍的普遍現狀,這會只是七十年代而已,還沒有進入到後世的一戰時期,雖然各國都想要更多的重炮,但受限於成本以及重炮的機動力等因素,實際上各國配屬的火炮還是以各種中小口徑的火炮爲主。

如今第五軍在進攻尼布楚的時候,就是得到了重炮部隊的支援,支援作戰的兩個重炮團以及一個臼炮營,上頭的一百二十毫米的加農炮射程遠,精度高,專門用來遠程炮擊,而一百五十毫米的長身管榴彈炮,則是用來支援步兵發起進攻,至於那些大口徑的臼炮,則是用來專門進行面殺傷的。

除了陸軍自身的炮兵火力外,海軍方面也是給予了有限的支援。

而這個有限卻是相對於海軍自身來說的,因爲對於海軍來說,沒有幾十上百門大口徑火炮進行炮擊,那都不算個事。

這一次,海軍是從各大海防艦隊抽調了部分淺水炮艦,最後集中了十三艘淺水炮艦分艦隊,這淺水炮艦上頭配屬的火炮對於主力艦而言不值一提,但是對於陸軍的火炮而言,卻都是名副其實的重炮啊。

這些淺水炮艦的主炮,以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爲主,另外還有着一堆的一百毫米、八十毫米等口徑的火炮。

而更關鍵的是,這些可是長身管的艦炮啊!

不管是射速還是射程又或者是精度上,都會要遠遠超過陸軍的加農炮啊!

比如同樣是一百二十毫米的火炮,陸軍的一百二十毫米的加農炮,其身管長度不過是二十四倍口徑而已,但是海軍裡最新銳,配屬到各主力艦當副炮用的一百二十毫米艦炮,其身管已經是達到了三十五倍。

就算是淺水炮艦這種船隻,爲了控制成本不可能使用最先進的艦炮,但是即便是三十倍身管的舊型號,那也是比陸軍的強多的。

這支海軍的淺水炮艦分隊,在第一天對尼布楚城的炮擊中,發揮的火力也就只有四十門左右,但是其炮擊的聲勢和效果,卻是比陸軍的上百門火炮還要大的多。

隆隆炮聲之中,一個陸軍的高級將領用望遠鏡看着自家陸軍的炮擊,再看看人家海軍的炮擊,半天后嘆氣對下屬道:我們陸軍的炮兵建設,還是任重道遠啊!

陸軍和海軍比誰的火炮更牛逼,這基本是毫無懸念的事,人家海軍的一門艦炮,成本是你們陸軍的好幾倍甚至十幾倍呢。

陸軍的火炮採購人員還在爲幾百圓的成本差價頭痛不已的時候,人家海軍隨便採購一門主炮,那都是好幾萬圓。

不過讓陸軍的高級將領欣慰的是,這一次和俄羅斯的戰爭都是在內陸發生的,海軍那邊頂多也就是派幾艘淺水炮艦過來刷刷存在感,真正打仗的還得靠他們陸軍自己。

如果是和當年新東省的時候一樣,打的都是沿海城市的話,估計陸軍都得在海軍的兩百五十毫米艦炮下看戲了,說不定人家海軍用戰艦的主炮一陣炮擊後,隨後就直接派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

那樣還有陸軍什麼事啊?(。)

第546章 戰後封賞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26章 昆明激戰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116章 彈劾和防備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4章 擴張護院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462章 隆豐收購案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34章 危機!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9章 江海關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362章 中英上海條約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308章 勝了嗎?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705章 中英宣戰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591章 元宵國宴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606章 中島佐木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83章 大戰將起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328章 後裝步槍的首秀第31章 謹慎東進第41章 三衝敵陣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50章 林德機器廠第248章 平淮安進桃源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231章 吏治突顯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171章 整編擴充計劃第654章 火藥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289章 慘勝第25章 廣德激戰第553章 爭鋒相對的談判第446章 龐大訂單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9章 董陽紅的衝鋒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127章 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