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

^_^簽訂些許喪權辱國的條約和徹底失去權力相比,對於李昰應來說明顯是後者更難以讓人接受(清末梟雄662章)。

李昰應並沒有讓袁保恆等待太久,很快就是答應了袁保恆提出的諸多條件,所爲的就是重新奪回權力。

送走李昰應後,袁保恆嘴角露出了笑容,這李昰應雖然猶豫了片刻,但是卻是和自己預料的一樣,他除了徹底投靠帝國外,他沒有其他任何選擇。

基於李昰應的治國政策,他是朝鮮王國裡非常典型的保守派人士,堅定的閉關鎖國派,除了和帝國進行貿易以及軍事、政治等往來外,排斥和其他國家的交往,簡而言之,李昰應就是希望朝鮮關起門來自己玩過家家。

這一次朝鮮的事如果處理得當,後頭一個嘉獎怕是少不了的,最好是能夠和外務部的前輩李博倉一樣,能夠藉助外交事務獲封爵位,這樣自己的袁家重回中國政壇高位是指日可待了。

袁家雖然是一個世家大族,他的父親袁甲三在前清官至一品,歸順帝國後也是官至一省巡撫,如此也就讓袁家並沒有和前清的諸多權貴家族一樣隨着滿清一起滅亡,而是一如既往的保持了榮華富貴。

實際上這也是前清諸多漢族高官的選擇。

前清覆滅前夕,地方上的諸多中下層滿清官員,尤其是儒家出身的文官基本都是選擇了歸順,整整反抗到最後的並沒有多少。

中高層官員則是看具體情況,很多地方漢族大員同樣是選擇了歸順,而同樣也有不少高級官員選擇了爲滿清效忠,可惜後來咸豐出逃的時候,把他們很多人都給拋棄了。

恭親王獻城投降的時候,又是殺了一批,等到中華軍殺進北平的時候,自殺了一批,潛逃了一批,剩下的又被中華軍殺了一批,總之當年留在京師裡的高官就沒幾個活下來的。

凡是袁甲三、李鴻章、曾國藩這種地方上的漢族大員,大多或是投降,或者是主動歸順,這些人的結果有些是從此回家養老不問世事,有些則是被委以閒職,有些則是被繼續留用。

而且越早主動歸順,也是越容易獲得重用,袁甲三就是歸順的早,所以後來的待遇還算不錯。

不過即便如此,和帝國裡的大量開國功臣權貴比起來,袁家這種前期時代的權貴家族,大多已經沒落,很少有多少人還能夠維持以往的風光的。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別說這還是改朝換代了,前朝的權貴沒被殺個一乾二淨就很不容易了。

袁保恆現在已經是袁家在帝國裡官位最高的人了,這一次到朝鮮出任公使,袁保恆知道是自己人生中一次難得的機遇,只要做得好了,以後就有可能調到其他幾個重要的國家出任公使,等到回國後,最次也是一個司長的職務。

等混多幾年,到時候撈一個協辦大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要想在朝鮮獲得足夠的功勞,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首先是簡單的把閔妃趕下臺,把李昰應扶持上臺是遠遠不夠的。

因爲朝鮮本來就是帝國的屬國,而朝鮮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是對於當代的帝國而言,朝鮮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很多帝國的商人都是懶得去朝鮮經商,因爲這年頭的朝鮮要啥沒啥,甚至連市場潛力都沒多少,帝國的工業產品就算在朝鮮搞低價傾銷都是賣不出去多少貨。

而在日本被帝國肢解爲三國國家後,日本短時間內,甚至可以說五十年內都不會成爲帝國的威脅,而沒有了日本的威脅後,朝鮮這個夾在帝國和日本之間的半島國家,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是無限下降。

因此最近一些年來,帝國國內對朝鮮基本都是出於放任處置的態度,只要朝鮮乖乖聽話稱臣納貢那麼帝國高層一般都是不管朝鮮這邊的事。

1864年的時候,李熙登位成爲新一代朝鮮國王,並上書帝國請求冊封,當時的帝國高官因爲沒有多少人在乎,愣是在受到了請求冊封的文書之後一個月纔想起來這事,然後纔派了人去冊封。

基於帝國本身對朝鮮的輕視,所以如果沒有大規模的變化是很難引起帝國的輕視的。

這一次帝國之所以派了袁保恆來朝鮮,是因爲朝鮮的對外開放,引進英國、法國等勢力威脅到了帝國在朝鮮半島的安全,這讓一直視朝鮮、日本三國爲自己後花園的帝國怎麼能夠忍受。

因此這纔有了袁保恆的到來。

來朝鮮之前,外務部大臣宋關前接見了他,讓他務必要讓朝鮮恢復平靜,不要再有事沒事玩什麼開放,引進英法等西方國家。

並且也是坦言,爲了維護帝國的東北方向的戰略安全,帝國將會採取一切有必要的措施來平息這一次朝鮮動亂。

這種話幾乎就是對袁保恆說,帝國已經是做好了軍事解決的準備,讓袁保恆防守去去。

當然了,所謂的軍事準備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準備,軍方如果要對朝鮮擁兵,根本就不用動員之類的,甚至都不用增加臨時的戰費,帝國海陸兩軍,只要出動現有在朝鮮以及朝鮮周邊的兵力就足夠了。

帝國陸軍在朝鮮和帝國的邊境省份,也就是遼陽、吉林兩省駐紮有兩個師的正規野戰軍,另外還有若干兵力地方守備部隊。

然後在漢城帝國有駐兵兩百多人,在釜山這個海軍港口裡,有海軍陸戰隊一個營以及水兵若干。

如果帝國要用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問題的話,是非常容易的。

不過對於帝國而言,儘管在朝鮮擁有駐兵權,軍事通行權等權利,但是朝鮮只是帝國的藩屬國而已,表面上依舊是需要尊重朝鮮王國的意願,貿然出兵的話,將會帶來一些不太好的國際影響。

帝國的藩屬國也不是朝鮮一個,還有越南王國、琉球等國家呢,如果帝國無緣無故就出兵滅掉一個屬國,這會讓其他的屬國更加驚慌,從而引入英法等國的勢力。

這對帝國正在推行的東亞外交政策是不利的。

這幾年,帝國一直推行的東亞外交政策裡,試圖把亞洲地區的傳統儒家文化的國家都置於帝國的掌控之下,讓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口頭稱臣,而是演變爲真正的聯盟關係,當然了這個聯盟肯定是以帝國爲主的。

當然了,這只是其中一個選擇而已,帝國內部不少人,尤其是軍方和一些激進派,他們更希望徹底吞併周邊的國家,從而完成開疆擴土的偉大功業。

就和吞併新東省、浩罕省一樣,爲帝國再開闊數以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纔是帝國諸多軍方將領以及激進派文官們的追求。

後世人常說,俄羅斯人才是對領土最渴求的國家,但是有着儒家傳統的帝國,對領土的渴望也是同樣嚴重。

古今往來,對外政策擴大領土都是雄心勃勃的君主們建立豐功偉業的首選。

而每一個王朝初立的時候,總是領土擴張的最佳時機。

現在的中華帝國同樣也不例外,六十年代的時候,除了林哲一意孤行要奪取的夏威夷意外,帝國在中亞、西伯利亞方向的擴張,基本是受到了帝國上下的統一支持,哪怕是叫嚷着削弱軍費的文官派系,他們也是支持帝國在這兩個方向的擴張的。

只是他們不願意爲此花錢而已!

那些文官們是希望軍方將士們‘用鮮血代替子彈,用勇氣代替炮彈’爲帝國開疆擴土!

現在帝國對朝鮮那邊,就有不少人想要趁着這個機會,徹底實現以往數千年來都沒有那個王朝能夠實現的壯舉:徹底征服朝鮮,把朝鮮半島變成帝國領土!

從古至今,雖然能夠擊敗朝鮮,迫使他們投降的中原王朝多的很,但是卻是沒有那個中原王朝能夠徹底把朝鮮吞併,總是在朝鮮人投降後,給予他們自治的權力,究其原因,可以用元朝王約的話來描述:“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地瘠民貧,夷俗雜尚,非中原比,萬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舊制!”

簡而言之,在古代裡,朝鮮距離中原王朝由於距離非常遠,而且要啥沒啥,佔了除消耗軍費意外,沒啥實際收益,這收上來的稅估計都不夠鎮災用的。

然後朝鮮乃蠻夷之地,這治理起來就得靠強力的軍事統治,不會輕易臣服,這要是三年兩頭來一次叛亂,光是鎮壓就夠讓人煩心的了。

不過這些問題在現今帝國國內的諸多軍政要員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

距離京師遠?

再遠能夠有浩罕省遠?能夠有夏威夷遠?能夠有阿拉斯加遠?

現在帝國能夠在在中亞擴張,並對浩罕省進行有效統治,也能夠佔領新東省並進行有效統治,甚至跑到萬里之外的夏威夷去試圖佔領這個太平洋島國,最後雖然大部分目標失敗了,但是依舊奪取了一個珍珠港,從而徹底的在中太平洋插下了帝國的國旗。

朝鮮再遠,能夠有上述地方遠?

所謂的‘高麗去京師四千裡’在當代帝國,已經不再是阻礙帝國征服朝鮮的理由!(。)

第149章 董離第277章 工廠內遷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82章 儲君人選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55章 輕鬆勝利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15章 帝國風氣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406章 長沙春寒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636章 風波起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16章 賊軍來襲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460章 訂單大爆發第622章 大陸軍政策第62章 破城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11章 以攻代守第282章 連夜搶修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442章 女蝸號鐵甲艦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72章 殘忍的工業第41章 三衝敵陣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59章 敵人和朋友第285章 勢均力敵第51章 團練大臣第83章 添船夠炮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656章 智利購艦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30章 救援長興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74章 上海商貿區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302章 聯軍登陸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槍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33章 協防團和鎮江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369章 太平軍入川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333章 帝國在行動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658章 海軍上將科倫克級鐵甲艦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10章 出征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364章 視察帝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