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受到智利的刺激,阿根廷人也是深感其海防壓力的加大,所以纔會迅速的做出同樣購艦的舉動(清末梟雄659章)。
尤其是得知智利人是通過了貸款,以支付部分款項的時候,他們也是想要通過貸款採購大噸位的戰艦(清末梟雄659章)。
對於阿根廷人的請求,帝國方面自然是會保持歡迎態度的,不管是提供貸款還是出售軍艦,都是好事。
密集的軍售,金融貸款,這能夠讓帝國的觸角更加深入南美地區。
因此一方談判後,帝國就是和阿根廷達成了相關協議,阿根廷人貸款了一百萬圓,其自身再支付一部分的現金,進而採購了一艘鐵甲艦。
有意思的是,這艘鐵甲艦是根據智利人的海軍上將科倫克級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或者說阿根廷人採購的戰艦是最開始的設計原型。
這艘戰艦的設計噸位達到了四千八百噸,比智利人的四千兩百噸要大了一些,雖然火炮的佈局以及主炮數量,口徑都一樣,但是動力以及防護性能上卻是要優秀許多。
該艦的航速達到了十三節,同時裝甲乃是採用帝國最先進的鋼面鐵甲,由青島海軍造船廠承建。
當然了,性能先進了後,這價格自然也是更貴,該艦的售價達到了一百四十萬圓,比智利的戰艦貴了二十萬。
聯繫達成了兩個國家的外貿軍艦訂單,而且總額加起來超過了五百萬圓,這讓帝國國內的相關企業是笑容滿面。
提供動力設備的林德機械公司,建造船體的上海造船廠、青島海軍造船廠、提供艦炮的皇家武器公司,提供造艦鋼鐵以及裝甲的江南礦務公司、北方煤鐵公司等,此外還有更多的上游企業,都是能夠從中分潤不少利益。
這兩份軍艦訂單,也是代表着帝國的軍艦外銷已經是跨越了一大重大門檻,在國際市場上堂堂正正的和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進行競爭了。
這將會給帝國的工業發展,尤其是和國防工業息息相關的重工業,帶來極大的發展動力。
趁着這個東風,太平洋貿易公司有事在全球範圍內推銷了更多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及鋼製後裝線膛炮,獲利頗豐。
很多無力自造後裝槍械的國家都是選擇了購買1864年型林德步槍,以提高軍隊的武器水平。
除了一些典型的小國、弱國外,就連號稱是‘歐洲的滿清’奧斯曼土耳其也是採購了大量1864年型林德步槍。
雖然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沒落了,但是依舊保持着龐大的國土,而且外部環境是非常的惡劣,衆多的歐洲國家都想要隨時撲上來咬一口,尤其是俄羅斯和土耳其更是有着延續數百年的恩怨,從1676年開始,這兩百多年來基本每個十幾二十年都要打那麼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平均下來,十九年就要打上那麼一次。
上一次的第九次俄土戰爭,也就是克里米亞戰爭過去已經十六年了,按照歷史的慣性,不用幾年這俄土之間就該爆發一輪新的戰爭了。
在這種情況下,奧斯曼土耳其自然是不會鬆懈,而是時刻準備着和俄羅斯打一場。
進入1870年後,金屬子彈後裝步槍在歐洲掀起了浪潮,奧斯曼土耳其雖然愚昧落後,但是不代表看不見世界軍事技術的變革和進步。
很快就是試圖購入相關的技術或者是成品武器,他們找了英國人,也找了德國人,但是這兩家的新式步槍都處於剛量產的狀態,連他們自身的換裝都沒能滿足呢,不可能大規模外銷。
另外土耳其人在測試的時候,也是發現了馬蒂尼-亨利MK1步槍存在着不少缺陷,所以很快就是放棄了這款步槍,進而向德國求購。
而就在他們和德國人談着的時候,來自中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出現在了他們面前。
對於1864年型林德步槍,其他國家的人大多都是聽過這個名字的,英國人和德國人爲什麼要服役金屬子彈後裝步槍,不就是受到了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影響嘛。
但是此前中國一直都是嚴禁該槍的出口,盡心了嚴格的軍事保密,這土耳其人自然是想要買也買不到。
如今中國人找上門來,說他們可以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1864年型步槍,只要土耳其人出得起價錢,十萬二十萬支都不是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這個國家並不小,擁有的軍隊數量自然也是非常多的,其他小國可能就購買幾千支,多不過一兩萬而已,但是奧斯曼土耳其對新式步槍的需求,那可是數十萬支啊。
而且奧斯曼土耳其的工業基礎相當之差,就算能夠自產,但是規模也不會大,所以即便是他們購買了專利授權後自產,但是憑藉他們自身的產量還是不高的,所以還會需求相當大量的成品。
爲了採購1864年型林德步槍,同時也是爲了獲得該槍的專利授權,當然更重要的是獲得生產線,要不然給個專利授權他們也造不出來啊。
奧斯曼土耳其是特地向帝國派遣了一個外交團隊。
對於奧斯曼土耳其的到來,帝國還是表現了非常大的善意!
爲啥?
因爲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帝國和俄羅斯是敵人,土耳其和俄羅斯同樣是敵人,有着同樣敵人的情況下,進行一些合作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
爲了加強兩國的合作,嗯,主要還是加強土耳其方面的實力,給俄羅斯人添堵,林哲是很痛快的批准了技術授權合同。
和針對其他幾個國家的技術授權比較高昂不同,對土耳其人的技術授權是比較低的,只要土耳其人從中國購入相關的生產線,那麼技術就是半賣半送,還附贈工程師到土耳其指導設備的安裝,培訓工人。
當然了,這購買技術的前提是土耳其人必須向帝國訂購大量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訂單。
土耳其人這一次是難得的表現出了財大氣粗,直接採購了十萬支1864年型林德步槍,此外還採購了三十門的鋼製後裝線膛炮。
這麼大的步槍訂單,讓皇家武器公司的負責人是興奮不已,這1864年型林德步槍放開出口半年不到,但是現在已經獲得了多少訂單了?
加起來已經是超過了十五萬支的訂單了。
這比往年軍方一年的訂貨量都要多了,而且最關鍵的是,國內軍方的訂單往往把價格壓得很低,雖然不至於虧本,但是利潤也是有限,對於皇家武器公司這種大企業來說,也就賺個辛苦費。
但是這外貿訂單就不一樣了,價格往往要比國內軍方訂單的價格多上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三十以上。
別看只是多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售價多了百分之十後,利潤可就是好幾倍好幾倍的增長啊!
一支最新型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在1871年的時候,軍方的採購價是每套二十五圓,這個價格也不是單純的製造成本,而是加上了以往的研發以及設備折舊等費用,如果是單純的製造成本的話,這個價格肯定是還要更低的。
實際上,早期的1864年型林德步槍要更加昂貴,1865年的時候,一支1864年型林德步槍的採購價達到了三十八圓。
在這個價格上,企業大於能夠保持大約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毛利潤,也就是說這種槍的成本大約是在二十一圓左右。
如果對外售價提高了百分之二十的話,那麼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就能夠達到每支七圓左右,相對於以往的三圓多不到四圓的利潤,提高了將近百分之八十左右。
這樣一來,皇家武器公司的業績就會變得更好看了。
不過生意談好之後,奧斯曼土耳其那邊卻是提出希望用白銀付款,這讓太平洋貿易公司那邊頗爲不滿。
這年頭白銀已經是持續貶值,雖然帝國國內依舊大量流通白銀,但是爲了避免損失,在國際貿易上一直都是採取黃金貿易制度的。
爲此,帝國甚至是在1863年的時候,退出了帝國的‘金圓’,以便和以往的銀圓進行區別,這種金圓是作爲國際貿易貨幣單位以及政府統計單位的。
也就是說,在當代的帝國,是金銀混合本位,而金圓和銀圓的兌換是隨着國際金價進行變化的,和法國和美國比較類似。
不過隨着這幾年白銀貶值速度加快,帝國財務部已經是開始收縮白銀的使用量,同時推廣金圓。
民衆也不啥,他們自然也是知道手中的銀圓越來越不值錢,所以都是換成了金圓進行保持。
在六十年代的時候,帝國國內的金圓和銀圓是保持一比一的兌換比例,只不過一個兌換的是白銀,一個兌換的是黃金而已,但是進入七十年代後,國際上白銀產量大增,同時很關鍵的是帝國使用金銀混合本位後,在國際貿易上拒絕接受白銀,只接受黃金或者黃金本位貨幣,使得白銀的價格持續走低。
現在黃金兌換白銀,其匯率已經是跌破了十六點五,而不遠的將來,跌破十七也是極有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帝國的國際貿易就更加不會接受白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