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清末梟雄623章)!

擁有數十萬大軍的法國竟然在短短數個月內就戰敗了,這讓一直關注着普法戰爭進展的統帥部部分軍方高級將領們頗爲詫異。

儘管大部分帝國的陸軍將領自認爲自家的陸軍是天下第一,些許歐洲小國的戰爭也就過家家的水平,但是說實話這種心理也就是一種狂妄自大而已,拋開這種所謂的自信來說,普法兩國的陸軍可都是當代的一流陸軍。

法軍自從拿破崙時代開始,那可就是歐洲第一強陸軍,當年可是一家單挑全歐洲的強悍存在,即便是拿破崙戰爭後,法軍有所沒落,但是在拿破崙三世的執政下,法國逐步完成了工業化,其國家實力依舊是歐洲大陸的第一,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僅次於英國,這從法國海軍就可以看得出來(清末梟雄623章)。

在十九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能夠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海軍只有一家,那就是法國海軍。

1870年,英國皇家海軍擁有總噸位六十多萬噸的船隻,而法國海軍則是擁有四十五萬噸的船隻,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其他國家的海軍大多隻有幾萬噸,少有超過十萬噸的,即便是帝國海軍也不例外。

除了在海軍上能夠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外,其陸軍也一直捍衛着歐洲第一強軍的名譽,然而這樣的法國卻是戰敗了。

更讓人吃驚的是,前後交戰短短几個月而已,法國就戰敗了,數十萬大軍死傷或者被俘虜,就連拿破崙三世都當了俘虜。

這種事說出來簡直是難以置信。

按照帝國統帥部的那些陸軍高層將領們的說法,如果是帝國皇家陸軍和法軍交戰,拋開海軍以及距離方面的因素的話,也就是把帝國陸軍換到普軍那邊,帝國陸軍只出動大約六十萬兵力的話,帝國陸軍獲得戰爭勝利自然是必然的,但是帝國陸軍的高級將領們也沒有想到過能夠在短短几個月就擊敗法國,整個戰爭的過程興許會持續一年以上。

這到底是普軍太強還是法軍太渣?

而同時讓軍方高級將領驚歎的是,普軍在這一場戰爭中,大規模併成熟的使用了鋼製後裝線膛炮。

而根據身在法國和普魯士的一些駐帝國武官以及外交人員的傳遞回來的消息分析,在這場戰爭裡,普魯士的鋼製後裝線膛炮獲得了極大的戰術優勢。

這種戰術優勢甚至一定程度上婉轉了普軍在步槍上的劣勢。

普法戰爭中,普魯士陸軍裝備的是德萊賽步槍改進型,而法軍裝備的則是夏賽波步槍,這種步槍在原時空裡自然是法國人的原創。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款步槍卻是極大的參考了帝國陸軍自己裝備,並大量出口的1858步槍,1858步槍,最大的設計特點就是採用和普軍德萊賽步槍相似的設計,但是又是進行了改進,比如擊針長度縮短,紙殼子彈的底火被安裝到子彈的地步,而不是以往的中部,爲了解決漏氣問題加裝了橡膠墊。

由於該款步槍在美國內戰裡大規模影響,或多或少是影響了世界各國的後裝步槍的設計。

法國人的夏賽波步槍就是受到了1858步槍的極大影響。

普法戰爭剛開始的階段,普軍在步槍上是受到了較大的壓制,但是他們很快就是利用其火炮優勢並徹底建立戰場上的戰略優勢。

這種情況被傳回國內後,又是掀起了一陣加速裝備鋼製後裝線膛炮的浪潮!

帝國陸軍很多年前就開始研發後裝線膛炮,不過這些年發展的並不算順利,過去對這些年裡,提出的各種設計的後裝炮可謂是相當的多,但是對於軍方而言卻是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缺陷。

比如漏氣問題,重量問題還有非常重要的造價問題。

爲了解決後裝野戰炮的造價過於高昂的問題,陸軍那邊甚至是想過乾脆使用鑄鐵後裝線膛炮。

至於鋼製後裝線膛炮也在發展,不過受限於國內原鋼產量一直都不高,所以鋼製火炮價格比較昂貴。

所以也就導致了陸軍一直在各種設計的後裝火炮之間猶豫,以至於遲遲沒有大規模採購並服役,只是先後採購了各種類型的後裝炮實驗性裝備。

不過目前帝國陸軍的火炮依舊以前裝線膛炮爲主。

造成帝國陸軍裝備後裝線膛炮緩慢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和帝國陸軍內有着大量的前裝新突破有關。

帝國陸軍擁有的前裝線膛炮可不是幾十門幾十百門啊,而是高達數千門之多,而且這些火炮多是1860年後服役的,滿打滿算也服役了十年而已,相當多一部分的服役年限只有四五年甚至更短。

這種情況下,把這些火炮給退役封存,然後換裝新式火炮,這對於陸軍而言是非常巨大的浪費,同時陸軍的軍費也是有限的,這幾千門火炮採購下來,然後配屬新式的炮彈以及其他配屬的體系,這花銷可不是少,饒是每年有着上億軍費的陸軍,也不得不慎重而行。

大量的前裝線膛炮存量,後裝火炮的價格昂貴以及一些性能上的缺陷,再加上帝國陸軍也沒有明顯的外部敵人,尤其是強悍的敵人,所以帝國陸軍上下對換裝後裝火炮並不太熱心,裝備的多是一些大口徑的重炮,而普通的野戰炮則是隻有少量試驗裝備而已。

而現在普法戰爭裡,普軍卻是用後裝火炮獲得了極大的戰略優勢,這就迅速引起了帝國陸軍的注意。

普法戰爭還沒有結束呢,帝國統帥部下屬的軍械部就已經是向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發去了正式招標書,他們要招標多款後裝線膛火炮,而且預定的採購數量非常多,其中的‘師屬野戰炮’的首批訂單就高兩百門。

其他的還有‘輕型步兵支援火炮’、‘遠程加農炮’‘大口徑榴彈重炮’等。

上面的這三款火炮的招標,是根據用途來招標的,所謂的師屬野戰炮,是用來代替以往的十二磅前裝線膛炮,而這種火炮也是所需數量最多,但是同時也是對技術要求最高的,要做到射程、爆炸威力、重量、精度、造價各方面的良好取捨,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從軍方的要求就知道有多麼苛刻了,首先是重量不能超過九百公斤,有效射程必須達到五千五百米,比現在普軍大規模使用的主力後裝野戰炮的四千五百米左右的射程還要多一千米,九百公斤和五千五百米的射程,這對於當代的技術條件而言,幾乎是最苛刻的要求了。

而軍方提出這種要求也不是沒有理由的,首先是重量,由於帝國陸軍的大部分預定作戰區域,其地形條件都不算好,而相當多一部分地區甚至稱得上惡劣,沒有良好的陸地交通支持,火炮要機動的話,只能靠馬拉人推。

而這種情況下,師屬野戰炮的重量超過九百公斤的話,要想快速機動就非常困難了,如果只能慢吞吞的走,那麼就不能說是師屬野戰炮,而是重炮了。

射程的話,普軍在歐洲使用的主力野戰炮都擁有四千多米的射程了,而這些火炮大多是六十年代的技術水平了,帝國陸軍要想保護領先的火炮水平,那麼就必須超過普軍現有的技術水平,而且必須保持在未來十年內不落伍。

這個五千五百米已經是最低限制了。

輕型步兵支援火炮,是用來準備代替四磅、六磅這兩種營團所屬的支援火炮,同時也是準備用來代替騎兵炮的,軍方要求這種火炮的重量不能超過兩百五十公斤,射程必須達到三千米以上,同時必須可以拆解用騾馬託運,同時必要時候,拆解後的零部件必須可以人力搬運,以滿足山地作戰的需求。

這種輕型步兵支援火炮,軍方內部已經是有了另外一個稱呼,那就是山炮,簡而言之就是山地作戰火炮。

兩百五十公斤,三千米的射程,這對於當代的技術水平來說也是屬於頂尖的了

師屬野戰炮和山炮的性能興許在後世看慣了十幾千米射程的人看來,還是屬於非常落後原始的東西,但是對於1870年的現在而言,這兩款火炮的性能要求之苛刻,絲毫不亞於後世那些最先進的高科技武器。

相對於這兩款步兵支援火炮的要求比較苛刻,軍方對遠程重炮的要求就是比較寬鬆了。

首先對大口徑加農炮的要求比較簡單,要求射程在七千米以上,爲了保持炮擊威力,口徑要在一百一十毫米以上,同時要求能夠有效機動,但是並沒有給出詳細的重量限制。

然後是大口徑的榴彈炮,其射程要求是六千米,然後爆炸威力要大,因此口徑最好是達到一百五十毫米以上,同樣也是沒有給出詳細的重量限制,只要能夠給出機動方案就可以。

因爲大口徑加農炮和榴彈炮,他們是不用跟上野戰部隊的機動速度的,往往是用來炮擊固定要塞的,機動性能雖然也重量,但是反正隨隨便便都是好幾噸重的大傢伙,根本無法快速機動,因此強求重量和機動性能是得不償失的事,還不如要求射程和威力呢。

對於軍方的後裝火炮的招標,而且一來就是好幾百門的採購數量,同時軍方高層也是傳出來的消息,在未來帝國陸軍將會全面換裝後裝線膛炮,,第一步換裝計劃裡,頭五年內帝國換裝所需要的火炮火炮可不是幾十幾百門,而是至少都是兩千門以上,而這些還只是一線野戰部隊的所需要的數量。

後續那些守備部隊也是需要陸續換裝後裝火炮的,到時候可又是上千門的大訂單。

如此龐大的訂單量,足以爲任何一家兵工廠提供豐厚的利潤,而且是連續保持五年甚至十年的利潤。

軍方的招標一發出來,國內的三大武器公司就是迅速行動了起來。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

第6章 辦團練捐道員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發展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251章 望風而逃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340章 江南大學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530章 火奴魯魯海戰第62章 破城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486章 齊琳的目光第13章 見黃宗漢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413章 巡視當塗第630章 建設浪潮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559章 句容馬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12章 機器繅絲廠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41章 三衝敵陣第432章 新舊更替(二)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628章 蘭港大統制共和國第353章 都興阿的決斷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233章 中華門第555章 新版紙幣第547章 海軍技術改革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11章 山陰陳家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504章 瓜分中亞第184章 線列對射第119章 寒冬將臨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131章 敵騎來襲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316章 國宴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324章 戰爭中的發展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4章 擴張護院第74章 上任設衙第597章 曼德勒混戰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175章 生絲產業鏈第337章 繼承人第71章 擴軍五千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26章 京師巡警廳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668章 布拉鎮第92章 抽十殺一第3章 比爛的戰爭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78章 各方利弊第2章 土匪危機第40章 五十對八百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552章 英國人的顧慮第202章 宮鬥初現第270章 戰爭通牒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341章 辦學難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411章 陝甘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