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三國之勢

進入1869年後,日`本已經成爲了名副其實的三國戰亂時代,西南地區的是以西南四強藩爲核心組建的明治政府,而在本州大部分地區則是德川幕府,在蝦夷地則是新成立北海國(清末梟雄605章)。

這三國裡頭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一點,那就是維新派和幕府所擁護的這兩個天皇,都是各自宣稱自己纔是真的天皇,但是毫無疑問,這裡頭肯定有一個是假的,只不過現在是真假難分,誰都不知道那個是真的而已。

北海國的突然成立,對於德川幕府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以往深受德川幕府信任的鬆前藩叛變,甚至公然獨立並建國,這雖然並不會對德川幕府的實力造成太大的實際傷害。

畢竟這個時代的蝦夷地裡還是非常貧瘠的地區,而且那鬼地方也沒有多少人口,這少量人口裡多數還是蝦夷人,真正的日`本人並沒有多少。

但是這將會極大的打擊德川幕府的威望,甚至引發更多的大名脫離德川幕府,而這對於德川幕府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明治政府那邊得知鬆前藩背叛了德川幕府,甚至公然建國的時候,雖然明面上批判了鬆前藩這種分裂行爲,但實際上一個個都在內心裡偷笑。

這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麼簡單的道理明治政府的那些官員們不會不知道,所以北海國剛成立沒多久呢,明治政府就是派遣了秘密特使過去,這談什麼外人不知道,但是不外乎是合作對抗德川幕府之類的事。

這幾年的內戰裡,早期是德川幕府處於劣勢,但是這幾年隨着德川幕府編練的數萬新軍成型,加上長期得到了帝國的扶持,所以是已經扭轉了局勢,並把維新派給壓制了下來,前年的時候如果沒有帝國在背後搞鬼,人家德川幕府就能夠把明治政府給徹底幹掉了。

這幾年德川幕府雖然賣國賣了不少,並且也長期處於內戰之中,但是德川家族也不是甘心就這麼敗亡下去的,雖然沒有和那些維新派一樣直接舉起維新的大旗,但實際上德川幕府也是進行了諸多實際上的改革。

建立了新式學校,向帝國派遣了留學生,對政治制度也是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良,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公武合體制度的推動了。

其次更重要的是對軍事制度上的改良,日`本人向來都學習強者的傳統,自從內戰爆發後,德川幕府的軍隊就是開始按照全新的近代軍隊模式組建軍隊,並且還得到了帝國的軍事顧問的幫助,建立起來了一支以線列作戰爲核心戰術的近代軍隊。

這一系列的改革,其實和五十年代的滿清改革有些類似,當初面臨着生死存亡之際,滿清也是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教育上,他們開設了經濟特科,經濟上,他們推廣了厘金制度,後世人興許一聽厘金就以爲這是滿清對人民的壓迫,但實際上並不能簡單的這麼評論,厘金實際上就是商稅。

清朝的厘金制度之所以被人批判,主要還是因爲清廷中央不夠強勢,無法直接掌控厘金,從而讓地方督撫獲得了開設厘金的大權,進而演變爲財政權力被地方督撫所掌控,那些地方督撫們爲了徵收更多的厘金,所以是在省內無節制的開始厘金關卡。

如果是中央統一徵收厘金的話,那麼厘金只是一種很正規的商稅而已,和帝國現在執行的各種工商稅沒有多大區別。

除了政治、經濟這些外,清廷最主要的改革還是軍事改革,從最早的練軍、再到李鴻章的新軍,然後再到大清陸軍,到清朝滅亡之際,清廷可以說已經完成了最基礎的新式軍制改革,從傳統的冷兵器部隊過渡到了近代的線列軍隊。

可惜,他們那個時候遇上的是已經換裝了後裝步槍的中華軍,所以依舊是一敗塗地,最後被無情地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相對於滿清而言,德川幕府的運氣好要的多,他們的改革和滿清的改革非常的類似,都是偏重於軍事方面的改革,其他的主要是做做樣子,但是因爲中華帝國的影響,所以他們的這種半吊子的改革愣是讓他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甚至把明治政府都給壓制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處於弱勢的明治政府看見鬆前藩竟然背叛了德川幕府,並且獨立建國的時候,自然是不會放棄這種機會。

一方面是派遣使者前往北海國聯絡,另外一方面當他們得知德川幕府竟然準備從前線抽調軍隊去討伐北海國。

這對於明治政府而言就是天賜良機。

很快,超過兩萬名的明治政府軍就是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就等着德川幕府從前線抽離部隊去討伐北海國,然後他們就一舉殺到大阪,甚至殺到江戶去。

明治政府軍的動向自然是很難瞞過別人,正打算抽調兵力去征討北海國的德川幕府很快就是發現了明治政府軍的異動。

然後那裡還敢抽調主力去討伐北海國啊,備戰明治政府軍還來不及呢!

明治政府和德川幕府的相互敵對,也是讓北海國獲得了極爲寶貴的喘息之機,北海國弱小,如果說德川幕府真的派遣主力部隊來討伐,不用多,就算來個三五千人,這北海國就立即得崩潰,但是現在德川幕府的主力被明治政府軍給拖住了。那麼北海國上下才是鬆了一口氣。

後期雖然德川幕府拉攏了其他幾家本州東北地區的幾家大名領主,再一次集結了千餘人的部隊試圖渡海進攻,但是這裡頭的軍隊畢竟沒有德川幕府的直屬新式軍隊,都是那些大名的普通藩兵。

而在當代日`本,那些舊式的普通藩兵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並不是那些正式軍隊能夠路比較的。

所以北海國把這第二次的討伐也是給擋了下來,爲了抵禦德川幕府的第三次討伐,北海國也是緊急向帝國求援。

當然了,這種求援並不是說讓帝國直接出兵,而是前來採購軍艦!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兩次順利派兵渡海登陸北海國,就是因爲德川幕府有着一支海軍,雖然這支海軍的規模在那些海軍大國眼裡不算什麼,主力不過是區區兩艘小型鐵製炮艦而已。

但是在日`本這地方,卻是屬於無敵的存在。

現在北海國如果要想對抗德川幕府,陸軍雖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海軍。(。)

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255章 近代騎兵的對決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109章 四千對四萬第兩百零九 漲當塗工業區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驚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15章 公然敲詐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31章 謹慎東進第84章 水師初成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52章 登基稱帝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229章 赴歐代表團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440章 散兵編制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48章 三國之勢第15章 公然敲詐第572章 東北鐵路第567章 他們的戰爭(一)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地兩百零三章 宮殿後宮事第592章 作秀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430章 軍援林成庭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9章 訓練再訓練第274章 應對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戰炮第2章 土匪危機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20章 夏威夷第36章 追擊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對決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221章 騎兵之衝鋒第378章 石琅翼求援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52章 120毫米重炮第632章 帝大系第2章 土匪危機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243章 建立守備部隊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195章 科舉題目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9章 炮擊上海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573章 東北大開發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352章 第六軍的北伐第600章 開戰爭論第152章 登基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