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

在大國之間搖擺走鋼絲,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清末梟雄509章)!

你可以罵他們是牆頭草,朝秦暮楚搖擺不定,但是他們有着自身的無奈,被大國夾在中間,很多時候不是想要怎麼樣就能夠怎麼樣的。

現在的林成庭,明顯就是想要利用英國和帝國的衝突以及矛盾,從而按照他預定的方式來結束掉這場讓寧王朝已經不想繼續下去的戰爭。

林哲知道林成庭是希望藉助帝國的力量來擺脫英國的威脅,但是林哲卻是不能拒絕。

因爲帝國無法忍受英國人插手上緬甸,所以哪怕是林成庭不開口,有些是帝國都是需要去做的。

十月下旬,帝國充當了調停人,調停英國和寧王朝之間的戰爭。

十月二十八號,帝國、英國以及寧王朝三方的代表在上海外灘飯店舉行了首次議和談判!

談判的過程自然是不可能多麼順利的,英國代表的態度依舊強硬,堅決要求在上緬甸駐兵,而這一點同樣是引起了寧王朝和帝國的強烈反對。

同時,英國方面也是不知道從哪裡獲知消息,說帝國和寧王朝之間有一份秘密協議,說是要修築一條雲南到緬甸的鐵路,對此英國人是明確反對,聲稱帝國和寧王朝必須取消在雲南和緬甸之間修建鐵路的打算,不然的話這將會極大的威脅英國在下緬甸地區的利益(清末梟雄509章)。

此外,對於中華帝國堅持要求緬甸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屬國,寧王朝自然也是帝國的屬國,帝國擁有在緬甸地區毫無爭議的宗主權。

這一點,寧王朝早幾年是想要成爲帝國屬國了,如果成爲帝國屬國的話,那麼林成庭也就不用擔心帝國會吞併寧王朝,同樣帝國也有可能派遣援兵幫助自己抵抗英國人了。

不過寧王朝現在的想法又不同了,對於林成庭來說,最困難的幾年已經是過去了,現在的議和談判不管談的怎麼樣,但是寧王朝和英國之間的戰爭已經算是落下了帷幕,這種情況下林成庭怎麼可能甘心居於人下?

如果不是怕引起中華帝國的不滿和反彈,他都想要直接稱帝了,也不用現在還頂着一個寧王的頭銜。

寧王朝不願意,英國人更是強烈反對。

所以這三方會談短時間內不可能談出結果來!

但是就算是三方的意見和分歧再大,但是也不可能一直僵持下去,談判總歸是有結束的那一天的。

經過三方長達半個月的扯皮後,十一月十四號,中華帝國、寧王朝、英國總算是達成了一個初步協議。

這份三方協議的主要條款如下!

自條約簽訂後,大英帝國和大寧王國正式結束一切軍事對抗等戰爭行爲,雙方恢復和平狀態。

中華帝國、大英帝國正式承認林成庭建立的大寧王國對上緬甸地區的統治權,同時註明,大寧王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大英帝國、中華帝國都需要放棄對其的宗主權要求。

同時大寧王國向大英帝國、中華帝國開放通商,允許兩國商人進入大寧王朝經商,居住等,並在大寧王國的首都建立相關領事館等機構。

鑑於大寧王國沒有完善的司法體系,兩國的人民在大寧王國擁有領事裁判權。

同時要求不管是那個國家想要在大寧王國投資修築鐵路,開礦等,都必須同時得到中英兩國的准許,中國和英國要在大寧王國修築鐵路也同樣需要對方的准許,不過大寧王國爲發展自身經濟所需,而自行修築鐵路、開礦發展的話則不受限制。

同時大英帝國和中華帝國在大寧王國擁有限定額的駐兵權,用以保護兩國商人,原則上各自派遣的武裝人員不得超過一千兩百人。

同時爲了緩解中英兩國的潛在矛盾,帝國承諾將會逐步減少在雲南方向的駐軍,英國也會承諾會在下緬甸地區逐漸減少部署的兵力,具體數額以及施行時間由中英兩國另行商議。

大寧王國和大英帝國將會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無償交換戰俘,鑑於英軍抓獲的俘虜數量遠遠超過寧軍抓獲的英軍數量,所以多餘部分將會有大寧王國出資五萬英鎊一次性全部贖回。

這一份三方協議的正面條款就是高達一百多項,此外還得加上大寧王國和英國的友好通商條約,大寧王國和中華帝國的友好通商條約的諸多條款,然後還有中英兩國的緬甸事務諒解協議。

這些加起來可是厚厚的一大疊!

而這些條約對於三國而言都是有利有弊,對於大寧王國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結束了戰爭,並取得了獨立國家的地位,獲得了英國和中華帝國的正式承認。但是他們也付出了諸多東西,首先是儘管林成庭叫嚷着把戰爭進行下去也要拒絕的駐兵權,林成庭最後就是不得不唉聲嘆氣屈服了,英國和中華帝國都是取得了在大寧王國駐兵的權力,儘管只有一千兩百人,但是這已經是足夠了。

然後還有通商、鐵路等條約,雖然說這是英國和中華帝國爲了防備對方而簽訂的條約,但是毫無疑問是極大的損害了大寧王朝的利益。

唯一幸運的是,經過大寧王國的極力爭取,總算是把海關關稅的稅率爭取到了一個比較良好的範圍,所有商品的關稅是不得超過百分之八,至於大寧王朝如果要降低海關關稅則是他們自己的事,反正不超過百分之十就行了。

這一點比日`本。泰國等國的三四個百分點要好得多!

對於中華帝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保住了大寧王朝,併成功的把英國人攔在上緬甸之外,雖然說英國人還會在上緬甸駐兵,但是帝國同樣也有駐兵權,兩者相平衡之下也就沒有什麼了。

對於英國而言,體面的結束掉這場戰爭,然後還獲得了一份用於贖戰俘的五萬英鎊賠款,並斷絕了中華帝國想要通過修築鐵路直接插手上緬甸,甚至染指下緬甸的野心。

這一份條約對於三國而言,都是有利有弊,不能簡單的用好或者壞來形容。

然而不管怎麼樣,持續多年的緬甸戰爭總算是結束了。

三方初步協議確定並簽訂了後,就是很快向外界正式公佈,公佈的條約主要由‘英寧友好通商條約’,‘中寧友好通商條約’‘中英緬甸事務諒解備忘錄’‘中英寧友好協定’四份條約。

由於四份條約是同一時間簽訂,並還是在上海外灘飯店簽訂的,所以又稱‘中英寧上海條約’,‘中英寧外灘條約’等。

看着這些條約文本,林哲都不知道該說高興還是說鬱悶好,這一次緬甸這邊的解決嚴格上來說並沒能夠達到林哲的心理預期。

至少英國人的駐兵權就是讓林哲相當不爽。

但是他也明白,這已經是帝國能夠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了,畢竟從事實上來說,英國人並不是沒有打贏緬甸戰爭的實力,而是他們覺得能夠通過談判獲得的東西,還用大規模戰爭來取得不划算罷了

再者,林成庭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逼急他,他可真有可能徹底投降英國人,然後調轉槍口就對上帝國了。

帝國其實和英國人一樣尷尬,雖然對這份協議不滿意,但是卻不打算直接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來獲得更多,因爲那樣划不來。

嚴格上說起來,得到好處最多的還是林成庭!

儘管林成庭讓出來了諸多利益,但是卻得到了最爲重要的兩樣東西:中英兩國正式承認他對上緬甸地區的統治權,第二就是戰爭的結束。

只要結束了戰爭,那麼林成庭才能夠騰出來手了恢復民生髮展經濟,這樣他的大寧王朝纔有着未來可言,要不然的話只要戰爭繼續拖下去,他的大寧王朝遲早得完蛋。

避免了覆滅危機,並且名正言順獲得了上緬甸統治權的林成庭毫無疑問是獲得了最大好處。

罷了,既然這條約都已經簽訂了,那麼自己也是沒有必要繼續操心了,大不了以後直接撕碎這份條約,然後再來一場戰爭就是了,並沒有什麼大不了了。

相對於緬甸那邊的事務,林哲更加關心日`本那邊的局勢!

緬甸那邊儘管就在帝國的邊上,但是緬甸這地方就註定了無法影響帝國的大舉,哪怕是有着一個林成庭主政上緬甸,但是也不可能給帝國造成什麼威脅。

反而是日`本這邊,其實對帝國的潛在威脅更大!

林哲一直都是對日`本保持着極高的警惕,任何一個知道後世歷史的中國人,都是會對日`本的狼子野心抱有極大的警惕。

所以林哲這幾年一直干涉日`本的內部發展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林哲的干涉下,日`本現在已經是進入了內戰,長洲藩和薩摩藩以及部分中小大名已經和幕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

這途中中英聯軍登陸了薩摩藩,並逼着薩摩藩簽下了城下之約,這極大的削弱了倒幕聯盟的軍事實力。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幕府和長洲藩之間的戰爭,幕府的新軍在長洲藩的新軍進攻下敗像頻露。

此時,法國人也不知道是發來什麼瘋,竟然是和長洲藩以及薩摩藩眉來眼去,絲毫不顧列強之間的默契配合,竟然向長洲藩以及薩摩藩出售了大量軍火,而這些軍火裡還有大量的後裝步槍。

歷史上在1864年時期,幕府軍隊可是能夠擊敗長洲藩軍隊的,但是現在歷史已經截然不同,中英兩國的插手,而法國人因爲越南方面和帝國的矛盾、在泰國和英國的衝突,導致他們在日`本事務上積極拆中英兩國的臺。

這一批後裝步槍出售出去,直接影響就是幕府軍隊不敵長洲藩軍隊!

如果中英兩國不努力努力的話,估計幕府政權都得比歷史上提前好幾年倒臺,這不得不說讓林哲非常意外。

林哲就是一個歷史變數,他的出現導致了滿清的覆滅,中華帝國的崛起,大寧王國的成立,法國陷入和越南的戰爭泥潭裡,讓美國內戰裡的主力武器從米尼步槍變成了後裝步槍,並讓後裝步槍提前了好幾年在全球範圍內服役。

日`本也是因爲林哲的出現有了變動,而且這種變動還不是什麼好事,而是壞事。

依舊使用米尼步槍的幕府新軍不敵使用了後裝步槍的長洲藩新軍,這使得了幕府政權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31章 謹慎東進第220章 對決練軍第212章 蘇北大戰初起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38章 寧耀安之死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316章 國宴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53章 東進上海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66章 許乃釗之邀第14章 自籌軍費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7章 刺刀肉搏第48章 厘金初顯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57章 一路橫掃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189章 財務處諸事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314章 妄談國事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36章 追擊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675章 捷報頻傳第33章 炮彈下的盾牌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124章 這是抄襲!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34章 危機!第24章 新軍服和軍銜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320章 編制改革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26章 登陸進攻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438章 電報第401章 與民同樂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89章 湖州之危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495章 齊琳隨駕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632章 帝大系第335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82章 組建水師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687章 阿富汗亂局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558章 租借金蘭灣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78章 各方利弊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607章 北海國購艦第70章 圖謀江海北關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355章 都興阿的炮灰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19章 主動追擊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465章 他他拉氏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444章 後裝槍時代的來臨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150章 勸進表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507章 津浦線開建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377章 都興阿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