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私營教育

作爲一個教育部大臣,他的最大政績自然是來自於教育事業,這兩年一直致力於新式學科的和傳統經學的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發展,奈何這兩年中華軍持續對外戰爭,嚴重擠壓了教育部的經費,導致他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清末梟雄339章)。

這辦學校沒錢可不行,尤其是還是準備辦一所綜合大學的時候!

參考帝國大學,其每年的經費都需要數十萬之多,其中儘管有一定的學費收入但是依舊遠遠不夠支出,需要教育部補貼相當多經費。

學生入讀帝國要繳納一定的學費,一年學生的學費大約是在九十多圓,這個學費如果放在世界範圍來看並不高,折算成英鎊的話才二十多英鎊,是英國技術性工人大約兩個月左右的薪資,而國外的私立大學一般學費都在一百多英鎊甚至好幾百英鎊。

比如中國送到英國的留學生,按照學校的不同基本都是一百多甚至兩三百英鎊。

不過帝國大學僅有的二十多英鎊的學費對於當代的中國民衆的收入而言還是非常高昂的,基本上只有中產階層以上,也就是官員、商人、地方士紳們纔有這個條件支撐子弟的學費,而尋常的農民、市民階層是很難支撐的,往往需要舉債讀書。

但是學費雖然說不便宜,但實際上學校的開支更大,這學校裡頭百分七十的老師都是洋人,而洋人跑到中國來當老師,人家就是奔着錢來的,每個月的薪資都是按照英鎊計算的,專業課的講師基本是十英鎊的週薪往上走,年薪普遍在五百英鎊以上,如果是有才華的人,其週薪基本還得更高,比如特地從美國聘請的一個大學物理學教授,其週薪高達二十英鎊,年薪達到了一千英鎊出頭。

這個收入標準在當代中國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實是非常高昂的,但是也沒辦法,人家大老遠跑到中國來,照比的可不是你們中國的薪資水平,人家對比的還是倫敦和紐約的收入水平。如果是普通講師的話,五百到一千英鎊之間的年薪在倫敦其實也就是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算不上什麼富豪收入。

而且這年頭不管是國內還是外國,大學教授的薪資都普遍偏高,人家在國內的薪資都這麼高了,你要想請人跨越萬里跑到中國來任教,這不給高薪資人家怎麼會來。

洋人教員的薪資高,國內的老師薪資也不少,這每年人員經費就得佔支出的百分四十左右。

然後辦學也不只是要人的,還要購置一些儀器、書籍之類的教學用具,光光是爲了給圖書館從國外購買各類科技類的書籍,這就是一大筆的開銷。

林林總總加起來,導致這年頭要半個大學,而且還是綜合性,尤其是偏向於理科的大學,其花銷是相當大的。

正是因爲辦學,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花銷昂貴,這才導致教育部這三年來只搞了一個帝國大學,沒有能力再多辦一所大學。

在經費如此緊缺的狀況下,教育部也是把注意打到了其他方向上,比如說籌辦花銷較少的師範學校,又比如說直接像社會募捐,又比如說鼓勵富商士紳自辦私立學校。

其中成果比較顯著的就是師範學校的創辦了,從1856年開始,教育部爲了解決縣小學、府中學的師資緊缺問題,特地創辦了多所師範學校,最先創辦的是江寧師範學校,然後是蘇州師範學校,上海師範學校,再過來則是寧波師範學校,杭州師範學校,今年又是創辦了福州師範學校、太平師範學校、揚州師範學校。

目前帝國內一共有八所師範學校,不過雖然數量已經不算少,但是規模有大有小,比如創辦最早,同時也是最成功的當屬江寧師範學校,開辦兩年多來,已經招收了兩屆學生,目前已經培養並畢業學生五百多名,今年的秋季招生打算再擴大規模,預計招生四百人。

而規小的比如說福州師範學校,今年春季剛開始招生,而招生不過五十多人而已。

所以規模有大有小,不能統一而論,不過有一點倒是相同的,那就是這些師範學校的經費主要來之於地方財政,比如省級財政的支持、辦學所在府縣的財政支持,中央直接支出的經費是比較少的。

同時期學制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而已!

因爲這些師範學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基本合格’的基層老師,而且師範學生學習往往只學習一科,比如以後要數學的師範生那麼在讀期間就專攻數學一科,當然了,如果學生足夠聰明,再完成本科目學習任務之外,還能夠有時間和精力學習其他學科的話,學校自然是不會限制的,學生可以隨意按照喜歡選擇課程旁聽。

這些師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後,其中部分會留校任教,而大部分都是會調回府中學、縣小學擔任老師。

因爲現在的師範學校都是屬於官辦學校,而且裡頭的學生基本都是屬於專項學生,也就是說你得以後當老師了,人家才讓你去入讀。

這些學生入讀之前,就已經是和教育部簽訂了工作合同,畢業後不管是留校任教還是去其他官辦學校,至少需要爲教育部工作三年,然後才能自由擇業。

當然了,人家也不會說阻擋你的前程,三年工作期間,如果你考入了高等中學或者參加了省試成功去擔任公職,又或者乾脆是在大商行企業找到工作或者乾脆自己創業之類的,人家也不會強留你,只是你得向教育部賠償違約金即可解除工作合同。

用後世的話來說,基本上這就是屬於委培生的範疇了。

中華帝國現在大規模推廣舉辦的師範學校嚴格上來說並不算高等教育範疇內,更有點像是後世的夜校或者技術學校,導致學生只能擅長其中一方面,嚴重偏科,而不能和傳統高等學校出來的學生們一樣,所有新式學科的內容都有所涉及,綜合素質差距比較大。

畢竟人家是經過高等中學、大學六七年的系統教育才學成畢業,而你師範生只是區區一年而已,這兩者自然是沒法比。

不過不管說師範學校的制度好壞,但是有一點是不能否認的,那就是在不用中央方面付出大量教育經費的前提下,由地方省份自行解決大部分辦學經費,然後向地方府縣學校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啓蒙老師。

江道泉這兩年的工作除了創辦師範學校後,也是大規模的鼓勵私立學校。

中國的私立學校傳統是非常濃厚的,從古至今各種私塾、書院不計其數,往往文學比較濃厚的地方里,就算是一個小鄉村也會有宗族出資創辦的私塾。

可以說在千百年來,中國的傳統教育基本都是建立在私立學校上的,至於官辦學校,雖然有縣學和府學以及國子監,但是說實話這些作用並不大,因爲你得考生了秀才才能入讀縣學,在考中秀才之前,你得去各種私塾學習,苦學十來年功夫考中了秀才後才能入讀縣學,而進入縣學其中也不是天天去上課之類的,大多數縣學只是一個名義機構,最大作用就是用來給成績優秀的生員發放補貼,至於教育作用非常有限。

也就是說,明清時代的官方教育機構是‘取士’爲主,而不是以‘育才’爲主。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是有着創辦私立學校的傳統以及土壤的!

而現在的中華帝國,雖然說建立了諸多縣小學和府中學等學校,並在這些學校裡教育學生,但是哪怕是最低級的縣小學,他們也是不管學生啓蒙的,而且也不是來者不拒,首先你得考進去了才能入讀。

而要考進去,你不但需要和舊時代一樣認書識字,寫的了一手好文章,同時你還得略通新式學科的一些基本內容。

而這些啓蒙教育人家縣小學可不管,你要麼家裡自學,要麼去讀各種私塾。

因此這幾年來,官方的各種教育制度並沒有說取代以往的各種私塾、書院,相反還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種私塾的創辦。

私立學校的氣氛這麼濃厚,這教育部看到了自然是也是想要利用民間的力量來創辦耗資巨大的高等教育學校。

其中算是比較成功的乃是林德機器廠聯合其他幾家企業聯合創辦的‘上海工商聯合學校’,不過這所學校嚴格上來說並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學校,因爲這所學校乃是上述幾個企業的專屬學校,其學生並不是社會上公開招募的,而是他們這些企業的員工。

上課的也不是專門的老師,而是這些企業的工程師甚至行政高管之類,主要教授‘財務’‘機械’等各科,其目的是爲了系統化、更快速的爲自己的企業培養專門的技術性人才。

這所聯合學校更像是這些企業的內設培訓班,不過規模要更大一些而已!

真正意義上的私營高等學校,還是說比較正式的高等中學、甚至是大學,大學不說了,這年頭偌大一箇中華帝國都只能搞一個帝國大學,讓民間來搞的話,難度實在太大,一年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圓的辦學經費可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

所以私營的高等中學,目前來說還只侷限在高等中學上。

比如說1857年的時候,受限於福建省內沒有高等中學、省內各府中學的學子畢業要要想繼續進讀,就要奔赴千里去杭州、上海或者南京報考高等中學,而且這跑過去報考還不一定能夠考上,往來多有不便。

爲了解決本省學子的就學難題,福建巡撫衙門下屬的教育廳牽頭,然後拉上了福建省內的諸多士紳富商們,試辦了一所‘福州高等中學’,仿效杭州、上海、南京三所高等中學的學制,爭取打造國內第四所高等中學。(。)

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14章 自籌軍費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308章 勝了嗎?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366章 北上直隸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204章 官員任免事第185章 揚州城破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101章 壓制和進攻第595章 性能和成本的取捨第135章 爲什麼要追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86章 企業式政府第164章 多方驚慌第271章 御前戰略會議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543章 撞擊敵艦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297章 廣州失陷第438章 電報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09章 林哲的召見第173章 馮寶才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240章 國債和資本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30章 救援長興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345章 工業規劃第561章 阿拉斯加特遣艦隊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325章 農忙時節第89章 湖州之危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75章 出兵松江第711章 全面戰爭第188章 營造皇宮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25章 林成庭東進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487章 報童賣報第620章 租借橫須賀第48章 厘金初顯第36章 追擊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691章 中美密謀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58章 價值百萬的上海第269章 死城安慶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81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520章 夏威夷第310章 談判重啓第417章 經濟大臣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35章 太平軍的撤退第115章 刺刀衝鋒第501章 中亞危機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265章 施清瑄回京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531章 兩敗俱傷第461章 林德步槍改進型第575章 交通和工業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583章 防護巡洋艦第373章 軍官缺口第624章 婆羅洲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688章 中英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