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激戰吳淞

英法聯軍的登陸地點距離吳淞炮臺不過六公里,這速度就算再慢但是幾個小時也足夠了,因此當英法聯軍離開登陸地點後,兩個小時後其前鋒部隊已經抵達了吳淞炮臺的前沿防禦陣地(清末梟雄303章)。

而在他們的步兵抵達之前,英法聯軍的艦隊已經是順江而下,朝着吳淞炮臺進行了第二次猛烈炮擊,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這一次的炮擊目標並不僅僅是炮臺上的那些重炮,除了繼續對炮臺上的岸防重炮進行炮擊外,他們的一些中口徑艦炮,比如二十四磅,十二磅的艦炮則是對吳淞炮臺西側的步兵要塞進行猛烈的炮擊。

其目的是非常明顯的,就是想要在步兵發起進攻之前摧毀這些陸地防禦工事以及火炮!

面對英法聯軍的艦隊炮擊,吳淞炮臺上的中華軍也不甘示弱,炮臺上的二十多門後裝重炮以及更多的前裝火炮陸續開火,對着冒險靠近炮擊的英法聯軍進行最猛烈的還擊。

一時間,吳淞炮臺附近的長江江面上再一次炮聲隆隆,雙方數以百計的火炮相互轟擊着,可惜的是這種炮擊雖然聲勢很大,但實際上命中率是相當低下的。

前幾天的那一場炮擊規模更大,但是持續了十個小時後纔給雙方造成各自數百人的傷亡,今天雙方的炮擊不過剛開始呢,大部分炮彈都是落空了,偶爾纔有一枚炮彈命中目標,並造成些許傷亡。

在英法聯軍的艦隊和中華軍的岸防炮部隊進行交戰的時候,雙方的陸軍也是各自進入了預定陣地。

中華軍方面,駐防在要塞內部以及邊緣的第七軍所屬的野戰炮,臼炮等已經是嚴陣以待,這些火炮都被部署在面型陸地的三個小炮臺上。

這些小炮臺規模自然無法和那些部署岸防重炮的炮位相比,但是修築工事的中華軍也沒有偷工減料,基本上爲每門野戰炮和臼炮都構築了半埋式的炮位,使得這些火炮在作戰的時候安全性大幅度上升。

在炮臺的下方,則是連續兩道的壕溝體系。這些壕溝都是中華軍內的標準壕溝工事,深度至少在一米二以上,寬度兩米左右,並且每隔一段距離都有着一個防炮洞。這些防炮洞可不是野戰臨時構築的防炮洞,而是提前構築準備的。

大體上就是在壕溝上方鋪設粗木以及厚木板,然後鋪上厚厚的沙土,足以有效抵擋榴散彈的破片威脅,對於十二磅口徑的榴彈也具有較強的抵擋力。

壕溝前方。則是各種木樁、削尖的竹條等障礙物,障礙物之前還有一條深達數米的水渠,水渠引來了江水灌注。

除了炮臺、壕溝、水渠外,還有諸多附屬建築,比如彈藥庫,營房等,這些建築大體都是修築在堅固的要塞內部,可以有效抵禦敵軍的遠程火炮炮擊,要想摧毀他們就必須攻入要塞內部。

這是一個完整的中華軍要塞防禦體系!

爲了構築吳淞炮臺以及外圍的步兵要塞,中華帝國方面單單在材料以及人工費用就至少投入了超過百萬圓的資金。這還不包括配屬上面的重炮,爲了滿足人工需求,蘇鬆太道政府配合軍方一共徵召了超過十萬人次的民夫參與施工。

英法聯軍要想通過正面進攻的方式攻克這座要塞,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超出額爾金伯爵的想象!

額爾金伯爵也並不是什麼笨人,他也沒有狂妄到脫離艦炮火力的支援,然後單獨率領陸軍發起進攻,實際上他的策略是非常保守的,其行軍以及進攻路線一直都在江邊一千米範圍左右,最右翼的兵力也沒有超過距離江邊兩公里的範圍,爲的就是能夠在作戰的時候隨時得到艦炮的支援。

但是額爾金伯爵的這個保守策略同樣也會遇上吳淞要塞防禦體系裡最堅固的一面。越是靠近吳淞炮臺的岸防炮位,各種堡壘工事就越完善,同時火炮力度也就越密集,到時候不僅僅有陸軍自身的火炮參與作戰。海軍的岸防炮中部分面向陸地的中小口徑火炮也能夠調轉炮口對進攻的敵軍發起炮擊。

在這裡,雙方都能夠得到最優的支援,但是也都面臨着最大的威脅!

自從英法聯軍的艦隊展開大規模炮擊後,那些已經進入防禦陣地的第七軍士兵就不得不躲進防炮洞裡,要不然的話人家的步兵還沒衝上來呢,他們就得被敵軍的艦炮大量殺傷。

第七軍的士兵們只能躲在防炮洞裡。但是對面額爾金的士兵也是不敢輕易上來,陸續抵達距離中華軍的壕溝大約兩千米就是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腳步,爲什麼?

因爲他們繼續上前的話,就會遭到來自中華軍陸軍以及部分岸防炮的密集炮擊!

但是雙方不可能一直都這麼僵持下去,因爲單純靠艦隊以及炮臺的岸防炮之間的炮擊是分不出勝負的,這一點在六月十號的那場大規模炮擊就已經得到了證明,如果繼續這樣炮擊下去,雙方除了浪費數以萬計的炮彈外沒有半點作用。

時值正午,已經提前用過午飯的英法聯軍士兵們終於是開始動了,最先動的並不是他們的大量步兵,而是他們好不容易纔搬上岸來的諸多火炮。

只見他們用馬匹拖拉着,或者乾脆是士兵推着把一門門火炮推上陣地,然後就地構築陣地,這些火炮有着最普通的十二磅前裝火炮,也有着部分九磅前裝火炮,此外還有一部分的後裝線膛火炮,甚至還有從軍艦上搬下來的大口徑,也就是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這些臼炮,然後還有幾門十八磅的艦載加農炮。

這些火炮相當多都是從軍艦上搬下來,然後臨時加裝炮架和輪子作戰,而這也是當代海軍支援登陸作戰的普遍情況。

當他們的火炮陸續上前並構築炮兵陣地的時候,中華軍方面的面向陸地的火炮也終於是首次開火了,衆多陸軍的十二磅前裝炮、三十二磅的臼炮,以及少量海軍的岸防炮,包括二十四磅的加農炮,六十四磅的臼炮等開始朝着英法聯軍的炮兵陣地發射密集的炮火。

於此同時,英法聯軍方面的艦炮也是開始轉移火力,大量重炮不再瞄準炮臺上的那些岸防炮。而是朝着吳淞炮臺左方的幾個小型炮臺,也就是陸軍炮臺進行猛烈的炮擊。

一時間,雙方的炮戰再一次升級了規模,並彼此雙方都調整了響應的戰術。

當初廣州之戰的時候。英法聯軍的炮兵能夠盯着炮擊把火炮推上去並一邊構築陣地一邊開炮還擊,就足以證明了這些英法聯軍的炮兵不是清軍或者太平軍,不會因爲身邊不斷落下的炮彈就轉身逃跑。

這一次他們同樣如此,在己方艦炮的掩護下,他們迅速構築了臨時性的炮兵陣地。甚至很多火炮都沒有陣地,抵達預定位置後,直接就是在平地上展開並進行炮擊。同一時間裡,諸多伴隨上去的士兵或者工兵們則是在隆隆炮聲中爲這些火炮修築臨時性的炮位,主要是給各火炮前方堆積一道護牆,同時在火炮的後方構築一個坡道,用以加速火炮射擊後的復位。

看着對面的英法聯軍的炮兵們在己方的密集炮擊下依舊順利展開並進行還擊,這讓親臨觀戰並指揮的邴曲松有些皺眉。

一旁的朱建佳也是發出感嘆道:“如果來的是僞清新軍的話,估計這一陣炮擊都能把他們直接打崩潰了!”

話裡的潛臺詞雖然沒有說,但是在場的其他人也能夠聽得出來。那就是眼前的這些英法聯軍很強,比他們之前遇到過的滿清綠營舊軍、江淮新軍,練軍還有太平軍等都要強,而且槍的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很多。

要知道此時此刻吳淞炮臺上集中的火炮密度可以說是中華軍有史以來最強悍的,海陸軍相加超過兩百門火炮呢,這麼密集的炮擊就算是中華軍自己來攻,十有八`九也得跪。

但是眼前的這些英法聯軍卻是可以硬扛着密集的炮擊前進,並順利展開火炮進行還擊,單單是這份抗打擊能力就不是二三流的軍隊可以相提並論的。

如此也就怪不得觀戰的一羣中華軍將領面色不太好看了!

這來的可不是普通軍隊。一個是世界老大英國,各方面實力不用說了,橫掃全球不敢說,但是現在全球其他國家的軍事力量加起來估計也登陸不上人家本土。

一個是曾經在拿破崙時代橫掃歐洲。並且已經在拿破崙三世的帶領下初步完成工業革命的法國,嗯,現在的他們還自詡陸軍天下第一。

英法聯手擁有多恐怖的力量呢?最明顯的就是前幾年的克里米亞戰爭,號稱歐洲碾壓機的俄軍被英法聯軍無情的碾壓,把尼古拉一世活生生的氣死了。

面對如此強敵,中華軍的高級將領們就算自信再大。但是內心裡一個個還是心中充滿了擔憂的,而現在看見英法聯軍的戰鬥意志果然在預料之上,這也就讓他們心中更加悲觀起來。

不管這種悲觀也是有好處的,自然不會和那些夜郎自大的人一樣以爲自己打敗了清軍,打敗了太平軍就天下第一,從而不把英法聯軍放在心上了。

中華軍對英法聯軍的悲觀態度,或者說一定程度上的恐懼讓他們在做出各種戰略、戰術選擇的時候,都是傾向於謹慎再謹慎的態度。

而戰爭,需要的就是這種謹慎!

別說中華軍方面謹慎無比了, 就算是率領英法聯軍的額爾金伯爵也沒有因爲自家有着龐大的艦隊支持,或者說因爲自家的軍隊各方面的素質都非常優秀而輕敵,實際上額爾金伯爵從戰爭開始到現在,包括當初出兵廣州,都是一直保持着非常謹慎的態度。

只是很有意思的是,雙方的這種謹慎卻是導致雙方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在對己方最有優勢,同時也是最大威脅的正面戰場進行對抗,沒有去選擇一些奇詭的,冒險的戰術。

而這種正面對抗一旦發生,那麼就會一場最強硬的對抗!(。)

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146章 王侯之賜第418章 紙幣發行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61章 爆破攻城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569章 他們的戰爭(二)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168章 宮務廳情報處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629章 當塗之發展第604章 北海國第85章 大婚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672章 彈藥告急第300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二)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227章 捷傳江寧第410章 海陸分家第779章 立儲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194章 科舉和新式教育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632章 帝大系第436章 鐵路發展計劃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322章 漁船和情報第668章 布拉鎮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576章 絲襪艦隊第704章 世界大戰的邊緣第632章 帝大系第548章 新一代戰艦第252章 搶一搶壓壓驚第四百而十二章 獨特的上海第258章 硝煙中的屍體第44章 傷亡名單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65章 吳健彰進城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469章 秘書處改革第63章 神經病和偉人第22章 改裝褐貝斯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257章 最強者的對決第542章 緊跟本艦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18章 閱艦式第382章 武重文輕第534章 進駐九龍第681章 皇子初登場第468章 皇室資產管理處第170章 整編擴軍會議第385章 滄州激戰第337章 繼承人第78章 各方利弊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613章 市場和戰爭第25章 廣德激戰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10章 訂單爭奪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540章 敵蹤初顯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43章 侯客室第371章 近衛師參戰第551章 聯軍登陸夏威夷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