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黃宗漢的選擇

不過按照中華軍一貫攻城作戰時的小心謹慎,避免傷亡的管理,他們並沒有着急着向城區縱深推進,而是開始接應南面以及西北面更多的部隊攻佔北面,南面的城牆。

這個時候,城內清軍已經是大亂,西城牆的失守讓揚州城內的守軍失去最大的防禦體系,只能龜縮在城區,等到傍晚時分,西城牆,南城牆,北面已經相繼失守,不過好在東面由於第五軍的攻擊力度不大,暫時還能守住。

雖然夜幕已經將領,但是中華軍卻是沒有停止進攻的步伐,已經征戰一天的第三師和第二協防師沒有充當先鋒部隊,而是由第一師以及第九協防師充當的進攻主力,打着明亮的火把向城內縱深發起進攻。

不過雖然打着火把,但是由於夜色的存在還是導致進攻存在諸多障礙,衆多清軍士兵藏身在各個建築裡,偶爾出來襲擊,讓先鋒部隊遭到了一定的損失(清末梟雄186章)。

看着報上來的持續傷亡,施清瑄牙一咬:“好嘛,既然你們把城內建築當成掩護,老子就一把火全燒了,看你們還怎麼藏身!”

當即就是下令部隊進攻的時候不要縮手縮腳,看見房屋就燒,同時也是把諸多四磅的步兵炮拉倒城內,充當入城步兵的火力支援。

爲了驅趕清軍,中華軍採取了大規模的縱火,實際上也不止中華軍縱火,爲了阻擋中華軍向城內縱深挺進,清軍也是大規模縱火,試圖阻攔中華軍的進攻步伐。

至於當夜整個揚州城是火光沖天,尤其清軍抵擋激烈的西城區更是被雙方一把手燒了個精光。

而火光沖天之際,東城區的清軍大營內,黃宗漢和李鴻章,德興阿。張國樑等清軍主要將領卻是發生着爭吵。

“如今逆軍已經進城,再不走就來不及了!”德興阿的聲音都是帶有一絲顫抖:“現在還有夜色可用,此時突圍出城還有希望,但是等待天明之後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向來和德興阿不對頭的張國樑也是對黃宗漢道:“大人。此戰非我等不用命,而是逆軍太狡猾,數萬將士拼死相搏,光光今日一戰就死傷五千有餘啊,實在是不能打下去了。再打下去可就全拼光了!”

張國樑說到這個時候,那臉色是相當的難看,要知道防守西城牆的部隊絕大部分都是他的綠營軍,而李鴻章的江淮新軍雖然也派了人去,但是隻有兩千多人,後續退入西城區繼續頑抗,其兩萬主力也是張國樑麾下的綠營,江淮新軍只有五千人上下。

而更悲劇的是,今天一戰裡,雖然江淮新軍雖然也死傷不少。但是江淮新軍好歹是李鴻章麾下的新軍,這打不過中華軍的皇家陸軍,但是一系列的撤退還是比較有章法的,這要是遇上中華軍裡的協防師,往往還能取勝,所以目前爲止,江淮新軍大量死傷是發生在缺口作戰裡,大約有四五百人,而後續城區作戰以及城頭作戰反倒是沒死傷多少。

死傷最多的是張國樑的部隊,已經是死傷、失蹤至少三千多人。這些可都是張國樑多年一手帶出來的部隊,別人不心痛,他張國樑不可能不心痛。

此時李鴻章也是出口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我們衝出去整合兵力。日後這揚州城還能再攻回來!”

黃宗漢也是面如死灰,當初他打定主力死守揚州的時候,不管是張國樑還是德興阿,又或者是被自己寄予厚望的李鴻章,一個個都拍着胸脯說,野戰他們雖然沒啥信心。但是依託堅城而守,至少也能夠守上一年半載,甚至張國樑還拿中華軍去年進攻常州來說事。

說什麼當初龜縮在常州的太平賊軍也不過萬人,但是中華逆軍卻是無法硬攻只能靠圍困,

最後還是行了圍魏救趙才迫使常州的太平賊軍主動退卻。

而揚州城內的朝廷天軍衆多,足以死守揚州坐等逆軍自行崩潰!

但是黃宗漢沒有想到的是,這前後纔多少天?

連中華軍佔據瓜州,鎮江逆軍渡江開始算起,這也不過十來天功夫。

如果說從逆軍圍城後發起總攻算起,前後不過三四天功夫,但是現在呢,原本以爲固若金湯的揚州城卻已經是被攻破了。

繼續守下去嗎?

怎麼守?揚州城雖然大,但是城內已經沒有和城牆一樣的堅固防禦工事,怎麼抵擋潮水般的中華逆軍?

難道要突圍退走?

但是這樣一來,丟城失土的罪責就得背上,他黃宗漢一世清名絕對不能被玷污。

自從他當年進入江南地區剿賊開始,歷任浙江巡撫、江蘇巡撫,兩江總督,他還從來沒有棄城而逃過。

在浙北,他有效的抵抗了太平軍的南下,雖然其中由於當初餘勝軍的因故,但是能夠保證浙江不失,他黃宗漢可謂是居功甚偉,如果說他任職浙江巡撫期間有什麼污點的話,那就是扶持並放任了林哲餘勝軍的做大,以至於釀成今日之禍。

在江蘇,他一邊安撫壓制餘勝軍的擴張,一邊又是辛辛苦苦抵擋太平軍,算是維持了兩年局面,功勞不算小,至於說後來江南大營、江北大營連續被破,那也是向榮等人的失職,和他關係不大。

後來被委任爲兩江總督,爲了扼制中華軍的北上,重建了江北大營,彙集江淮新軍,張國樑所部,德興阿所部等五萬餘人駐防揚州,也算是守住了江北大半年的安寧。

但是現在,隨着揚州城破,他過去多年的一切努力都隨之化爲東流!

黃宗漢心裡頭想着這些事,但是一旁的德興阿和張國樑乃至李鴻章的臉上卻是越來越急,現在時間不等人啊,距離天亮已經沒有幾個時辰了,現在還有夜色掩護,突圍的話雖然會散亂一些,但是好歹有希望,但如果到了天亮。人家大軍徹底合圍之後,可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只能坐困等死了。

焦急的這三人相互對視一眼,都是從對方眼中看出了退卻之意。但是現在黃宗漢卻是遲遲不說話。

而他們前後已經勸了多時,可謂是多話無益,現在只能等着黃宗漢最初最後的決定。

良久後,才見沉默不語的黃宗漢開口:“現在你們各部還有多少人馬?能帶出去多少人?”

聽到黃宗漢這麼一說,張國樑等人面露喜色。當即張國樑就是率先道:“下官麾下還有兩萬人,現在突圍的話大約能夠彙集一萬五千人左右。”

德興阿也道:“我這邊也還能湊出五千人左右!”

李鴻章道:“我部損傷不大,狀態也比較好,應該能彙集八千人蔘加突圍!”

黃宗漢道:“兩萬八千人,如果能突圍出去的話也不算少了!”

當即眼神又是掃向了李鴻章等人,繼續說着:“此次突圍,一切號令以李巡撫爲準,以江淮新軍爲先鋒!”

“你們突圍後,不要停留,直接北上淮安。在那裡新建大營,務必要拖延逆軍北上的速度,只要拖上一兩個月,朝廷的援軍也能到了,到時候就能阻擋逆軍於蘇北之地。”

聽到這,張國樑等幾個人面露疑惑,後面的一些戰略安排都還算妥當,這北逃後肯定不能亂跑,最好的就是沿着運河北上,然後在淮揚道淮安府一帶繼續堅守。依託淮安城死守北上運河通道。

但是讓李鴻章發號施令?他們到不介意,因爲現在這個當口誰都知道,江淮新軍纔是主力部隊,他張國樑的部隊雖然更多。但是戰鬥力羸弱,而德興阿的幾千人就更不堪了。

但是這也不至於讓李鴻章發號施令啊,因爲上頭還有一個黃宗漢呢。

但是很快黃宗漢就是給了他們答案:

“你們帶走可以帶走的人馬,剩下的兵馬我親自來統帥!”

雖然黃宗漢沒有明言,但是在座幾人都是聽明白了黃宗漢的心思,他這是要給李鴻章等人斷後的同時。也是抱着和揚州共生死的決心啊。

黃宗漢是一世名臣,他和張國樑這個老將領不同、和德興阿這種滿族權貴不同,也和剛爬起來的團練統帥,官場新秀李鴻章不同,他雖然也看重戰略得失,但是他更計較一世清名。

當初被迫退出江南,固守江北就已經讓他感到了壓力,而這一次他絕對無法容忍自己戰敗而逃,這一逃,李鴻章和張國樑這種帶兵將領沒什麼,頂多就是剝奪職務,但是肯定還會有一個暫署軍務,戴罪立功的機會,現在的咸豐可沒膽子直接問罪李鴻章和張國樑。

但是他黃宗漢不同,咸豐可是敢直接問罪他這個文官的。

當然了,這種問罪實際上也不是黃宗漢擔心的,因爲他從來就沒有打算過棄城而逃。

爲了一世清名不染上污點,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贖罪,當初如果不是他把餘勝軍從餘姚縣裡弄出來,扔到浙北湖北去對抗太平軍,那裡會有今天的中華帝國啊。

這些都是因他而起,而他已經沒有能力將之消滅,那麼剩下的只有以死相抵了!

是夜,李鴻章爲主將,帶着張國樑以及德興阿以及他們三人一共兩萬多人的部隊向北突圍,清軍要突圍,中華軍自然是想要把他們徹底留下的。

而第五軍這個時候還沒能拿下東城門,乾脆也不進攻,其主力第五師直接繞過城牆,奔向東北方向,試圖攔截清軍的突圍。

於此同時,黃宗漢也是親自統帥了留在城內各處,無法集合帶走的殘餘近萬清軍四處襲擊。

這一夜,中華軍和清軍的戰鬥比白天時分更爲激烈,殘酷,爲了阻攔清軍突圍,就連第一師也是付出了一定的傷亡。

也是這一夜,黃宗漢拒絕了施清瑄的親自招降,於黎明時分在揚州府衙自刎而死!(。)

第18章 黎明危機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700章 戰爭,起!第96章 沉默衝鋒第498章 湘潭起義第491章 中英薩戰爭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623章 後裝野戰炮第626章 里維拉貿易公司第499章 華盛頓號的一生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707章 帝國興衰在此一戰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519章 三流工業國第57章 一路橫掃第474章 日`本局勢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427章 大理苦戰第649章 海軍革新第177章 江南礦務公司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414章 方德嬪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8章 營制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112章 餘勝軍協防團第363章 時代的終結和開始第180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712章 各國異動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73章 設卡收稅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301章 勢均力敵第26章 退無可退的衝鋒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502章 戰爭一觸即發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603章 傾銷地第480章 炎帝號鐵甲艦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420章 東北設省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30章 後裝步槍的時代第159章 王瘋子第139章 逼宮謀割據第525章 夏威夷戰爭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67章 漢特?威廉的失態第7章 募兵買槍第326章 夏稅和鐵路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224章 清點戰果第391章 進城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333章 大肆封賞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522章 殖民時代的外交官第337章 繼承人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129章 火炮和戰馬第566章 戰艦和炮臺的較量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174章 生絲和稅收第505章 鐵路通車第631章 教育強國第242章 戰略規劃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62章 破城第75章 井噴式發展第403章 大勢所趨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15章 橫掃巴東第584章 二等鐵甲艦的爭論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92章 抽十殺一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506章 寧滬線試運營第589章 籌辦新戰艦第4章 擴張護院第565章 阿瓦恰灣第385章 滄州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