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

林哲搞出那麼大的架勢,率軍數萬西征,這自然不可能瞞過丹陽,鎮江方向的太平軍,實際上,林哲剛率領第五師等部隊從上海出發的時候,太平天國的探子就已經是得到了部分消息(清末梟雄155章)。

太平天國方面早早就知道了中華帝國近期會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不過具體情況卻是無法得知。

一直等林哲抵達常州,並整合了第一師、第三師、第五師這三個師的主力部隊,同時還帶着三個協防師正式出征的時候,太平軍的探子以及偵查兵力才能較爲準確的推斷出中華軍的兵力以及戰略目的(清末梟雄155章)。

“毫無疑問,他們的目的是我們鎮江!”鎮江裡,一個軍帥如此對吳汝孝道:“這一次林妖率軍親征,推測統帥兵力不下五萬,可謂是來勢洶洶啊!”

“這林哲妖軍直奔我鎮江而來,我等必須儘早向天京求援,不然的話單靠我們怕是難以爲繼啊!”又是一人如此說着。

吳汝孝聽着他們的話,心中也是有了一絲慌亂和無奈!

自從得知林哲在上海稱帝建制後,身爲一個軍事將領他很輕易的就看出,不管林哲建立的這個中華帝國後續是要北伐滿清還是南下閩浙兩廣,但是都必須先拿下鎮江和天京,要不然的話蘇南和浙北重地的戰略安全就無法保障。

任何一個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不會在己方財賦重地面臨超過十萬敵軍的威脅下,還搞什麼北伐或者南下的。

所以吳汝孝非常清楚,這個新生的中華帝國不動則已,然而一動,首當其中的就是自己的鎮江。

有着這種危機感的他在上個月就已經持續撤回丹陽以及鎮江周邊地區的守軍,準備集中所有的力量準備嚴防死守鎮江。

至於丹陽和鎮江的其他周邊地區,他已經是準備直接放棄了。

之所以那麼幹脆的放棄掉,並不是他心中願意這麼做,而是迫於現實的無奈,他手底下的兵力本來就不多,總數加起來也就三萬人而已。

這三萬人如果分散開來,在丹陽駐軍一萬,鎮江駐防一萬的話,其他地方分散駐防一萬的話,結果是顯而易見的,那肯定是會被中華軍分開擊破的。

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去年上半年的時候,人家餘勝軍的徐言青只率領不過兩千多人就是一路攻城拔寨,當時的金壇,丹陽和鎮江等地各有兵近萬,卻都是沒能守住。

這一次吳汝孝自然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分開防守會被個個擊破,彙集所有主力死守鎮江纔是唯一的方法。

就算是死守孤城鎮江會被包圍,從而斷絕糧餉也是沒辦法的事,此時吳汝孝所期待的就是,自己彙集三萬人死守鎮江,能夠拖延一定的時間,從而等待天京方面的增援!

只是到時候天京那邊會有增援嗎?

對此吳汝孝保持悲觀的態度,天京南邊溧水可是有着中華軍的第二師呢,該部兵力近萬,而他更知道這支中華軍前身可就是去年連破丹陽、鎮江,一路殺到天京城下的第二混成團,戰力不俗。

和中華軍交手多次後,吳汝孝對中華軍的戰鬥力之強是深有感觸的,他敢輕視任何清軍,但是卻是絕對不敢輕視中華軍。

如果來的只是四五萬的清妖,吳汝孝都不放在眼裡,甚至還會主動出擊呢。

但這來的卻不是戰力懦弱的清軍,而是中華軍,所以吳汝孝是打定了註定,謹慎再謹慎,絕不給中華軍一絲一毫的可趁之機。

而如今天京城外有着近萬的中華軍虎視眈眈,天京那邊敢不敢派出援軍,能派出多少援軍還是個未知數。

這派出的援軍如果只有萬把人,吳汝孝都已經可以預見到他們被中華軍的第二師給一口吞了的悲劇局面,如果天京那邊派出兩萬甚至三萬等更多人,到時候也不知道人家中華軍是不是還藏有後手,萬一人家直接從溧水進軍天京,那麼派出大量援軍後兵力空虛的天京也就危險了。

對於這些未知數,吳汝孝是深感無奈。

而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收縮兵力,然後死守鎮江!

至於說主動出擊迎戰,他吳汝孝還沒那個膽子!

當年蘇州一戰,他就是主動出擊迎戰,結果三四萬人被人家不足五千人打的全軍潰敗,現在想起來都讓吳汝孝心驚膽顫。

吳汝孝收縮兵力,甚至主動放棄了丹陽以及鎮江等外圍地區,以至於中華軍西進丹陽後,只是遇到了象徵性的抵抗後就是佔領了該地,駐防丹陽的竟然只有千人不到的太平軍,而且看見中華軍來了後,人家早早就主動棄城北逃了。

但是佔領丹陽後,讓林哲很鬱悶的是,這些太平軍竟然玩焦土政策,走之前把幾乎整個丹陽搬空了,金銀財物、糧食等一點都沒留下。

問過後才知道,過去的數天裡太平軍幾乎把全城都給劫掠了,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普通百姓的口糧,通通都給搶走了,同時還強行挾裹了大量青壯。

給林哲留下了一座的半粒糧食都沒有的空城,同時還有手裡已經半點糧食都沒有的滿城老弱婦幼。

“好個吳汝孝,夠狠!”林哲得知這種情況後,心中氣悶之極,這些太平軍做事真的太狠了。

你要是把整個丹陽城給屠光了,那也沒有什麼,但是你竟然把滿城糧食和情況都給蒐羅走了,丟下滿城沒吃的百姓給自己,這存心了要加大自己的包袱啊!

這個時候,雖然內心裡林哲是想要閉着眼,不去管這些滿城沒飯吃的百姓,畢竟中華軍的軍糧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從各地徵集而來,然後由數以萬計的民夫通過肩挑手推才運送到前線的。

但是理智和良心告訴他,不能這麼幹!

從理智上來說,中華帝國新立,而且很直白的說,中華帝國還非常縮小,掌控之地不過一個半省而已,而且是完全建立在過往餘勝軍的軍事勝利之上,人家浙江和蘇南的百姓可沒哭着喊着要林哲當皇帝。

如此初立的政權就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一樣,並沒有太過穩固的根基,一個不慎就會被推到。

所以爲了爭取屬地的民心,塑造中華帝國的仁德形象,爭取更多人的支持,真正奠定中華帝國的民心基礎,他林哲就不能和太平天國或者曾國藩那樣,只顧軍事勝利,而不顧百姓死活。

從良心上來說,他林哲也無法無視數以萬計的百姓被活活餓死!

所以儘管困難,但是林哲還是指示隨軍的官員和軍方的軍需部一起,合力從後方運來更多的糧食,用以救濟當地百姓,不說讓他們都吃飽,但是好的也給些稀粥讓他們吃,不至於餓死。

吳汝孝可以因爲單純的軍事戰略而置丹陽城數萬百姓死活不管,但是林哲卻不能,這就是一個流寇式政權和正規政權的最大區別。

爲了解決丹陽城內百姓的善後問題,剛被委任爲常鎮江道的吳熙匯同內閣民政部、財政部等官員從常州各地調集糧食,同時也是求助於軍方的軍需部,從其他地方,比如蘇鬆太、浙北地區調集糧食。

雖然所需求的糧食比較多,但好在江南和浙北地區歷來都是主要產量區,每年生產的糧食不僅僅可以供應本地,而且還肩負大量的槽糧任務,現在中華帝國成立,糧食自然是不會繼續北運,這糧食產量本來就多。

再加上這幾年有中華帝國的前身,也就是餘勝軍拼力抵抗太平軍南下和東進,以至浙江一省都沒遭到過兵亂火禍害,蘇州等地雖然遭過一次太平軍進犯,但是那也是三年前的事了,如今已經逐漸恢復過來。

因此總體而言,從1854年開始餘勝軍的後方農業生產是保持了穩定的,並沒有和皖南、鎮江、江寧府等地一樣,因爲連續的拉鋸戰而導致農業生產陷入停頓。

如此也就導致了新成立的中華帝國手裡的糧食還是比較充裕的,唯一麻煩的就是運輸費時費力。

留下官員們處理丹陽城百姓的善後問題後,林哲繼續率軍前往鎮江!

數天後,鎮江。

吳汝孝在城牆上遠眺,只見東南方向的原野上逐漸出現了大量的兵馬,排着整齊的隊列朝着鎮江城而來。

人羣之中,諸多旗幟林立,這些旗幟和常見的軍隊旗幟有所不同,中國傳統軍隊的軍旗一般都是‘字旗’,也就是一方旗幟上寫有主將的姓氏,但是中華軍作爲一個整體,高級軍官頻繁調動,所以各部軍旗一般都是不標主將的姓氏,而是部隊自身的番號。

中華帝國成立後,又是重新制定了國旗和軍旗,國旗是一面紅底金龍吐藍珠圖,在帝制政權、朕即國家的時代裡,金龍乃是天子的代表,所以用龍旗是順理成章的。

而軍隊也是屬於皇帝私人的軍隊,所以皇家陸軍和皇家海軍的軍旗自然也就依舊以‘龍’爲主體,統一爲紅底藍龍旗,陸軍和海軍的區別在於,陸軍軍旗上是交叉的刀劍,而海軍旗上則是有一個船錨。

除了上述正規的國旗、軍旗外,各部隊還有專屬的旗幟,這些旗幟大多算得上是通訊旗幟,用來戰場指揮,傳達旗語的。

沒有無線電,有線電話的時代裡,要在戰場上指揮數以萬計的軍隊,一方面要嚴重依賴傳令騎兵,而另外一方面則是依靠旗語來指揮。

所以中華軍各部,上到師旅,下到步兵營都有着專屬的軍旗,同樣是以藍龍作爲主體,旁邊則是乾脆明瞭的表示各部番號,比如第二師、第十二團、第一營等。

現在鎮江城外的中華軍各部就是旗幟林立,遠遠望去遮天蔽日。(。)

第447章 產業整合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452章 演習和變革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138章 敗退和首秀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30章 救援長興第643章 方家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68章 十萬兩第641章 勢均力敵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217章 北上迎敵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680章 不同尋常的御前會議第41章 三衝敵陣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359章 兵臨濟南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467章 天津北方鋼鐵廠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692章 各有顧慮第703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二)第358章 第六軍渡江第612章 陳月川的野望第141章 起兵的藉口第437章 交通部和鐵路公司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268章 冬季戰略調整第350章 降臣李鴻章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懼第20章 傷亡懸殊第676章 十萬英鎊的阿拉斯加第421章 郭龍雲巡視第207章 激戰六安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187章 逃跑和封賞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246章 軍法之苛第140章 暴風雨夜的前夕第122章 擴大商貿區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485章 視察上海第625章 陰謀在行動第336章 新戰略計劃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37章 驚天大秘密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306章 壕溝防禦式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293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305章 聯軍總攻第673章 內部妥協第621章 普法戰爭第701章 戰艦雲集第62章 破城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14章 自籌軍費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605章 三國之勢第488章 所謂治國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356章 新軍之間的廝殺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471章 窮教育第708章 鉅艦對決(一)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9章 江海關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342章 林成庭的擔憂第570章 俄軍的投降第494章 研發機槍第163章 鎮江兵變第327章 傾巢而出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509章 中英寧上海條約第457章 將領調整第473章 新疆設省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592章 作秀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37章 遭襲第599章 雙方的糾結第16章 賊軍來襲第284章 死守不出第334章 談判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