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

除了編撰《行要》外,他三人還要去忙公事,時間實是不足,於是便將廣思壇宣講一節給省去了。夏元龍雖當面應許,但私下想來,又非一件好事,便找到衛懷,商議道:“我看宣講一節雖免去了,兄長亦不可深居不出。”

衛懷問道:“這是何道理?”

“及民若一心編撰《行要》,不與衆人交集,不發一令,恐怕人心漸趨離散,威信不存也。”夏元龍力諫道。

“那……”衛懷看了眼他,“總不能爲此丟開撰寫方略之事吧?”

“目今之緊要,乃是壯我聲勢、廣我人衆,不如當緩則緩,莫再因躊躇之心而誤機遇也。”

衛懷記起昨日放萬和順的事,便想都不想,頷首答道:“那就先將此事放緩些吧。只是不知人英有何壯聲勢之豪舉?”

“我看,”夏元龍道,“我等之勢既在南京根基鞏固,應往江南各省廣召人衆,號令江淮之士人遍地開設‘思和書院’,以傳新政之道。如若辦到此種地步,料那個萬和順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人英考慮的極是!”衛懷先是拍手稱讚,後來卻憂慮起來,“此事須得與仲方說一聲。若沒經他答應,擅自行事,不甚妥當。但就懼怕他不肯同意啊……”

夏元龍笑道:“仲方焉有回絕之理?我去問問他,保證給衛兄捎個好信回來!”

“那就去罷。”衛懷道。

夏元龍離了書院,徑投楊懷繩府前下馬,進了屋內,見罷楊懷繩,便笑說:“仲方兄!及民叫我來同你商議一件事,不知可否施行?”

“說來無妨。”

“就是衛兄想令人至江南各省籠絡士人,大建書院,以爲‘招兵買馬’之舉,如今諸位都商議過了,就等仲方這裡點頭同意了。”夏元龍上前抓着楊懷繩的手,說道。

楊懷繩卻不以爲然,直撒開他的胳膊,面容嚴肅地說:“我看你們的法子多少都有弊處!還是早早收了這心思罷!”

“仲方兄,”夏元龍還是朝他笑道,“你說說這有何弊處呢?”

楊懷繩搖搖頭:“我告訴你,不養德行、整禮節而徒召人衆,必爲大患。若真要幹大事,當率衆儒明習禮法、廣授道義,然後再圖此事。若無力行之,還不如悶頭編寫《行要》算了。”

“仲……”夏元龍還想再勸一句,卻被楊懷繩打斷了:“我是橫了一條心,絕不會答應!”

他心中苦悶得緊,但又無可奈何,只得向他作了個揖:“既然楊兄不甚樂意,那我就給及民回一聲。”

“那就好,賢弟去吧!”楊懷繩笑道。

夏元龍正走到離衛懷那間堂屋不遠的竹廊上,從這裡一見坐在躺椅上的衛懷,便慢慢止了腳步,在迴廊裡徘徊。徘徊半天,他隨即靈機一動,直向堂屋走來。

“人英賢弟,仲方是什麼意思?”衛懷從椅上站起,倚在門口問道。

夏元龍笑呵呵地走近來:“仲方……仲方他答應得爽快啊!這件事我們三人還真是想到一塊去了!”

衛懷從未見夏元龍這麼興高采烈過,不免生起一點猜疑:“真的?”

“哦……哦,對。”夏元龍聽他這一問,心裡一突一突的,連忙調開話頭:“那明日清早就請衆儒來書院商議,估算着他們也不反對。”

“是啊……”衛懷剛想點頭,又覺得有些不大對勁,皺了皺眉:“我是向上頭報了假,可仲方兄還得去國子監當值……那他清早怎麼來?還不如改至黃昏之時議呢。”

“仲方兄考慮到了,”夏元龍暗地攥了一手的汗,“說……說此事早定下來爲好,便不用非要等他了。”

衛懷凝視着他的眼睛:“那……那好。”

在忙完書院的大小事務後,衛懷便拿了《行要》的稿子,要返回府裡編撰;而夏元龍則守在書院之內,在此住宿下了。

時值入夜,楊懷繩卻因昨日淋了一夜的大雨而感了風寒,此時才作了病。他本想睡上一夜,但頭疼難耐,只得坐起身來,一面寫了封告假的書,託人遞到監裡;一面請了郎中,開了個方子,當夜吃了,才強忍着痛睡下。

次日醒來,身體雖還抱恙,但精神算是恢復不少了。他草草吃了飯,準備再躺一會兒,忽想起還有編撰《行要》的事,便急忙喝了碗藥湯,換穿衣服,匆匆趕赴書院去了。

“楊先生!看你面色不大好……您不是要去國子監麼?”看門的見楊懷繩來了,連忙笑臉相迎,上前便要扶着他。

“哪裡用得着足下扶?我自己走就是。”楊懷繩輕輕一笑,“我只是稍染了風寒,不打緊的。”

“因此沒去監裡?”看門的跟着他進了院子,在身後問道。

“是啊……”楊懷繩信步走着,又忽然不動了。“唉,今日院子裡如此冷清……如何沒人走動啊?”

“您不知道?”看門的湊上來說,“不是衛先生請南京的大儒過來商議事情了麼,都在思和堂呆着呢。”

“事情?!”楊懷繩驚訝地回過頭來,雙手突然按在他的肩膀上,眼睛睜似斗大:“說清楚!”

那人嚇得一顫,連忙道:“楊先生何必……”

“你不知道算了!”楊懷繩又推了他一把,咬着牙說:“我自己去問他們!”

這一氣激得他怒火升上眉心,踏着大步穿過甬道,奔向思和堂。

堂內,夏元龍正和衆人談笑着,衛懷剛在西邊的椅子上落座,一聲清咳。

“咳……”

衆人聽見,滿座都沒了喧譁之聲,旋即肅靜下來。

“諸位,我衛懷自昨日便開始潛心修撰,無心再號召衆公。但懷親聞各省之人俱仰新政久矣,也當商議一下……”

“衛懷!”屋外忽傳來一聲斷喝,將他的話硬生生截了下來。

衛懷揚頭一看,楊懷繩立在堂前,滿臉紫紅。他素以楊懷繩爲知禮之人,今聽他直呼名姓,便也被惹惱了,瞥了眼他:“你有事直說,哪來這麼多脾氣!”

楊懷繩冷笑起來:“你明知我沒答應,還瞞着我議這事,到底是誰有話不直說!”

衛懷頓時愕然不已,稀裡糊塗地都不知到底又出了什麼事,一時煩得腦袋生疼。

“楊兄先冷靜冷靜……這是我的錯,與及民無干。”

夏元龍從人羣中站出來,說道。

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二)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二)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四)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五)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六)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五)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六)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一)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四)第二十九章 暗算、心謀(五)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二)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六)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六)第二十一章 請政、泄機(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二)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六)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二)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三)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四)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第三章 興業、叛主(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四)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五)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六十七章 臨戰、功斷(三)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六)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三)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三)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六)第三十一章 替吏、拜府(一)第二章 贈賄、謀府(二)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五)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一)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六)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一)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五)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六)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五)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二)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一)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二)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二)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一)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五章 流亂、再逢(二)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