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柳暗花明

秦檜早被趙桓揉搓的不知所以,聽得皇帝語氣放緩,如蒙大赦。小雞啄米也似點頭,答道:“是,臣曉得,陛下厚愛之意,臣沒齒難忘……”

“好了,不必如此。”

趙桓打斷秦檜感激涕零的話頭,一手隨意在身前几案上輕拍幾下,若無其事的問道:“你可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他這話頭轉的極大,後世說法便是極有“跳躍性”。

秦檜懵懵懂懂,不知道皇帝是何用意。好在他翰林進士出身,這個札子自然是讀過的,當即恭恭敬敬答道:“這個臣讀過。”

他不知道皇帝對王安石是褒是貶,又小心措辭答道:“此札萬言,臣幼時曾經抄讀,只覺王安石上此書時,便已經有改革之意。仁宗晚年倦政,不曾理會。神宗於太子時偶爾讀之,擊節讚歎,由是啓變法之肇。”

這話模棱兩可,不褒不貶,全無態度。

秦檜說完之後,長出一口大氣,偷偷瞄向趙桓臉色,等着他發話。

趙桓卻也不同他廢話,直接道:“王安石實千古一相,朕實敬佩。

其上書萬言,由兵備至官員選拔,至教養辦法,俸祿養廉,先王治世之道,林林總總方面俱到,朕閱讀多遍,實感王荊公真難得人才。”

王安石的蓋棺論定,在當時已經有了很大的爭執。變法自神宗死後就被反覆,司馬光執政後,由高太后主持,司馬光動手,盡廢王安石之法。而高太后死後,章惇執政,又將舊黨全部斥退,到蔡京時,甚至刻元佑黨人碑。將舊黨悉數刻列於上,子孫後代不得爲官。

及至元時,元丞相脫脫主修《宋史》別有用心,將王安石貶斥的一文不值,此後輿論便一直隨着宋史的記錄而對王安石頗有壓抑,而直至現代,撥開重重迷霧,王安石的真正價值才漸漸體現出來。

而趙桓此時到不是要爲王安石翻案。王安石變法自然得罪了一大批官員。不過在宋時名聲尚不算壞,其變法失敗亦是事實。趙桓此時提起此人,其實是別有用意。

秦檜一聽他誇,便也不假思索,立刻答道:“王荊公執政時,天下府庫充盈,收復河熙,誠爲良相。”

趙桓甚是高興,看着秦檜那張誠摯的面孔,才知道爲什麼權高位重者。極喜奸佞小人。而不喜所謂君子。

適才的話題,換了李綱與張俊等人,必定要與他折辯一番。斷然不會隨着自己話題來想措辭答覆。

當下連咳幾聲,向着秦檜令道:“你回去,仔細研讀一下上仁宗皇帝書。”

“是,臣一定好生研讀。”

“別的也罷了,現今做的事,王安石當年也未必做到。只是他提起的:方今取士,只強聞博記,略通於文辭,便以爲茂才異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賢良方正者。皆公卿之選也。而記不強,聞不必博。就是這一段,仔細着想想。”

他說地這一段話,是王安石對於科舉人才的分析。唐取進士,人選一年一百餘人,相當的官員都由世家選,而宋取士一年三百至千餘人,考試的內容也僅侷限在經賦詩詞,科舉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是弊大於利。至明清,則很難選出真正的人才了。

趙桓自然知道科舉的害處弊端,而驟然罷廢,則必定天下騷動,與其它改革相比,這一項最爲困難。他將唐制中明經明算恢復過來,用來取下級辦事官員和吏員,已經是極大的改革。而以王安石的意思,則是要完全地更改科舉制度辦法,以漢時的推舉制度與科舉結合,來改革科舉的弊端。

秦檜是何等的聰明人,趙桓話一出口,他已經知道皇帝的意思。

趙桓冷眼看去,卻只見他冷汗淋漓,面無人色。

改革官制,去除州縣,觸犯的還只是一部份官紳的利益,而依着王安石的改革方略,則勢必要與全天下的進士官員爲敵。這樣的壓力,秦栓自然承受不住。

也不等他說話,趙桓又道:“還有均田方稅法,也好生研究一下。”

這話終於成爲壓跨秦檜單薄身軀地最後一根稻草。

秦檜漲紅着臉,蹦出了自己也不敢相信地一句話,抗聲道:“這個……臣期期不敢奉詔!”

這樣的反應卻正在趙桓所料之中。

他也不做聲,只冷着臉看向秦檜,默然不語。

秦檜渾身發抖,有心再來抗辯,卻只覺得一股絕大的威壓,令自己很難再與眼前地這個人對抗。

趙桓是皇帝,九五至尊,原本的身份加上這幾年的帝王生涯,除了在與殿前班直和蒙古騎士們演武時,還有一點俗人趣味,平日都是端坐理政,接見臣下也是和諧溫馨,卻總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距離,令人不敢狎戲,不敢接近,不敢拿他當平等的朋友來對待。

而他自己,也漸漸習慣了現下的身份和角色,融入其中,很難分辯了。

秦檜不敢抗辯,卻也絕對不敢這麼奉詔了事。他做官當然是榮華富貴,若是弄到身敗名裂,甚至下半生要在明槍暗箭中渡過,也委實難受。

他離開座位,趴伏在地,連連叩首,卻咄咄不能言。

趙桓原本就有勸弄羞辱這個千古大漢奸的意思,此時見對方如此,竟是沒來由的心軟。

他嘆一口氣,自己在心裡暗道:“近來漸覺無生人氣味,今日的事未免太過。”

因長嘆口氣,右手虛扶一下,溫言撫慰道:“秦卿何至如此,快些起來。“旁邊的內侍們早看地發呆,急忙上前將秦檜扶起,卻見他已經是滿臉淚痕。

趙桓啞然失笑,竟是起身親遞一塊毛巾過去,讓秦檜抹拭,然後笑道:“你也是個宰相,如此沒有大臣體統。”

秦檜此時已經回過神來,急匆匆抹一下臉,將巾櫛遞還給內侍,然後向着趙桓道:“賢良方正最終成九品中正,兩晉毀於世族,唐時乃有科舉選士之法。陛下若要復之,臣絕不贊同。而均田方稅,則是劣法,王荊鬆行之不得,天下士大夫盡然反對。陛下今要與金國相爭,斷斷不可再用此法。”

他雖然人品低劣,這一段話卻盡顯其能。賢良方正是推舉用官,而地方官必定會推舉本地有勢力的家族人選,時間越長,家族勢力越大。

而方田均稅,則是要丈量全國土地,以土地的多寡來收取賦稅,此法一出,天下騷然。當日反對新法的,倒有一多半是最惡此法。

趙桓一笑回座,略一示意,身後內侍取來一個匣子,趙桓略一點頭,那內侍便將匣子遞於秦檜。

見秦檜目視自己,趙桓便道:“舉賢良方正不可,純以科舉亦是不可。我讓你研讀上仁宗皇帝書,卻不是爲復賢良方正。王安石提到的公卿不可以純用科舉,而要務盡人才,因才教學,而後由選舉得用官員,這樣方能一網而盡天下人才。你好生研讀,然後依朕所想的辦法,好生寫一份奏書來。至於方田均稅,既然你說暫且行不得,便也罷了。

等天下大定,再來說這仵事吧。”

秦檜聽他意思,卻不是立刻要廢罷科舉,而是要加以改良,心中已定下一半,再聽到方田均稅法現下不再恢復,心中更是大喜。當即起身道:“如此,臣便奉詔行事。”

“好了,你去吧,不必再請辭職,地方上的事已經着手進行,以後你也不必再辛苦奔走,便留在長安參政就是。”

這對秦檜也是一個極好的消息,當即答應了,見趙桓再無別話,便即退出。

趙桓此時只覺心神俱疲。接見秦檜之時,他總覺得心神恍惚,難以自持。那種時代的錯位感和荒唐感,纏繞心中難以抑制。

對岳飛,以純粹地信任和尊重。對秦檜,則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厭惡感,而秦檜本人,卻偏生在他的調教下成了一個能臣幹吏,這當真是滑稽可笑,卻又是鐵錚錚的事實。

他站起身來,不再處理政事。斜眼看向窗外,只見一輪紅日散發着最後的光芒。

趙桓振衣而起,到得殿外,去看那殘陽如血。良久之後,只覺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豪情在胸。

他自己也覺奇怪,半響纔想起來,見秦檜之前,卻又最後一次接見岳飛,讓他回襄陽整軍頓武,隨時準備入中原與金兵大戰。

而岳飛則慷慨陳詞,雖然滿江紅是後人僞作,他沒有說什麼踏破賀蘭山闕,卻也是壯懷激烈,信心十足。

趙桓一想到數十萬雄師壯士,精兵強甲,將歷史上佔據了中國半壁江山的女真人打回白山黑水,便只覺心神激盪,興奮難耐。而這一切,卻均是在他的掌握之下,如何叫他不興奮莫名。

“大丈夫當如是耶。”

岳飛離京準備征戰,太行山王彥、石子明纏鬥的金國騎兵全無辦法,張憲姚端等人鎮守太原,隨時能直插河北,韓世忠步步穩進,直指山東。

靖康六年就要過去,宋朝的歷史翻過了最沉重的一頁,明年此時,卻不知道又是怎地樣的一番天地了。

第二 卷身返故國3第四十六章第68章 山河表裡潼關路第61章 折返長安第136章 勝捷軍第三十四章第二十三章經略關陝24第一 卷蒙塵北國1第59章 兵臨城下身返故國9第120章 出使第52章 潼關大戰(18)第105章 詔見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130章 血雨腥風經略關陝17經略關陝24第174章 父子相見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4章 行人司第65章 出巡第一 卷蒙塵北國18第一 卷蒙塵北國2第158章 封賞之道身返故國6第9章 講四講身返故國9第99章 軍事會議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經略關陝15第75章 兄弟別離第63章 赦封降將第三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5經略關陝4經略關陝15第52章 縱論天下第51章 潼關大戰(6)經略關陝26第120章 出使第三十八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19第7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20章 出使經略關陝24第58章 折家將第170章 苦鬥第134章 點將身返故國2第66章 解衣衣之第一 卷蒙塵北國6第124章 初見端倪第十六章第一 卷蒙塵北國5第151章 唯死戰耳第137章 拔營起寨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3章 南人北人第170章 苦鬥第51章 潼關大戰(6)第77章 燈如幻夢第55章 李顯忠第102章 政改第51章 潼關大戰(6)第92章 夜襲第7章 學習班(2)第5章 政事堂第105章 詔見第148章 朱仙鎮第78章 風起第144章 戰勝第四十四章第135章 進擊第127章 託孤經略關陝13第142章 鐵騎狂飆第154章 再見鐵浮第92章 夜襲第131章 坐看風雲第124章 初見端倪身返故國2第四十章第51章 潼關大戰(16)身返故國9第115章 鄆王楷第110章 講武堂第101章 坐而論政第四十一章第117章 論劍第63章 赦封降將第十四章第56章 將軍無義第123章 興亡感慨第四十五章經略關陝26第150章 陣斬萬戶第四十九章第114章 風雪還京路第161章 攻心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