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戰場塵埃落定,韓世忠於海州大破僞齊杜充所部,斬首數千俘敵三萬餘,杜充僅以身免,狼狽竄逃,韓世忠趁機收復楚州、海州、徐州,在建炎三年丟失的天長軍失地,已經全數收回,兵鋒指處,直指原京東東路,危脅着整個僞齊的統治中心。
建康六年春四月,湖荊襄潭諸州討招使岳飛採取十面合圍,步步進剿之策,在得到平章軍國事李綱大力支持下,使得原本要用五年之力才能解決的洞庭湖楊麼之患,兩年不到的時間便獲全功。
這個消息與太原戰勝的軍報一前一後,相隔不久都送到長安,趙桓覽岳飛奏書,但見書雲:“誅首逆楊麼,招黃佐、周倫投降賊衆凡二十餘萬,湖湘悉平,獲賊舟船千餘,自此荊湖無憂矣。”
楊麼是個頗具帥才的人,起事之餘挾衆數十萬,以抗金爲名,接鐘相威望,在境內實行鄉社,兵農兼顧,陸耕水戰,沿洞庭湖而割據,荊湖數十縣落入其手,又背倚大湖,皆善水戰,起事之初,宋軍無有水師,而楊麼所部機動靈活,陸戰則入湖,水攻則登岸,使得絕對優勢的宋兵無計可施,幾無下手之法。若不是趙桓深知荊湖要緊,而楊麼治下又因戰事連綿,又緊接着爆發了幾次天災,接連有大片地域病餓死人,使得兵無戰心,而麾下大將都接連投降,想這麼輕鬆剿滅,絕無可能。
在滅除楊麼割據後,荊襄這個四戰之地終於能騰出手來,直接危脅唐、鄧諸州,進可取洛陽,開封,退則沿江固守而無後顧之憂,雖然打的是內戰,剿滅的是起義的漢人農民,其戰略意義。後人有評價曰並不在朱仙鎮大捷之下,其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趙桓深知此理,朝中知兵者也知其中關係利害,岳飛奏疏一至,朝野歡騰之餘,最先想到的並不是獎勵有功將士,而是其後的善後事宜。
先令岳飛遣散義軍殘餘,兩萬七千餘戶盡在就地安置。給田畝種子耕牛,免三年賦稅,政事堂派遣官吏,就地安撫,務使諸州在短期內恢復元氣。
精選精壯武士,先充實諸州駐屯禁軍,然後編制廂軍,老弱而仍願從役者,編入驛站郵傳,以領國家俸祿。不使生事。
而最令人注目的。便是計相趙開上疏,請保原兩湖地區的鄉社組織。
這鄉社實是鐘相發明,以五戶爲一社。互相協助耕作,入社者先交一定份額的錢糧,然後守望相助,貧病困苦者社內諸戶一併出力相助,到秋收春耕時,則社內各戶一起出工出力,守望相助,使得境內田蠶興旺,物業豐富。
在鐘相起兵之前,兩湖諸地爲宋朝最富庶地地方之一。特別是糧食與絲製品的出產猶爲豐富,整個宋朝財賦收入,養兵費用,仰賴兩湖甚重。
兵興之後生產破壞,兩湖自保尚且不足,自然也提不上國家徵賦,此時戰事停歇,不少守土官員深惡民間組織結社行爲,一定要厲行禁止。而趙開奏疏一上,皇帝立刻允准,這顯然是君臣商議之後,由趙開出面皇帝允准,政事堂其餘宰相也別無話說,卻教各級官員目瞪口呆,不知道朝廷到底是何想法。
ωwш. тTk án. ¢ Ο
其實這樣的鄉社組織,等於是後世的合作社一類,只要不剝奪農民土地和資產,更將農民團結一處,而官府再多加扶助控制,此類行社只有益而無害,更加不必擔心農民起事做反。趙桓在鐘相起事之初,便有意將鄉社發揚光大推廣全國,卻苦於戰事頻繁無力着手,這一次兩湖克復,正好先用鄉社來恢復兩湖元氣,等一兩年後,則可以利用此事,再向全國推廣。
及至靖康六年五月,韓肖胃到達上京,宋軍趁着春夏之際進攻的勢頭也逐漸減緩。金人多在秋高馬肥之際主攻,宋軍則守,謂之“秋防,”而宋軍進攻,則多半是在戰馬最瘦弱的春際,到得盛夏左右,無論人馬均難承受酷暑,便是兩國息兵停戰,休養生息之時。
岳飛於此時接到樞府命令,令他進軍屯襄陽,以圖中原。
兩湖戰事結束後,岳飛本部原五萬部卒,收編楊麼殘部後,精選悍將強兵入伍,人數已經擴允到九萬有餘,當真是兵力強盛,所有宋軍各部中,唯有韓世忠一部可與相比,皇帝又賜他檢校少保,清遠軍節度使一職,並命爲襄陽行軍總管,算是名正言順的指揮三個軍二十多的統制副統制一百多正副將地大軍。再加上詔書明言,讓他徐圖中原,更令岳飛及他麾下諸多大將心感振奮。
局勢大好,岳飛心中也極是興奮。他今年也就三十出頭年紀,換了尋常時候,不要說持節節度,能成爲一個副將,也是難得。而此時加官檢校少保,持節鎮撫一方,麾下近十萬大軍,兵力強盛爲宋軍各部之首,足見皇帝和樞府信任。他自己官運如此,而國運也是蒸蒸日上,南征北討各部作戰無不順手,靖康二年到建炎三年這幾年之間的慘敗和恥辱給人心裡的創痛,也漸漸離人遠去。
一想到可以提點大軍克復中原,甚至將來直入北國,冰天雪地白山黑水之間征討蠻夷,岳飛便是心情激盪,愉悅歡快之至。
其實趙桓也正是看中了他這點,此人忠忱之心絕無可疑,而又能力超卓,同時代的諸多元帥大將中,根本無人是岳飛的對手,這樣的大將只要適當敲打,不使其胡亂干政,身邊再不使諸多文人蔘議充實其幕府,糧草補給又受制於朝廷中央,由此人來統領大軍與金人爭戰,則必定事半功倍。
岳飛所部原本多半駐紮在潭州四處,接到詔命之後,便立刻開拔起行。經過近兩個月的安撫,兩湖局勢大好,春耕過後,百姓衣食不缺,地裡又有着可以收穫的種子,加上鄉社不廢,反而廢置了幾個州縣,裁撤了一大堆的州縣官,而且轉運提刑稅賦分司設立,直屬中央,對百姓的盤剝壓榨被完全制止,境內戰爭創傷迅速平復,待岳飛接命時,境內國泰民安,已經無需再駐紮大軍。
如此一來,開拔起行便迅速動作,岳飛所部現下一共三軍九萬餘人,全數一起動身唯恐襄陽附近軍營駐地安排不當,況且近十萬人浩浩蕩蕩,沿途供給壓力也是不小,現下沒有戰事,岳飛盤算一番,便下令長子岳雲率領背嵬軍先期動身,到得襄陽後將諸事準備妥帖,大軍在背嵬軍全數開拔三日之後,漸次拔營動身,前往襄陽。
岳飛所部按朝廷編制共分三軍,他自己爲了指揮如意,又特稟明樞府,格外多加軍號,除前、中、後三軍爲朝廷軍號常例所有外,還有背覺、踏白、遊奕、左、右、選鋒、勝捷、破敵、水軍,共十二軍號。岳飛自領中軍,徐慶、姚政、傅選、傅慶、寇成、李道、王經等人各任統制,分領一軍。背嵬先行後,前軍並踏白、遊奕隨後,岳飛與中軍又相隔兩日後,這才動身,望着襄陽方向攢行。
雖然他顧忌大軍擾民,其實自聽聞岳飛所部動身後,兩湖附近百姓卻是依依不捨,不少人放下手中農活,趕到道路兩側送行。
岳飛生性簡樸自適,不喜金銀錢財,不但張俊一類大將不如他,便是韓世忠也遠遠不及,在中興四將中,唯有他不貪財不好色,麾下軍隊也被軍紀約束,有凍死不拆屋之嚴令,征戰之時雖然難免要動刀槍,卻也很少傷及百姓。而戰後更是秋毫無犯,不但比尋常官兵強過許多,就是楊麼地義軍號稱均貧富等富貴,軍紀也遠遠不如岳飛所部。再加上岳飛戰功赫赫,連克強敵,軍隊部曲強盛,在兩湖之間,已經由百姓交口相傳,將這支無敵雄師冠上後世赫赫有名地“岳家軍”的美稱。
岳飛所部自四月下旬動身,路上盡力趕路,到得襄陽時,已經是靖康六年五月中旬,由於先行數萬人早就安排妥帖,及至大軍一到,分別入營安頓,一切井井有條並不混亂,一天時間後至五六萬人,已經分別在襄陽城外四周安頓安畢。
岳雲與徐貴等人合力迎接中軍,奔前跑後安頓軍士,吩咐人收拾中軍父帥營帳,又命先至各軍安排飯食,讓剛剛趕到的諸軍將士食手,由清晨絕早一直忙到傍晚,累地渾身痠軟,只覺得上陣衝殺也不及這般勞累。
眼看天色漸晚,岳飛前去城中拜會李綱尚未返回,岳雲知道父親的習慣,只令人做了幾樣清淡小菜,饅頭吃食也是平常,倒是好酒頗有幾壇。
此時不是戰時,岳飛嗜飲好酒,回來之後必定要痛飲幾杯方能安歇。
父親不回,他自己也並不敢先用酒飯,只是叫了幾個騎兵軍士,拿着木杆教練槍尋了一個土坡,身披重甲來回衝殺,幾次三番之後,熱的一頭燥汗,倒覺得適才的疲憊一掃而空。
到了掌燈時分,岳雲正等的焦躁,營外一陣馬蹄聲響,直到大營轅門,他精神一振,向着一起發呆的一衆親兵們笑道:“父帥回來了,隨我出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