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臣妾……”夏晴也想不明白,那幾個巫偶娃娃怎麼會突然出現在她宮裡,令她百口莫辯,瑕月嗎?不可能,她一直在自己的視線中,不可能動這樣的手腳,可是除了瑕月……還有誰會這樣陷害自己。
心思急轉間,眼角餘光瞥見站在角落裡的知春,眸中的疑惑頓時化爲了恍然與冷厲,是她,一定是她!
可惡,她想要利用知春來害瑕月,哪知反而中了他們的圈套!
這般想着,夏晴急忙指着知春道:“皇上,是她,一定是皇后指使知春做了那幾個巫偶娃娃,然後陷害臣妾,您相信臣妾,臣妾真是冤枉的!”
知春一怔,旋即慌忙擺手,“不是,不是奴婢,奴婢什麼都沒有做過。”
夏晴冷笑道:“別以爲本宮不知道你常常半夜去坤寧宮,本宮之前想着你畢竟是那裡出來的,去見一見原來的主子也無可厚非,哪知道你竟然與皇后勾結陷害本宮;知春,你捫心自問,打從你來了永和宮之後,本宮待你如何,有沒有虧待過你?”
知春急急跪下道:“主子將奴婢從鍾粹宮調來此處,對奴婢可謂是有再造之恩,奴婢感激尚且來不及,又豈會加害於您。”說着,她伸手指天,含淚道:“如果奴婢有做過,就讓奴婢五馬分屍,不得好死!”
“你……”夏晴待要再言,瑕月已是走到她身前,撿起地上那三個刺滿了銀針的巫偶,一字一句道:“你剛纔問知春,何時虧待過她;現在,本宮想問你,從乾隆三年起,本宮哪裡對不起你,你要用這樣惡毒的手段加害本宮與永璂他們?”
夏晴強按了心底深處的恨意,流淚道:“這話該是我問你纔是,爲什麼,我已經沒有了永瑆,爲什麼你還不肯我,難道一定要將我逼進深淵才高興嗎?”
錦屏走過來,一臉嫌惡地道:“都到了這個時候,惠貴妃還要賊喊捉賊,若不是你在暗中用巫偶詛咒,十五阿哥怎會怪病纏身;主子又怎會氣血虛弱,常頭暈難受;還有十二阿哥,他上回入宮的時候,曾說險些被馬給踢了;若不是今日找到這些巫偶,只怕主子與二位阿哥真的要被你給害死了!”
夏晴心中暗惱,她沒有理會錦屏,爬到弘曆身前,攥着他的袍角哭訴道:“皇上,臣妾願意用性命起誓,絕對沒有用巫偶加害皇后他們,臣妾是冤枉的。”
“用性命起誓……”弘曆緩緩重複了一遍,隨即在夏晴期盼的目光中一把將她踹開,聲如寒冰,“可惜朕並不相信!”
這個時候,一個人影奔了進來,跪在弘曆身前,一邊哭一邊道:“皇阿瑪,額娘她……她不會做那樣的事情,一定是有哪裡弄錯了,您相信額娘,真的不是她!”
“和嘉?”弘曆看清所跪之人,擰眉道:“朕不是讓你回去嗎,怎麼還在這裡?”
和嘉離開正殿後,因爲放心不下,並沒有回去,而是站在殿外,聽着裡面的動靜,她雖年紀還小,卻也知道巫術乃是宮中大忌,一旦額娘被認定使用巫術謀害皇額娘他們,必然會被處以重刑,甚至……性命不保,故而急忙奔進來爲夏晴求情。
弘曆眼中抹過重重痛意,夏晴是他這幾年來最寵信的嬪妃,若非親眼所見,他也不相信夏晴會做這樣的事。
見弘曆不說話,和嘉再次哀求道:“皇阿瑪,真的不是額娘,或許……”她緊張地思索着,道:“或許是哪個宮人對皇額娘他們有怨,從而做也這樣的事。”
“試問整個永和宮,除了惠貴妃,哪個人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隨着這個聲音,一道茜色身影走了進來,正是胡氏。
在朝弘曆與瑕月行過禮後,恭敬地道:“臣妾剛纔在外面已是聽到了事情的經過,有一件事,臣妾從來不曾告訴過皇上。”
弘曆當即道:“何事?”
胡氏瞥了一眼跪在地上嚶嚶哭泣的夏晴,道:“自從十一阿哥過世後,惠貴妃不止一次在臣妾面前抱怨過皇后與十二阿哥,雖然她沒有明說,但臣妾聽得出,她對於發生在圍場的事,一直耿耿於懷;臣妾想着這麼多年的姐妹,若是就此離心,實在太過可惜,所以一直設法勸導,如今看來,臣妾一番心思,皆是白費了;她的心結不止沒有解開,反而更深了。”
弘曆打斷道:“魏秀妍一事,你知道多少?”
胡氏沉默片刻,道:“臣妾原本不知,直至皇后娘娘將十五阿哥抱回來,方纔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告之了臣妾,包括……再給惠貴妃一次機會的決定。”
弘曆掃了二人一眼,冷笑道:“好啊,你們一個個都知道,只是瞞着朕是嗎?好!可真是好!”
瑕月低聲道:“臣妾知道不該瞞着朕,可她是阿羅的妹妹,是永瑆與和嘉的額娘,臣妾實在不忍了,可是……”她盯着手裡的巫偶,顫聲道:“臣妾怎麼也想不到,一片好意,換來的竟然是這個!”
“夠了!”夏晴站起身來,面目猙獰地盯了瑕月道:“你若有一絲念着姐姐,還有永瑆與和嘉他們,今日就不會這樣對我;因爲你,我的家人被魏靜萱害死;因爲你,我的兒子死了;你可知道這些年來,我有多想念永瑆,又知道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我是在夢中哭醒的;不管過去多少年,那種剜心的痛楚都不會消失!”
瑕月默默望着她,良久,沉聲道:“你痛苦,所以就要本宮比你更痛苦是嗎?”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當時一閉眼就是永瑆,滿腦子想的都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
弘曆眼角一搐,“這麼說來,魏秀妍一事,當真是你所爲?”
夏晴沒有回答,迅速在心裡權衡利弊,有胡氏幫着瑕月作證,恐怕不論自己承不承認,弘曆恐怕都會相信,既是這樣,倒不如認了,說得悲苦一些,說不定還能得弘曆幾分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