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李翎遠嫁

五、李翎遠嫁

李翎帶着嫣然回來時,子晴和羅大奶奶正仰脖張望,羅大奶奶也自然知道李翎帶着嫣然去見誰了。今日看這丫頭的表現,還真是出乎她們的意料,難怪李翊對這丫頭這麼着緊,不但李翊,連李翎和李瀚都喜歡上了。

可惜,她兒子不能跟李翊去爭,不然,這孩子拐進來做兒媳,還真是不錯。

嫣然見子晴張望,忙跑到子晴跟前,問道:“娘,咱們可以回家了嗎?”

羅大奶奶說道:“留下來吃頓便飯吧。”

子晴聽了說道:“不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家裡人還都等着呢。”

子晴對今日的事情還有些介懷,這鐘盈,還口口聲聲說兩家交好,居然一聲沒吭把她倆誑來,還念念不忘什麼鬼約定,那會子晴根本沒答應,是她自己一廂情願定的,早知如此,子晴根本不會帶着嫣然來。

鍾盈也知道子晴的心思,所以纔會不知會一聲,她也是想看看嫣然究竟有些什麼本事,即便嫣然輸了,以一個七歲孩子的修爲,也沒人會去嘲笑她。

“你還嘔?你還不滿意?我今日纔是真的失了面,你想想,我羅家兩個丫頭都輸在你家丫頭手裡,你家丫頭今日的風頭也太足了些,不知隨了誰,小小年紀鬼主意還不少?”羅大奶奶抱怨道。

子晴聽了,說道:“送你四個字,自作自受,該。”

嫣然笑道:“娘,錯了,五個字。”

這時,李翎過來了,子晴不知該如何行禮,看着劉氏和傅氏,劉氏也沒見過公主,不過見別人都沒跪下,也只行了屈膝禮。

李翎解下自己身上的蔥綠色蝴蝶結長穗宮絛。遞給嫣然,說道:“給妹妹留着玩吧。”

嫣然正學着打絡子,見李翎的比較新奇,眉開眼笑地接了過來,說道:“多謝姐姐。”

這一羣女孩子,基本都比嫣然的身份尊貴,可李翎獨獨從自己身上解下東西送給嫣然,意思是不言而喻的。

直到上了自家的馬車。劉氏才笑道:“我到現在還暈乎乎的,這外甥女何時入了公主的眼,咱們在宮裡也算有熟人了麼?”

嫣然聽了沒在意,她還在研究這宮絛的打法呢,想着要做一個送給子晴呢,因爲子晴不會做這些東西。

嫣然剛進家門,138看書蛧院放假回來了,嫣然只好跟着他們又一塊回了康園避暑,還好,這一次去的人比較多。除了曾瑞祥和沈氏,還有子祿和陳氏、子壽和楊氏。曾家的這些孩子基本都去了,連子雨也帶着三個孩子和丫鬟進了康園,她也想離開家婆,過幾日鬆快的日子。所以,曾家、林家這十來輛馬車一進康園,康園頓時喧鬧起來。

康園裡的桃子這會都熟了,還有西瓜。經過了瓜農們三年的土地和種子的改良,總算種出了又甜又沙的大西瓜。除了每日往宮裡送,剩下的也不用往外賣了。留着自己這一大家人享用。

子福和子喜在沐休的時候也趕了過來,一進園門,徐徐的微風吹來,頓時感到涼爽了幾許,放眼望去,西瓜、玉米、花生、洋薯、番薯等,應有盡有,大片大片的,一看就是豐收的年景。

Www⊕ тт kan⊕ c○

子福見了子晴便笑道:“還是你這裡好,既有的吃又有的玩,還能避暑,難怪你不捨得離開了。”

“我也喜歡這個園子,在城裡住久了,來這裡換換地方,還真不錯。”沈氏笑道。農民的本質,看見土地,看見豐收,便覺得心情格外好,這一年,也有了奔頭。

嫣然這個夏天也不錯,雖然書彥和永柏明年要下場,這一夏天,都在溫書,沒什麼時間陪嫣然。嫣然便天天跟着138看書蛧瑋的後面玩,還有永萱他們,一般也都帶着夏文昌,夏文琳,不過,嫣七八xs昌,始終不像永樟那樣親近,更不提跟李翊比了。

說到李翊,李翊今年可沒有時間在康園長住,倒是過個十天半月便會去看看嫣然和子晴,見夏文昌在康園,李翊着實不喜歡。好在他仔細觀察過了,嫣然並不怎麼愛跟他玩,夏文昌也看不出什麼心思來,這才放心了。

歡快的時間總是一閃而過,正當嫣然習慣了這種每日一早醒來便吵吵鬧鬧的日子,每日裡玩的不亦樂乎,突然大家說要回城了,又到了138看書蛧院的日子。

嫣然也跟着回了城,因爲子晴要打點孩子們進書院的東西,這樣一來,倒是成全了李翊,每日中午都急急忙忙過來一趟,也說不上幾句話,不到半個時辰便要走。

這日,眼看着便中秋了,李翊過來了,說是要接嫣然進宮去住幾天,理由是李翎要出嫁了,想接嫣然去陪她幾天。

子晴一聽李翎要遠嫁高麗,心下大驚,這高麗,一向是大風的附屬國,怎麼還需要遠嫁高麗?

李翊說是嫁給高麗的皇帝,高麗皇帝親自前來求娶,誠意十足,李瀚也沒法拒絕,總要安撫這些附屬國的。

嫣然還不知高麗是什麼概念,不過聽了李翎姐姐以後恐怕再也見不上了,心下一急,竟然要哭了,拉着子晴的手,央求子晴讓她去看看李翎姐姐。

子晴自然不好拒絕,給嫣然收拾了幾件換洗衣服,便讓李翊帶她走了。

嫣然住進了李翎的宮裡,連李翊也住了進來,姐弟倆也知道留給他們相聚的時間不多,以後再見,還不知是何年?

李瀚也常過來陪着李翎,心下也有幾分不捨,這個女兒一向乖巧識大體,懂大局,她嫁了過去便是皇后,這高麗皇帝也才二十四歲,剛上臺不久,國綱不穩,又有倭國在一旁虎視眈眈,便想尋求大風的幫助,因此,李翎過去要籠絡住丈夫的心,還是比較容易些。

這些話,李瀚沒法跟李翎細說,可皇后又不是李翎的生母,都是面子情分,哪裡有幾分母女真情?原本,皇后還惦着讓自己的女兒遠嫁高麗呢?畢竟過去就是皇后,對她將來的兒子可是有幫助的,無奈她的女兒最大的才十三歲,實在不合適。

這日,見嫣然跟李翎講怎麼心算數學,李瀚心思一動,這子晴不就是現成的好先生麼?聽說林康平出門在外幾年,家裡的生意都是子晴打理的,讓李翎跟着她學幾天,這當家主母跟管理後宮是一回事,只不過後宮的家業大一些罷了。

看着眼前機靈的嫣然,李瀚想到了子晴的聰明,興許,李翎還會有別的收穫也不一定。想到了這,李瀚坐不住了,對李翎說道:“父皇一直想找個人好好對你調教一番,可惜你母后走的早,今日我倒是想起一個人來,你去她家安靜住幾日,取取經,我相信,你會有收穫的。”

李翎見李瀚盯着嫣然看,便道:“女兒知道了。”

天快黑了,李翎帶着嫣然悄悄出宮了,悄悄來到林家,子晴唬了一跳,聽了李翎說明緣由,也只得把人留下。

爲了避人耳目,次日一早,林康平和子晴帶着嫣然和李翎進了康園。

因時間比較短,子晴也是心疼這孩子遠嫁,便把自己日常管家理財的經驗傾囊相授,這些,李翎也有人教導,不過,子晴教她的是怎麼建立一套簡單的賬簿,能一目瞭然。

女人在深宮裡,也是需要打理銀錢的,後宮的花銷可不小,如果李翎理不明白這些,很容易被人拿捏或看不上。還有,子晴教李翎儘可能地打理好自己的嫁妝,因爲遠嫁,不能有田地鋪子等,無非是金銀、瓷器、玉器等,所以,李翎到了高麗國,還是要帶幾個精明的管家,幫她出面料理錢財,最好是置一份自己的家當,畢竟,皇帝不可能就她一個女人,女人年老色衰,或者是養育孩子,這些花銷,如果都依附皇帝,依附後宮那點可憐的份例,只怕,日子會很艱難。

這些話,李翎有些明白,後宮每人每天雖都有份例,可是,銀子少的可憐,她一年也不過才一千二百兩銀子,有時出門辦事什麼的,全仗着母親的遺留的田地鋪子,每年還有不少的進項。

子晴聽了大吃一驚,問道:“你一年才一千二百兩銀子的份例?”

“不然姑姑以爲會有多少?母后也不過才二千四百兩,太后跟母后平級,也才二千四百兩,不過是每日的份例菜多幾樣。”

嫣然在一旁聽了說道:“叔叔說了他是窮人,讓我向羅叔叔要銀子。”

子晴明白了嫣然嘴裡的叔叔是李瀚後,便想起了那日李瀚和文三合夥欺負羅馳的情形,原來,皇帝還不是天下最富的人?不大可能吧?這跟子晴想象的差距太大了。

李翎見子晴驚訝,索性多解釋了幾句,說道:“宮裡的開銷每年是有定例的,戶部每年根據預算把銀子撥過來,只負責我們的份例銀子和宮女太監們的開銷,別的一概不管。另外,宮裡還有幾個皇莊,是負責皇室成員每日的份例吃食,這個,是祖宗手裡的定例。當然,婚喪嫁娶是戶部單算的。”

第276章 甲魚窩第23章 出苗第232章 廩生子喜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115章 被惦記了第236章 生日禮物第42章 中秋三十二王府庶女第352章 國殤第394章 粵城來信第243章 子壽看親第81章 人仗狗勢第295章 子喜的親事第359章 田氏的思慮第29章 子福生日第44章 上樑第331章 謠言第17章 拜年第108章 白鷺書院第31章 土豆熟了第408章 方管家的暗示七嫣然受驚一百七十章 老爺子做壽二第1章 最後的璀璨第54章 除夕(二)第30章 麥收第201章 康平生日第472章 蹭飯第411章 子福他們的來信第359章 田氏的思慮第45章 小帳房第495章 嫣然再進宮第144章 康平vs老爺子第482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四 添妝第155章 再見子萍第61章 周氏受傷第49章 子喜抓週番外一文昌受傷第251章 子壽定親第388章 歡送會第437章 小文的來信第403章 夏太太的被拒第448章 “搶親”第423章 商議第268章 婦人寶鳳二十六田氏走了二十二真相第311章 沈氏受封第423章 商議第313章 子喜的提議第75章 橋村拜年第379章 慧山書院第397章 秋玉大鬧第316章 故人第489章 受封第435章 文家姨娘第233章 分菜的尷尬第189章 歸家二十八後路第418章 餘氏的小心思第196章 田氏做壽(二)第228章 果樹之爭第456章 小翊請客第2章 新的身份第318章 子萍告急第59章 送親第194章 毛衣問世十六嫣然的觸動第477章 當衆揭秘第397章 秋玉大鬧第14章 小財大用第194章 毛衣問世第362章 子喜求教第11章 找到財路第471章 大師的勸告十七側王妃三十一書鈺選妻第288章 親家醉鬧第134章 雞血石第288章 親家醉鬧第360章 喜訊第461章 攤上事了第214章 第一個春節第314章 子晴捱打第265章 兄弟決裂(一)第173章 接聘禮第216章 子晴宴客第372章 吃大戶第138章 康平置產第374章 親家聚會第299章 丫鬟威武第453章 意外的邀請第212章 康平攆人第155章 再見子萍第497章 吳家第268章 婦人寶鳳第357章 青原還願第230章 周氏辦酒第270章 麥收